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戰在即

達成了協議,喬治本想立即北上天津聯同馬可夫再去跟總理大臣奕忻商談一下具體事宜。不過卻被咸豐攔住,一起邀請了正在搖擺中的美國大使衛廉共進晚餐。中德雙方這大次大的協議雖然衛廉不知道涉到了一些什麼樣的領域,但是他知道自己再不動手,也許等到清國皇帝真正打敗了英法聯軍之後,那麼美國就再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

在晚餐和協的氣氛當中,中美雙方初步達成了一貢和平共處條約。其內容基本與咸豐當初接見衛廉時的內容相當。條約中歸衛廉能給予的咸豐的承諾是美國立即撤出英法俄同盟,在未來的戰爭中保持中立,並答應說服美國國會向中國派遣援助,准許中國學生到美留學等議項。

解決了搖擺不定的美國,咸豐決定暫時動身回到北京,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這次南下親征雖然沒有徹底將太平天國根除,但是咸豐的個人威望卻已達到了一個頂點。咸豐在新軍之中的形象無可動搖,在咸豐經手的幾次大的戰役之中,他的表現激勵了清軍的士氣,將原本低落的清軍士氣再次提高到了頂點,再不出現以往天軍一攻來便出現大規模潰退或者不戰而降的現象。

咸豐自己也覺得這次南下收穫並不少。首先便是分化了美國這個列強,其次便是帶動了地方團練武裝從舊式軍隊邁向新軍進程。特別是身爲滿人的英桂,原本一直害怕自己私自擴編新軍人數會造成咸豐的猜忌,在咸豐數落了他一頓之後,終於放下膽子開始着手整編手下的原江南大營綠營八旗士兵,擴統新軍。這裡又讓喬治這個搖身變成軍火商人的傢伙大賺了一筆。

十月份的時候,咸豐帶領一隊近衛軍坐着喬治這次到來的德國貸船開始北上天津,再經天津回到闊別已久的中國首都北京。這次喬治不但帶來的德國政府向咸豐購買機了大炮的使命,更帶來的德政府援助中國的物資歷,其中包括了原先咸豐向喬治提出的電報等。

而對於購買機槍製造技術,德國也是志在必得,因此隨行的人員當中除了大部經驗非富的教師,以及一些醫療專家之外,最多的便是造船工人以及專家。在看到這些之後,咸豐心中涌起了股豪氣,似乎已經看到了原本等於零的中國海軍正在成長。擬定先在青島考察一下建造大型船廠可能性之後,咸豐與喬治於十月中旬到達天津。

美國大使衛廉在天津與咸豐等人分手繼續航行,打算回國向美國國會提出與中國合作的事項。

咸豐到達天津的同時,太平天國再次向據守在揚州的新軍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這次襲擊太平天國出動了大軍十萬,其間新式洋槍隊萬餘人,所用火炮全部爲新式的後裝開花彈火炮。

這次襲擊太過意料之外,僧格林沁原本以爲以一師兵力據守揚州,天軍根本啃不動這兩萬多人的新軍。哪想得到天軍突然多出這許多洋槍隊和新式火炮。而且這些火炮都是大口徑加榴炮。陳玉誠與李秀成在進攻揚州之前,作足了準備。起先兩人利用新軍與民無擾的政策,讓一千餘天軍化妝成平民百姓,分批次潛入揚州城內,到天軍準備攻成之時,在夜間突然在揚州城內四處放火。

守衛揚州的新軍第二師官後被得個措手不及。城門被天軍用大炮瞬間轟開,十萬大軍以三萬洋槍隊爲先導潮水般殺入揚州城內。新軍遭受了有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傷亡。天軍殺入揚州城之中的遭戰當中,由於突受打擊,新軍守城部隊被了個得措手不及,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馬。

爲減少傷亡,新軍只得邊打邊撤,連夜撤離揚州,退守江都以及泰州防守,等待僧格林沁的支援。首戰告捷的陳玉誠與李秀成原本還想一股作氣拿下扼住天京咽喉的鎮江要塞,但由於分佈在天京周邊整頓時的聶士成收到消息之後果斷向天京周邊發起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股作氣打到了天京城外不足十里地的地方。

由於爲了攻取揚州天京精銳抽調一空,根本擋不住新軍的攻勢,江洪秀全慌忙下令陳玉誠率一半天軍返回天京防守天京。這一連患的大動作,將清軍各路將領嚇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作出進攻態勢,逼迫天軍進入守勢,才堪堪穩住戰線。

