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

吳臣大笑,“說到我心坎裡了!只要和氏璧是一塊玉料而非玉璧,秦始皇既然得之,又怎麼會用其他玉料製作傳國玉璽?而製作傳國玉璽的餘料,除了小渣和碎末,但凡成塊,必不會棄之!”

楊四海指了指餘耀,“你這不光說了三點啊,而是三合一了,傳國玉璽,和氏璧,隕石之玉。如果這麼說,秦始皇製成的傳國玉璽,就是用了和氏璧,而這被認定爲隕石的小玉塊,也是來自和氏璧。”

餘耀反問,“你們不就是以這個思路來追查的麼?”

“不是我們以這個思路,而是當年譚如肅的父親,江南譚家是用的這個思路!當然了,我們不會輕易否定這個思路,但最終,還是要以調查結果爲準!”

餘耀此時已經徹底冷靜下來,“這個事兒吧,聽起來讓人心馳神往,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傳國玉璽即便是和氏璧製成,兩者合二爲一來談,那找到的機會也很渺茫。”

吳臣卻幽幽說道,“一百多年前,各方面條件都不如現在,江南譚家尚且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找尋。如今,我們的條件不比當時強多了麼?”

餘耀心說,這件事兒,自己作爲特聘專家參與,說白了,只剩下使命感和榮譽感了,因爲即便找到了,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收穫,頂多就是比別人先知道。若傳國璽一旦浮出水面,國家最終還是會向公衆發佈的。

實際上,即便他不知道官方的行動,做個假設,萬一撞破天大的運,僥倖得到,也是不敢私藏的。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過,譚家當時在努力,這麼重要的東西,鬼眼門難道一直闃寂無爲麼?還是鬼眼門並不認爲能真正找到傳國玉璽?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的點,就是土字口負責玉器。但是土字口傳人才朋璽卻是知道當年情況最少的;甚至接受傳人的身份,也是在土字口掌眼郎先琨去世之後。

在鬼眼門秘藏中,土字口到底私藏了什麼器物,也是一概不知。

楊四海的話打斷了餘耀的思索,“關於傳國玉璽,你的所知的脈絡和情況是什麼?”

“也沒什麼,若不說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的關係,還是正史野史交雜的那一套。”餘耀就此也自我梳理了一下。

秦始皇製成傳國玉璽,本意自然是大秦江山子孫萬代相傳,結果劉邦圍困咸陽之後,子嬰便降了,獻出了傳國玉璽。此後藏於長樂宮,西漢君王代代相傳。

王莽篡漢之時,傳國玉璽在王太后手中。其實王太后是王莽的姑媽,但是老太太忠於劉家,最後被逼無奈,怒摔傳國玉璽,玉璽被摔缺了一個角,王莽後來是用黃金補上的。

王莽倒臺之後,光武帝劉秀得到了傳國玉璽,東漢又開始相傳。後來曹丕建魏登基,是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的。

據說曹丕得到傳國玉璽之後,又在肩部刻上了幾個字“大魏受漢傳國玉璽”。但這一點很多人不信,因爲傳國玉璽本來也不是漢室劉家的,這麼幹,有點兒畫蛇添足,也有點兒此地無銀,曹丕不至於琢磨不透。

西晉司馬家後來又得到了傳國玉璽。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偏安一隅,這是一個相當黑暗的歷史時期。

此時的傳國玉璽,輾轉流離。這個時期立國甚頻甚多,若無傳國玉璽,便會被指皇位不正。所以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大量僞造的傳國玉璽,卻無一能與真正的傳國玉璽相比。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最終得到傳國玉璽。隋亡之時,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幹掉,但他的老婆蕭皇后,還有他的孫子楊政道,卻投靠了東突厥。此時,傳國玉璽就在他們手中。

