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笨辦法

空天體系地面站負一樓爲能量與數據儲存,而一樓則分作辦公室區、休息區、維修零件小倉庫與檔案資料區。

二樓是數據中心,負責控制空天設備,工程師們現在忙的就是這套東西。

雖然現在還沒有衛星,不過可以利用高空氣球做出大部分需要的功能,預留一些地方就能滿足後續的功能需要。

三樓暫時沒投入使用,留作以後做功能擴展時用,現在整層都是一個空間。

看過現場,沈文劍纔開始望遠鏡的製作準備工作。

以玄學爲基礎製作鏡面望遠鏡有很多優勢,比如鏡面的控制可以用陣法完成,省去了龐大複雜的傳動機構,當然陣法也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需要有極好的微調精度,最好能接受外來信號做出指定調整等等。

科研部不需要去觀察那些亂七八糟的星星,目標就兩個,靈月與星月,所以望遠鏡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

沈文劍的打算是直接移植現有的長焦陣列拍攝技術,結構做適當改變將其放大。

望遠鏡陣列做成兩圈,內外皆爲六個,爲保證加工性與使用年限,單個望遠鏡的口徑只有八百毫米。

用法術做出直徑兩、三米的透鏡的確不難,問題大鏡片安裝好之後,自重變形會影響曲率。

如果要設計精確防止變形的陣法,還得先蒐集幾年的變形數據,變化的數字有時可能連納米級都不到,還要有專門的測量手段,哪有那空閒!

望遠鏡的思路出來,建築形狀就很好確認了,在竹石峰、玉石峰找幾本專門記錄靈月移動與變化的雜書,確定觀測角變動率等數據,就可以開始設計了。

沈文劍很快在識海的天河虛擬實驗室裡組裝出個1:5的小天文臺模型,試驗平臺轉動機構與穹頂開合機構的合理性。

他倒是想直接做出1:1的虛擬模型,只是虛擬實驗室裡的材料儲存主要以齊全爲目標,單一種類的材料還無法堆積出幾層樓高的天文臺。

1:5模型也夠用了,實際有兩米多高,全比例應該有的零部件都能再現出來。

做完模型測試,纔是正式繪圖。

加班把基座……既天文臺一、二樓先弄出來,劃定線路、傳動機房,讓調來的幾個人先造着,沈文劍省出點時間爲平臺轉動機構選擇合適的基座材料。

望遠鏡加穹頂結構的重量很可觀,作爲承載結構,最好的還是鑄鐵材料。只是原料組一直忙不過來,鑄鐵方面沒有什麼發展。

想一想,大家都會法術,出了故障時,就算把望遠鏡加穹頂部分整個搬走也不算個事,選擇似乎也不少。

最後沈文劍選擇的是飛艇中應用的另一種材料,導靈結構鋼。

相對於鑄鐵,導靈結構鋼的變形率要大一點,不過通過刻陣強化其耐疲勞度和強度,也是可以替代鑄鐵基座的,只是成本會高很多。

反正整個科研部就這麼一個大型載重基座件,成本高些也能夠接受。

選好材料,設計轉動承載平臺以及望遠鏡平臺,先拿去造着,這邊繼續搗鼓平臺傳動結構。

天文望遠鏡的傳動結構不是隻有平臺的旋轉和穹頂部分,還有平臺水平維持機構。

其實單純觀測月亮,水平維持機構倒沒有很重要,但是沈文劍還是想一步到位,因爲他想直接觀測人造衛星的繞月狀態,平臺就必須有極爲穩定的觀測環境。

一整套忙下來,造好並測試隨隨便便兩個多月就過去了。

這時望遠鏡的本體還沒影呢!

此時燃氣動力爐已經完成全部地面試驗,在劉香湘的協調下,和充能器開發組換了兩個人,開始新螺旋槳的開發,他們還給新螺旋槳起了個名字,風翼初始型。

沈文劍這會和池工幾個蹲在天文臺的防墜落網上,討論望遠鏡的設計思路。

天文臺的樓梯是整個科研部裡僅有的螺旋梯,在觀測臺基座下設置了鋼結構支撐與防摔網,其實就是柵格地板,防止觀測臺轉動時產生空隙發生意外墜落。現在只是基本結構,如果觀測人員因太過通透產生不適,可以通過使用不透明材料填充柵格形成正常地面。

沈文劍指着地上攤開的大圖紙介紹:“我預想的望遠鏡就是這樣,你們的工作是對我們現有的長焦畫面疊加系統進行優化,以便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進行數字化儲存。”

“部長,長焦拍攝運轉的不是很好嗎?爲什麼要改進?”