看着從蘇州僧格林沁發來的戰報,咸豐嘴角不經意地扯動了一下。他心中肯定了那天在長江之上看到的幾艘大的英國商船之中裝載的便是這次天軍作爲天軍作戰主力的洋槍隊所裝備的新式洋槍以及大炮彈藥。這是意料之中,英國人不趁機擾亂中國的戰爭態勢纔是不正常的。對於現在的英國人來說,中國越亂越好,越亂對於英法兩國才更有利。

不過英國人這次下了這麼大的血本也着實讓咸豐汗顏了一把。三萬條新式後裝單發步槍,上百門155MM加榴炮。看樣子洪秀全也沒少下血本吧。想着大筆的銀子流入英國人的口袋,咸豐恨不得想罵人,恨不得吃了洪秀全的骨頭。

咸豐的桌上擺着兩份奏摺,另一份是由兩廣總督葉銘琛發來的。在咸豐動身迴天津的同天,英法兩國終於向廣州政府下達了開戰文書。英法兩國經過的一年了準備,終於從安南以及英佔印度抽調了五千餘聯軍,以及大小戰艦二十餘艦,這是繼克里米亞戰爭開戰之後,英法兩國能調動的最大限度的軍事力量用於對中國作戰了。

葉銘琛接天兩國文書之後,根本不以爲然,認爲這是英法兩國的再次恐嚇自己而已。但是也不敢怠慢,連忙上書咸豐,稱洋夷東來,必爲眼饞大清銀錢土地,根不會發動戰爭。然而,葉總督大人不以爲然,並不代表廣東的其他政府官員不怕洋人,實際上,這些人在英法發來文書的第二天便齊齊收拾傢伙細軟,走得一乾二淨。留下了葉銘琛這位光桿司令。

葉銘琛也不怕,當即請來了一名算命先生,請他算算看是不是英法真的要向大清動武。那名算命先生哪裡會知道洋人會不會開戰啊,本來就打算捲鋪蓋卷跑路的,沒想到零時被總督大人抓了壯丁,讓他算洋人開戰與否。心刀如焚的算命先生,撿盡好話,一再表示洋人不過想嚇嚇總督大人,好從大清撈點好處。

葉銘琛大喜,賞了那算命先生一大錠銀子之後,更加有峙無恐起來。當咸豐回到天津的時候,英法兩國聯軍艦隊便逼近了廣州虎門一帶,並派出代表舉着白旗向廣州政府的葉總督發出通碟,要求廣州在二十四小時內獻城投降。而我們的總督大人卻只看到了那面白旗,以爲是洋人怕了,更加不理會洋人的什麼狗屁通碟了。

次日,英法聯軍艦隊向我駐守虎門炮臺的清軍將士開炮。炮臺守軍拼死反抗,打死打傷聯軍五百餘人,大小炮艇十艘。由於炮臺守門臨陣脫逃,炮臺守軍得不到援助,彈盡糧絕之下,炮臺守軍全軍陣亡。

葉銘琛終於從知道這是不什麼狗屁的恐嚇,而是真正的戰爭了。震驚的葉總督連忙派來向英法兩軍求和,但是遭到了拒絕。虎門炮臺失陷的第二天,聯軍軍艦開入廣州港口,並開始炮轟廣州城。

城內一片驚慌失措,絕大多數百姓冒着炮火閤家逃離廣州。當天下午,廣州城陷落。兩廣總督葉銘琛被俘。隨即被押印度,在一座孤島監獄之中,葉銘琛病死他鄉,結束了他腐朽的一生。

廣州陷落,中國大地頓時沸騰。洋人再次打來了,百姓驚慌失措,紛紛將妻女送往鄉間避難。而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剿滅太平的軍的戰役也頓時停頓了下來。各地官員都再看着咸豐行事手段。

聯軍攻陷廣州之後,便派船北上,要求中國政府同意兩國修約要求,並向英國作出上海事件(即英美偷雞不成饞把米的行徑)解釋與賠償,法國政府借“馬神甫事件”要求咸豐向法國作出賠償以及解釋,並要求咸豐答應法國政府的修約要求。

在派出修約隊伍的同時,英法聯軍同時開拔向上海進發,進一步逼迫咸豐作出讓步。幾日之後,英法聯軍艦隊出現在上海碼頭,並向上海城進行了炮轟。上海炮臺上的大炮早已經成了古董貸,根沒法用。聯軍迅度登陸,開進入上海城內。

英桂率着三千新軍士兵在上海與聯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港戰。聯軍在巷戰之中傷亡了近千人之後,退出上海市區,並再次向上海進行炮轟。英桂無奈,新軍傷亡了進半之後,只得退出上海城,向臨近的聶士成求援。

