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強襲鮮卑

“鮮卑與烏桓當屬同源同祖,一靠鮮卑山而立,一靠烏桓山而立,其中鮮卑的勢力還要大出不少來。

只不過相比烏桓而言,鮮卑分裂則更爲徹底一些,且不說西北區域的鮮卑於官家桓帝之時便叛離而去,漠南自雲中以東鮮卑也分裂爲了三個部族。

一是步度根單于部族,擁衆近百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自封單于之部族,擁衆近百萬一百六十餘萬,分佈於代郡、上谷等地。

此外還有“東部大人”聯盟所領屬的若干小部族,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以素利、彌加、闕機部族實力最大,亦各自自封單于。

其中軻比能單于部族勢力最強,而步度根單于部族影響最大,至於東部鮮卑部族勢力也同樣不可小覷,通常聯合在一起共同行動,擁衆數量或將超過二百萬……”

在趕往鮮卑各部的路途當中,公孫瓚向楊銳介紹起了有關鮮卑的情況來,沒想到即使距離遠了很多,公孫瓚對於相關情況也是所知甚詳。

“先帝曾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破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然而出塞二千餘里,卻爲鮮卑單于檀石槐所大敗,自此之後吾大漢再無閒暇進行征討,幸而鮮卑單于檀石槐死,此後鮮卑便處於分裂的狀態,若不然已成吾大漢北方禍患矣。

瓚雖不才,嘗心懷破虜念想,故而對於鮮卑族羣的狀況較爲熟識,只是瓚一直力有未逮。只保得幽州邊境地帶而已……”

當楊銳問起,公孫瓚又不無感慨地說道,點明瞭其能夠如此熟悉鮮卑的原因。

而從其話語當中也不難看出。公孫瓚很大程度上應該確實懷揣着爲漢討虜的理想,只不過後來的條件沒有允許他如此去做罷了。

鮮卑單于檀石槐雖然很快去世。然而漢靈帝確實荒淫無道,到後來更是陷於了宦官、士族與外戚相爭的漩渦當中,從而無力自拔,更不用說出兵征討外族了。

公孫瓚口中的“先帝”自然便是漢靈帝,談及此人之時,公孫瓚話語當中雖然未曾有所表示,不過楊銳卻是留意到了其表情的變化,似乎對這位“先帝”同樣不感冒。

而公孫瓚的一番話語。也讓楊銳對其感觀加分不少,雖然楊銳認爲此時的公孫瓚作爲一方諸侯,應該已經失去了曾經的理想。

不過從公孫瓚在幽州戍邊的表現,作爲玩家身份的楊銳,都值得將其與其他諸侯分開一些來對待了。

公孫瓚對鮮卑情況的介,也得到了難樓、蘇僕延、烏延、樓班、能臣抵之五名新降將領的認可,他們對於鮮卑的熟悉程度同樣不低。

至少難樓幾人對於鮮卑東部一支的情況十分熟悉,甚至有一些地盤都緊鄰在一起。

楊銳與公孫瓚等雙方部將,一同在天空之城議政小室內就鮮卑的情況討論了一番,大約小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去。天空之城很快來到了鮮卑族羣所聚集的區域。

分析過鮮卑各個族羣的情況,衆人已經定下了征討鮮卑的措施,此時達到鮮卑勢力範圍之內。楊銳便立即將天空之城內聯軍部衆當中的騎兵優先置放了出來。

衆人商量的結果便是先從位置最爲靠近遼西的東部鮮卑入手,利用天空之城的激動優勢,碰到一個小族羣便清理一個。

眼前這處鮮卑族羣數量足有幾萬人,在東部鮮卑族羣當中也屬於中等規模的存在,楊銳纔將所有的部將以及騎兵部衆置放了出來,以便用最快的速度清除該鮮卑聚集地。

“得!得!得!”

“唏律律律……”

“……”

聯軍騎兵猶如一陣狂風一般衝擊向了鮮卑族羣聚集地,入耳所聞只剩下了連綿的馬蹄聲以及馬匹嘶鳴聲。

楊銳部衆士卒當中攜帶了近5萬名重騎兵,公孫瓚軍中騎兵的數量甚至超過了10萬名,這會兒兩軍騎兵合二爲一。再加上衆多大將,掃平一處零散的鮮卑聚集地自然不在話下。

“殺……”

“噼!啊!”

