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轉給我們吧
從病房出來,回到醫生辦公室,楊平洗完手擦乾之後,大家坐下來,商量治療方案。
其實對於金屬過敏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還是有一定的辦法。
如果簡單化處理,問題就很容易:嚴重金屬過敏,保守治療。
這樣處理的方式,對任何一個醫生來說,不會有什麼麻煩,反而是甩掉麻煩。
像三博醫院這種省級醫院,關節外科的主任,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量,隨便幾百臺那是不用太費力可以辦到,還差這一臺手術嗎?
雙側膝關節骨關節炎到這種嚴重階段,保守治療與放棄治療是同義語,這不符合楊平全力以赴的理念。
所以他沒有打算草草地結束會診,然後按程式給個四平八穩滴水不漏的意見:同意貴科診斷,患者因對多種金屬過敏,建議保守治療。
看病人前,瀏覽一遍病歷,看病人後,再次溫習一遍病歷,這是會診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有時候溫習病歷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楊平自己操縱鼠標,將整個病歷快速地瀏覽一遍,快速看病歷,也是醫生的基本功。
看完之後,他沒有急着發言。
現在作爲上級醫生,楊平需要給自己的下級醫生思考機會。
自己在系統空間有無數的病例可以歷練,但是宋子墨和徐志良只能靠現實中的病例歷練,所以楊平不會剝奪他們歷練的機會。
“金屬過敏,過敏反應還比較嚴重。”
楊平的目光移開電腦屏幕,微眯着眼睛說。
常主任在一旁,靠得很近,一手扶着楊平的椅背說:“沒錯,因爲聽他家屬說有金屬過敏史,我們比較謹慎,對涉及到人工假體的幾種金屬都進行過敏試驗,反應都是強陽性,沒見過對這些金屬都過敏的病人。”
本來金屬過敏的病人就少,對幾種金屬同時過敏的更少。
但是醫生不能要求病人按自己的願望來,這種平診病人沒問題,最多說治不了。要是遇上急診搶救,醫生總不能說:這種太罕見,我還沒準備好,推回去,下一個。
常主任此話其實有深意:不是我等無能,而是病人情況太複雜,換誰都沒辦法。
爲了加固這種深意,常主任繼續說:“我們也考慮用黃金關節假體,但是這種過敏試驗強陽性,我們也擔心少量金屬離子也會引起嚴重過敏。”
黃金關節,其實不是黃金做的關節,只是假體在工藝上有一定特殊性,利用物理氣相沉積工藝將鈦鈮氮沉積至鈷鉻鉬基體,並加以高精拋光處理,獲得得假體。
鈦鈮氮(TiNbN)能夠有效降低基體鈷鉻鉬金屬離子的釋放,生物相容性更好,還可以防止金屬過敏,爲金屬過敏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解決方案,而且其結合度、強度、耐磨性、生物相容性抗疲勞和安全性都較普通人工膝關節較好。
因爲假體表面的顏色是金黃色,所以常常被醫生俗稱“黃金關節”。
這種假體可以用於金屬過敏的病人應用,但是對這種嚴重的過敏反應的病人,醫生還是不敢用。
鈦鈮氮能夠降低鈷鉻鉬金屬離子的釋放,但是不能完全阻止金屬離子的釋放。
只要金屬離子會釋放,就有過敏的可能。
如果因爲過敏導致假體鬆動,周圍軟組織發生嚴重的炎症反應,手術切口不癒合,到時候就會是災難性的後果。
少一臺手術對常主任來說沒什麼,但是要是做成一臺災難性後果的手術,常主任恐怕會寢食難安。
所以,“黃金關節”被無情地排除!
