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小國戰勝大國(中)

隆美爾的報告被掌聲和吶喊聲打斷,參加會議的一百多名將官心悅誠服地位隆美爾的精彩報告鼓掌和喝彩。

隆美爾這份報告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委婉地告訴了在坐的所有將軍,應該如何做?應該怎麼對待佔領地的人民。

隆美爾在告誡在坐的所有將軍,不要對佔領地的人民實行高壓歧視政策,這等於把本來對斯大林極度不滿的蘇聯人民又活生生地逼回到斯大林的陣營去。

隆美爾已經決定在所有被佔領地實行民族寬鬆政策,特別是蘇聯,更是重中之重,但蘇聯廣大的農村情況又十分特殊,比如說集體農莊。

首先要把處於集體農莊的蘇聯人民解救出來,然後在分給他們每人二十畝土地。隆美爾滿足了蘇聯農民對土地的渴望,絕對可以爭取到爭取到蘇聯人民的支持。

當然,如此情況下,蘇聯被德國佔領的土地上,將沒有游擊隊生存的土壤,同時也發揮蘇聯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其實德國在戰爭初期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波羅的海三國是被蘇聯強迫加入蘇維埃聯盟的、波蘭人因爲德波戰爭時蘇聯的背後一刀也對其恨之入骨、烏克蘭人也十分反感蘇聯政權,把德軍看成是解放者,用鹽和麪包來歡迎他們。

另外一個殺招就是,蘇聯人可以自己選舉自己的領導人,當然這個選舉表面上絕對是公正的,隆美爾只是需要一個傀儡政權,佔領地的政治、軍事、經濟都必須掌握在德國的手中。

這次戰前軍事會議,隆美爾一再強調軍事紀律,最主要的有兩條,優待俘虜,善待平民。會議完畢之後,參會的各位將官立即奔赴各自在前線的戰鬥崗位。

隆美爾在會議完畢之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還把現在和歷史的“巴巴羅薩計劃”仔細比較了下,分析了下,也有一些總結認知:

德國具備的優勢也對德國戰勝蘇聯添加了若干籌碼:

1.戰略突然性:

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9月波蘭戰役前夕,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後,蘇德瓜分了波蘭,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夜,蘇德之間的經貿技術交流始終較爲密切,德國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裝備給蘇聯,以示友好。

爲了隱蔽戰略意圖,德軍在向蘇德邊境秘密集結期間,準備舉行了羅馬尼亞邊境軍事演習,造成蘇聯的錯覺。

德國在大張旗鼓、大肆宣傳,他們對英國的仇恨,德國給部隊配發英國地圖,配備英語翻譯,準備登陸器材,舉行登陸演習,製造了德軍即將登陸英國的假象,力圖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國還以“訓練”、“換防”、“借道”等名目,在芬蘭、羅馬尼亞等國家境內調集德軍。

蘇聯領導人以斯大林爲首,雖然認識到蘇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日漸增大,並採取了打造東方戰線、加強軍隊及邊境築壘等措施。

但仍然存有麻痹大意的心態和僥倖心理、以及對戰略形勢的誤判,以爲德國不會如此之快的進攻蘇聯,客觀上造成軍隊對於蘇德戰爭在心理和物質上的戰爭準備不足。以至於在現在戰爭即將爆發的時刻,還是未訓令部隊立即進入一級戰備。

2.軍力優勢:

到現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德國集中了武裝力量總人數爲550多萬,裝備有坦克及裝甲車輛7600餘輛、各種火炮5萬餘門、飛機8000餘架、艦艇210多艘,編成244個師,其中49個爲裝甲或摩托化師,37個僕從國師。

加之德國在白色方案、北歐戰爭、黃色方案、非洲戰役等歷次戰爭中獲得的寶貴戰爭經驗,閃擊戰的運用已接近爐火純青,部隊人員素質極高、士氣旺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而當時蘇聯總兵力也有500餘萬人,包括300多個師、7000多輛坦克、十萬門火炮、近兩萬架飛機。但是,蘇軍部隊編制人員不足、素質低下、裝備缺少、武器落後,實際上戰爭準備並不充分。

蘇軍部署在西部邊境的總兵力爲170多個師約270萬人、1800輛坦克、3.5萬門火炮、1600架飛機,和德軍進攻兵力比約爲1:3,處於絕對劣勢。而且,蘇軍戰爭思想較爲落後,還未徹底跳出一戰的陣地塹壕戰的思維。

全世界都從德軍閃擊戰的勝利,見識到現代化機械戰爭能在瞬間翻雲覆雨、決定勝敗的驚人威力,但還沒有其他國家來得及把軍隊的建設、編制、裝備、思想、戰術、訓練調整到適應現代戰爭的模式,如果遇到閃擊進攻,便容易受到重大損失。

