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你埋伏我也埋伏

司州、幷州、涼州安排都已定,接下來就是到雍州解決張濟的問題了。因爲雍州現在名義上是我的地方,所以可以直接傳送過去。然後飛速找到張濟。張濟對我的突然到來並不意外,畢竟現在雍州名義上是我的。到州衙坐定之後,我開門見山,發言了。

“將軍,不知雍州事務方面,可有什麼煩惱,可以說來一併解決。”我微笑道。

張濟當然心知肚明,我這不過是敲山震虎,當即回答道:“如今雍州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太多了,沒有地方安置。另外,老百姓久經戰亂,幾乎逃難一空。沒有百姓,卻有太多的兵,最近實在讓我頭大。現在好了,前將軍親來,不知可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我大笑:“爽快!雖然說的是實情,足見將軍真心。只不知將軍願意拿出多少軍隊出來?”

張濟笑道:“我聽說李傕郭汜二人,如今只剩下20個軍人馬,且已落草,不足畏懼。前將軍能夠爲我保留25個軍足矣。其餘175個軍,全憑前將軍調度。只是養活25個軍,目今看來,也是較難。”

我點頭道:“將軍赤膽忠心,天日可表。我在雍州一日,就有將軍一日地位。京兆一郡,可專爲將軍養兵。另我將派90個軍在雍州30縣屯田。如此則兵有所養也。”

張濟大喜:“前將軍之策甚妙。只一條,雍州獨有張濟一人,怕力有不逮。”

我大笑:“這個不用擔心。我派皇甫酈過來,全權代表我。另我將派閻行、成公英、崔勇三人過來接掌軍權。今後將軍可以無憂矣。”

張濟這才整個人彷彿一下子完全輕鬆:“天可憐見,若非前將軍,我日日如履薄冰。”

雍州一定,我不再使用傳送陣,直接奮開白龍馬四蹄,因爲沒有進入戰爭,所以屬性並未限制,轉瞬就到了李傕郭汜落草的山下。李傕郭汜聽說我單人匹馬前來,急忙出迎。

“前將軍此來,莫非又來指點我二人乎?”李傕道。

“沒錯。我見二位窮途末路,心中不忍,特來指點迷津。”我微笑道。

李傕郭汜不由心中一跳。每一次我見他二人,總會給他們帶來好處。這一次我既然有這種說法,一定也有好事情。二人不由問道:“不知前將軍有何指點?”

我笑道:“今番你二人洛陽慘敗,根子在曹孟德。若非此人,兩位攻下洛陽久矣。曹孟德兵精糧足,尤其兗州乃其根據之地。其中又以東郡、濮陽儲糧最多,人煙也最繁盛。兩位若攻下東郡、濮陽,一則可以迅速補充兵力,二則斷了曹賊根據。”

李傕郭汜大喜,不過又嘆道:“雖然如此,若曹賊回師攻我,則不能敵,奈何?”

我大笑:“兩位果然心中明白。拿下東郡、濮陽之後,當然不能硬拼。奪完物資,招完兵立刻走人。袁本初與曹孟德爭奪山東霸權,水火不容。兩位可以入青州山中,只要不擾袁紹,養精蓄銳,再與袁紹暗結同心,何愁曹賊不破。”

李傕郭汜仰天大笑:“聽前將軍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而今曹賊主力在外,兗州兵不過50個軍,東郡、濮陽守軍不會超過10個軍,我等機會來矣。”

我笑道:“兵貴神速,兩位可以立刻出發。”

眼看李傕郭汜收拾大軍遠去,我不由心底暗笑。曹操讓呂布劉備二虎相爭,我就來驅虎吞狼。別看你現在在豫州春風得意,自以爲兗州無事,我就給你背後來上一刀。同時李傕郭汜二人從此遠離司州,張楊張濟也已經歸服,司州境內,也只有楊奉、韓暹兩軍而已。而如果我所料不錯,接下來,曹操會親自幫助我收拾這兩人了。

卻說曹操護駕東行,看看行到一處高陵,忽然左右兩側,各有一軍殺來。曹操原本自恃兵多,一路上並無防備,縱然兵精將勇,也被殺得措手不及。其軍中虎豹騎、虎衛驍勇無比,奈何此時人馬擠成一團,虎豹騎虎衛皆無從發揮。而對方騎兵往來馳突,又將其步兵陣型衝得七零八落。好在弓兵守在覈心,暫時阻擋了對方殺入中軍。只不過此時全軍已亂,地勢又狹窄,兵力優勢反而變作劣勢,曹操只得下令弓兵繼續穩住陣型,騎兵先走,步兵在後徐徐結成斷後陣型。饒是如此,已經被衝亂的陣勢在短時間之內卻很難結成。等到曹操退到開闊地,40個軍的騎兵、80個軍的步兵,都已經摺損大半,分別只剩下15個軍和30個軍。只有40個軍的弓兵沒有損失。一戰下來,曹操竟然痛失75個軍的兵力。這在曹操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本待回頭掩殺,對方得勝之後卻早已帶着戰利品揚長而去了。