“唏律律……”

“……”

一直到楊銳、公孫瓚騎兵衝入到鮮卑聚集點居住區域之內。其族人才目瞪口呆地有所覺察。

不過鮮卑作爲遊牧民族,其民風也是十分彪悍的。倉促之間不少人拿起了手頭能夠摸到的武器,進行着拼死反抗,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一些老人和小孩!

在襲擊鮮卑該處居住地之前,楊銳曾經提議只針對對方有戰鬥力的士卒進行攻擊,然而卻是被公孫瓚幾次反對,這會兒看來正如其所說的一般,這些遊牧民族除非是被擊倒或者集體屈服,否則每個人都能夠發揮戰鬥力。

饒是如此,最終楊銳也沒有采納公孫瓚要殺無赦的建議,並傳令各個士卒在強襲過程當中儘量避免擊殺普通鮮卑npc,畢竟普通npc即使武裝起來,其戰鬥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若是碰上如眼前這般死命頑抗的,那就另當別論了,雖然楊銳仍然傳令讓對方失去戰鬥力即可,不過面對大隊騎兵的情況下,僅僅是馬匹的踩踏就讓他們很難倖免。

對此楊銳則並不覺得怎樣,戰場之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哪裡有可能顧全其他,楊銳經歷的戰鬥已經不在少數,對此當然很是清楚。

再者,鮮卑也沒有少對大漢地域進行擄掠,類似眼前的情形肯定同樣發生過不止一次,此時讓他們也同樣品嚐一下被踐踏的滋味!

因此在公孫瓚提議放任士卒擄掠之時,楊銳並沒有任何異議,直接選擇了默認。

而眼見大勢已去,該處鮮卑族羣的王總算“及時”發出了投降信號,楊銳也同意了對方的請降,算是保全下了一部分族人。

之後一頓飯的功夫,楊銳、公孫瓚聯軍已是將戰場收拾完畢,再次踏上了前往下一個鮮卑據點的征途。

第八百六十一章 大耳之能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提名人選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偷襲失敗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賴着不走第四百五十五章 呂布造訪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兩道聖旨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連連第五百五十七章 合作意向第五百八十三章 知名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掃個尾貨第四百四十三章 熱鬧了第二百零三章 宛城被圍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後手勃發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擒獲劉曄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初步佈局第二環節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耍小心思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瘋搶禮盒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百感交集第三百七十八章 取河南縣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現實炒作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以商促連第九十四章 系統更新第七百二十章 獨鬥悍將第四百八十四章 水淹離狐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砍瓜切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部衆第五百九十九章 神諭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今川終歿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啓錦盒任務第八百一十章 各出手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調整結束第三百二十六章 破陣第二百零二章 潛入宛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大婚典禮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戰法革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穩步升值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殺聲震天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脫困而出第九百零八章 四顧而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黃巾亂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大把訂單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分批進行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五花八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弩手發威第三十五章 山匪實力第七百八十八章 又一利器第八百四十章 半夜襲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符篆之威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禮單第三百零九章 完敗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山水約定第一千零八十章 頗爲疑惑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鄴城初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經驗優勢第八百四十一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緊急施工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成功躲避第六百二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章 縣尉的重託第四百四十八章 蔡府招募第一千零四章 洞天福地第五百一十七章 着手力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難民潮第三百七十一章 器械圖紙第一百四十二章 首戰黃巾第四百五十九章 攪風攪雨第九百一十八章 前往越後第一百零二章 佔據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伐袁調度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商業聯盟(七)第六十七章 病房偶遇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米國文明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集結殘衆第九百八十章 單于資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偃旗息鼓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婚進行時(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器械圖紙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手紅一次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替身新郎第一章 再入遊戲第九百三十八章 生死之門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先行下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海上迷陣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九百九十一章 仍居榜首第八十八章 約見第七十六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通天之塔第二百零八章 宛城破第十七章 進城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異人亦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聖城探信第七十四章 囤積第二百二十一章 突入信都內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急攻重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調整將至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三足而立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