另外,蘇聯在30年代末的大清洗使蘇軍傷筋動骨,大批富有經驗的高級將領、軍隊骨幹被處決,替補軍官普遍能力不夠、經驗缺乏,嚴重破壞了蘇軍戰鬥力。在蘇芬戰爭中,蘇聯投入百萬大軍、付出重大犧牲才戰勝國小軍寡的芬蘭,可見大清洗對於蘇軍的打擊之沉重。

3.戰略態勢:

德國在對蘇戰爭前已經組織了針對蘇聯的戰略同盟,包括芬蘭、匈牙利、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意大利、土耳其等國,這些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派出軍隊參與對蘇作戰。

從北向南:芬蘭、德國東普魯士、原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領土上部署的軍隊形成對蘇呈月牙形包圍的態勢。多路進攻部隊實力強大、突擊力量集中、均指向蘇聯要害部位。

與德國相反,蘇聯卻在國際上處於極端孤立的境地: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同時也斷絕了與英國等國聯手的希望,進攻芬蘭的後果是蘇聯被驅逐出國際聯盟。

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逼迫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蘇維埃聯盟、發出最後通牒迫使羅馬尼亞交出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等行動更加使蘇聯在世界上聲名狼藉,製造了很多強仇大敵。

另外,蘇軍在西部邊境部署的軍隊過於靠前,缺乏足夠的縱深。一旦防線被德軍迅速突破,很容易被分割包圍,歷史上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軍整軍整師成建制的被包圍殲滅,損失部隊人數竟高達百萬計。

隆美爾綜合以上因素,德軍確實有足夠的能力殲滅蘇軍絕大多數武裝部隊,佔領北中南三個戰略城市,推進到烏拉爾山脈一線,完成“巴巴羅薩計劃”制定的目標。(。)

第31章 抓俘虜(上)第292章 爲國而戰第400章 叛徒意大利(上)第418章 戰爭中學習戰爭第484章 都在準備第437章 穿插第118章 機羣出擊第280章 決戰非洲(下)第344章 給斯大林挖坑(下)第540章 諾曼底(1)第500章 奶瓶師(中)第432章 夜戰(中)第141章 前因後果第23章 跑快了第348章 復出的布倫堡元帥第490章 一拍屁股的計劃第168章 拿下馬耳他島第111章 騎牆的西班牙第113章 蘇聯的拖延戰術第425章 羅斯福的詛咒第45章 小馬其諾防線第456章 戰意全無第327章 正義戰勝邪惡第376章 羅斯福的妥協第94章 英雄外交官第130章 兵臨直布羅陀要塞第512章 對日宣戰(上)第2章 升官(上)第580章 史上最大規模圍殲(二)第542章 諾曼底(3)第74章 埃莫森的賭注第448章 度的把握第246章 英艦出擊第262章 希特勒的走狗第214章 勢態逆轉第376章 羅斯福的妥協第535章 隆美爾的部署第173章 背後推手第80章 一分都不能少第155章 春夢成真第105章 孤立主義第376章 羅斯福的妥協第567章 全面空襲(上)第469章 總司令跑了第532章 登陸日(中)第492章 渡海作戰(下)第584章 行動代號鷹第338章 出手反諜第29章 戰果第119章 知己知彼第185章 截斷山路第375章 老奸巨猾的羅斯福第549章 奶瓶師(上)第443章 政委的裹挾第295章 失控的開羅第8章 說服古德里安第419章 矛與盾第555章 龍騎兵行動(上)第218章 破局安排第275章 最後的戈林第542章 諾曼底(3)第522章 英美準備跳坑第342章 萬事俱備第492章 渡海作戰(下)第60章 凱瑟琳的擦邊球第554章 頑強的德軍(下)第397章 原子彈研發(上)第102章 真實的斯大林第24章 強渡默茲河第21章 法國戰役前奏(下)第577章 羅斯福的調令第70章 總算沒有跑完第368章 地面的戰鬥(中)第425章 羅斯福的詛咒第309章 告急電文(上)第31章 抓俘虜(上)第541章 諾曼底(2)第536章 登陸開始(上)第367章 地面的戰鬥(上)第35章 上帝告訴我的請假條第426章 彼此下套(上)第307章 救火隊第587章 狂妄第478章 先發制人的選擇第239章 蒙哥馬利第294章 埃及總督第526章 意大利政變了第212章 戰術調整第429章 恐怖的喀秋莎第373章 犧牲與奉獻第568章 全面空襲(下)第307章 救火隊第574章 戰術經驗第177章 登陸非洲第152章 無暇泡妞第51章 看不見的搜刮第393章 工業整合成績(上)第280章 決戰非洲(下)第374章 誰又能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