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爭霸_第434章 會師烏爾圖城

生長於伊兒汗國。以深略善斷著稱,信奉也裡可溫教基督教。1253年,跟隨旭烈兀拖雷子西征。1265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奏事,深得忽必烈賞識,留作侍臣,與謀國事。至元二年1265,任中書左丞相,後遷中書右丞。七年1270,改任同知樞密院事。1273年,忽必烈汗任命他爲伐宋軍最高統帥。十一年1274,復任左丞相,總兵分三路攻宋,與阿術統中路,取鄂州、漢陽等地,沿長江東下,次年取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地,大敗宋宰相賈似道軍於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南京,尋進中書右丞相。十一月,分兵三路進軍臨安今杭州市,與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節制諸軍並進。十三年1276,陷臨安,俘宋帝、謝太后等北還,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餘縣。十四年,以宗王昔裡吉等叛執北平王那木罕,自阿力麻裡東犯和林,奉命率師北上,大敗叛軍於斡耳寒河今鄂爾渾河。十八年1281,從皇太子真金撫軍漠北,益藤州四千九百餘戶爲食邑。二十二年1285,代宗王阿只吉總軍西北。二十四年1287,從元世祖討平叛王乃顏之亂。二十六年1289,任知樞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1292,招降叛王明理鐵木兒,屢敗海都叛軍。因遭朝臣讒陷,被罷職,居大同。三十一年1294,世祖卒,受顧命擁戴鐵穆耳即位,復任知樞密院事。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卒。大德八年1304,追封淮安王。至正四年1344,追封淮王。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

應仁宗帝儒師王約的請求,元帝爲伯顏在杭州建立祠堂(忠武王廟,即元丞相伯顏祠也)。姚靖《西湖志》:“方其統兵下臨安,駐節皋亭,俟宋出降,不嗜殺戮,杭民德之,爲建此祠。”《元史》載:‘功臣之祠,惟故淮安忠武王立廟於杭,春秋二仲月次戊祀以少牢,用籩豆簠簋,行酌獻禮!’”。

伯顏,蒙古八鄰部人。曾祖述律哥圖,事太祖,爲八鄰部左千戶。祖阿剌,襲父職,兼斷事官,平忽禪有功,得食其地。父曉古臺世其官,從宗王旭烈兀開西域。伯顏長於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見其貌偉,聽其言厲,曰:“非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與謀國事,恆出廷臣右,世祖益賢之,敕以中書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若曰“爲伯顏婦,不慚爾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諸曹白事,有難決者,徐以一二語決之。衆服曰:“真宰輔也。”四年

,改中書右丞。七年,遷同知樞密院事。十年春,持節奉玉冊立燕王真金爲皇太子。

十一年,大舉伐宋,與史天澤並拜中書左丞相,行省荊湖。時荊湖、淮西各建行省,天澤言,號令不一,或致敗事。詔改淮西行省爲行樞密院。天澤又以病,表請專任伯顏,乃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所屬並聽節制。秋七月,陛辭,世祖諭之曰:“昔曹彬以不嗜殺平江南,汝其體朕心,爲吾曹彬可也。”

九月甲戌朔,會師於襄陽,分軍爲三道並進。丙戌,伯顏與平章阿術由中道循漢江趨郢州。萬戶武秀爲前鋒,遇水濼,霖雨水溢,無舟不能涉。伯顏曰:“吾且飛渡大江,而憚此潢潦耶!”乃召一壯士,負甲仗,騎而前導,麾諸軍畢濟。癸巳,次鹽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漢水北,以石爲城,宋人又於漢水南筑新郢,橫鐵繩,鎖戰艦,密樹樁木水中。下流黃家灣堡,亦設守禦之具,堡之西有溝,南通藤湖,至江僅數裡。乃遣總管李庭、劉國傑攻黃家灣堡,拔之,破竹蓆地,盪舟由藤湖入漢江。諸將請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爲後患。”伯顏曰:“用兵緩急,我則知之。攻城,下策也,大軍之出,豈爲此一城哉!”遂舍郢,順流下。伯顏、阿術殿後,不滿百騎。十月戊午,行大澤中,郢將趙文義、範興以騎二千來襲,伯顏、阿術未及介冑,亟還軍迎擊之。伯顏手殺文義,擒範興殺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獲數十人。

