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遠征(十六)—四面佛將

“大帥打算如何做?”沒有理會張遼的感慨,郭嘉接着問道。

“那以奉孝之見,應當如何?”

郭嘉回:“屬下認爲應當迅速北上,泰軍內部雖有分歧,但畢竟同屬一族,如果久拖,定會使大多數人放棄自身私慾,轉而以國家爲主,到時三百萬大軍精誠團結,將對蜀漢帶來極大的威脅。”

“既然如此,那便北上吧!”

張遼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他本來就不是猶豫不決的性格,一旦下定決心,身爲統帥的能力便展現出來。

一日之後,張遼再次拔營,這一次不再是試探,而是直撲曼谷城。

對方擁有三百萬大軍,不可能全部縮在城裡,平原決戰的可能性極大。

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往北進發,而如此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泰軍高層。

也許是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或是其他的原因,泰軍這一次倒是達成了共識。

四大王朝勢力各自出兵二十萬,官府勢力則出兵三十萬,合計一百一十萬大軍。

因爲有了上次慘敗的教訓,官方勢力此次也是“大出血”,一咬牙派出了三名“城市武將”,兩名“遺蹟武將”,連“四面佛將”都派遣出來。

事實上,官府是最希望和蜀漢決戰的勢力,戰鬥意志極強,他們擁有現代國家概念,也擁有現代民族的概念。

古代王朝勢力對於這一方面卻很淡薄,說句難聽點的,古代勢力大多是家天下,首先考慮的是皇室存續,其後纔會考慮國家。

這是所有封建王朝的共性,不止泰國如此,華夏同樣如此。

皇家存續爲頭等大事,其他事情都要往後拖。

如果官府不拿出足夠多的誠意,想要那批封建統治者拼命很難,說不定還會繼續扯皮下去。

所以張遼等人雖然猜對了大方向,真正的原因卻沒有想明白。

這是現代國家和封建王朝之間的矛盾,不能單純的用人性來解釋。

不過對於泰國官府來說,他們總算是湊夠了百萬大軍,而且還獲得了指揮權。

……

新曆五年五月六日,經過一天的趕路,雙方的軍隊終於在曼谷城下“相遇”。

超過一百五十萬大軍依次排開,從空中俯視,彷彿一條連綿不絕的鋼鐵洪流。

不過雙方人數雖多,但真正能指揮的卻很少,絕大多數都是充當後備軍。

以張遼舉例,其身爲龍氣強者,能直接相連的軍卒僅爲五萬人,間接影響四倍人數,也就是二十萬大軍。

離體境的武將更少,直接影響三萬人,間接影響十二萬人。

這已經是極限,再多的話,他們也指揮不動。

而對於泰國武將來說,其能指揮的軍隊數量也差不多。

所以真打起來,不可能出現一百六十萬人一齊衝鋒的現象,而是分成數個戰場,領兵大將各自拼殺。

……

主帥大旗下,張遼身批紅色鐵甲,目光掃視身邊諸將,隨後對夏侯惇點點頭,後者會意,直接下令八萬僞軍上前。

只見後方衝煙滾滾,大批泰族人拿着簡陋武器,在數萬騎兵的驅使下,嘶吼着往前衝鋒。

他們的家人早就遷徙到蜀漢,手上又沾染着大量鮮血,已經沒有退路,即便泰國最終勝了,他們這批人也會被清算。

騎兵呼嘯着來回奔馳,不斷地將這些人像牛羊一般趕過去。

“傳令下去,驅趕的這些泰族人,讓他們去打頭陣!後退者格殺勿論!”見狀,夏侯惇揮手命令,這些人本來就是炮灰,用來打頭陣卻是再合適不過。

“是!將軍!”一旁的副將立刻應道,隨即騎着戰馬快速上前,見到猶豫不決者,便直接斬殺。

讓泰族人擊殺泰族人,不僅能減少自身損失,也能降低對方士氣,畢竟對同胞下手,還是需要一定心理建設的。

面對這種情況,泰軍的四面佛將先是閉上眼睛,轉眼又睜開,一股強大的氣息從他身上溢出。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爲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衆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

四面佛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

其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念珠(代表輪迴),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不過在被傳承之後,四面佛將少了五件法器,如今只有代表自身武力的明輪,代表術法的權杖以及代表軍卒加成的令旗。

