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陸戰之王(二)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三萬將士近乎瘋狂的叫囂道。所有人都明白,現在根本沒有了任何退路,不過這種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戰鬥,卻更激起了將士們心中的昂揚鬥志。

獨孤聞言,頓時一聲長笑:“好,不愧爲我白虎軍團的將士!現在本帥就站在這裡,戰鬥未曾結束,本帥絕不後退半步,否則人人皆可誅殺本帥!”

黑石城東面的城牆突然出現了好幾個巨大的門洞,只是片刻的功夫,無數身披鐵甲的騎兵已經從城內洶涌而出。不過讓曼丹方面驚訝的是,河套並沒有趁着這個機會攻擊自己,而是好整以暇的等待自己整理好隊形。 ωωω¤тTk Λn¤¢ ○

“河套獨孤宇明在此,來者何人!”獨孤驀然間一聲長喝道。

“曼丹耶律滄桑在此!”

“原來是琅邪王!本帥麾下僅有這三萬男兒,琅邪王可敢於本帥決一死戰!本帥保證,在我們兩者的戰鬥結束之前,我河套絕對不會有其他軍隊加入。而你們只要能夠擊敗我軍,我河套絕對不起兵追殺!當然,前提是你們不率先逃跑!”

李東高聞言,連忙在獨孤身邊低聲說道:“大帥,這樣是不是太冒險了。況且,縱容對方逃走,那主公那裡也無法交代。”

“如果對方成功逃走,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情,就是本帥和身後的三萬將士已經全軍覆沒,自然用不着給主公交代。”獨孤冷哼了一聲:“曼丹的鐵甲重騎固然彪悍,但我白虎軍團又豈是弱者,若是連這點豪氣都沒有,憑什麼縱橫天下?”

曼丹聞言,頓時陷入了沉默。耶律滄海一陣苦笑,其實自己這邊根本沒有任何的選擇,如果是不戰而逃,那曼丹的軍心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現在自己是佔據了優勢,可獨孤宇明早在十餘年前便是清風帝國最出類拔萃的名將,乃是整個神州大陸最頂尖的步戰大師。要想將其擊敗,談何容易。

耶律滄桑則是濃眉一皺,大聲說道:“獨帥此話當真?”

“當然當真。本帥再給你們一個選擇,如果琅邪王願意與本帥一戰,那麼只要你能擊殺本帥,我河套大軍再不阻擋你們的道路。”獨孤自信滿滿的說道。

耶律滄桑的臉色頓時氣得蒼白,能有耶律滄浪這樣一個兄弟,很顯然以前久經戰陣的耶律滄桑也不是弱者。不過三十多年的王者生活,已經掏空了他的身體,要和即便是在整個神州王朝都是赫赫有名的獨孤宇明單挑,那與找死無異。

耶律滄海聞言,他自然知道耶律滄桑的心思,大聲喝道:“休要花言巧語,就讓我們麾下的將士一舉勝負好了!”

獨孤哈哈大笑:“早知道琅邪王耶律滄桑是一個孬種,果然沒這個膽量。將士們,本帥與你們同在!”

耶律滄桑勃然大怒,佩刀一揮,大聲喝道:“誰能取下獨孤賊子的腦袋,這柄寶刀就賜予誰!”

“殺!”

五萬曼丹的鐵甲重騎以一個緩慢的頻率慢慢增速。重騎兵的負重極大,除了馬背上的將士,還有騎兵和戰馬身上重達百餘斤的鐵甲。因此,雖然防護力極強,但是機動性卻很差。戰馬提速很慢,而要想停下也相當的困難。

“曼丹的勇士們,衝啊!”耶律滄浪率先舉起寶刀,第一個衝了出去。鐵甲重騎乃是曼丹最精銳的隊伍,也是忠誠度最高戰鬥意志最強的軍隊,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鬥志。

五萬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向河套步兵大陣,二十萬馬蹄同時踏地,使得整片天地似乎都在有節奏的震動。不過,河套步兵的陣營一動不動,獨孤的帥旗依舊高高飄舞,黑色的盾牌和閃着白光的奇怪車子交映生輝。

耶律滄海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然而重騎兵一旦加速,就很難停下。距離河套步兵大約還有五百米的距離,一道耀眼的強光突然閃入耶律滄海的眼睛,原本平坦的地面上突然燃起了熊熊烈火。