原來楊奉、韓暹到大梁後,分別各自招了5個軍的兵力,加上原來的兵力,現在擁有35個軍的兵力。因此前司州連番血戰,這一帶無主戰馬甚多,正好被二人抓住,將35個軍全部裝備爲騎兵。楊奉本是西涼人,對於訓練騎兵甚有心得,不僅將自己麾下10個軍全都訓練成能夠作戰的騎兵,就連韓暹麾下25個軍,也全部被他一起訓練好了。經過連番作戰之後,楊奉麾下的西涼軍其實只剩下最後的一個師。而韓暹麾下本是白波賊,戰鬥力本來就不高,兩人的絕大部分兵力又是新徵兵力,更是沒有戰鬥力。但經過楊奉這一訓練之後,這35個軍的兵力,已經趕得上曹操的普通騎兵了。同時,楊奉屢戰屢敗,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由於他麾下原來有徐晃這個大將在,所以戰陣之上對徐晃的依賴太多,平時忽略了戰略戰術的運用。現在徐晃不在軍中,又經過雖有徐晃依然大敗的教訓,楊奉終於懂得,戰場上將領雖然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兵。所以現在楊奉努力回憶此前各次作戰,同時參考其他戰例,發現了以弱勝強的關鍵所在。那就是選擇有利地形,以自己的精銳攻擊對方的弱點,同時未戰要先慮敗,取勝後不要戀戰。經過這一思索,讓楊奉完成了從一個戰將到統帥的轉變。跟他同時發生轉變的,還有韓暹。楊奉跟他經歷相似,二人一見如故,楊奉想到什麼,就告訴韓暹什麼。於是韓暹也得到了質的提升。

兩人雖在大梁,卻也在關注洛陽之事。聽說曹操要遷都,又將我留在洛陽,二人相對一望,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了潛臺詞,曹阿瞞這是要做董卓第三,李傕第二了。

“絕不能讓曹賊如此輕易得逞。韓將軍,我們這就聯絡前將軍,一起攔截曹賊。”楊奉道。

“不行,”韓暹搖了搖頭,“此番加上前將軍,兵力也僅得曹操三分之一。曹賊不比李傕郭汜,戰力強橫。以你我如今的體會,有前將軍的兵不算多,無前將軍的兵不算少。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前將軍在司州安然當他的四州牧。否則一旦事敗,曹賊回頭攻擊司州,前將軍將失去一州之地。今日就以我等二人35個軍,殺曹賊一個落花流水。運氣好的話,搶回陛下。運氣不好,也要讓曹賊大傷元氣。”

楊奉大聲稱讚韓暹好計。於是二人開始研究如何攻擊曹操。楊奉想到我第一次救駕使用的三面埋伏之計,打算由自己從正面進攻,而韓暹從兩側埋伏。但這個提議又被韓暹否定了。韓暹分析了當時的戰例。雖然我在正面的加入也給郭汜造成了打擊,但其實在追擊中作用並不大,不如曹梳妝和張涅槃在兩側旁敲側擊收效明顯。而且當時的情形,是郭汜打算追趕聖駕,聖駕就在前面,前將軍從正面攻擊,起到了一種隔斷郭汜和聖駕的作用。而如今曹操並不需要追趕聖駕,正面攻擊距離太近會造成大的損失,隔得太遠又是隔靴搔癢,不如直接從兩側進行伏擊,可以最大限度殺傷曹賊。

對此楊奉自然又是舉雙手贊成。於是韓暹撥5個軍給楊奉指揮,左右兩路,楊奉15個軍,韓暹20個軍,各自到曹操的必經之地埋伏。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伏擊戰的大勝。楊奉韓暹得到大量軍需,心滿意足地轉移到事先選定的落腳地去了。