常主任作爲關節外科的主任醫師也是經驗豐富,能夠想的辦法他應該都想過。
“如果有全陶瓷的膝關節假體就好了?”徐志良不免遺憾地說。
陶瓷的人工關節在髖關節應用較多,不管是陶瓷對陶瓷,還是陶瓷對高交聯聚乙烯,因爲其低磨損,常常陶瓷假體是作爲高檔假體而存在的。
但是陶瓷假體應用在膝關節非常少見,而全陶瓷不帶一點金屬的假體,不要說膝關節,就是髖關節也找不到,因爲假體股骨柄還是金屬的。
陶瓷一般是氧化鋁和氧化鋯,或者兩者複合,氧化鋁在人工關節已經應用已經四十多年,而氧化鋯的應用也有三十多年,其堅硬、光滑、耐磨、磨損小,是人工關節假體的良好材質。
但是也有其缺點,就是脆性大,一旦出現損傷,容易碎裂,不過現在的植入性陶瓷碎裂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低於萬分之一。
目前市面上醫用植入陶瓷做得最好的是德國的CeramTec(賽琅泰克),幾乎所有人工關節廠商,不管美國的、英國的,還是中國的,統統採購它的陶瓷毛坯用於人工關節制造。
沒辦法,其它國家造不出來合格的此類陶瓷。
賽琅泰克醫用植入陶瓷霸佔全球市場百分之九十五,當之無愧的壟斷。
“陶對陶的全陶瓷膝關節假體肯定目前市面找不到,就是陶瓷對高交聯聚乙烯的膝關節假體,脛骨端也是帶有金屬託。”宋子墨迴應徐志良的遺憾。
因爲膝關節的活動方式與髖關節的活動方式完全不同,導致陶瓷在髖關節應用較多,而膝關節應用較少。
髖關節是球窩關節,股骨頭在髖臼窩裡轉動,所以活動時更多是球與窩的摩擦。
而膝關節是以屈戊關節爲主的複雜關節,它的運動有屈伸、旋轉、微動的內外翻,這種微動的內外翻會形成關節面的撞擊,這種頻繁的撞擊是陶瓷無法忍受的,因爲正好戳中它的弱點——脆性大,一旦撞擊形成細微的損傷,也會引起陶瓷的開裂。
植入性陶瓷的技術在不斷進步,會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市面上至少還沒有全陶瓷的膝關節。
“陶瓷我們也考慮過,市面上沒有全陶瓷的膝關節假體,怎麼樣?有其它辦法嗎?”常主任無關痛癢地問道,表示他什麼都已經考慮到,沒有漏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你楊教授總得在條條框框內想辦法吧,這些辦法該想的常主任都想過了,韓主任最近對創傷骨科和運動醫學兩個科室很滿意,對脊柱和關節兩個科室不是很滿意。
常主任就有點不服氣,反正手術每天都這麼做,我老常水平也不差,還能搞出什麼花樣。
楊平一直沒有說話,讓他們繼續自由發言。
如果真有完全不帶金屬的膝關節假體,也只有去德國找,德國人就坐在旁邊,只要吭一聲,德國人幾個電話,這陶瓷關節就能給送來。
問題是現在沒有,就算有,也是實驗產品,拿來也不能使用,這會牽扯到一些醫療法規問題。
用全陶瓷的關節,可以討論討論,但是實踐上做不到,這條路走不通,楊平將X片反覆看來看去,心裡琢磨着。
“教授,CeramTec、林克,我都熟悉,我幫問問目前他們有這方面的產品沒?”奧古斯特能夠跟上楊平的思維。
林克是一家德國人工關節生產廠商。
羅伯特沒有說話,因爲他知道,美國幾大人工關節廠商,不管是強生Depuy,還是捷邁邦美、史賽克,都是從CeramTec進口陶瓷毛坯來加工,研發方面肯定不會比CeramTec快。
奧醫生不經意地話引來衆人的目光,不管常主任,還是關節外科其他醫生,羨慕不已,CeramTec和林克這種廠商,這個老外說直接打電話問問,這排面挺大的。
“你問問!”楊平同意。
問問也無妨,至少了解一下陶瓷人工關節最新進展。
張教授有句名言——沒買到機票,也要想辦法去帝都,楊平現在就在想,如何去帝都,總不能走路去吧。
大家面對這個病人,有點一籌莫展的意思。
楊平又將病人的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磁共振調出來,反覆查看。
“要不,這個病人轉給我們?我們慢慢來想辦法?”楊平不打算在這裡繼續討論下去,他倒不是挖關節外科的病人。
如果轉去綜合外科,很多事情做起來要方便很多,比如與家屬溝通和治療方案討論,在別人科室會診,終究是建議者的身份。
常主任何樂而不爲,本來這個病人走完會診流程就可以出院,只是家屬非要請求再盡力,在三博醫院,天花板就是綜合外科。
綜合外科都搞不定,我老常也不是沒本事。
“行,什麼時候轉?”
