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淮安王妃

因爲金側妃和安陽在淮安王府的地位,王府對明澈一行的接待極其隆重,主子們極爲熱情親切,大小奴婢皆對客人畢恭畢敬,長生暗暗好笑,淮安王府的奴才倒比郡主府的奴才還尊敬她和明淨。

豐盛的酒宴上,作陪的是淮安王和正妃紀氏及幾個子女,因爲沒有外人,紀王妃特許金側妃和呂側妃一同入席。

酒宴正歡時,長生時時能感到紀王妃對她如同春風拂面般的善意和照拂,雖然有些奇怪,卻也感受得到王妃對她是真的心懷善意和喜愛,並非因爲她是安陽妯娌的緣故,雖然有些不解,卻還是對紀王妃生了孺慕和關切之意。

她注意到紀王妃體弱畏寒,穿得比別人厚不說,席上也只用了幾口熱菜和熱湯,冷盤幾乎不動筷子,看來是有虛寒之症。王府應該有最好的太醫替她調理,爲何多年來還是如此?

飯罷,紀王妃告辭去歇息,淮安王則去了金側妃院子,他還與女兒女婿有話要交待,就請明淨和長生帶着姝兒小憩一會,既爲待客之道,也爲避開他們一家人好說話。

早在吃飯前,明淨就使了一些銀子打聽淮安王府的情況,再加上從明澈那裡聽到的,很快就摸得一清二楚,趁着飯後無聊,就一五一十說給長生。

淮安王有共三子兩女,皆是庶出,王妃紀氏無所出,金側妃生有一子一女,安陽就是長女,還有一個幼子李安懷,今年十一歲,次女安玉爲呂側妃所出,年十五歲,長子李安平今年十四歲,次子李安和十三歲,皆爲身份低又不得寵的姬妾所出,在府裡也就不被重視,特別是長子李安平生母早逝,本人又內向木訥,在王府就更不爲人所注目了。

正妃紀氏體弱無子,性子又恬淡,所以府中瑣事和迎來送往大都由金側妃主持,比較重要的客人她纔出面接見一下,比如今天來辭行的明澈一行。

開始金側妃常常恨自己心愛的一雙兒女成爲庶出低人一等,恨不得立即除了紀王妃讓自己扶正。大唐律法不能以妾爲妻,但是宗室卻不包含在內,後宮有多少皇后還不是從低等嬪妃一點點爬上來的?而側妃本就是從二品誥命夫人,實則等同平妻,若是沒有了紀王妃,金側妃憑着在淮安王府的地位和孃家的勢力,完全有資格成爲正妃,一雙兒女也就成了嫡出。

紀王妃孃家爲前隋舊宦,當年嫁於淮安王也算是下嫁了,只是多年前,紀家因爲與李氏家族是姻親被隋煬帝猜忌,斥的斥貶的貶,本就人丁不旺的家族日益衰落,後來在戰亂中更是死的死散的散,如今近親已無一人,孃家已沒了半點依靠,本人又無所出,多年來在王府一直過着修行一般的日子。

金側妃的孃家兄長當年只是淮安王的部下,爲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纔將妹妹送於淮安王爲妾,如今卻因戰功赫赫已是位高權重的潞州大都護,幾位子侄皆已入仕,金氏家族日益興旺發達,她怎麼想都覺得自己纔有資格坐上淮安王正妃的位子,自己的妾室身份實在辱沒了孃家如今的地位,回孃家都要挑着沒有客人的時候纔去,所以就常常挑唆着想讓淮安王休妻扶自己爲正。

可是淮安王再怎麼寵金側妃母子三個,對曾經恩愛過又同甘共苦過的結髮妻子還是極爲敬重的,金側妃再怎麼挑撥他只是打哈哈,其實根本不爲所動,逼極了甚至說淮安王正妃就紀氏一個人,就是紀氏死了也絕不會再立正妃,然後負氣去找別的姬妾。

而紀王妃本人又寬容大度不爭不搶,除了實在看不過眼的說幾句,其實一概不管不問,所以才和金側妃多年來平安相處。金側妃無可奈何,也就暫時壓下了這個念頭,轉而把心思用在立自己的兒子爲世子上。

金側妃本身貌美聰慧長袖善舞出身又高,所出一子一女,安陽貌美伶俐,是淮安王第一個存活下來的孩子,兒子安懷又是淮安王最疼愛的幼子,所以在淮安王府幾乎成了金側妃母子三人的天下,安陽和弟弟在府裡焉然如同嫡子嫡女,地位生生高出其他兄弟姐妹許多。

只是自古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安懷再得寵總不是嫡出,又不居長,所以世子之位怎麼都輪不到他頭上,這叫金氏如何能甘心?

