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大封羣臣

確立了國號、帝號、帝后、儲君等重要事項之後,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隨着儀式的進行,開國登基大典也進行到最高潮的階段。

商戢回到自己的御座上,望着下方文武羣臣,微微點了點頭。

旁邊的禮官立即出列,高聲宣讀道:“恆武大帝詔令,恆武帝國之下,設八王,一爲辰王柳毅;二爲戰王呂布;三爲龍王趙雲;四爲忠王鄧言;五爲邪王卑彌呼;六爲蜀王劉備;七爲魏王曹操;八爲吳王孫策。

八王之下,有三十六公,分別爲繼漢公劉辯、烈陽公太史慈、修羅公王舒、羿公黃忠、霸公典韋、貪狼公典韋、飛羽公蘇桓……………………

三十六公之下,有一百零八侯,分別爲信義侯沈宏、忠義侯劉山、忠勇侯馮俞…………………………

冊封耿先、岑陵、韋易等八百六十人爲伯爵,周萬、岑任、裴河等九千餘人爲子爵。另有五萬有功之士,被冊封爲男爵。

恆武帝國,設將軍府、通政閣、秉政院、殿前司、御史臺五大機構。以辰王柳毅爲大將軍,掌將軍府,戰王呂布、龍王趙雲、羿公黃忠、烈陽公太史慈、飛羽公蘇桓、貪狼公劉猛、鎮海公凌操、錦帆公甘寧爲八大將軍,以郭嘉、戲志才、賈詡、龐統、諸葛亮、周瑜(海戰失敗後僥倖逃脫,隨孫策歸鄉而歸鄉)爲六師,共同協助辰王柳毅掌管將軍府。

以忠王鄧言爲閣宰,掌同通政閣,以荀彧、陳昂、沮授、燕斜、陽儀、魯肅、田豐、荀攸、法正、程昱十人爲通政使,協助忠王鄧言掌通政閣。

以邵雲、司馬懿、徐庶、張紹、簡雍、劉曄、審配、公輸尺、辛評九人爲秉政院秉政使,共同執掌秉政院。

以郭彪、典韋、易米娜、王虎、陳鷹、黃豹、張狼、王異、殷贊、段鴻、樑擎、李羣十二人爲殿前司指揮使,共同執掌殿前司。

以管寧、陳冠兩人爲御史臺左右都御史,共同執掌都察院。”

這裡的恆武帝國五大機構,其中將軍府很好理解,就是管理軍隊的機構,也是最爲實權最核心的機構,八將軍有一半以上都是SS級將領。

通政閣其實就是內閣,而鄧言則相當於內閣首輔,其它十位通政使相當於內閣成員。

至於秉政院則相當於明清時期的六部,負責執行通政閣下達的決定。

御史臺就更好理解了,檢察機構,負責監督百官。不過御史臺內部一分爲二,只有左都御史管寧管轄的纔是真正的御史,陳冠負責管理的那一部分只是掛靠在御史臺名下,主要成員是影衣秘武和千幻,乃是實打實的特務機構。

至於殿前司,這也是軍事機構。

爲了制衡將軍府,防止軍權過度集中,商戢特意設立了殿前司。殿前司的將領戰鬥力並不拔尖,但忠誠度方面卻無可挑剔,多數成員出自黑甲玄騎,是商戢最核心的一批手下。

而殿前司主要職責就是包圍皇宮和禁衛軍團的日常性訓練。

經過擴編,禁衛軍團目前已經擴編至整整十個軍團,禁衛軍總兵力也擴充至二百萬。雖然因爲兵力的大規模擴充導致質量略有下降,但仍舊保持了平均八階的超強實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禁衛軍團就是恆武帝國的擎天玉柱!

五大機構,構成了恆武帝國權利的頂層設計。

當然,其中的人事任命只是很籠統的一部分,比如八大將軍和六師的具體分工,十位通政使各自負責的方面,九位秉政使每人都幹啥事並沒有在典禮上宣讀。

同樣,每一個機構都還有大量的輔助機構和海量的組成人員,逼近商戢治理下的恆武帝國可是一個疆域覆蓋大半個亞洲和部分澳洲的超級帝國,帝國子民數百億,單單是新都五大中央機構的常設官吏就超過了二十萬人,乃是十足的巨無霸!

隨着冊封的結束,羣臣跪拜在地,山呼萬歲,叩謝恩典。

其中不少人更是渾身氣勁蓬髮,實力臨場突破!

