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轉動的秘密

爲什麼要回收火箭殘骸?

主要爲了分析火箭在飛行中的情況,以便改進,然後把零部件回收融了重新制造新零件。

對殘骸的解析工作很麻煩,小到一顆螺栓的變形,大到外殼的高溫劣化,都要一個個檢查和分析成因。

火箭項目組再次分作兩組,兩名工程師帶着技師們分析殘骸,其他工程師則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並準備實驗火箭二號的研製。

依據本次試驗蒐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大地還是有自轉的,這讓沈文劍狠狠鬆了口氣。

赤道面與黃道面也依據實驗數據算出來。

但是其中還有不少疑點。

最引人注目的,是自轉速度不足。

大地在赤道線上的自轉線速度,約爲八百米每秒,換算後發現一天的自轉根本沒有一圈。

太陽比較小,比較近,對自轉不足做出補償,才能達到現在的日夜週期。

太陽幾天時間就繞地一週,這是怎麼做到的?

從質量進行分析,是行不通的,即便大地比較大,之前已經算出重心距離地表不到一萬千米,非球形的大地……就算球形也沒有足夠的質量與一顆已經點亮的恆星做雙星運動。

那麼太陽是玄學構成的?質量其實沒多少?

或者還有什麼因素被忽略了?

太陽是怎麼移動的,重心異常的大地是怎樣的自轉方式,都特別讓沈文劍感到好奇。

糾結了一陣,決定把這事放到以後再考慮,現在需要做實驗火箭二號的發射目標訂製。

一號實現了穿過稠密大氣層,最終速度達到十四倍音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增加二級火箭,把運載物推到一定高度成爲人造衛星不存在問題。

訂製的重點在於實驗火箭二號的主要任務應該設置在什麼高度,在哪個位置以什麼速度來運行。

這個計算量有點大,沒有專門用於複雜計算的設備,可能送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掉下來了。

難道先做計算機?

沈文劍想着問題,隨手在書桌上寫下幾個公式。

唔……有一定運算能力的計算機還是有必要的,人工計算太費時間了,用法術幫忙對部分人準確率也不太靠譜,人數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會耗費非常多時間,還需要花同樣多的時間做驗算。

工程師們大多都有自制的計算器,只是要做軌道運算,這玩意就不太管用了。

工程部的整體管理系統也算是種計算機,可那是做邏輯判斷的,無法用於複雜公式的數字計算。

經過仔細規劃,八月,分析工作告一段落後,從構架組調入兩個人和火箭組重新調整爲兩個組,計算機組和火箭組。

計算機用玄學實現起來不難,科研部已經儲備了大量的相關經驗,只是作爲單獨的計算機工程,本次沈文劍要求計算機組完成底層規則的定製,讓計算機體系能以後和現有的大多數設備對接或稱作“加持”。

火箭組雖然沒拿到實驗二號的軌道數據,也不妨礙着手開始研製。

二號火箭是要把一些東西丟到外層空間軌道上的,而比較重要的自轉數據即使不太準也不會偏差太多,沈文劍和大夥開會後,決定一步到位,設計跨軌道運載火箭,如此能減少大量的重複設計工作。

跨軌道運載火箭既可以用同一種設計,完成近地軌道、中層軌道、同步軌道的衛星投放任務。

一號火箭只是不到三十噸的小東西,二號火箭發射重量要飆升二十倍左右,這還是在玄學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做到。

技術跨度太大,爲了省錢、省時間,沈文劍全程參與了二號火箭的設計工作。

……其實如果沒有沈文劍這個內行,在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情況下,讓工程師們一次邁太大步子,實驗二號成功發射的概率有點渺茫。

沈文劍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經驗,配合超音速風洞的幫助,節省的不止是一兩個人力或一兩個月時間。

火箭噸位的增加並非單純的放大,其結構變化同樣很大。

發動機數量的變化與相應的燃料供應問題是其中之一。

謹慎評估一號火箭的實驗數據,預估實驗二號的總髮射質量至少也要五百噸以上,沈文劍帶着火箭組重新制作了一版新的實驗發動機,在未完工的火箭發射場實驗和改進。

新的發動機解決了一號火箭無法進行熱回收的問題,耐熱能力有明顯提高,這個改動除了尋求替代材料,主要是改動了熱回收區的位置,在燃燒區上端的燃料供給系統外。

單發動機最終獲得的實驗最大推力爲220噸,在此推力下燃燒108秒發生故障。

沒時間去等材料學的進步,換個設計思路。

年底前火箭組把發動機做出第二個改進款,這款的口徑有所縮小,推力固定在130噸,因爲真火陣法的存在,其比衝量比非玄學發動機大四成以上(送入燃料的質量與產生推力的比)。

