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出道的絕技

一番自由發揮的討論結束,再由李澤會教授講一些有關小兒先心病最新治療進展。

作爲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教授,世界心臟外科的新星,李澤會的課自然乾貨不少,講的全是前沿技術,都是教材上根本看不到的東西。

一個科室的病例討論,又是院士,又是國際頂級專家,還是坐飛機專程趕來參與病例討論,這種會議無疑會給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自信。

三博醫院胸外科何向軍主任一直沒怎麼說話,大概是工作時間越長,越缺乏激情和好奇心,對這些年輕研究生討論的東西,他沒有興趣。

楊平即將擔任嬰兒病例的主刀,所以王院士希望楊平可以對剛剛的討論做一個總結性的發言。

作爲科主任,這是應該的,楊平緩緩地走向講臺說:

“我對於這個病例思考頗多,剛剛我說的往發育不良的左心室埋擴張器,我不只是說說,而是真的要設立一個課題來專門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治療左心室發育不良的根治方法,大方向已有,剩下的就是細化課題,我希望科室的每一個醫生和學生都參與進來,擴張器怎麼設計,怎麼埋,管道怎麼引出來,具體怎麼擴張,我們既做到擴大左心室的空間,又保證心肌壁的厚度與收縮力量,讓左心室完成擴張後可以正常有力搏動。”

“我報名參加!”李國棟激動的舉手。

立刻會場很多人跟上,舉手報名,大家積極性很高,都覺得自己可以將事情辦成。

“好吧,會後李國棟牽頭,把團隊先建立起來。”

“還有剛剛王老提到他的失敗兩個失敗病例,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王老的開創性工作爲後來者提供經驗和教訓,後來者不可能取得成功。”

“剛剛王老有一點沒有說,我補充一下,這個病例不僅僅對縫合技術的要求特別高,而要求縫合速度非常快,因爲病例是嬰兒,嬰兒無法接受長時間的體外循環,必須使用深低溫停循環技術,深低溫停循環技術使用時間一般45分鐘,採用特殊的腦保護技術,也只能延長到60分鐘,所以在這個時間內必須完成所有縫合,其實非常難。”

王院士剛剛故意沒說這一點,只是不想擺客觀困難,失敗就是失敗,必須正視。

在楊平的總結中,病例討論結束,大家都非常期待這臺手術的到來,聽說這臺手術的縫合是外科縫合技術的天花板。

——

第二天清早,嬰兒被父母抱來三博醫院,辦理住院。

小傢伙口脣有明顯紫紺,紫紺是缺氧的症狀,按道理一個月內應該完成一期手術,現在已經一個月超出幾天,如果再不手術,這娃娃怕是活不了幾天。

娃娃的父母也是極力想爭取,不想就這麼放棄,所以才找到阜外醫院,找到陳教授,陳教授是小兒先心病的頂級專家,除去已經退居二線的王院士,陳教授稱爲中國小兒先心病手術第一人也不爲過。

娃娃的媽媽解開嬰兒的衣服,楊平檢查他全身的狀況,然後對心臟進行聽診,再將從外院帶來的各種檢查看一遍,手術指徵是明確的,沒有手術禁忌症,所以沒什麼多說的——開刀!

早一天做,少一分風險,多一份希望。

“今天完善術前檢查,明天做手術。”楊平檢查完之後說。

王院士很是欣賞楊平的果斷,不拖泥帶水,說幹就幹,沒有因爲困難而推三阻四。

嬰兒的手術需要按三步來做,如果第一步不出問題,說明楊平縫合的血管能夠合格,那麼第二步和第三步一般來說也問題不大,所以一期手術最重要。

夏書進入狀態很快,或許他本來就喜歡綜合外科這種工作狀態,他一上班就發揮自己的專科優勢,協助管牀醫生參與到這個嬰兒的圍手術期管理。

第二天開始手術。

楊平主刀,王院士和陳教授做助手,因爲他們有這種手術的經驗。

宋子墨和徐志良也上臺,不過是邊緣角色。

李澤會、何向軍、夏書作爲觀摩者,坐在手術室角落裡,準備用手術室的屏幕來觀摩手術。

曹教授這次沒來,他覺得年齡大了,楊平的手術少看爲妙。

爲了應付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楊平採用胸骨正中入路,這是最開闊敞亮的入路。

打開胸腔,心臟顯露出來,這顆小心臟還沒有核桃大,大血管就更小。

吻合血管是楊平的看家本領,是出道的絕技,當時來到三博醫院,就是靠一手斷肢再植打天下,一路打怪升級,斷肢再植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就是血管吻合,還有比嬰兒手指血管細麼。

主動脈、肺動脈及與心臟的連接部位也顯露出來,楊平用手指輕輕地觸了觸細小的血管,第一感覺這血管彈性非常不好。

“準備體外循環和心臟停搏!”