曼丹的戰馬受到烈火的影響,頓時狂躁不安起來,不少的曼丹騎兵因爲粗心大意,被戰馬掀落馬背,然後被後面的騎兵踏成肉醬。

好在曼丹騎兵的技術不錯,很快就穩定了戰馬的情緒,迅速穿過火海,曼丹騎兵已經接近河套步兵的前陣。

一百米,僅僅只有一百米,只需要兩個呼吸,全身披甲的鐵甲重騎就能夠和河套步兵近身搏殺。作爲曼丹最精銳的騎兵,他們有着自己的驕傲和矜持,他們相信,即便是卡辛巴斯親自率領的拜京精銳,在如此廣闊的大平原上,同等兵力下也無法擋住自己的攻勢,何況河套現在兵力還處於下風。

“投槍,放!”獨孤一聲暴喝,近萬標槍帶着凌厲的呼嘯聲破空飛出,這是獨孤在白耳軍團時的固定裝備。長達三尺的投槍,在投槍兵全力奔跑擲出的時候,完全能夠刺穿一個鐵甲重騎兵的護心鏡。相較於長矛,投槍更加的輕便也更加的便於攜帶,而且威力並不比長矛遜色多少。

曼丹騎兵猝不及防,頓時就有數千名騎兵跌落馬背。曼丹還是太粗心大意了,在他們看來,他們全身的鐵甲,根本不懼任何的弓箭和連弩。但是他們忘了,;獨孤出身於清風帝國時期的白耳軍團。而當時的白耳軍團,是整個神州王朝唯一一個能夠以步兵對抗塞外騎兵並且佔據絕對上風的軍團。

投槍只有兩輪,因爲曼丹騎兵已經接近了河套前陣不到五十米。曼丹士兵正在心中高興,上午的陽光下,似乎有不少正閃着亮光的奇怪物體正飛速的接近。

“不好,是河套的雙刃飛斧!”耶律滄海眼尖,一下就看了出來。

不過他的提醒還是晚了很多,這個曾經再和西北遊牧民族交戰時大發神威的雙刃飛斧在這個時候再次發揮了巨大的威懾力量。數千柄旋轉的雙刃飛斧破空而出,重達三斤的雙刃斧頭在空中飛速的旋轉着,很輕易的就砸碎了曼丹士兵的護心鏡,旋轉的斧頭餘勢未衰,旋轉着砸向旁邊的曼丹騎兵。

一個優秀的擲斧手,當他手上的力道足夠大,而且技巧足夠嫺熟,當雙面飛斧擲出,砸中了一個騎兵之後,他會繼續旋轉着砸向另一個騎兵。獨孤本人就是一個特別優秀的擲斧手,他曾經有一把飛斧旋轉劈死七個敵人的記錄。

當曼丹騎兵好不容易躲過了河套的標槍和擲斧,快要接近河套本陣的時候,地面上突然出現了無數的陷馬坑。奔馳中的戰馬一聲哀鳴,踏到了陷馬坑上的它們無一例外是馬蹄斷裂,而馬背上的士兵則是跌落地面,然後無可懷疑的被後面的騎兵踏成肉醬。

而衝到了河套大軍陣前的曼丹騎兵也並不好受,無數長達丈五的刺龍槍從厚實的盾牌後面伸出,他們根本無法砸碎河套步兵由盾牌組成的堅固的移動堡壘,反而是那些數以千計的刺龍槍,給了他們極大的傷害。

有些機靈的曼丹騎兵很快就發現了河套的重裝步兵並不好招惹,於是改而進攻河套那些奇形怪狀的車子。不過他們很快便發現,這裡纔是他們痛苦的根源。

武鋼車,據傳說爲大漢帝國時代的名將衛青所創,用堅實的原木構成,車體外部鑲着一層鐵皮,車體長兩丈,闊一丈四,車身前側綁着長矛,兩側則是鋒利的大刀。車體側斜置有盾牌,可以有效的抵抗對方的箭雨。當年,衛青便是帶領着數千輛這樣的武鋼車深入塞外,一舉蕩平危害神州北部數百年的匈奴帝國。