商戢軍冊封的爵位、官職可不是樣子貨,正式稱帝之後,恆武帝國的官職和爵位效果類似於稱號,能爲受封着提供非常明顯的實力加成。

其中最頂級的稱號當然是商戢專屬稱號恆武大帝,相當於準SSS級稱號。柳莀的恆武帝后稱號等級與商戢差不過,只是效果側重點不同。

僅次商戢和柳莀的則是八大王爵,相當於SS級稱號,公爵相當於S級,侯爵A級,依次類推。

商戢倒是想多冊封一些王爵,不過系統可不會給他留這種漏洞。一個國家官職、爵位的含金量,與國運直接關聯,國運越強,冊封官職之後的增幅越高。

若是不過國運本身的承載能力,濫封爵位官職,不但會造成爵位官職含金量縮水,還會導致國運受損。

當然,官職、爵位帶來的實力增幅只是附帶效果之一。任何時候,官職和爵位都代表着權勢與榮耀。八王、三十六公這種站在全力頂層的人物就不說了,就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數量氾濫到數萬的子爵、男爵,放在整個恆武帝國體系內,隨便一位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

畢竟這可是從數百億的龐大羣體中挑選出的精英,實打實的百萬挑一。

而且,恆武帝國的爵位可都有相應的待遇的,不但每年有豐厚的俸金可拿,每年還能領取內部資源。

除了王爵,其它五等爵位都是實封,封地面積少則一個鎮子,大則一座巨城,單單是靠着封地稅收的分成都能吃得滿嘴流油了。

至於王爵,商戢也在策劃實封,不過實封王爵影響太大,暫時還在討論階段,並沒有實行。

隨着恆武帝國進一步發展,王爵實封畢竟正式提上日程。

隨着冊封結束,恆武大帝登基大典也落下帷幕,正式宣告烽火中第一個由異人建立的帝國,也是當前最強大的帝國在古老的東方大地冉冉升起。

第八十三章 戰前第八百八十九章 決戰 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死亡煉獄季第1154章 臥龍蹤跡第二百六十八章 慘遭排擠第1182章 李舜臣請戰第四百八十章 交易第五百七十四章 擴軍計劃 下第1160章 周郎風采第1188章 超神力量第1240章 雒陽易手第十八章 大豐收第九百五十四章 功虧一簣第八百三十四章 印區戰火第九百五十一章 新的力量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宰割天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克里斯城歸降第1123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二章 對決第三百三十六章 再寫感情戲我就是狗!!!第八百四十四章 主動放棄第一百一十六章 鴻門宴第六百二十二章 亡靈軍隊第六百一十九章 惡來降巨猿第1195章 戰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返程遼東第六百四十四章 誇張的收穫第七百三十七章 初至死亡大陸第三百二十四章 飛翼第九百零一章 和平的日子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水利狂人——李泯第四百八十章 交易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董旻被俘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進行時第六十章 盤點收穫第七十九章 收穫與交易第九百八十三章 燕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血戰將起第三百八十章 強強聯合第1132章 土地置換法第二十六章 心生去意第九百八十章 最後一位忠臣第六百五十九章 路遇護教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鮮卑南侵第八百九十一章 決戰 三第六百零七章 優與劣第1149章 劉繇滅亡第七百五十四章 箭神黃忠第三百八十四章 聖鷹再隕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父子之間第七百九十章 鳳舞初秀第七百七十九章 血族第九百二十二章 系統更新第一百三十章 發展瓶頸第一千零三十章 公孫瓚叛第九百五十章 魔鬼陳冠第三百零二章 二柄第六百一十四章 佩恩的魔幻體驗第七百九十三章 武神心經第四十九章 初聞黑水塞第七百三十七章 初至死亡大陸第十八章 大豐收第一百四十一 風華絕代第一百六十三章 招募戰狼第六百五十六章 拯救大兵丁原計劃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進行時第1128章 大勢已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前所未有的系統通告第1261章 目標——印度洋第七百五十八章 戰王牌第四十八章 功勳兌換第四百零四章 現實波瀾第二百三十四章 鮮卑撤離第四百九十三章 兩個月後第五百九十六章 冊封大典第六百二十三章 鮮卑鉅變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防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和平”談判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穫的羊倌第六百六十六章 第四天災第四百零八章 黃巾末日?第四百三十六章 壯年黃忠第三百八十六章 斬A級歷史武將第九十三章 閒聊贈禮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襲第七百五十二章 倉促爆發的決戰 第三更第八百五十三章 三大“神器”第九百四十四章 中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八十五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五十八章 戰王牌第八百四十章 奪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拍賣會之撿漏第三百七十一章 劉備離去第七百二十五章 國戰會議 上 祝賀祖國母親七十歲快樂!!!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將起第五十九章 坐地分贓第七十八章 獲勝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威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