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

兩件東西擺到長桌上以後,餘耀的目光先被一件筆筒給吸引了。

這筆筒二十多釐米高,十幾釐米的直徑。

束腰,線條優美。

青花,畫片是枯枝花鳥。青花髮色有些淡,像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混合的效果,不過,結合精緻的畫工,給人清麗舒朗的感覺。

這件青花束腰筆筒,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隨意的,這筆筒拿上來的時候不是豎着的,而是放倒的。

能看到胎底,無款。

或許是因爲最後一輪的原因,有的人議論的聲音偏大了一點兒。

“過渡期”、“康熙早期”的詞彙間或蹦了出來。

不上手,這麼看幾眼,就能大致將年份定在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算是有幾分眼力了。

所謂過渡期,和空白期一樣,是陶瓷史上的一個專業術語。

明末的天啓、崇禎,清初的順治,這三朝加起來不過幾十年,被稱爲過渡期。有外國的研究者,也把這個時期叫轉變期。

這個時期,主流佔大比重的瓷器,依然是青花,不管過渡還是轉變,基本也都是體現在青花瓷上的。

觀察過渡期的青花,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時期的青花瓷,一改之前嘉靖到萬曆時期的繁複密集的風格,走向了“小清新”的路子。

康熙早期青花,也受到了這種影響,風格一脈相承。

乍一看很難理解,因爲不管是過渡期,還是康熙早期,華夏都是一個亂局。比如其中的1644年這個著名的年份,一年之中,光是皇帝就出過三個:崇禎、李自成,順治。

但若仔細深思,政治上的亂局,也恰恰讓高層統治者無暇顧及太多經濟環節,比如瓷都的窯口生產。這個時期的瓷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政治上的控制,有點兒放任自流的意思,所謂“小清新”,其實是一種自由生動的表達。

楊銳同樣對這件青花束腰筆筒很感興趣,他自己先仔細瞅了瞅。除了確定時期,另一個關鍵是確定是不是官窯。

因爲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的官窯,相當一部分是不落款兒的。

同時,這一時期的民窯,因爲蓬勃大發展,出現過一批水平很高的產品,足可比肩當時的官窯。

從過渡期到康熙早期,也是瓷質筆筒出現和初步發展的一個時期,形制多樣,也不能從這方面精細區分。

筆筒這種文房用具,出現算是最晚的。筆墨紙硯不消說,就算其他的一些輔助文房用具,宋代也基本都有了,只有筆筒,是明晚期纔開始出現。

因爲筆筒沒什麼具體作用。

筆筒不是放筆的麼?

當然不是。

古人用的是毛筆,要是寫完字畫完畫清洗之後,倒着放筆筒裡,那筆毫就開花了;筆毫朝下自然也不行,杵在筆筒底部同樣變形。

所以毛筆不是放在筆筒裡的,是筆毫朝下懸掛在筆架上的。沒用過的毛筆倒是可以放在筆筒裡,但沒用過的毛筆,放盒子裡櫃子裡一樣,有沒有筆筒都可以。

筆筒沒有具體作用,所以出現得晚。但是它出現了,那就是有作用的——觀賞作用:擺在案頭,裝點書桌,陳設觀賞。

從這件筆筒上,能大致認定是過渡期到康熙早期,在瓷器上的眼力已經算可以了。因爲青花瓷跨度很大,有些老玩家,也只是重點了解明代和清代的著名官窯。

還有人對這個筆筒不感興趣,認爲這種稀疏的畫片,是晚清民國的東西。

至於進一步確定具體是哪一朝,是官窯還是民窯,那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了。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只需要一點,餘耀便立即判定,這是一件順治時期的東西。

這一“點”,就是那隻飛鳥。

瓷器上,有無聲的鳥語。

從明代後期,到清代早期,因爲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瓷器上的鳥,狀態是不一樣的。

比如,比過渡期更早的萬曆時期,瓷器上的鳥,都是頂頭振翅疾飛,彷彿是在播報:大明快完蛋啦,快跑啊!