接通體外循環,注射心臟停搏液,讓心臟停跳。

在體外循環過程中逐漸降低嬰兒的體溫,當中心體溫降低到15C時,關閉體外循環機,停止一切血液循環,這便是DHCA——深低溫停循環技術。

因爲嬰兒無法接受長時間體外循環,所以必須使用這種技術。

嬰兒在深低溫停循環狀態下,心臟是停跳的,血液是靜止不流動的,所以類似於“死亡”,只不過這是人爲控制的“死亡”,在一定條件可逆,可以“復活”。

這個條件就是,這種狀態不能超過45分鐘,45分鐘內可以“復活”,超過時間無法“復活”,所以手術必須在45分鐘內完成。

“需要結合頭臂幹動脈順行灌注和經上腔靜脈逆行灌注進行腦保護嗎?”王院士提議。

增加這一步操作,對大腦進行保護,可以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延長到60分鐘,爲手術創造更加充足的時間。

“不用,我儘量20分鐘完成手術。”楊平不假思索地說。

20分鐘,開什麼玩笑,不過王院士現在沒有任何懷疑,對這個年輕人,絕對不能用常人思維。

楊平開始快速檢查心臟及與心臟相連的血管,主動脈很細,存在嚴重的狹窄,現在楊平要把主動脈切斷,還要把主動脈擴寬,恢復正常的管徑。

當主動脈被切斷,血管斷端露出的時候,王院士深吸一口。

這就跟當年兩個失敗病例一模一樣,血管壁如紙一般,薄而缺乏彈性,縫合的時候即使再完美,也做不到每一針均勻,做不到均勻就存在薄弱點,應力會集中於薄弱點,直接導致血壓衝擊薄弱環節,從這裡撕裂血管。

當年第一個病例,看到這樣的血管,王院士心如死灰,這根本沒法縫合,儘管他努力將縫合做到最好,但是還是無法達到理想中的均勻狀態。

“要人工血管嗎?”

王院士問道。

人工血管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人工血管可以承擔應力,保護縫合部位,但是有個致命弱點:嬰兒隨着時間會長大,而人工血管管徑是不變的,所以不適合未成年人,尤其嬰兒。這個弱點的存在,導致術後一定時期內要取出人工血管。“不用!”

楊平決定利用自己的高超縫合技術來解決問題,既然血管在切斷前能夠承受血液衝擊,那麼只要縫合達到理想的均勻狀態,成功的希望還是有。

不僅要縫合均勻,而針距與邊距也要認真設計,絕對不能按照正常血管來設計,一旦針距邊距不對,每一針承受力過小,即使縫合得再完美也沒用。

原則上縫合得越密越好,這樣每針分散的應力最小,但是越密針孔就越多,針孔越多,血管的強度就越低,所以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種縫合不僅僅是縫合技藝的問題,還要考慮很多因素。

王院士兩次失敗的經歷讓他心有餘悸,這種手術真的傷刀尖上行走,一步也不能出錯。

楊平的動作很小心,但是同樣也很快,其實當熟練到一定程度,快與慢只是相對的。

先把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動脈導管用線結紮並且切斷,再在肺動脈瓣的上方切斷肺動脈,然後將肺動脈側的斷口用補片封閉。

取一段靜脈,楊平將靜脈剖開,然後作爲補片使用,用於擴大主動脈管徑,他每一針的進出都是經過精密計算,每一個動作一次性完成,進針的時候每次都是與縫合面呈現90度垂直,然後利用手腕的突然發力,讓針尖快速刺穿血管壁,這樣血管壁的針孔如果放大看,它的邊緣最齊,損傷也最小。

王院士注意到,楊平在縫合的時候,每一針從進到出,非常絲滑,血管壁彷彿靜止不動,沒有一絲的扯動。

主動脈的管徑被擴大,楊平將主動脈與剛剛右心室切斷肺動脈的殘基部連接,也就是讓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

這一步的時候,王院士發現,主動脈的口徑與右心室殘留的肺動脈基部口徑居然完全一致,也就是楊平在擴展主動脈管徑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將主動脈與對接的肺動脈基部管徑保持一致。

這是何等的心思細密,簡直就是滴水不漏。

吻合管徑也是一樣,一針一線,每一針一次到位,沒有一針需要重複或者降低質量。

縫合完之後,管徑剛好吻合又十分密封。

切除房間隔,將左右兩個心房打通,邊變成一個大房間。

接下來是最難步驟,將肺動脈與主動脈橋接,所謂橋接,不是將它們對接,因爲主動脈已經和右心室對接,而是用一根血管將肺動脈與主動脈臨時接通。

這條臨時橋接的血管,楊平選擇主動脈的分支——無名動脈,這根血管不是沒有名字,而是名字就叫做無名動脈。

心臟沒有核桃大,主動脈也很小,可想而知它的分支無名動脈肯定很小,但是再小總比嬰兒手指的血管粗吧,對楊平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對小血管吻合考驗手的穩定性,尤其雙臂懸空操作,但是對楊平來說,這也不是問題,這正是他得成名絕技。

在雙臂懸空的情況下吻合小血管,在梅奧醫院做手術的時候,這項絕技就讓那幫醫生癲狂。

王院士和陳教授作爲助手,儘量均勻呼吸,關鍵操作的時候,甚至屏住呼吸,放鬆呼吸之後還要努力控制,儘量不要大口吸氣出氣,以免驚擾楊平的操作。

橋接在極致熟練的血管吻合技術下完成,距離20分鐘還有足足5分鐘,也就是僅僅使用15分鐘,楊平完成了剛剛整個縫合,這得益於他無與倫比的血管吻合技術。

王院士此時不知道怎麼說,完全被這種手術速度震驚。

“恢復體溫!”