常主任爽快。
楊平也不含糊:“就現在轉!我去跟他家屬溝通。”
病人的女兒在醫生辦公室門口已經晃盪幾次,一直在等待這邊的答覆,實在不行就明天辦出院,但是她還是希望能夠找出辦法。
宋子墨去叫病人的子女,徐志良去會談室擺弄一下椅子。
在會談室,楊平見到病人的一個女兒,兩個兒子。
病人女兒是四十歲左右的女士,是老人最大的孩子,自然作爲代表,好像這位女士也樂於做代表,兩位小弟也樂於被姐姐代表。
“這兩位是?”
女士看着兩位老外也坐在旁邊,有點不自在。
尤其兩位老外正襟危坐,表情嚴肅,這氣氛讓女士不免有些想法。
楊平解釋:“這是我們科裡的進修醫生,你不用介意,他們也是跟着我來學習的。”
女士看着兩位老外,放心地坐下。
“我們剛剛討論過伱父親的病情,你看這樣可以不,今天轉到我們綜合外科去,再完善一些檢查,兩側的膝關節和踝關節都要重新做磁共振,我要看看老人四個大關節的軟骨情況怎麼樣,只有做完這個檢查,我心裡纔有底,才能判斷究竟能不能解決你父親的問題,要是還不能,到時就從我們科出院,要是有辦法,我再詳細和你談。”
“依據目前的檢查情況,我還不能確定是不是可以幫老人解決問題。”
楊平補充一句。
病人女兒倒是爽快,也不猶豫:“當然可以,我們不急這一天,到醫院就是想幫我爸解決關節痛的問題,要是能夠解決更好,不能解決也沒辦法,楊教授,我知道你的名氣,你最近研發了很神奇的治療脊柱彎曲的器械,是不是?”
這老百姓都知道這個脊柱外固定架?
楊平點頭稱是。
女士說:“我們班上有個孩子脊柱側彎,一直想預約你們的手術,約好久沒約上,說要等第三批。”
“老師貴姓?”楊平笑道。
年齡四十左右的老師說:“我姓吳,在師大附中教書。”
師大附中可是重點中的重點。
“吳老師你好,那就這樣定下來,我們馬上安排轉科,能不能拿出方案等明天檢查完再說。”楊平看他們沒有異議,就這麼安排。
吳老師很好說話:“楊教授,你們是專家,我們家屬全力配合,費用楊教授也不用考慮,多少錢我們三姐弟都願意出,我爸爲了我們辛苦一輩子,現在大家都成家立業,正是回報的時候,我父親的事,拜託你們,非常感激。”
老師說話就是好聽,看樣子不是語文老師就是政治老師。
病人兩個兒子,一直看着姐姐發言,也不插話,只是不斷點頭,附和姐姐的意見,看來小時候,沒少被姐姐管教。
“我可以加你微信嗎?”吳老師不失時機地提出。
一回生二回熟,不管父親這次能不能解決關節痛的問題,加上楊教授的微信總是好事。
就像學生家長有全國名師的微信,時不時可以討教一番。
楊平亮出自己的工作微信,吳老師麻利地掏出手機。
“這兩位還有其他意見不?”楊平問兩位弟弟。
不管他們在家裡地位如何排序,此時都是病人家屬,要問一句。
“楊教授問你們還有什麼意見沒?”姐姐的語氣有點嚴厲,跟剛剛談話時溫和的語氣判若兩人,此時她才更像老師。
兩位弟弟面色微紅,同時搖頭:“沒——沒意見。”
會談結束,宋子墨開始打電話讓病房值班醫生接受病人。
同時,他和徐志良也在思考,楊平究竟要拿出什麼方案,既然提出轉科,心裡肯定已經有點把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