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殿試 上

巳時正,殿試考試正式開始。

在文廟禮樂的伴奏之下,由皇帝親自站起身來,宣佈道:“朕宣佈,殿試開始!”

從後殿兩側,各自出來兩隊宮廷侍衛,這些侍衛分成四排,一路前進到每個座位前站定一人,這些侍衛將作爲朝廷所派出的監考之人,負責毫不分神地觀察和監督考生之人,至於文廟和朝廷的官員,將會作爲巡場官員。

也就是說,一名考生光是盯着自己的監考者就有兩人,一個宮廷侍衛,一個小太監,而後還有文廟和朝廷的巡場之人,這殿試的嚴謹程度可見一斑。

到此時,所有考生這纔可以打開自己眼前的考卷,那考卷的兩側是由硬紙所成,裡面是軟質的紙張,跟普通上奏的奏摺很是相似,打開書折之後,裡面是用印刷體所印製出來的文字,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大概光是題目就有三四百字之多,最後纔是一片留白的地方,考生將在留白的地方完成自己的文章。

雖然策問,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勢來進行考試的,但所有的題目都會連在一起,考生需要從以皇帝口吻所寫的一篇感懷文章中,找到文章中的問句,再從這些問句中找到回答的方法,再寫成自己的一篇文章,殿試的題目就可以完成。

殿試的題目大概有三四百字之多,而作答的文章,應該也有上千字,在這時代中,並沒有標點符號一說,其實要從那連在一起的文字中找到問題,再寫成一篇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的文章,對紀寧來說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也好在他自己經歷過這方面的培訓,要寫這樣的文章也就沒那麼難了。

紀寧先打開之過考卷的格式,而後再去看文章的內容:“制曰:朕惟天子,父天母地而爲之子,凡天下之民皆同胞一氣靡所不統,故曰,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宗子繼承父母,君主天下其責甚大,必養之有道,必教子有方,舉天下之民,無一不得其所,責斯盡焉……子諸生飽經飫史,以待問必有灼然之見,其詳著於篇,朕將親覽焉!”

跟前面科舉考試中考四書文和五經文不同,殿試所考的文章,嚴格來說應該是由皇帝親自來出題,不用遵循四書五經中的內容,而是要靠皇帝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的文章,問出的問題,來做出答案,在回答中,也不用遵循一些特殊的駢體文格式,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是不能用淺白的文字來回答,所寫的文章,也必須遵循古代文章的基本原則。

當紀寧乍一看到這題目,大概便明白,這是一篇關於“孝道”的問題。

皇帝以自己爲典範,表明了孝義禮法在人倫關係中的作用,並且由此來提出問題,策問所有的貢士關於孝道的問題。

策問題目的最後,皇帝說的也很是明白,說在場的諸考生都是飽讀詩書,對於皇帝的問題應該有自己的真知灼見,讓考生根據策問文章中的內容,寫一篇文章出來,皇帝將御覽,並且從中找出好的文章來。

紀寧看文章審視題目的速度是很快的,基本很快便能掃一遍,然後知道文章說的是什麼,議論點是從哪裡下手。

而在場的考生就未必有他這樣的審題能力。

等考生們逐漸將文章審讀結束之後,所有的考生也都在犯難,不是因爲這題目有多難,而是這題目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太簡單了,簡單到不知道該從什麼方向入手去回答和議論。

百善孝爲先,在一個推崇封建禮教的時代,孝義是被皇家以及文廟所推崇的,歷來所推崇出來的人物,很多都是以孝義而聞名於世,紀寧參加過的鄉試和會試中,也都有相關的題目,甚至提到過舜帝的至孝和純孝。

從舜帝來議論,看起來是最合適不過的,如果在場的考生中對於自己在殿試中的發揮沒什麼期待,而只是想平穩完成文章,獲得一個三甲進士的頭銜,大可就從舜帝的角度來議論,這樣是最穩妥也是最切題的,不至於走題不說,如果文章寫的好,說不定還能直接中個二甲進士回來,至於一甲進士基本就不用想了,因爲你議論舜帝,就算你說的再好,那也是在老生常談,很難寫出讓考官覺得絕頂的文章。