李世民登基的時候是有點兒鬱悶的,沒有傳國玉璽啊。李世民刻過幾方璽,比如“定命寶”、“受命寶”,從中也能看出,帶着強烈的自我安慰的感覺。

最後,是大將李靖攻破東突厥的大本營定襄城(今大同西北),頡利可汗倉皇逃竄,但是,蕭皇后和楊政道卻已被李靖收了。傳國玉璽,終於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這個李靖,是唐代名將,字藥師,黃藥師的藥師,後來被李世民封了衛國公,又被稱爲李衛公,和哪吒他爹托塔天王沒關係。托塔天王也叫李靖,不是歷史人物,是神話人物,商代末年的陳塘關總兵。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代末年,天下又亂,四分五裂。公元937年,兒皇帝石敬塘和契丹兵一起攻打洛陽,此時掌握傳國玉璽的後唐末帝李從珂抱着傳國玉璽投火自焚。如果傳國玉璽真被補過黃金角,玉不懼火,但黃金卻可能被熔脫落。

這個時間點,就是傳國玉璽銷聲匿跡的時間點,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

此後的宋元明清各朝,屢有傳國玉璽面世的傳聞,各代皇帝也不會不費力去找,但終無一次被確認。

從這一點也可以分析點兒東西出來。傳國玉璽只要面世,總能被確認,僞作也能被輕易辨識,這不可能是因爲工藝不行,因爲後世的能工巧匠太多了。

最大的可能,還在於玉質。傳國玉璽的玉質,應該就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是後世能找到的玉種。

餘耀知道的,當然不會比楊四海和吳臣多。他梳理的這一些,也未必準確,只是他綜合各種正史野史的大致脈絡。

不過,吳臣並未多說,而是拿起了那個瓷質的書卷,擰開了“瓷螺絲”,從裡面掏出來的,是一個竹筒,竹筒外,也裹着一層麂皮,這樣便能和瓷筒嚴絲合縫,不會感到晃動。

吳臣從竹筒裡,拿出了兩枚青銅印。每個銅印外面都套着透明的密封袋。

“原本這兩枚銅印,包着特製的油紙,油紙外是川白蠟封着的,像是澆鑄在竹筒裡。密封袋,是我們後來保護用的。”吳臣介紹道。

餘耀點點頭,古琴紫檀鎮紙暗藏小玉塊,也是用川白蠟封的。

細看,兩枚銅印的年份,都應該是秦代的,只是形制不一,一枚是瓦形鈕,一枚是龜形鈕。

第203章 唐人街,迴流貨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704章 非同凡響第541章 青花瑞獸盤第227章 琥珀之聖第273章 養子第716章 運籌帷幄第50章 藍戳第39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54章 金桃皮鞘第615章 小團隊的大活兒第699章 重啓格古齋第362章 大盤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214章 長生丹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147章 龍袍第797章 起飛第89章 虯角第417章 真假參半第630章 軸中之筆第212章 解玉砂第512章 貨款兩清卻沒走成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決定第13章 老窯第318章 峰迴路轉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455章 雞心罐,不是杯第778章 車船問題第335章 重要線索第596章 居龍山邊傍龍河第73章 它就像趙子龍!第463章 出戟尊,老色鬼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第714章 不太對第168章 我還有個名字,許如琢第172章 一個人競拍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751章 失聯第690章 買玉遭劫第114章 撞器第539章 有意思的罐子第196章 無名玉石,撲朔迷離第138章 持蓮童子第545章 終於撿漏了第646章 仁者無敵第731章 仙鼎山下第168章 我還有個名字,許如琢第594章 竹林七賢第450章 鎮幫之寶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505章 費猜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395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236章 來了攪局的第67章 贓物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382章 兵分三路第517章 筆跡第92章 一寸緙絲一寸金第25章 白釉執壺第498章 漿胎,鎏金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365章 橋頭劫第717章 說穿了還是一筆交易第203章 唐人街,迴流貨第523章 心機深沉的老頭兒第78章 筒子錢第705章 子母劍第495章 陰差陽錯第188章 闊叔和二小姐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555章 故人舊事第707章 物歸原主第22章 趙公明第110章 徐夫人第634章 七賢殘卷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527章 造假集團第237章 吃了花椒的鄰居第82章 你是不是姓許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673章 火字口補遺第278章 最難仿的古玉第481章 靳伯聲第563章 贏了之後第162章 到底是不是個局第337章 聖旨,和珅第399章 翡翠店裡買瓷器第27章 管殺又管埋第44章 成化鬥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