到了天啓和崇禎時期,鳥的狀態變了,有點兒翩翩起舞的感覺,又彷彿是在說:活一天就享受一天,吃了斷頭飯,二十年後爺又是一條好漢!

順治時期,又有變化,飛鳥的狀態不是疲於奔命,也不是自暴自棄,而是一種調整的狀態,典型特徵就是飛鳥的頭不衝前,經常作回顧狀。

到了康熙早期,飛鳥就少了,多是蹲在枝頭上的鳥,即便是飛鳥,身軀也都有點兒肥,肚子比較圓。

這件青花束腰筆筒上的飛鳥,距離枯枝不遠,卻不落下,扭頭回看着枯枝,像是有點兒想歇腳的感覺。

當然,解釋起來相對複雜,餘耀看只是很短的工夫,這件筆筒還沒被調整擺放狀態,他便又確定了這是一件順治官窯!

順治時期,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生產,所以順治官窯是比較少見的。這個時期,也延續了明末出現的“官搭民燒”。

官搭民燒,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官窯瓷器,先在御窯廠完成造型和釉彩方面的工序,然後在民窯中搭燒。這也是明末清初出現一批足可比肩官窯的高水準民窯的重要原因。

所以,從胎釉,青料,畫工,這些方面,都很難區分是順治官窯還是民窯,而且這件又沒有款兒。有款兒當然就容易多了,順治官窯款兒容易鑑定;不少民窯也是落款的,多是干支款兒,比如“順治丁亥年”。

餘耀確定是順治官窯,還得謝謝擺放方式,要是一開始是豎着擺放,他也得看了圈底才能最終確定。

因爲這件筆筒的圈足口沿,是經過仔細修琢的,是光滑的“泥鰍背”,顧名思義,就是修出的弧度如同泥鰍的背部。

精品民窯也有“修足”的,但卻達不到這種水準。這需要很高的功力,而且耗時偏長。再者,單就筆筒來說,官窯修成的泥鰍背,必定比民窯光滑,打磨技巧和打磨材料肯定不一樣。

技術上的分析容易,落實到眼力上,能看明白就難了。

被這件筆筒吸引的人,似乎看得越久,越有些拿捏不住。

此時餘耀不由又看了一眼標價,深深吸了一口氣。

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鎮紙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707章 物歸原主第581章 雲青花第560章 夥着拿下第69章 他能飛上天不成?第386章 宋畫謎團第620章 鑑墨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55章 坑死同行不償命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33章 珂羅版第659章 紛至沓來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102章 鍾仿第710章 鞭辟入裡第213章 大宅門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750章 終於找到了!第717章 說穿了還是一筆交易第210章 嘉爾德第210章 嘉爾德第320章 永曆金錢第802章 太爺爺第778章 車船問題第455章 雞心罐,不是杯第698章 七錢之用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65章 彈弓刻痕(求收藏)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138章 持蓮童子第130章 科普耀第576章 戰國紅第690章 買玉遭劫第766章 結交第170章 競拍青銅敦第264章 最後的暗示第615章 小團隊的大活兒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695章 深不可測第491章 印章落定,線索不明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623章 虎頭陀第447章 不明山谷,傳人將聚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798章 朕心甚慰第769章 接盤第716章 運籌帷幄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757章 東南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426章 諸葛碗第711章 再仿“鬼眼穿心”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417章 真假參半第112章 混球賀文光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741章 法印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312章 我有燈架(爲長老影子沒有夢加更)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61章 御製鼻菸壺第85章 鬼眼門,往事如煙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479章 知行合一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93章 賭格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19章 老蘇片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748章 林中見陣第369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620章 鑑墨第608章 收破爛的和收古玩的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82章 你是不是姓許第214章 長生丹第332章 唐畫,半印第388章 五花八門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57章 受啓發,打個洞第343章 傅青主第723章 龍門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217章 意外收穫第660章 土匪和玉璽第525章 上官雨的秘技第333章 鑑畫第589章 魂瓶,提點第362章 大盤第434章 順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