沈文劍沒有含糊的解釋起來:“距離的關係,我們現有的長焦拍攝最高只在四萬多米的天空中拍攝。而望遠鏡爲了完成精確測距,需要確認觀測到靈月表面的激光照射信號,畫面精度達到這種程度,現在的疊加系統處理起來可能會燒燬,而且很難跟上動態轉換的需要。”

“部長,如果進行畫面動態轉換工作量就很大了,今年不一定能做完啊。”

“沒錯,所以我們還是要有所取捨。我建議先採用延時模式,通過暫存數據排隊處理,以形成一個連續時間段的高清動態畫面,畫面數量不需要太多,比如一秒八到十張即可,這樣我們才能儘快完成靈月的精確測距。”

激光器和望遠鏡留影機構同時啓動,假設畫面一秒只有一張,拍到激光在靈月大氣上的散射,首次測試的誤差在一秒內,加上靈月本身的運動,排除操作誤差到精確值可能需要上百次。如果有一秒有八到十張,只需要幾次就能把測得的距離精度提高到10千米內,勉強能用於追蹤靈月距離的變化。

也許另一個世界的精英會覺得沈文劍此時的測距辦法笨死。

但事實是當高空氣球觀測到地表弧度的那天,他就已經沒有其他辦法可選。

現在大地轉不轉都是問題,太陽仍然保持日出日落,它的大小與距離現在也無法用正常手段推算。

而稍微靠譜的月食推算……靈月有記載的最近一次月食是五百二十年前,聽說是某天仙降臨引起的。

由此引申而來的,除了直接測距外,所有的估算、推算手段,代入因子的可靠性就存疑。

現在距離降臨日十年都沒有,有那閒工夫去忍受一次戰略層的失誤嗎?

與工程師們商量好分工,沈文劍負責望遠鏡主體結構。

剛完成分工,還在安排材料,劉香湘進入築基期凝霧成液階段了,也許九到十月間就會進入煉魂期。

“師父,我……我怕疼。”劉香湘的小臉有點發白。

沈文劍頭疼不已。

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世界第九十八章 誓言的秘訣第四十七章 順路挖一坨第一百三十四章 “魔族生存危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傳媒的力量(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小屁孩見聞第一百一十八章 妖狐與更奇怪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一章 基納爾聯合商會的煩惱(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展會和獎金(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特效法術(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階段任務完成第四十三章 使徒帶來的問題第六十四章 農耕機第一百五十六章 技術突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晤(下)第一百二十章 吃大戶?第二十章 幻痛第六十章 琴仙島第二十三章 圍觀成丹第二百八十八章 任務交流第一百八十八章 城主的“勇氣”第一百八十章 催命符第兩百章 突發災難(中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的食品第十八章 修行世界的RPG第六十七章 目標:亡靈之地(三)第三十六章 天魔研究進展第一百二十章 鍊金師的新世界(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蒼魔的苦惱第二百六十章 銀行開業(下)第七十九章 野豬的貢獻第一百五十二章 靈月與星月的面紗第一百六十五章 三仙會面第一百三十八章 寒冰谷的故事(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故事片?第八十一章 探寶(下)第八十三章 財富結構變動(上)第四十五章 伊梅爾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終堡壘計劃第六十二章 深坑裡的怪物(下)第一百四十章 開發系統正式運轉第一百三十章 新年茶話會(上)第四十三章 創造的種子第六十五章 農業系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機器人(上)第兩百零八章 大學籌備(中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拖字訣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物”(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基納爾聯合商會的煩惱(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元晶的秘密(上)第三十五章 試做機(下)第六十章 琴仙島第五十章 角鬥(上)第五章 克羅蕾歷險記(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上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你來我往(下)第六章 築基的也要第一百一十二章 審美的形成第三百四十九章 多拉(上)第一百九十章 康特羅姆倖存者的出路第五十六章 蘭龍鎮開發第三十四章 試做機(上)第四十二章 天河實驗室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玉(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海運工程(下)第五十五章 考察樂園城的外地人(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王儲的小陷阱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次重建住宅第一百六十五章 三仙會面第四十三章 使徒帶來的問題第七十四章 人口挖一挖總有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行安全第十三章 友誼城日常(下)第一百章 靈月探索計劃第二十一章 魔物羣的動作第一百四十九章 嬰兒潮第二百二十三章 通訊需求第一百五十八章 做個沖天炮第六十一章 統一目標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門送禮(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人搞事(上)第七十四章 亡靈海(⑤)第一百六十三章 香湘省親(青煉不是人?)第八十章 體量瓶頸第三百四十七章 伊索特琴的新需求(上)第五十八章 小收益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仙一號發射(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院子外(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精英日常任務(上)第四十二章 “賽琳”(下)第十二章 絕地的池子(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動作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全感重建(中)第四百章 老祖和娘娘(中)第六十二章 天火升級第二百七十九章 邪能源異狀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規與新人(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探靈脈第十一章 上山考覈(上)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