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百花齊放

爲了在競爭激烈的報業當中殺出一條活路,有些報紙開始刊登京城內外的一些小道消息或新聞來搏取眼球。其中以新京報爲這一類型的代表。

這類報紙由於題材新穎,而且又是身邊的真人真事,馬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這是池非最高興見到的事,因爲這預示着時事類報紙的出現。

他雖然自己不敢做這類報紙,但仍然希望有能力有後臺的人去做這種報紙。

畢竟時事類報紙纔是報紙中的王道,他當然希望這類報紙會越來越多。

除了時事類報紙外,有些報紙則乾脆走起了香豔小說的路子,請一些專寫豔情小說的作者連載一些豔情故事,並且還配上一些尺度較大的香豔圖畫。

這類報紙也極受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男讀者的歡迎。只是因爲裡面的內容都過於香豔,所以買的人都不敢讓別人知道,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地買。

有一份叫名伶報的報紙更是腦洞大開,專刊登一些風月場所和戲班子的事。

例如京城哪裡又開了一家清吟小班,裡面的女校書是如何的貌美如花,多才多藝。

又或者是哪個有名戲班子的臺柱今天唱了哪齣戲,收到了多少打賞等等。

京城整個報界出現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奇景。

粗略一算,至目前爲止,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十幾份新報紙,各種類型都有。

池非看到一下子出現這麼多報紙,不禁感嘆漢人的腦子就是靈光。

只有看到某種能賺錢的新事物,很快就能模仿並創造出更新的東西來。

對於沒有人肯花錢請文學報提供協助這點,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故意報這麼高的價,就是不想有人找他幫忙。

萬一真有報社來找他協助,結果報紙卻不好賣,到時對方肯定會埋怨他。

這錢不是那麼好賺的,能不沾手儘量別沾手。

更何況現在文學報已經走上了正軌,根本就不缺錢,反而是錢太多了。

這三個月以來,每期文學報的平均銷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一萬三千多份,幾乎是其他報紙的銷量總和。

而在文學報上的廣告位已經賣出了將近八成,密密麻麻的一片商業廣告。

這還只是京城這邊的情況,江南版文學報的銷量和廣告收益也絲毫不比京城這邊差,甚至還要更好一些。

一份報紙兩種版本的合計銷量再加上這麼多廣告收益,已經讓池非賺得盆滿鉢滿。

在報紙內容上,自從藍晴的《醫緣》開始連載後,逐漸受到了很多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喜愛。

爲了增加與讀者們的互動,池非還特意開了一個回覆讀者問題的版塊,歡迎所有讀者寄信到報社詢問有關《重生》和《醫緣》的事。

這個相當於讀者留言的做法馬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有很多讀者立刻寫信到報社來。

池非把所有寄給藍晴的信都交給她,讓她從中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報紙上回復一下,增加與讀者們互動。

而他自己也從寄給他的數量龐大的讀者來信中,選了幾個方便回答的問題在報上作出了回覆。

他最初的本意是想增加一下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讓讀者可以給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交流,發揮像網文小說的讀者留言板那樣的功能。

但他還是低估了書迷們的熱情。

這種前所未有的交流方式讓讀者們十分興奮,不斷有人寫信過來,甚至還有不少女讀者在信中或含蓄或直白地向池非表達愛意,希望可以私下通過信件聯繫或親自見一面。

其中最多人問的,還是池非的年齡、婚否、是否有意中人等私人問題。

畢竟池非先生這人實在太神秘了,幾乎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

如今難得有一個機會可以跟他進行交流,讀者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由於寄給他的信實在太多,池非根本看不過來,只好叫張小娥幫忙篩選。

每當張小娥看到一封信,然後用非常古怪的眼神看着他時,池非就知道那信裡多半是些亂七八糟的內容或問題。

池非甚至還收到過一個青樓花魁寄給他的信,說願意掃榻以待,以身相許,歡迎他隨時過來找她等等,讓他看得滿頭黑線。

他現在開始後悔,沒事搞什麼讀者回復,搞得現在工作量一下子多了這麼多。

果然是不作不死,越作越死。

但不管怎麼樣,自從增加讀者回復這個版塊後,文學報的銷量又有了進一步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

