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江陰城

江蘇比江西更重要,因爲這裡不僅是滿清的稅賦之地,還有一個重城南京,康熙明白,一旦興夏軍攻佔南京,必須會把那裡作爲都城,一旦立國,就能與滿清平地平坐,這天下漢人比滿蒙多了百倍,一旦那些漢人知道自己的族人立國,民心必定會轉向興夏軍,那時候,滿清危矣。

所以,康熙一方面急令索額圖加強對江西的攻勢,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湖口的興夏軍,同時,調動剛訓練出來的六個鎮近十萬人在康親王傑書的率領下朝江蘇急趕,不僅如此,他還派出由神機營改編而來的皇家近衛軍,皇家近衛軍爲一鎮,包括兩個步兵協,一個騎兵協,一個炮兵標,其他還有一些輔助軍隊,共計二萬六千多人,他們全部裝備了最新式的火器,包括米尼槍、連珠槍、手榴彈、迫擊炮、野戰炮等,近衛軍乃是康熙花了大力氣打造的最強軍隊之一,以康熙的說法,近衛軍的平均實力不會在興夏軍的的特戰師和近衛師之下,但皇家近衛軍的人數卻達二萬六千多人,如果不是江蘇太過重要,康熙也捨不得動用皇家近衛軍。

當然,除了康家近衛軍外,康熙還派出一部分由善撲營改編而來的皇家特戰軍戰士,他們主要是保護軍官和對付興夏軍的特戰師戰士。

所以,傑書此次共率領大軍十二萬多,而且全是精銳的新軍。

除此之外,山東巡撫桑格已經在山東練出新軍十萬,此次全部交由傑書率領,而在江蘇,兩江總督傅拉塔見於興夏軍勢大,大部分軍隊到了江西戰士,造成江蘇境內清兵勢弱,吩咐全省各府一方面招集兵軍隊,一方面收縮到各個大城市中,在全省實行焦土戰術。

不過,滿清的焦土戰術對其他軍隊也許有用,但對於興夏軍來講卻沒有多少作處,因爲那些百姓不答應,在江蘇有着大量的興夏會地下會員,他們廣範宣傳興夏軍的政策,而且歷次興夏軍捉到的俘虜除了殺掉一部分罪大惡極之徒,其他的就遵照他們的自願,願意加入興夏軍的歡迎,不原意的也不勉強,要回去的,還送上路費,這些人回去後,除了下次更容易投降外,就是在私下偷偷宣傳興夏軍的政策,江蘇緊靠淅江,淅江發生的事他們自然知道,猶其是那些窮苦人家,早就盼望着興夏軍打到江蘇,到時他們就能分到田地,就能有冤伸冤有仇報仇了。

當興夏軍進入江蘇時,那些本來被官兵趕到山中的百姓立即就冒出來,爲興夏軍帶路、爲興夏軍做事,青壯年則要求參加興夏軍。

由於清兵收縮防線,興夏軍如入無人之境,先是攻佔松江府,然後是常州府,接着海軍擊敗清軍崇明鎮水師,崇明鎮兼水師總兵趙長髮僅帶着十多艘船逃向長江上游。

接着,興夏軍又攻克江北通州府,短短半個月,興夏軍就把江蘇東方數府解放。

接着,興夏軍分成兩路,江南一路,江北一路,江南由張無易任總指揮,江北由陳明略任總指揮,在海軍的支援下,朝着西方和北方卷席而去。

康熙三十三年五月下旬,興夏軍近衛師經過三天的激戰,攻克了蘇州城,蘇州城乃是江蘇的重鎮,江蘇巡撫府就在蘇州,江蘇巡撫鄭端負有守土之責,他已經把家人送往江寧,誓死悍衛蘇州城,城破後,自焚而死,爲我大清獻出一片忠心。

在興夏軍攻克蘇州的同時,特戰師在江北攻克通州城。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下旬,張無易率領的江南興夏軍攻克常州府,陳明略率領的北路興夏軍攻克泰州城、鹽城,直逼揚州城。

康熙三十年七月上旬,張無易率領五萬興夏軍到達江陰城下,不過,還沒有等興夏軍進攻,江陰城就派出人前來投誠,江陰城還是很有名的,最大亮點就是前明江陰縣典史閻應元在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率領數萬義民在這裡誓死抗清,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僕”,終英勇就義,寫下絕命詩: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表現了南明百姓的不屈精神。以閻應元的榜樣,江陰人一直以來都對清兵敵視,就算不敢敵對,也一直採取不同作態度。歷史上,直到乾隆給閻典史在江陰修祠,主動向江陰示好,局面才得以改變。當然,那是很多年以後,現在,江陰人聽到興夏軍打過來了,根本用不着動員,就自動投降,他們自發攻入縣衙,綁了縣令、縣丞等官員,出城十里迎接興夏軍。