甲子,次沙洋。乙丑,命斷事官楊仁風招之,不應。復使一俘持黃榜、檄文,傳趙文義首,入城,招其守將王虎臣、王大用。虎臣等斬俘,焚黃榜。裨將傅益以水軍十七人來降,虎臣等又斬其軍之慾降者。伯顏覆命呂文煥招之,又不應。日暮,風大起,伯顏命順風掣金汁炮,焚其廬舍,煙焰漲天,城遂破。萬戶忙古歹生擒虎臣、大用等四人,餘悉屠之。丙寅,次新城,令萬戶帖木兒、史弼列沙洋所馘於城下,射黃榜、檄文於城中以招之。其守將邊居誼,邀呂文煥與語。丁卯,文煥至城下,飛矢中右臂,奔還。戊辰,其總制黃順逾城出降,即授招討使,佩以金符,令呼城上軍,其部曲即縋城下,居誼邀入城,悉斬之。己巳,其副都統制任寧亦降,居誼終不出,乃令總管李庭攻破其外堡,諸軍蟻附而登,拔之。餘衆三千,猶力戰而死,居誼舉家自焚。遂並誅王虎臣、王大用等四人。

十一月丙戌,次復州,知州翟貴以城降。諸將請點視其倉庫軍籍,遣官鎮撫,伯顏不聽,諭諸將不得入城,違者以軍法論。阿術使右丞阿里海牙來言渡江之期,伯顏不答。明日又來,又不答。阿術乃自來,伯顏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餘人知吾實乎?”潛刻期而去。乙未,軍次蔡店。丁酉,往觀漢口形勢。宋淮西制置使夏貴等,以戰艦萬艘,分據要害,都統王達守陽羅堡,京湖宣撫朱礻異孫以遊擊軍扼中流,兵不得進。千戶馬福建言,淪河口可通沙蕪入江,伯顏使覘沙蕪口,夏貴亦以精兵守之。乃圍漢陽軍,聲言由漢口渡江,貴果移兵援漢陽。

十二月丙午,軍次漢口。辛亥,諸將自漢口開壩,引船入淪河,先遣萬戶阿剌罕以兵拒沙蕪口,逼近武磯,巡視陽羅城堡,徑趨沙蕪,遂入大江。壬子,伯顏戰艦萬計,相踵而至,以數千艘泊於淪河灣口,屯布蒙古、漢軍數十萬騎於江北。諸將言:“沙蕪南岸,彼戰船在焉,可攻而取。”伯顏曰:“吾亦知其可必取,慮汝輩貪小功,失大事;一舉渡江,收其全功可也。”遂令修攻具,進軍陽羅堡。癸丑,遣人招之,不應。甲寅,再遣人招

