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財路1

卷一 026 財路 (1)

顧琰次日便到了四房方姨娘的院子玩耍,一坐下就看到顧瑾的眼眶有點紅,不知道是揉過還是根本就剛哭過。而且方姨娘待她也比平日熱情。看來是哭過,應該是受了庶姐顧琳或者嫡姐顧琅的氣。自己算是來得是時候,所以方姨娘挺歡迎的。在她眼底,顧琰是個不能欺負她女兒的人。這位姨娘心底的高低貴賤是非常分明的。所以,顧瑾受了氣她也只能是開解安慰,不敢去替她找回場子。因爲嫡女和養在嫡母跟前的庶女是比養在姨娘跟前的庶女貴重些。

不過,不管怎麼說,顧瑾這裡還是比顧琰那裡好些。至少,她擺出來招待顧琰的攢盒裡吃食就是滿滿的。而顧琰那裡差不多空了。而且,平常也沒人去看她,即使有,下人們也可以及時送過來。反正她也不能拿這點小事去跟繼母告狀,讓處罰對她不敬的下人。顧琰是這麼想的,這些是小事,鬧出來也沒什麼大用,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但如果觸犯到她底線,她就讓那些人好看。

顧瑾也挺喜歡和顧琰玩兒,拿了自己的七巧板九連環出來,又要她一起玩雙陸。還挺大方的給顧琰說了幾位女先生的脾性、喜歡什麼樣的學生等。

顧琰覺得不虛此行,她問顧珏是問不到的。玩了半晌正準備回去的當口,長房的下人過來送禮物。是嫁到樑國公府的長姐顧瑜送回來的,各個姐妹都有。顧瑜做事周到,聽說今年多了顧琰便多了一份。侯爺夫人林氏讓下人分送各人。

樑國公府管着外洋通商的事,府裡富得流油,這拿出來送人的禮物也是外洋來的,一水兒的香料。包裝很是精巧,打開匣子就看到裡頭只剩下兩瓶了。一看就知道是被挑剩下的。而且按照準備的順序,顧琰還在顧瑾之後,只能拿最後剩下的一瓶。

忽然就想起了林妹妹因爲收到最後的兩隻珠花發脾氣的事兒。不過,人家是有底氣發脾氣的。不是因爲仗着老太太寵幸,而是因爲當時林父尚在,她在賈府是個客人,不是寄人籬下。論主客,肯定應該她先挑。而且即便是輪姐妹們的年紀她也不是最小的。周瑞家的最後給她送來,這代表的就是輕慢。

顧琰可不敢耍小性子,她一件衣裳一口飯食都是來自顧家供養,雖然這供養也輕慢得很。可是總還是衣能蔽體,食能果腹。林妹妹還有林家祖上四代爲侯,父親爲巡鹽御史攢下的萬貫家財傍身,雖然後來這大筆銀子不知所蹤了,但人家比自己有底氣多了。而且看顧瑾也已經是很習慣每每衆人挑剩了才輪到她的樣子,顧琰便跟着她一起朝來人客氣道謝。

方姨娘還抓了把錢遞過去,又說了些場面話。顧琰看一眼今日當值的小蘭,後者便如法炮製。顧琰心頭滴血,她一個月才能領到二兩銀子的月例,比顧瑾都低一等,這哪裡夠打賞人跟日用的啊?正月間顧瓊顧瑤要過十二歲的生辰,要送兩份生辰禮呢。繼母是不可能補貼自己的,渣爹的話,跟他開口,也許能給點。可是被繼母知道,肯定落不得好。而且,找渣爹要,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繼母再吹吹枕頭風,肯定這條路也就斷了。

昨天顧琰想吃糖炒栗子來着,權衡再三,最後還是沒捨得那十來個銅板。今天這一下又去了二三十個啊。

顧瑾把匣子推過來,“琰姐姐先挑吧。”

一旁做針線的方姨娘眼風便掃了過來,顧琰笑道:“還是你先挑,我反正也不懂。”這香料在市面上應該是很值錢的玩意兒,可惜不能拿出去換銀子。難道,她這麼快就要動用在莊子上攢下的那五六兩私房?甚至是木釵裡的五十兩銀票?可不但是捨不得,她也說不清那銀票的來歷啊。

顧瑾也是因爲顧琰來者是客所以讓她,既然她沒有先挑,她便先拿了一瓶心儀的。頭回自己拿的不是最後一樣,感覺挺好。

從顧瑾處回去的路上,顧琰一直想着如何創收的問題。可是想來想去不得法,她八歲,不管是什麼手藝,都沒練到能換銀子的地步。之前打的絡子在市集可以賣出去,是因爲那是小鎮上。如今回到京城,那樣的小兒科哪裡有人瞧得上。她看到過府裡丫鬟打的,那叫一個漂亮、一個種類繁多。

而且,也得她能夠有機會做這個啊。讓繼母知道肯定會指責她丟顧府的臉面的。她還得找到一個高雅些的賺錢的法子不可。萬一露餡了也能說得過去。

小蘭看她一路沉默着,也沒有說什麼來逗她開心,和小菊完全不同。小蘭給人的感覺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不是實在沒辦法,肯定早想辦法調部門了。顧琰也一直沒有多理會她。反正她幹活不敢偷懶,她怕端娘。

晚上小菊換班了,蹲下給顧琰洗腳的時候聽到她問:“小菊,你知道有可以偷偷賺銀子的法子麼?我說的是不出顧府,也不會被人輕易發覺的法子。”

小菊轉頭看看顧琰方纔臨摹的衛夫人的簪花小楷,“奴婢倒是知道一個。有回回家路過一個書店,裡頭有窮書生幫忙抄書賺銅板。”

果然,雖然小菊憨了點,但人家幾個月的可以回趟家,在街上走動走動,知道的資訊就是比一直被關在四面高牆裡的自己多些。這年頭印刷術還不發達,書基本都靠抄寫的啊。她的字,也還看得過去,不行就再下苦功夫嘛。

可是,“你幾個月纔回去一次呢,這個能行麼?”

“不太限時間的,我聽到那個窮書生說他住得遠,也是一兩個月才進京城一趟,不過老闆說他的字兒好。當時奴婢就想告訴姑娘的,可是還沒來得及還說咱們就回府裡了。”

顧琰兩眼發亮,反正她每日也要臨摹字帖。雖然爲了節約是用的清水,但是店家肯定要提供筆墨的。抄好了混在臨摹的字帖裡藏起來,府裡下人沒幾個識字的,小心一些也不怕他們翻查。而且書店裡賣的暢銷書,她也可以就抄什麼《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之類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