而古代先賢中,以孝義聞名於世的人仍舊不少,在孔聖人的衆多弟子中,就有以孝道而聞名之人,其中不乏在二十四孝中就提到過的閔子騫,就連孔子都稱頌的孝義之人,想來也應該是國之典範了。

就因爲這樣以孝義而著稱的人實在太多,而策問的問題中,又讓考生以古代先賢的例子來進行議論,以至於在場的考生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

紀寧自己也在思考這問題,他也沒急着動筆。

按照以往殿試的經驗來說,巳時開考,差不多就是上午九點,到午時結束這四個小時的時間裡,考生基本都在思考文章怎麼寫,怎麼入手,或者是在草稿紙上寫出自己的稿子,而沒有直接下筆去寫文章的,一直等午時之後,到天黑之前這四個小時的時間裡,纔是真正寫文章,謄錄文章到試卷上的時間。

對於紀寧來說,他不想做太久的拖延,主要是因,他不想在皇宮這種地方停留太久。

在紀寧看來,文章的好壞不是靠時間多寡來決定的,不是說一篇文章寫的時間長,就一定寫的好,只要文章好,就算是沒有底稿,直接下筆去寫,也會成爲精品文章,甚至可以中狀元。

開場不到一刻鐘,皇帝便起身離開,在場的殿試讀卷官起身相送,而在場的考生都沒心思去管前面發生了什麼,因爲皇帝走的無聲無息,除了紀寧之外,別的考生也都不知皇帝已經離開。

紀寧擡頭看完一眼,低下頭,卻發現那小太監還在好奇打量他,這讓他很尷尬。

他心想:“這小太監也是的,爲什麼總覺得他身上有一股靈氣?難道他真的是女兒身?”

第669章 封禪 下第853章 多餘的退回第145章 被逼敬酒第420章 詩會 上第763章 宮廷謀刺第1160章 交換條件第858章 正陽茶樓第1013章 成王敗寇第059章 對簿公堂 下第162章 派人監視第973章 營救準備第386章 秦國公第036章 神秘的信、煽動第953章 承認關係第083章 一首詞俘美人心第879章 轉送上官婉兒第480章 七娘上門做買賣第957章 皇宮裡的合作第685章 一線生機第180章 追查第735章 李秀兒的清譽第484章 贈書第537章 朝廷,還是文廟第1179章 解籤第750章 變故第011章 《師說》第913章 利益環節第843章 溫馨的午睡第635章 招搖撞騙的國師第027章 真正的忠心第900章 女人心第463章 溫柔陷阱第055章 天心民意 上第919章 遍尋不獲第1143章 迎親第950章 曹劍第734章 柳如是的彷徨第498章有銀子沒處花第1264章 依照禮法第434章 舒安堂夜話第994章 綁架者第1142章 成婚之日第455章 還有京兆府第760章 不怕粗糙,但求有效第959章 閒事莫理第1023章 誰來繼位第764章 不能以常理揣度第178章 魔鬼審問第126章 那一滴蜂蜜第1215章 覬覦懷珠郡主第392章 數錯了?第566章 一晚變三天第1223章 閨房問話第255章 賣身契爲條件第423章 補詩詞第673章 篝火盛宴第073章 文仁公主第261章 上官婉兒第234章 身份不同第257章 笛音嫋嫋第285章 閨名第440章 官府上門第1168章 回到金陵第349章 進京城而不入第767章 無人所爲第913章 利益環節第1076章 學士考試第315章 心中有你,那便足夠第828章 選擇性坦誠第972章 無人前去第438章 稀奇第914章 可供挑選第1172章 南北差異第108章 拒不從命第705章 吾之幸第334章 先走一步第152章 偷偷私會第1266章 宮亂第611章 金榜 下第496章 郡主競價218.第218章 本公子視察書院第1267章 鹿死誰手第094章 以德報怨?第1214章 利用的工具第1215章 覬覦懷珠郡主第1243章 殺人不眨眼第018章 答謝 上第507章 沈康爲主考官?第889章 天香國色第735章 李秀兒的清譽第608章 賣了幫數錢第305章 嫌疑犯第1218章 中毒第337章 臨別第942章 只需一把火第950章 曹劍第745章 秦圓圓的信任第414章 兄妹之情第304章 前倨後恭第1093章 龍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