之,其將士皆曰:“我輩受宋厚恩,戮力死戰,此其時也,安有叛逆歸降之理。備吾甲兵,決之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爾。”伯顏麾諸將攻之,三日不克。有術者來言:“天道南行,金、木相犯,若二星交過,則江可渡。”伯顏卻之,使勿言。乃密謀於阿術曰:“彼謂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堅,攻之徒勞。汝今夜以鐵騎三千,泛舟直趨上流,爲搗虛之計,詰旦渡江襲南岸。已過,則速遣人報我。”乙卯,分遣右丞阿里海牙督萬戶張弘範、忽失海牙、折的迷失等,先以步騎攻陽羅堡,夏貴來援。遂俾阿術出其不意,率萬戶晏徹兒、忙古歹、史格、賈文備四翼軍,溯流西上四十里,對青山磯而泊。是夜,雪大作,遙見南岸多露沙洲,阿術登舟,指示諸將,令徑趨是洲,載馬後隨。萬戶史格一軍先渡,爲其都統程鵬飛所卻。阿術橫身蕩決,血戰中流,擒其將高邦顯等,死者無算,鵬飛被七創,敗走,得船千餘艘,遂得南岸。阿術與鎮撫何瑋等數十人,攀岸步鬥,開而複合者數四。南軍阻水,不得相薄,遂起浮橋,成列而渡。阿里海牙繼遣張榮實、解汝楫等四翼軍,舳艫相銜,直抵夏貴。貴引麾下軍數千先遁,諸軍乘之,斬溺不可數計,追至鄂州東門而還。丙辰,阿術遣使來報,伯顏大喜,揮諸將急攻破陽羅堡,斬王達。宋軍大潰,數十萬衆死傷幾盡。夏貴僅以身免,走至白虎山。諸將謂貴大將,不可使逸去,請追之。伯顏曰;“陽羅之捷,吾欲遣使前告宋人,而貴走代吾使,不必追也。”丁巳,伯顏登武磯山,大江南北,皆我軍也,諸將稱賀,伯顏辭謝之。

阿術還渡江,議兵所向,或欲先取蘄、黃,阿術曰:“若赴下流,退無所據,先取鄂、漢,雖遲旬日,可爲萬全計。”伯顏從之。己未,師次鄂州,遣呂文煥、楊仁風等諭之曰:“汝國所恃者,江、淮而已,今我大兵飛渡長江,如履平地,汝輩何不速降。”鄂恃漢陽,將戰,乃焚其戰艦三千艘,火照城中,兩城大恐。庚申,知鄂州張晏然、知漢陽軍王儀、知德安府來興國,皆以城降,程鵬飛以其軍降。壬戌,定新附官品級,撤宋兵,分隸諸將。先是,邊民戍卒陷入宋境者,悉縱遣之。丁卯,遣萬戶也的哥、總管忽都歹,入奏渡江之捷。分命阿剌罕先鋒黃頭取壽昌糧四十萬斛,以充軍餉。留右丞阿里海牙等,以兵四萬分省於鄂,規取荊湖。己巳,伯顏與阿術以大軍水陸東下,俾阿術先據黃州。

十二年春正月癸酉朔,至黃州。甲戌,沿江制置副使、知黃州陳奕降,伯顏承製授奕沿江大都督。奕遣書至漣水招其子巖,巖降。遣呂文煥、陳奕以書招蘄州安撫使管宗模,復遣阿術以舟師造其城下。癸未,伯顏至蘄州,宗模出降,即承製授以淮西宣撫使,留萬戶帶塔兒守之。阿術復以舟師先趨江州,兵部尚書呂師夔在江州,與知州錢真孫遣人來迎降。丙戌,伯顏至江州,即以師夔爲江州守。師夔設宴庾公樓,選宋宗室女二人,盛飾以獻,伯顏怒曰:“吾奉聖天子明命,興仁義之師,問罪於宋,豈以女色移吾志乎!“斥遣之。知南康軍葉閶來降,殿前都指揮使、知安慶府范文虎亦奉書納款,阿術遂率舟師造安慶,文虎出降。伯顏至湖口,遣千戶寧玉系浮橋以渡,風迅水駛,橋不能成,乃禱於大孤山神,有頃,風息橋成,大軍畢渡。二月壬寅朔,伯顏至安慶,承製授文虎兩浙大都督,文虎以其從子友信知安慶府事,命萬戶喬珪戍之。丁未,次池州,都統制張林以城降;戊申,通判權州事趙昴發與其妻自經死,伯顏入城,見而憐之,令具衣衾葬焉。

(本章完)