英法兩國大使以及聯軍司令在徹底佔領上海之後,便被包令告之清國皇帝早在月前便已經起程回到北京去了。原本以爲可以在上海找到大清國皇帝大加威脅一翻的兩國大使頓時跳腳大罵咸豐,丫跑得太快了。

沒有圍到咸豐,英法聯軍再次北上,向天津進發。中國實在太大了,五千名聯軍再勇猛無敵,佔令再多的中國土地,也無法迫使清政府投降,唯一的辦法就是抓到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咸豐,然後再逼迫咸豐投降。所以聯軍在佔領上海不到一天之後,便放棄了上海,開拔北上。

此時的咸豐正在天津,並沒有回到北京去。儘管他心裡無比思念着那個柔的身影,但是當聽到廣州失陷之後,咸豐第一時間留在了天津城內。現在全上下所有的眼光都在看着自己,他不能表示一點點的後退,不然咸豐苦心經營三年的光輝形像,好容易燃起的新軍鬥志都要毀於一旦了。

退無可退了。只能迎頭還擊了,還要還擊的漂亮,將聯軍全部留在中國的土地之上,這樣新軍的密秘才能暫進得以保留,以便更好的還擊下次更大規模的進攻。咸豐第一時間下達命令,要求停留在江西境內的左宗棠迅速南下,收復廣州,其走後留下的真空地帶,交由曾國藩與英桂兩人接收。同時任命曾國藩爲湖廣總督,接替左宗棠的防務,而南下的左宗棠則成爲新的兩廣總督。北方李鴻章同時停止對太平天國的圍剿,接替僧格林沁的防務,從安徽巡撫升任兩江總督,安徽安巡撫的位置由李鴻章手下大將劉銘傳接任。

最大的任務便是由武衛一二兩個師的新軍了。僧格林沁第一時間接到咸豐命令,率領五萬武衛軍快速北上,準備在天津迎擊奪奪逼人的英法聯軍。大將即將開始。咸豐的每一個指令都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

第366章 宣戰第153章 決戰天津(一)第138章 東海炮聲(中)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三o四章 九州平定五第三o四章 九州平定五第356章 戰爭動態第50章 李鴻章第一○六章 英雄末路五第184章 雪中大計(上)第71章 兩難全(中)第371章 進軍印度(上)上架公告第258章 亞歷山德公主(上)第89章 凱旋而歸(下)第345章 去患(上)第187章 中德合資(上)第131章 虎門硝煙(上)第256章 《新天津條約》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95章 京華浮雲(四)第78章 利益纔是王道(中)第81章 不夠朋友第228章 緣孽糾纏(下)第63章 急轉直下(上)第191章 又見倭奴(中)第152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81章 不夠朋友第65章 御架親征(一)第197章 四國和談(三)第298章 碩果累累(下)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143章 血戰臺灣(三)第127章 衛廉歸來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271章 踏平鹿兒島(中)第74章 天國的隱憂(下)第49章 北伐軍覆滅(二)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121章 歐洲戰事第24章 天下第一軍(三)第66章 御架親征(二)第168章 關門打狗(四)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145章 血戰臺灣(五)第77章 十年之約第345章 去患(上)第二二o章 整肅黑幫四第二八o章 十年一劍第38章 發展之計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168章 關門打狗(四)儲位之爭一第三o六章 九州平定七第65章 御架親征(一)第65章 御架親征(一)第263章 琉球求援(上)第57章 咸豐有子第24章 天下第一軍(三)第317章 詹西女王(下)第225章 血染東南第234章 節外又生枝(二)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138章 東海炮聲(中)第223章 整肅黑幫(七)第138章 東海炮聲(中)第三一o章 九州平定十一第369章 復國者(上)第279章 七國峰會(下)第25章 僧格林沁第239章 沙皇的計劃第254章 英法干涉(下)第115章 一五計劃(上)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51章 名臣覺醒第16章 長沙之戰(四)上架公告第277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三八o章 決戰海上中第三o一章 九州平定二第335章 放一把火第60章 浴火玫瑰(上)第365章 這不是演習(下)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356章 戰爭動態第132章 虎門硝煙(中)第274章 打倒再踩(中)第84章 絕不讓步(下)第362章 氣壯山河第293章 侵略者的下場(上)第341章 父子對話第5章 初聞朝政(一)第311章 九州平定(十二)第318章 燃燒的新加坡(上)第24章 天下第一軍(三)第56章 再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