第570章 太后的醒悟

短短一刻時長,阿祿在議事處外已經等得有些焦急了,太后既然有了摒退閒雜的示意,她自然也不會留在現場旁聽,她不知道十一娘有何要事一定要在這節骨眼稟告,單憑那一言半句,卻也料到似乎有關高玉祥泄密案,這事雖然無關國政,更與晉王沒有干係,但看得出一定是觸犯太后逆鱗,否則也不會當即將圖大海等處死,連賈三寶聞知事態後都不敢對圖、高二人任何維護,十一娘爲何卻要淌這渾水?

好容易才盼到十一娘出來,可四處耳目衆多,阿祿不敢詢問半句,只好將關切藏在眼睛裡,四目相遇時刻,她只見十一娘那雙清透烏目仍然風平浪靜,嗓子裡一口氣息才暗暗籲出,立即垂下眼瞼,放輕步伐入內。

太后仍在上座,似乎若有所思,神情也仍然喜怒難測,可細心的阿祿卻瞧見太后微微靠倚於錦榻,這說明心情有所放鬆,並未動怒,阿祿一顆心終於安放,但仍舊謹慎地保持靜默,繼續當自己是一個透明人。

心裡卻無比好奇剛纔究竟發生了什麼,十一娘是怎麼撫平太后心頭焦怒,衆人都道必死無疑的高玉祥會否轉危爲安,這一件驟然發生無比詭異的事件究竟會如何收場。

太后心中的焦怒,的確有所鬆緩。

她最爲擔心的是自己這樁隱私被汝陽王黨察知,甚至於懷疑高玉祥其實已被汝陽王收買,這也難怪,做賊之人必定心虛,再兼太后正在佈署剷除汝陽王黨,她又怎能容許關鍵時刻任何節外生枝?

十一娘一番提醒,對太后而言確爲“誤打誤中”。

倘若高玉祥無辜,並未泄露這件所謂禁密,而是被旁人察知,用作剷除高玉祥的契機,那麼這個躲在陰影裡的人一定不是汝陽王,甚至並非義川王,否則圖大海與周季的死就不會這樣輕易揭過,尤其是周季,不待她去滅口,便會落於人手!

甚至不會有元氏告密一事了,一國太后穢亂宮廷的秘醜必然會廣爲張揚,引起物議沸騰。

可事到如今仍然風平浪靜,那麼幕後策劃者確非敵對。

排除了這一可能,太后便不那麼焦慮了。

她現在仔細琢磨,真相無非爲二,要麼便是高玉祥當真大意,將密事泄露給要好之人——那內僕局的閹宦陳十三,陳十三是圖大海義子,與高玉詳也算是“兄弟”,說不定並非高玉祥泄密,陳十三一直便有參與,但陳十三卻將這一類要秘泄露給了元氏殿中內宦,這纔是導致太后震怒的主要原因!

她一直信任圖大海與高玉祥行事謹慎,故而才放心將此事交予兩人,但陳十三倘若長着個漏風的嘴巴,圖大海與高玉祥竟然放心讓他參與此事,就算並非事後泄密,也是死罪。

但高玉祥拒不認罪,否定了泄密,也否定了陳十三曾經參與。

那麼只有另一個可能,便是元妃從另一途徑察知此事,爲了嫁禍高玉祥與圖大海,故意捏造陳十三泄密。

陳十三雖爲圖大海義子,但私下卻與元妃“眉來眼去”,元妃殿中那閹宦,以小利攀交,陳十三便與他相交有如莫逆,太后眼下雖然將宮務交予了蘭婕妤掌管,但關於這一類閹宦私交她卻瞭如指掌,這也是元妃告密後,她信以爲真的根本原因。

可這時冷靜下來,太后也不由得生疑。

圖大海與高玉祥並非愚昧,怎能不察陳十三首鼠兩端?倘若他們不信陳十三,諸如周季之事,便絕不可能交由心懷二意者,也不可能事後泄露讓陳十三得知,可要是陳十三與元妃“眉來眼去”原本就是出自圖大海授意,那麼也必然爲圖大海心腹,就算參與周季之事,又怎會當真泄露給元妃?

自己也許真是被人利用,因爲一時震怒,冤殺了圖大海與陳十三!

但太后卻並不相信元賢妃有這手段,憑她對此婦的一貫瞭解,慢說根本不可能察知周季的存在,就算察知,也想不出這般迂迴的辦法,必定會直接針對高玉祥,怒斥高玉祥泄密,而不會僅只揭發陳十三心存不良造謠中傷。

如果高玉祥真是無辜,那麼元妃身後必有人教唆指使。

這個人,只可能是元得志!

但元得志身爲外臣,又是如何察知禁內隱私?太后對實際上仍由自己掌管的宮禁還是相當自信,實難相信元得志會有這般耳目通天,並且依據她對元得志的瞭解,並非當真重視賢妃這個侄女,哪裡又會爲了賢妃而冒這等風險?