據城而起_第61章 二次南征結束大國之爭_第178章 哈赤要塞之大戰將起大國之爭_第143章 回到東林城大國之爭_第329章 桂英,來下下棋據城而起_第138章 生兒子的大問題據城而起_第141章 拜大神大國之爭_第267章 怒火中燒大國之爭_第262章 中伏據城而起_第59章 大壯回來了據城而起_第14章 偷城與奪城據城而起_第一百一十章 征途—起航!帝國爭霸_第421章出使據城而起_第一百零七章 重編軍制和陳宮大國之爭_第306章 國有公主帝國爭霸_第438章 殺大國之爭_第292章 白衣渡江之策大國之爭_第325章 這是北辰國的水師?據城而起_第67章 戰爭即將降臨大國之爭_第146章 勢如破竹大國之爭_第234章 戰事順利據城而起_第135章 梟雄四起之雨中月夜帝國爭霸_第419章 出使秦國大國之爭_第209章 天下大國之爭_第171章 二月大國之爭_第182章 火燒滄海據城而起_第34章 再次進入戰鬥副本大國之爭_第346章 國教、國宗大國之爭_第376章 即將來臨的決戰大國之爭_第155章 我們結婚吧大國之爭_第204章 困局大國之爭_第185章 救命滾油帝國爭霸_第432章 請大秦兵蒙古據城而起_第30章 殘酷的攻城戰大國之爭_第341章 交鋒據城而起_第20章 可怕的軍費問題大國之爭_第143章 回到東林城大國之爭_第372章 三千佛國帝國爭霸_第400章 稱帝(7)大國之爭_第388章 曠世之戰-終結大國之爭_第153章 休戰據城而起_第83章 半夜攻城帝國爭霸_第424章 結盟帝國爭霸_第401章 稱帝(8)帝國爭霸_第417章 謀主郭嘉帝國爭霸_第402章 稱帝(9)大國之爭_第316章 鎮國倉之戰據城而起_第74章 佔領淮陰城據城而起_第46章 殘酷的戰鬥終於結束據城而起_第36章 通天閣之羅成逞威大國之爭_第193章 哈頓的援軍帝國爭霸_第416章 冤家良緣大國之爭_第210章 系統更變大國之爭_第380章 曠世之戰-精兵對決大國之爭_第265章 突擊溫提爾城據城而起_第60章 林虎歸降帝國爭霸_第395章 稱帝(2)大國之爭_第368章 大爭之世大國之爭_第333章 哥薩克國滅大國之爭_第243章 新日不落國據城而起_第一百零三章 班師回朝據城而起_第72章 戰爭序幕拉開大國之爭_第205章 比爾克城攻略大國之爭_第371章 兵臨城下大國之爭_第226章 軍銜制度據城而起_第23章 東林城的發展據城而起_第114章 斷首軍據城而起_第55章 無限衝鋒!大國之爭_第194章 伏擊大國之爭_第188章 四百萬降軍據城而起_第49章 神將出現在你眼前據城而起_第2章 人品問題的糾結大國之爭_第352章大國之爭_第355章 武備軍校勾出太學據城而起_第45章 與八千鐵騎的血戰大國之爭_第300章 凱旋迴朝大國之爭_第376章 即將來臨的決戰大國之爭_第262章 中伏大國之爭_第185章 救命滾油大國之爭_第345章 可怕的吃貨據城而起_第16章 這世界怎麼了?求收藏求點擊大國之爭_第232章 進兵據城而起_第84章 地道戰很是牛叉啊大國之爭_第151章 夜間血戰大國之爭_第373章 人形轟炸機據城而起_第30章 殘酷的攻城戰大國之爭_第146章 勢如破竹大國之爭_第318章 巷戰據城而起_第18章 名將羅成據城而起_第140章 積分兌換大國之爭_第184章 戰鬥不息大國之爭_第239章 征伐沙魯大國之爭_第256章 遷徙百姓據城而起_第24章 陣前挑將據城而起_第24章 陣前挑將大國之爭_第364章 出了什麼事大國之爭_第244章 斷江放水據城而起_第133章 梟雄四起之天下豪傑大國之爭_第196章 不作就不會死大國之爭_第383章 曠世之戰-嚴防死守帝國爭霸_第398章 稱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