而曹操經此一役,非常鬱悶。楊奉韓暹沒有象歷史上一般報上姓名,這次伏擊戰又明顯是一個經典的戰例,曹操也想不到楊奉韓暹可以指揮出這樣的戰例。不得已升帳議事。

如今曹操麾下謀士衆多,濟濟一堂,計有荀彧、荀攸、郭嘉、戲志才、程昱、劉曄、董昭等人。在曹操的召集之下,人人開始發言。首先曹操將目光投向了戲志才。

只聽戲志才道:“如今有能力對明公發動如此襲擊者,唯有袁紹、袁術、劉表、呂布、劉備、張好古、張楊、張濟、楊奉、韓暹、李傕、郭汜諸人。袁紹正跟公孫瓚打得不可開交,不可能抽身在此。劉表只求苟安於荊州,也不會派兵來此。呂布和劉備各自提防,也可以排除在外。李傕、郭汜已經被打殘,再說此二人對主公已經膽寒,也不可能是他們。所以剩下的人中,唯有袁術、張好古、張楊、張濟、楊奉、韓暹六人有此可能。”

曹操點頭道:“吾意亦如此,不知諸公有何見解,此番又是這六人中何人襲擊?”

只聽荀彧道:“何人襲擊不可知。但袁術應該不可能。據說袁術正在決定進軍淮南,打算向豫州牧孔伷借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袁術不可能開罪於明公。一旦明公控制豫州,就把他完全關死在南陽了。再說從時間上來說,南陽距此甚遠,袁術想要搞事也來不及。”

曹操點頭:“袁公路此時還不會與我撕破面皮。對了,奉孝,你看剩下五人誰最有可能?”

郭嘉正在東張西望,忽然被曹操點名,一時沒有聽到。戲志纔在旁邊戳了他一手指頭,他這才知道曹操在問他。但他卻沒有聽清楚曹操問了什麼。曹操只得再重複了一次。

只聽郭嘉道:“這個很容易分析。餘下五人中,張好古勢力最大,也是如今諸侯中勢力最大之人,將來是明公的最大對手。但也正因爲如此,張好古跑出來搞事的可能性不大。要知道張好古在王允做司徒的時候,就已經兵權在握。此後歷經多人掌權,一直不倒,地盤卻越來越大,官也越做越大,還被聖上封爲唐公,如今已是位極人臣。說明此人的特點是穩紮穩打,從不冒進。所以此時此刻,也不可能出來偷襲明公。而且我一直懷疑,張好古如果要阻止遷都,完全是有那個能力的。他的兵雖然少,見到明公卻總是有恃無恐的樣子。如果天子還在洛陽,張好古阻止遷都名正言順,而且位高權重,犯不着現在纔來偷雞摸狗。至於張楊,此人在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本就是一鎮諸侯,轉眼間各路諸侯紛紛凋落,唯有張楊從上黨入河內,一路謹小慎微,至今安然,還做了司州刺史。此人跟張好古一樣,絕非惹是生非之輩,也不可能是他。此外張濟也跟此二人一樣,當初張濟與李傕郭汜樊稠共爲董卓麾下四大軍閥。董卓死後,與李傕郭汜樊稠一起入長安。李郭之亂,張濟並沒有攪入,關鍵時刻還做了一個和事佬。此後張濟一直規規矩矩呆在長安,沒有參與紛爭。這說明張濟也是一個明哲保身之人。所以五人之中,就只剩下楊奉韓暹二人了。此二人本在朝中得意,明公到時,此二人受到排擠,不得不屯兵大梁。今番來者必是二人。只當初此二人兵力不到明公六分之一,且大多爲新軍。今日竟能一舉攻殺明公大量人馬,若非背後有高人指點,便爲二人蛻變成龍。明公需要小心應付纔是。”

曹操拊掌大笑:“奉孝真高論也。只不知我該如何應對?”

郭嘉笑道:“應對之策,諸公皆爲擅長,若公仁則尤爲精通。”

曹操笑道:“奉孝點名,公仁有何見教?”

卻聽董昭道:“明公可以楊奉韓暹襲擊我軍消息速速通報張好古。指斥其試圖劫駕之非。並嚴令張好古,一旦得到此二人消息,需立即捉拿,押解許昌。張好古目前仍爲楊奉部屬,若其不遵號令,明公可以攻之。至於楊韓二賊,其意在聖上,今番埋伏得計,必然繼續前路埋伏也。他知明公敗了一陣,今番必不敢趁夜進軍。明公卻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漏夜派兵埋伏要路,反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大喜:“就依公仁之計。唐公那裡,麻煩公仁就走這一趟。夏侯惇、曹仁聽令,命你二人各率精兵,於要路埋伏。只等楊韓二賊殺來,就給我迎頭痛擊。”

