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曰:“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五藏山經》篇末記
……
於是時八召集弇茲的族人,發佈掃圖的任務。按照古老的習俗,他將東西方向掃圖的人馬,命名爲大章部,南北向掃圖的人馬,命名爲豎亥部,兩部的部長,則自動享受被賜名爲大章與豎亥的尊榮。在洪荒這個時代,能夠擁有一個不同於衆人的名字,是一件極了不起的榮耀。大章與豎亥兩人,一聽自己有的名字,立時幸福得暈了過去。
時八想了想,乾脆將行者遁術與相配套的行氣術也傳了下去。
據王陵的說法,這一套行者遁術與行氣術的法門,也是淵源甚古。也是上古行者所使用的煉氣術之一。與之配合的還有一套步法名爲禹步,每一步踏出,都是不多不少六尺長,以之丈量大地,不會出現太不靠譜的誤差。
傳完行者遁術與行氣術與王陵隨手傳給他的大路貨一般的禹步,時八便放手令他們出門丈量天地。
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由這裡的人代勞爲妙。
由玩家做,雖然會效果比較好一點,但他們的壽元實在是消耗不起。
由這裡的原始人來做,卻是要好得多。效果或者會不咋,但主要就是一個夠快。
不是他們走得比玩家還快,而是他們的時間流逝速度不同。玩家走一天,他們都能在外面走一年。
兩者的效率,實在是有很大的不同。
果然不到六個小時(其中有約半小時的時間,兩人用之於離開與進入時八等天神的時間緩減範圍),外面的就傳來彙報,說大章與豎亥已經圓滿完成任務——將崑崙山附近這一片地區的地圖,都測量好了。
時八看到他們抽象而寫意的繪圖,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知道不能急於一時,只得拿出紙張與鉛筆,好好地教了一下繪製地圖的法則……其實時八也不會。教了一陣,連他自己都懵了。
然後找新星,新星給他找來一個人才,測繪學校在讀的快要畢業的傢伙。
這傢伙用了一天的時間將豎亥大章兩人勉強教學了一點皮毛。加上豎亥大章兩個之前就已經薰陶出來的一點文化基礎,他們終於可以勉強勝任掃圖的工作。
不只可以畫出圖像,還可以用簡略的語句,描繪當地的風貌與特產。
寫出來的文句,諸如此類:“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
這一次,豎亥與大章花了一天的時間……據說其中的小半年,他們都將之用在自學與揣摩測繪學員教給他們的資料上。
聽說此事的時八,頓時想到,要這裡的人,儘量將他們的學識,做成課件,做成講義。然後將之分發下去,讓這裡的人去他們的時間領域範圍之外自學。儘量自學,實在學不動了,纔拿來請教老師。
這個辦法一經實行,果然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
一天過後,大章與豎亥,再次呈上他們對崑崙山一帶的山山水水的細緻的測繪成果。
看到他們類似《山海經》筆法的文句,時八“神心”大悅,各獎勵他們一枚智慧果(若木處兌換得來),提升他們的智力。
大章與豎亥開竊之後,接到了測繪學子整理出來的課件。
然後又是一段時間的自學。自學過後,接到命令。着他們測繪的範圍,不再侷限於崑崙之內,而是有那麼遠就測那麼遠。
這個時候,因爲他們走得夠多夠遠,也因爲洪荒的靈氣大好,適於煉氣,所以他們已經陸續領悟了“行氣術”的法門,連行者遁術,也已經處於快要領悟的範圍之內。最簡單的是禹步,只要細心一點,大概都可以一步邁出六尺。只是禹步易學難精,要想準確無誤的每一步都邁出六尺,他們還有很漫長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拿到崑崙山附近諸山的地貌圖,時八等人經細緻對比與分析,終於確認這是東漢的祁連山附近。而他們的巨藤所在處,卻是郡城酒泉附近。
時八東漢抽空去酒泉一轉,發現自己似乎來過。再一尋思,原來當日接環遊世界歸來的時憶靈兩個時,就是來的這裡。
現在他在洪荒世界派人出去環遊世界,忽然又來到了這裡……
逛了一陣,回到九嶷陰間。李洪水興沖沖跑來找他,毫無保留地將葫蘆的煉製之道一股腦抖給了時八。時八怕一時聽不懂又忘記了,當然要開動系統福利把課程整個錄下來。
完事了再拿回去仔細揣摩,然後不懂的再去南宋跟小混沌探討,再不懂的,也只好跑去問李二。
李二也不一定懂,但總會說點什麼。沒準就能給時八提點。
就這麼磕磕絆絆地,時八總算勉強摸到了煉葫蘆的法門。
在東漢找了個水桶大小的葫蘆試驗一番,葫蘆的外表,被他成功地煉成人頭的大小,而葫蘆的容量,卻有所縮水:縮到了電飯煲的大小。
但是,這已經算是成功了!剩下的只差熟悉度了!
之後三個時空中的時八,同時閉關,拿各種大小葫蘆練手。到最後將空間的壓縮率,穩定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樣子。
進入高原期,知道一時很難提高。時間又頗緊迫,於是開始着手煉製。
他們自葫蘆藤上摘下來的葫蘆,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看上去最老,葫蘆把兒略顯枯萎,葫蘆本體略顯沉重,不那麼輕盈的一個。
從一長串的葫蘆羣中找到這樣一個葫蘆之後,時八等人,像是忽然想起一般,意識到這條葫蘆藤也跟他們一般,有一個壽命的問題。
哪怕它確實很長壽,也頂不住一天比一年的洶涌時間流。
這條藤上的葫蘆,瓜熟蒂落,是必然的事情。到時他們將何去何從?
“狡兔三窟!我們必須留下備胎!”
當時八埋頭於煉製那個山一般大小的葫蘆時,時七等人的目光,投向了崑崙的東南方。
時七時八的來處。
那裡,有一座號稱天柱,實際上也確實是天柱的……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