他此次拿出來的正是代表術法的權杖,只見其面無悲喜,右手高舉金色權杖,口中默唸咒語,緊接着,天空之中竟凝結出了一枚枚金色箭矢。

箭矢足有兩米來長,密密麻麻足有上萬枚,隨着一聲輕叱,一陣刺耳的破空聲從上空傳來,直接激射出去。

而它們的目標竟直指不遠處的夏侯惇。

泰軍高層也不是毫無察覺,他們通過當初的那場慘敗總結出了兩條經驗,一是華夏武將的武力很高,二是武將可以對軍卒進行加成。

所以在軍卒數量佔優的情況下,優先擊殺將領便成爲了首要選擇。

……

金色箭矢的速度極快,夏侯惇根本無從躲避,此時擡頭看着天空,一股冷意直充腦門。

在生死關頭,他也顧不上這麼多,直接激發出大招,黑色氣息在其身上快速凝結,隨即拍打戰馬往後方狂奔。

但對方一開始就是對着他來的,整整上萬支箭矢鋪天蓋地,想要逃命哪有這麼容易。

伴隨一陣金屬碰撞聲,夏侯惇仰天大吼一聲,手中長刀上下揮舞,在成功阻擋一批箭矢之後,緊接着又是一批襲來。

只聽“噗噗”連聲,胸口處頓時被擊穿,粗大血口溢出大量鮮血,不久便跌落在地上。

他一時間竟沒有死,想伸手將箭矢拔出,但終究力有不逮。

等越來越多的金色光芒襲來,周圍人再去看時,發現夏侯惇的身上已被箭矢插滿,死狀極其悽慘。

第一百七十七章 後漢玉璽(下)—召喚樂毅和黃忠第八十三章 時代差別第三百一十七章 繁榮度排行榜第二百四十章 滅(上)第八十四章 揚州局勢第三十八章 混亂伊始第四十七章 道士(求推薦)第一百零一章 精靈族來投(上)爲冰天使加更7第八十八章 蠱惑宋江(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節第六十三章 陳友諒與張定邊(二更)第一百四十章 武俠傳承(中)—培養現代武將的契機第二百零七章 稱王(中)第六十二章 攻打第一百八十七章 尋寶第九十二章 宋江滅亡(完)更新1第一百八十九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滅張魯(2)—張存滅第二百零九章 大典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雨欲來(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武俠傳承(上)第六十四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打劉裕(一)第八十章 系統獎勵(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破關(下)—召喚聞仲的契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張魯(6)—調整部署第二百九十三章 歸心(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起(下)—緣由與改制第三百章 遠征(五)—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足鼎立(下)—置郡第八十一章 官吏選拔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遠征(十六)—四面佛將第三百三十七章 聯金滅遼?第二十六章 召喚周倉第一百三十三章 擊殺嚴白虎獎勵—鞠義之魂第六十五章 北城破第二百三十二章 帶路黨第三百三十六章 攪動風雲第一百六十一章 東方琉璃國第六十七章 統一三縣(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略優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滅張魯(1)—契機第一百零一章 精靈族來投(上)爲冰天使加更7第八十九章 宋江滅亡(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遠征(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聯姻第三百一十九章 獎勵(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雨欲來(上)第八十四章 揚州局勢第二十章 暴富第六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零五章 戰爭古樹(下)第一百零三章 精靈族來投(下)—自然之耳第一百五十四章 滅張魯(7)—城破第三十五章 影響第二百四十九章 涌動(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破關(上)第四章 黃巾力士和民居建造圖紙第三百二十章 獎勵(下)—白起晉階第一百零六章 天賦選擇第八十章 系統獎勵(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撫平傷口,制定發展戰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試探進攻與隱藏的危險第一百二十七章 絕境(11)—劉裕退兵1第十五章 吸收人口第三百一十章 遠征(十六)—四面佛將第九十五章 暴富(下)爲冰天使長加更3第九十七章 升級—更新1第一百一十二章 開始(中)—鼎器第二百四十五章《世界妖怪大全》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打劉裕(八)第五十一章 白澤聖徒(修改)第一百四十二章 示威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張魯(6)—調整部署第五十四章 震懾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足鼎立(上)第二章 初戰和白蓮教營寨第三百四十章 韓信的計謀第八十三章 時代差別第三十六章 形勢與守城大將霍峻第九十八章 滲透策略及聖騎士傳承第一百六十三章 人口暴增(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張魯(6)—調整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破城(下)第五十七章 破解第五十六章 子嗣第一章 蜀漢傳承第二章 初戰和白蓮教營寨第二十二章 大興土木第三百二十一章 獎勵(完)—謀臣崛起第三百零六章 遠征(十二)—小白鼠第二百二十章 王楚(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規模吸納人口(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統一兩郡第一百零九章 擴張的契機(上)第六十三章 陳友諒與張定邊(二更)第二百一十五章 風起(上)第三百三十章 攻打南通縣(1/5)第三百四十章 韓信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