卻說楊奉韓暹勝了一陣,光榮收兵之後,聚在一起商議:“曹操輸了一陣,必然謹慎。我等出其不意,趁他夜裡不敢出兵,再去前路埋伏,若再殺他幾十個軍,曹賊便不足懼了。那時我等可以請前將軍出兵,殺曹賊個片甲不留。”

二人計議已定,點起大軍出發。眼看就要到達埋伏之地,忽然兩側傳來吶喊之聲,轉眼間亂箭齊發。迎頭將楊韓聯軍的前部軍馬射成了刺蝟。楊奉韓暹大驚,急忙退軍。豈料正退之間,左側曹仁,右側夏侯惇,許褚典韋李典樂進等將領隨後,兜頭迎住掩殺。楊奉韓暹指揮大軍拼命衝突,在曹仁夏侯惇合圍之前沒命衝出。但跟在身後的,已經各自只有五個軍。其餘大軍,全部陷在後面。黑夜中楊奉韓暹繼續沒命奔逃,又各自折損了兩個軍,才勉強得以逃脫。此戰曹軍共計消滅楊韓聯軍14個軍,招降15個軍,只餘6個軍走脫。

曹操聞報大喜。他帶出來160個軍,折損75個軍,但現在補上15個軍,還有100個軍。目前在山東,還是他曹孟德更加兵精將廣。更加重要的是,恐怕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他遷都許昌了。

“徐晃歸曹”之戰結束,雖然徐晃依舊在我的麾下玩得好好的,但曹操也算在小有折損中達到了戰略目標。楊奉對這一戰的獎勵是,由於他已經只剩下3個軍的兵力,韓暹也只有3個軍兵力,兩個人已經不足以形成陣營了,所以楊奉、韓暹二人解散陣營,投入我的麾下。

對於曹操的號令,我只當沒有聽見。現在我正愁曹操不來主動打我,這不正是機會麼。所以我不但接受了楊奉和韓暹的歸降,還大張旗鼓進行了宣傳。曹操聽說這個消息暗暗高興,卻正在遷都許昌路上,暫時沒有空來理我,也只得慢慢再行理會。

而楊奉和韓暹解散陣營,則意味着八萬玩家從此無家可歸了。不過他們作爲楊奉和韓暹部屬,依舊可以繼續在司州停留,甚至可以擔任原來的軍職。直到找到新的主公爲止。而這就是主公主動歸降跟被迫解散的區別。

第292章 氣衝斗牛·亢龍有悔第1286章 崇明之戰第1132章 循環通道戰術第967章 屯兵雲中第1471章 張好古大鎮第482章 丁家嶺的威風第969章 塞北交響曲第273章 人的決定第185章 老功課第592章 大封功臣第1118章 三敗郭汜第1134章 夢魔立功第1179章 火燒二李170218781780第41章 前因後果1842第1368章 討董第25章 拍廣告第980章 桃園玄經1907第482章 丁家嶺的威風第1148章 召喚的意義第915章 重回遊戲第375章 火系魔法471749第645章 暗流再次涌動第389章 火系魔法61第751章 流氓是個技術活第884章 華容設伏第1354章 亂戰西域第1098章 儋州大捷第1130章 撿錢的故事第881章 劉關張第376章 火系魔法48第1432章 超現實國戰劇情第503章 杏花村酒第1324章 誓不成佛第287章 佔領西區第854章 五斗桃園經第116章 龍族副身份第1134章 夢魔立功第1431章 十人斬第1418章 長龍州經驗第882章 桃園四結義第662章 流浪軍第117章 暗流15251643第1343章 武關·祁山之戰19471760第1266章 活捉杜遠第1461章 亡靈祠堂第1360章 突襲交州第362章 火系魔法341743第662章 流浪軍第1193章 璽靈發威第248章 包圍敵軍1761第785章 戰場第一BOSS第880章 兗州十二生肖1567第1214章 招五人第147章 老婆兄弟第189章 和局第59章 孫劉會第66章 大航線第1405章 陣營戰重新開鑼第761章 火燒猴子兵第327章 土系魔法9第1235章 BOSS係數第1434章 白龍的禮物第318章 水系魔法41497第1279章 張繡歸漢中第749章 流威軍第515章 屯兵石橋村第1094章 無敵水軍第1336章 誰拋射誰第392章 火系魔法64第1076章 魔宗1647第1232章 我又牛了第1399章 釣魚島打倭寇第1387章 強避第256章 盤古大劍第361章 火系魔法331839第183章 變通第1256章 南征北戰第158章 革命意志1784第41章 前因後果第1174章 反包圍第537章 南線殲滅戰1702第80章 漢獻帝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