等藍晴的《醫緣》連載了七萬多字時,終於有書商主動過來找她商談出版的事,而且還不止一個。

藍晴從未出版過話本,不知怎麼選,於是來找池非商量。

池非讓她先等一下,然後把稿子拿給聚雅齋的金掌櫃看,看他願不願買下稿子出版。

金掌櫃看過稿子後,很爽快地答應可以買下這稿子。

但藍晴畢竟是新人作者,就算看在池非的面上,稿費也只能按每千字三百文來算,這已經是稍微有點名氣的作者纔有的價錢了。

池非把結果告訴藍晴,由她自己決定將稿子賣給哪個書商。

藍晴想都沒想就選擇賣給聚雅齋,因爲她最崇拜的池非先生就是跟聚雅齋合作的,她也想跟偶像一起,在同一個書坊出版自己的作品。

果然無形撩漢最爲致命啊,被她當面這樣一說,就算是臉皮已經足夠厚的池非,也覺得老臉發燙,羞恥莫明。

………………………………

隨着《醫緣》的逐漸走紅以及順利出版,開始有越來越多沒什麼名氣的作者想在文學報上連載作品。

至於那些名氣大的作者,早就被其他大報社給挖走了。

池非作爲主編,會逐一審視所有投稿作者的作品來決定要不要收下,如果收下的話要支付多少稿費等等。

現在文學報已經有一定名氣了,他不想連載一些太差的作品,以免影響聲譽。

他篩選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他本人覺得好不好看。好看的留下,不好看的直接落選。

或許這種篩選方式過於主觀,但誰叫他是主編呢,他當然有決定權。

至於落選的作者,池非會給對方送上一封紅包作爲車馬費,讓對方心平氣和地離開。

大家好來好去,或許下次還有合作的機會。

但偶爾也有例外,總有那麼一兩個落選的作者會很生氣,臨走的時候大罵池非不懂欣賞,毫無眼光云云。

對於這種人,池非懶得跟他們吵,直接趕走,連車馬費都不給了。

經過這樣多次篩選,池非最終選中了五部作品進行連載。

其中四個人都是曾經出版過話本的老作者,只是一直紅不起來。

算是那種有點名氣,但又沒太多人知道的作者。

最後一個跟藍晴一樣,都是從未出版過作品的新人,也是因爲興趣纔開始寫小說的。

雖然文筆跟藍晴相比還有些不足,但能夠看出是有天份和靈性的,值得栽培。

因爲這五部作品不像《醫緣》一樣早就已經寫完,大多隻寫了一半或三分之一。

爲了防止這幾個作者在連載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被人花高價挖到其他報社去,池非跟他們簽定了協議。

約定本書只能在文學報上獨家連載,如果在其他報紙上連載的話,就需要賠償文學報十倍的稿費。

因爲一下子多了五本書要連載,一張報紙已經容納不下這麼多內容了,池非只能增加副頁。

於是文學報從原本的一份一張報紙變成了一份兩張報紙,每份的價格升了五文錢。

雖然升了價,但因爲多出了足足一張紙的份量,讀者們還是覺得挺值的,銷量並沒有受到影響。

因爲最近這一兩個月既要應付讀者回復,又要增加這五部新書的連載,池非白天忙得飛起,只有晚上纔有時間寫稿。

此時的《重生》,已經進入非常關鍵的參加童子試劇情。

童子試亦稱童試,一共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

關於這三個階段的具體細節,那就只有真正參加過的人才知道了。

這部分的描寫對於別人來說或許是個很頭痛的問題,但池非有簡書棋這個科舉度娘在,那真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這天在問完簡書棋許多有關縣試和府試的細節後,池非很是殷勤地給他老人家又是倒茶又是請他吃點心,就差沒有給他捶肩膀了,狗腿得不行。

簡書棋在享受着他的殷勤時,忍不住問:“想不到你還真捨得讓那些商人來你的報社實地參觀,你是真想讓他們學你辦報?”

池非嘆了口氣說:“如果有得選的話,誰不想做獨市生意?

可是風險太大了,我既沒後臺又沒靠山,萬一真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盯上,那我就真變成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既然早晚都要做,還不如早點做。只要讓更多的報紙早點出現,這樣我的文學報就不至於這麼扎眼了。”

簡書棋雖然是個世家子弟,也明白平民百姓是不可能鬥得過權貴的,雙方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之上。

稍稍沉默了一下,簡書棋看着好友正容道:“你放心,等我考上進士當官以後,我來做你的靠山,到時你就不用這麼委屈自己了。”

池非笑了笑說:“好,以後我的文學報就靠你了。”

“一言爲定。”

看着他一臉認真的表情,池非在覺得好笑的同時,也有些感動。

他就算沒當過官,也知道官場並不是那麼好混的。

就算貴爲狀元,如果背後沒有靠山的話,想在官場當中步步高昇也是非常困難的。

一個會做官的人,需要非常敏銳的政治頭腦和靈活高超的手段。

有時爲了達到目的還要被迫做些違心之事,想位極人臣談何容易。

因此對於許多沒什麼背景的年輕進士或官員來說,最好的升遷辦法就是找個有權有勢的岳父,這樣就可以少奮鬥很多年了。

現在的簡書棋還未進入官場,等他真正進入官場後,自然會發現官場當中各種利益,各種立場會經常糾結在一起,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如此,官場更是如此。

不過簡書棋有這份心,已經很難得了。池非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