曼丹騎兵撞在武鋼車上,頓時血染鋼車。每輛武鋼車上突然冒出幾個渾身披甲的重步兵,手中握着一柄巨型大刀,刀杆長達丈二,而刀身中間微厚兩側開鋒,竟也有五尺多長,一刀下去,即便是身披重甲的曼丹重騎兵,依然是一刀兩斷。這種大刀便是大唐帝國時代重步兵的標準配置長柄陌刀。當年大唐帝國的陌刀兵和稱霸塞外大草原的突厥帝國決戰,陌刀所過之處,血流漂杵,地上全是殘碎不堪的人馬碎肉。當時,陌刀兵被稱爲血剃頭,意思是陌刀兵所過之處,就像是用帶血的刀子剃頭一樣。

武鋼車和長柄陌刀因爲造價不菲,因此在清風帝國時代,很少使用。最爲重要的是,操縱武鋼車的士兵以及陌刀兵都需要長期的鍛鍊才行,只有真正身經百戰的士兵,才能夠有膽色也有能力使用。況且他們更大的用處是在塞外,而清風帝國自從開國氣象過後,就只有武烈帝時期曾橫掃塞外,因此後來的清風皇室以及三大世家都沒有配備這些。

不過河套不同,河套從立足的第一天開始,就是和塞外異族交戰,而蕩平塞外一直是河套的宏願,這個念頭甚至還在一統神州之上。也正因爲如此,河套這些年來一直在準備着和塞外異族決戰的事情,獨孤麾下兩個重步兵軍的配置,便是出於這個考慮。

曼丹騎兵總算是靠近了河套陣營,最終的比拼還是要落到最平常的矛與盾的交鋒。這一點,不管是進攻的曼丹方面還是防守的孤獨宇明都相當的明白。

粗大的鐵矛挾帶着隱隱風雷颳起一陣陣旋風捲向倚盾插槍而立的步兵防線,這纔是較量的真正開始。據馬槍在第一時間發揮了突刺阻截作用,長達數米的長槍林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猛撲上來的騎兵刺穿,脆弱的身軀根本無法阻擋這樣巨大的慣性衝擊,即使有重甲裹體同樣無法避免這種正面殺傷,懸掛在槍頭上的身軀屍體,殷紅的鮮血沿着槍桿汩汩流下,耀眼奪目,形成一道綺麗的風景線。

重裝騎兵們的付出並非沒有回報,沉重結實的鐵矛舞動盪起無匹的氣勢,任何重裝步兵都無法用自己身體抵擋這種摧枯拉朽的衝擊,鐵矛開闔間,血起肉落,糜爛的軀體混合着破碎的甲冑盾牌,構成了邊緣線上的主旋律,就像無數支鋒利的螺旋型箭頭,深深的插入厚實的步兵方陣,隨着箭頭的旋轉,不斷將方陣中的主幹刨旋開來,然而每一次鐵與血的旋轉都會激盪起陣陣迴響,新的血肉繼續不斷地補充進來,就像一個永不沉陷的堡壘,迎難而進。

不過就在這血與火的戰場之上,更加彰顯了河套重步兵的彪悍。在這個時刻,河套將士的堅韌不拔和高昂鬥志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面對着暴烈彪悍的曼丹鐵甲重騎,河套士兵沒有吶喊,沒有呼號,更沒有絲毫的退縮,他們迎接着對方的,只有無盡的堅強。盾牌破了,就扔到一邊,抽出自己的長刀。長刀斷裂,就用自己的身體,一步一步頑強的擋住洶涌而來的曼丹騎兵,直到戰死沙場。

浪起千仞,壁立如故。

第81章:辛皎第904章:分兵第498章:分贓第765章:鄙視高麗的理由第286章:武林七大密地(一)第104章:相逢一笑泯恩仇第330章:又見納蘭冰蟬第304章:霸主氣概第919章:看誰陰險第877章:損失慘重第255章:西域追殲戰(一)第522章:馬中王者第562章:迷霧重重第911章:柔然對策第595章:窺天之死第530章:獨孤的疑惑第570章:拼命逃脫第245章:偷香第317章:得逞第383章:河套軍人第496章: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793章:海西中計第227章:勝利告終第892章:單騎斬將第267章:幽雲十六州第674章:求和第206章:颯珊第554章:衝鋒!(二)第211章:昊天出遊(三)第88章:決戰前第271章:落葉歸根第407章:昊天家宴(一)第35章:遇刺第551章:傾城解惑(二)第184章:先發制人(一)第114章:戰桑州第451章:高手中的高手第48章:仙戀塵的提議第922章:不倒軍旗第842章:