復溫需要逐步進行,慢慢地恢復,不能夠太快,復位後體外循環師接通體外循環,讓血液體在嬰兒的身體裡重新流動起來。

然後再是拆除體外循環,讓心臟復跳,心臟復跳之後,真正的以心臟爲核心的自體循環開始。

這一步是最驚心動魄的,當年的情景至今仍然刻在王院士的腦海裡——心臟開始跳動,不久,出血點一個一個冒出,然後就是涌血,最後就是噴血,整個整個胸腔全是血,一片狼藉,情急之中,根本沒辦法止血,越補針,血管越爛,最後只能依靠阻斷大血管來止血,但這是徒勞的,不可能永遠依靠臨時阻斷。

“我開始復跳心臟,看看效果縫合得怎麼樣?”楊平宣佈。

王院士和陳教授盯着心臟,屏住呼吸,心臟開始跳動起來,他們心裡捏一把汗,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到處噴血,最後所有縫合處崩解。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五分鐘——依然沒有出現漏血,連一個出血點都沒有,更談不上涌血和噴血。

“再觀察十分鐘,沒問題就關胸吧。”

楊平放下手裡的器械。

“宋子墨,收尾!”

“好呢!”

一直被邊緣化的宋子墨和徐志良立刻打起精神,剛剛他們也在看手術室的屏幕,上面也直播手術。

“教授,看來當年的嬰兒斷指再植絕技還沒有退化。”宋子墨笑道。

當年?纔多久,搞得好像歷史很悠久一樣。

“這可是我出道的絕招,能說丟就丟嗎?”

楊平讓出主刀的位置,交給自己的助手做收尾工作。

而剛剛坐在手術室屏幕旁的李澤會,同樣在震驚中,只用15分鐘便完成手術主要步驟,而且沒有一針出問題,這種絕技真的是世界獨有,再無二人。

“當年楊教授做嬰兒斷指再植,還是早產兒呢,那種吻合血管的技術簡直是出神入化,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那時——在急診科-——”

“楊教授以前還做斷指再植?”

“當然-——起家的本領呢。”

第670章 美國人也用微信?第731章 多好的同志呀第698章 最昂貴的掛號第843章 絕佳減肥代言人第75章 答謝晚宴第291章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第211章 你,過來擡一下胳膊!第853章 手術怎麼不出血,別嚇我!第555章 芝麻和西瓜第585章 三國殺第75章 答謝晚宴第628章 聯姻第341章 理論中的手術第414章 喬丹打乒乓球第366章 夢之隊的無奈第727章 危險的頭頸分離第860章 原配第795章 自辦期刊第825章 怎麼可能沒有失敗案例第633章 充滿火藥味的病例討論第832章 不在一個維度第744章 駕着七彩祥雲第36章 溫暖的接力第265章 宮內自刎第833章 全國最牛院長第583章 外援第123章 隔牆狙擊第179章 飛刀邀請第58章 絕學第336章 金標準第362章 心理應激期第430章 各個擊破第203章 一杯茶的學問第228章 緊張時刻第593章 背影第275章 開戰第723章 注意規範學術用詞第390章 達芬奇熱舞第110章 提前收兵第620章 巡迴“演出”第554章 求的就是踏實第232章 生命的通道第536章 病例即課題第916章 主任,我有點不舒服第660章 再現絕技第683章 哪裡都不用去第123章 隔牆狙擊第669章 跨血型心臟移植第458章 痛風是魔鬼第590章 搬運三人組第473章 老乾媽第93章 熊貓血第326章 水到渠成第131章 職業運動員的手術第904章 圍獵第37章 小兩口慢用第966章 只是個腸套疊第309章 燒腦第428章 認真的樑教授第399章 意外事件第205章 九萬元第312章 以勢壓人第680章 大課題第281章 代言人第345章 藝術品第283章 酸中毒第421章 哪個老丈人第273章 女主人第713章 無法理解的科室第184章 考察一下第379章 十五年前第100章 難纏的病人第75章 答謝晚宴第801章 珍貴的盒飯第168章 變態第274章 滿分兒媳第412章 測試第877章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第864章 高光時刻第850章 花刀第275章 開戰第83章 參觀手術室第798章 居然只看過一次病人第40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733章 又一隻攔路虎第143章 背後的故事第375章 如鯁在喉第291章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第752章 地表最強醫生第287章 一份厚禮第732章 坐着把手術做了第216章 眼睛會出賣人第797章 行走的個案報道第916章 主任,我有點不舒服第361章 評論也精彩第219章 借的,要還的!第719章 要拼高低事上見功夫第705章 毛髮移植第45章 誰的電話第906章 就差一根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