她就用盡各種手段,千方百計讓淮安王的長子李安平變得內向木訥呆板,只知死讀書盡信書,王府人人都視他爲空氣,次子李安和卻粗野蠢笨無知無畏是個惹禍根,弄得人見人厭,整個淮安王府唯有幼子安懷聰明伶俐學業優良,最受淮安王喜愛。

衆人紛紛猜測將來世子之位非他莫屬,而金側妃母子就是將來淮安王真正的當家人,誰也得罪不起,所以整個淮安王府,除了紀王妃的近侍及淮安王本人,府中大小奴才表面上敬重紀王妃其實皆以金側妃爲尊,就連親眷及朝中貴婦小姐也紛紛奉迎金側妃,若不是有淮安王護着,紀王妃怕是在府裡舉步唯艱。

長生越聽越是嘆息,其實她是安陽郡主的婆家人,算是金側妃那一派的,卻偏偏喜愛紀王妃勝過金側妃,難道這果真就是所謂的緣份?

想起紀王妃聰慧的眼神和淡定從容的樣子,又出身世家名門,經歷過朝代更替隋唐戰役的風風雨雨,怎麼都不象是也不應該是一個軟弱無能受制於妾室的女子,可她爲什麼逆來順受不爭不搶呢?

長生忽然覺得紀王妃處處忍讓只是因爲不在乎,不在乎王府的管家權,不在乎表面上的風光得意,那她到底在乎什麼?她是真的看不上眼,還是因爲體弱無子女又失去丈夫的寵愛所以心灰意冷?

明淨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不解地問:“怎麼呢?想什麼這麼出神?難道一個第一次見面的紀王妃,竟讓你如此感興趣?快告訴爲夫是爲什麼?”

長生也覺得自己好笑,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怎麼會對一個第一個見面的人如此有興趣?說起來我們是大嫂的婆家人,應該站在金側妃這一邊纔對,卻不知爲何我總是忍不住更關注紀王妃,也許因爲和她真的有緣吧。”

一旁的姝兒歪着頭看了長生一會,很認真的說:“我知道爲什麼。”

“哦?原來我們猜了半天,還不如直接問姝兒,你說說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聽聽可不可信?”

姝兒再打量長生一番,嘻嘻笑着說:“我覺得,姑姑和紀王妃長得很象。”

長生愣了一下,也嘻嘻地笑了:“小丫頭,亂說什麼呢?我怎麼會和王妃長得象呢?”

心裡卻產生了種奇怪的感覺,忍不住坐在鏡子前仔細打量,卻發現自己和紀王妃真的頗有相象之處,特別是眼睛和脣形真的很象,只不過一箇中年病弱,一個年輕健康,長生釋然,難怪一見面就有熟悉之感,原來兩人真的有緣。

只是做爲穿越人,長生並沒有覺得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長得象有什麼稀奇。現代各種媒體上,經常登出一些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容貌相似的明星和名人,她在生活中就見過好幾次這種情況,這不一定就有特殊的原因,只能說明兩個人有緣份。

回過頭卻見明淨正在神色怪怪地打量着自己,就嗤笑道:“怎麼啦?是不是嫌我出身太低,見我和堂堂的淮安王妃長得有一點象,就在想象說不定我們有什麼關係,藉以擡高我的身份你也好跟着沾光?

別做夢了,我可是出生在雲州鄉下的村姑,是出身農家的父母親生的,這些我可都問過我娘,早在剛回老家時,因爲爹狠心不去宮門前接我,我就問過我娘我是不是親生的,我娘可是賭咒發誓說我是她們親生的!”

明淨撲哧一聲笑了:“亂說什麼,我只是覺得有些奇怪。其實你說的對,世上沒有任何關係卻容貌相似的人也是有的,只說明你的王妃有緣罷了。好了,不說這個了,現在距回家還有一個時辰,在別人家裡又睡不着,想去找大哥又怕打擾人家翁婿說話,不如找個丫頭帶路,咱們去王府花園轉轉,這府裡果真精緻的很。”

客院裡自有金側妃派來服侍的人,就喊一個伶俐些的丫頭帶路去花園,轉了一會,丫頭說府裡有一處菊園,菊花開得正好,還有不少名貴品種,不如去那邊看看,長生非常贊同,也很是嚮往,就一起來到了菊園。

菊園名符其實,佔地雖不是很大,卻極爲精緻,在下午的陽光下,各色菊花開得正盛,陣陣濃郁的菊香溢滿菊園,除了菊花再無其他植物,萬菊從中,還分散着三處精緻的木亭專供遊人歇息,淮安王府真是處處極致享受。

剛看了片刻,意外地看到紀王妃也帶着侍從進來了,看到他們驚喜地說:“本妃就說與你們有緣,果真又碰上了!”