張無易進入江陰城第一件事就是去江陰小石灣祭祀閻應元,當年閻應元被清兵殺害,拋屍荒外,據說有一位鄉民把他的屍體偷偷背到這裡葬下,當時兵荒馬亂,又加月黑風高,自然沒有留下標記,到底是哪座墳,現在已經搞不清了。所以,張無易只得在這裡建了一個衣冠墓,因爲年代有點遠,閻應元也沒有遺物,張無易只得下令尋找。最後,總算找到一件鎧甲,據說是閻應元當年抗清時穿的鎧甲,是一個老百姓拿出來的,據他說是爺爺留下來的,他爺爺是一個財主,當然見於閻應元的忠義,花大錢從清兵那裡偷偷買來的,至於是不是真的閻應元穿過的鎧甲並不重要,重要的則是張無易認定它就是閻應元穿過的。

有了閻應元的遺物,張無易立即下令爲閻應元修建詞堂,並題詞民族脊樑。同時,在小石灣建立烈士陵園,之後在江蘇戰死或其他爲民而死的烈士會安葬於此。

張無易在江隊爲閻應元建祠得到江陰廣大民羣的擁護,百姓們紛紛要求無償建造閻應元祠堂和烈士陵園,而那些青壯年卻紛紛要求參加興夏軍,爲當年戰死在江陰的先烈們報仇血恨。

接下來,張無易率軍到達鎮江城,開始攻打鎮江城。

鎮江是江寧東方的屏障,一旦被攻陷,沿着長江就能長直達江寧城。所以,清兵在這裡佈下重兵,希望能把興夏軍阻擋在這裡,爲南下的朝庭增援軍贏得時間。

第34章 伏擊清兵(上)第42章 葬禮(下)第169章 重點攻擊第36章 伏擊清兵(下)第249章 有人屯集糧食第246章 美女雲集的秘書辦第102章 五省圍剿(下)第288章 設計新式軍服第292章 追擊第36章 伏擊清兵(下)第149章 攔截第321章 俄軍的攻勢第292章 追擊第153章 攻破水師營第103章 大敗清軍(上)第306章 白蓮教的條件第93章 赫霸的陰謀(下)第184章 兵臨江寧第247章 蒸汽機第222章 慈航靜齋第134章 絕境第243章 拿下陳勝男第55章 長樂幫(上)第91章 赫霸的陰謀(上)第65章 分田地(中)第223章 魔門六宗第194章 破城第170章 奪取第三道防線第89章 夜襲(中)第114章 魔王宮出擊(下)第206章 偷襲清兵大營第249章 有人屯集糧食第259章 強攻第36章 伏擊清兵(下)第72章 擴軍(下)第218章 佔領廣東第293章 攔截第254章 打仗能發財第278章 方夢瑤傳授功法第169章 重點攻擊第144章 民爲重君爲輕第131章 上船第258章 進攻武昌第297章 立國第139章 天地會第27章 官匪和平共處第1章 倒黴的穿越第225章 商討立國第123章 拳掌雙絕(下)第254章 打仗能發財第280章 再見高莫靜第41章 葬禮(中)第140章 結盟第64章 分田地(上)第45章 攻山(下)第173章 阻擊第182章 進攻江蘇第206章 偷襲清兵大營第69章 交易(下)第293章 攔截第293章 攔截第162章 攻克衢陽城第29章 建立根據地第139章 天地會第252章 走私案第113章 魔王宮出擊(中)第176章 戰場上的歌聲第248章 視察工廠第311章 進入濟南城第165章 幽靈堂殺手第54章 大勝(下)第75章 歷史疑團第221章 林家兄妹第177章 勝利第122章 拳掌雙絕(中)第67章 交易(上)第326章 擊潰俄軍第287章 言夢瑤的疑惑第329章 進軍關外第95章 攻城(中)第334章 海戰第241章 一個條件第225章 商討立國第83章 清軍分兵(中)第59章 高莫靜(中)第288章 設計新式軍服第335章 火車通車第69章 交易(下)第117章 道心種魔(下)第196章 逃跑第59章 高莫靜(中)第54章 大勝(下)第164章 殺羽而歸第1章 倒黴的穿越第237章 重機槍的威力第337章 總算有後了第145章 援軍到來第102章 五省圍剿(下)第219章 清庭的外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