第二改進型實驗過程中分三段燃燒共八百秒,未發生故障,具有回收再使用價值。

經過幾輪實驗,新型發動機命名爲雲頂級甲型。

實驗火箭二號主火箭一子級暫時安排了三個發動機,呈等邊三角分部。

但這還不夠,三個雲頂級甲型還沒辦法把自重五百噸以上的物體推上去。

此時就需要助推器的幫助了。

主火箭一級推力無法推動自身,因爲沒有太多必要。

主火箭前面還有含二子級燃料艙在內的二級火箭,以及待運載物和三級助推,火箭發動機數量的增加意味着燃料與火箭空重的比值減小,很不划算。

好辦法就是利用燃燒總時間更短的助推器,幫助火箭升空並突破大氣最稠密的地區,等助推器燒完分離,一級火箭本身耗費掉一定燃料減輕自重後,它的推力就足夠繼續剩下的工作了。

此外,把一級火箭做粗一些,多安幾個發動機也是個辦法,但如果可以做到,之前的第一版發動機就不會故障了。

火箭是個很系統的工程,發動機每增加一個,協調難度就會增大很多,助推器能通過增加發動機間距,以提高安全水平。而且科研部在材料方面有所欠缺,如果不是玄學頂着,靠純機械做出能用的火箭只怕還要幾十年。

助推器的第一次非完全體地面實驗,已經是3006年二月。

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界的玩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外太空修士(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異物第四十章 成果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原戰爭(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晤(下)第四十一章 波諾拉城第四百章 老祖和娘娘(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擊與靈感第一百零九章 《仙陽終時》第二百七十二章 精英日常任務(上)第四十七章 康特羅姆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三章 有錢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年茶話會(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獵空行動(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錢第一百一十五章 去找煤第一百四十五章 材料瓶頸第一百五十二章 識時務之舉第二百二十六章 聲音的力量(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病牀第三百二十章 死亡利爪(下)第六十六章 抽水銀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聯合體的主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五號第七十一章 大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實驗素材的來源第四百二十一章 受挫的探索隊第十二章 天基壓制武器(下)第六十二章 膠囊社區第一百二十六章 會晤(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鍋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起手式!第一百八十章 有心無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嬰兒潮第五十九章 魔物所擴建預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仙谷的心誓?第二十五章 做個天魔看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返虛渡劫實驗計劃第二十四章 不同的氣氛(中)第九十三章 量產的難題第一百六十章 樂園一號未來百年的城市(下)第一百三十章 另一個層次的生命第五章 離退休生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用法術欺負一下?第一百章 開始工作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怪的態度第三十八章 抓人的“老對手”(上)第七十九章 亡靈危機第二百二十六章 真三的新生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成精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投式核武器第一百四十章 大師餘靈珊(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瞭解新異界(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深度學習裝置第一百一十章 煤粉爐(加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九雲城之旅(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識時務之舉第八十章 探寶(上)第三十章 準備搬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二代符文開發機啓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故事片的家庭首映第三百六十三章 交班(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撈人的辦法第三十一章 坐船(下)第九十五章 滿頭是包(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賽博坦實驗室(下)第六十二章 膠囊社區第七十一章 大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胖子”進攻(上)第三百四十章 平原戰爭(下)第四百零二章 可疑的人和怪第六十一章 恭喜道友第二百一十二章 驚豔的牌子(下)第一百零二章 “小”生意(中)第六十八章 中等學校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學生的狗血劇第二百八十九章 稀土專利授權第七十二章 亡靈海(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老會的討論第一百五十二章 識時務之舉第一百四十八章 閃電04的進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家?第九十三章 險境中的機遇(九)第二百五十一章 靈月探索任務(三)第六十章 一微米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危險之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電視上星的步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物”(上)第六十章 戰鬥力強化(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新區部署第一百三十五章 瀆神者那哈爾奧拉(四)第三十三章 不良進化第三百一十章 新閃電(上)第七十四章 外聘教師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仙一號發射(下)第五十六章 命運的抉擇(下)第七十章 墨金第二十一章 工程院離場(上)第四十一章 “賽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