明淨和長生也非常意外,又擔心有奴才告訴安陽和金側妃惹她們不快回去找茬,紀王妃卻不管這些,細心的摘了幾朵金黃色的小雛菊插在姝兒的小抓髻中,然後直嚷好看,姝兒頑皮,取得淮安王妃同意後,非得摘下一朵紫色的菊花插在長生鬢邊這才作罷。

紀王妃笑呵呵地看着戴上鮮花的長生,這才滿意地笑着說:“到底是年輕人,怎麼打扮都好看,我本來不太來逛園子,只是今天天氣好,又聽說菊花開得正盛,所以過來看看,沒想又碰到你們,真好,一起看吧,來,本妃告訴你們這些都是什麼品種。”

一行人邊在菊花海里轉悠一邊閒聊,過了一會兒,長生體恤地看到王妃走路略有輕喘,立即想到她體弱,就小心地說:“莫如咱們歇歇再走,王妃可別累着了。”

紀王妃微笑着點點頭說:“真是個細心的孩子,我也正有此意。”

來到最近的一處小木亭,裡面桌凳精緻古樸,掩映在菊香濃郁的花海中別有一番情趣,淮安王府真是一個處處講究的地方。

剛坐下,就有王妃的侍從奉上紅泥小火爐燒水煮茶,並奉上精緻的茶點和普通人家難得一見的各地貢果,紀王妃打量着長生,若有所思地問:“你今年多大了?”

長生落落大方地說:“我嫁得晚,今年已經二十一歲了,王妃莫笑。”

紀王妃愣了愣,旋及笑了:“二十一歲?確實不再是黃毛小丫頭了,不過在我看來是很年輕很年輕的。”

說着眉目間涌上淡淡的愁緒,喃喃地說:“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經二十年過去了。”然後盯着近處一株深紫色的菊花再不語,似是陷入沉思中,

長生和明淨對視一眼覺得還是不要打擾的好,而且也快到回府的時間了,就小聲囑咐貼身丫環照顧好王妃,等會勸她回去別受了涼,帶着姝兒輕輕地走開了,這個紀王妃象謎一樣留在了長生心裡,總讓長生忍不住要去探究。

大約明淨和長生並沒有給安陽丟臉,她回來後心情頗爲不錯,等到開始爲明澈準備行禮,一張臉卻實實在在滿是離愁,看來她是真的捨不得新婚不足一年的丈夫遠行。

明澈出發的前幾天,天總算放晴了,一家人一直送到城外,淮安王府很低調地只派了安陽的弟弟安懷帶着管家相送,明澈跟着一批休假歸隊的中下級軍官一起走了。

這些人雖然職位都比明澈高,但都清楚明澈先前的經歷和職位,此去不過是歷練,肯定用不了多久就會升職,他本就是皇上最信賴的淮安王的女婿,前程豈是他們可比的,此時若不搞好關係,以後怕是沒機會了,所以都很聰明地對明澈熱情而客氣,倒讓一家人放心不少。

明澈走後,安陽就精神懨懨地做什麼也提不起精神,整個人非常消沉,倒讓長生生出了同情之心。

第487章、謝府韻事第197章、抽刀斷水第390章、驚慌孕事第435章、再入王府第324章、疲於應付第23章、終身大事第247章、到達新居第318章、鄉里鄉親第460章、釜底抽薪第130章、姻緣難定第210章、明澈歸來第60章、真相乍現第463章、燙手山芋第85章、郡城春早第23章、終身大事第226章、風波頓起第145章、親情延續第136章、無從相拒第5章、防患未然第73章、教養姑姑第297章、左右兩難第36章、良生出頭第116章、樂極生悲第86章、擾人清靜第67章、相約夜半第155章、無故找茬第376章、再別謝府第2章、前世今生第347章、怨恨暗生第437章、大唐鳳凰第171章、有仇難報第458章、報恩償債第237章、惡夢未醒第37章、絕不爲妾第103章、贈釵之情第260章、心意相通第75章、誓死保護第58章、夜半設局第416章、以退爲進第460章、釜底抽薪第477章、一家團聚第338章、奴才當道第507章、青雲直上第396章、下落不明第517章、疏而不漏第400章、軒然大波第422章、艱難一步第36章、良生出頭第142章、色名在外第185章、戒心頓起第370章、以退爲進第490章、再見衛柳第441章、大恩不謝第81章、步入正軌第207章、離別無恨第8章、施計離京第499章、舊恨難消第442章、諸事遂心第465章、喬遷之喜第272章、四口之家第459章、妻妾和睦第363章、成人之美第370章、以退爲進第492章、兩日孽緣第80章、兩個通房第115章、受寵若驚第292章、嫁期臨近第50章、初入謝府第126章、錦姝心事第400章、軒然大波第255章、明澈音訊第429章、皇后恩典第425章、懷舊之情第259章、如釋重負第106章、老婦餘威第260章、心意相通第490章、再見衛柳第134章、明鏡明淨第47章、公子明淨第66章、雙份紅包第420章、不解之謎第11章、官道不寧第322章、如你所願第2章、前世今生第374章、離別在即第220章、明淨解圍第490章、再見衛柳第451章、滿門貴女第59章、初見錦姝第503章、背主之恨第143章、春雨惜花第376章、再別謝府第186章、明清心計第7章、無賴守衛第315章、兄弟姐妹第297章、左右兩難第458章、報恩償債第299章、舊人已逝第348章、勝券在握第78章、再見錦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