如若此事與元得志有關,目的決非爲了相助元妃掌管宮務,聯想到已經死了的姚姬,太后不得不疑心義川王與元得志仍有勾聯,然而義川王若真爲幕後指使,他與高玉祥無仇無怨,爲何會挑選這一時刻發作?太后將身處地,她若爲義川王,察知此事後,必定暫時放縱不管,待到將來可謀奪權時,再用作契機。

只不過太后一旦動疑,就不會置之不顧,必定會追根究底。

心念一動,便欲讓阿祿傳詔竇輔安來見,但話已到了嘴邊,太后卻又咽了回去。

她忽然想到圖、高二人與竇輔安歷來有怨,竇輔安未必不會忌恨高玉祥,再兼竇輔安掌管宮禁,相比義川、元得志更加可能窺破宮闈秘事,這樣一想,竇輔安一貫深知自己心性,自己震怒之餘不會細審圖、陳二人必然在他意料之中,但竇輔安對自己忠心耿耿,必然不會將此秘事訴之汝陽王等敵對,這便足以解釋爲何事發至今,外界依然風平浪靜……自己處死姚姬,憑元得志之乖覺,必然明白自己不容他與義川王交密,但元得志頗具野心,也許會另尋靠山以穩固權位,竇輔安豈非首選?倘若竇輔安意欲剷除高玉祥,交待元得志唆使元妃告密,倒是與事態嚴絲合縫。

若要察明此案,看來應當繞開竇輔安了。

“阿祿,你暗下察問仔細,賢妃交好那幾個內謁,五至十日前,可曾與賢妃私見。”

元賢妃因有及恩侯與元相撐腰,尤其是當太后臨朝,一直就不那麼消停,但她此時已然是“守寡”的身份,又因爲沒有子嗣不掌宮務,尋常也鮮少與家人面見機會,便收買了幾個相對自由的內謁,以便與家人親朋遞傳訊信,這本是觸犯宮規的行爲,自然瞞不住太后,不過太后並沒有阻止,只當毫無察覺。

不過太后這會子疑心元妃受人指使陷害高玉祥,但近段時日賢妃並未與家人面見,料定元得志只能是通過內謁傳遞訊息,若要追察,也不是沒有痕跡可尋,只要察實內謁與賢妃或者屬領宮人私見,用嚴刑逼問,不怕問不出結果。

阿祿的效率也的確了得,不用半日便察實了一個內謁,太后將人拎到面前,根本不需用刑,板着臉一問那人就交待了,說是喬嬌的兄長五日之前交給他一封書信,讓暗暗交予喬嬌。

只是那內謁卻不知書信內容,太后便又將喬嬌拎來篷萊殿親自審問,不到傍晚,喬嬌便成了一具屍體,元賢妃也被太后下令禁足!

這兩件事太后並未嚴令保密,反而給了那內謁機會,讓他向元得志通風報訊。

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867章 偏是江迂“叫停”第331章 還有個“小幫手”第572章 御人之道第78章 一波平息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751章 巨蛇名阿烏第121章 我會歸來第1039章 你該恨我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510章 拒絕第358章 你瞑目罷第33章 來自祖母的關注第241章 十一娘原來是“獅子”第495章 升官第1068章 公主有心結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948章 託付第722章 曲折案情第676章 人間蒸發第929章 “囂張”的王妃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1126章 篷萊殿之議第314章 魏氏的企圖第128章 不是舊時景物第110章 壓力山大第161章 晉王醉酒第673章 明空住持第909章 羞辱第336章 邵九郎遇險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1249章 無妄之災第12章 主母施罰第290章 又罪小人第1282章 越更心虛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1411章 之所以來此第1155章 又是一對夫妻第1370章 一線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702章 人證第1310章 隔閡當真加深了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1121章 見瑩陽第443章 再見姚姬第96章 柳婷而第495章 升官第916章 任氏的對手第690章 任重道遠第461章 不應該的第1148章 誘導非偶然第420章 獻計第52章 旁敲側擊第46章 命定之人第488章 七、八頭阿喜第337章 韋緗添亂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第1118章 獻城第103章 小九險傷第1141章 “明燈”的麻煩第610章 樹上“君子”第875章 殿下出馬第1198章 美人還不死心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1115章 留守第1335章 迎戰第687章 怒火第448章 最合適的人第486章 撲朔迷離第261章 東瀛四傑第429章 故交暗會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439章 再警邵廣第351章 黃泉入口走一遭第728章 認罪第1247章 無辜躺槍第1301章 終於面聖第495章 升官第47章 貴勢逼人但子女福薄第1229章 挑撥未遂,矛盾仍起第774章 一炮而火第1069章 開戰第357章 又一個執迷不悟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1234章 皇后好威風第1001章 晉王方式關心你第687章 怒火第1320章 索恩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604章 有惡奴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866章 “雙美”共浴第603章 再聞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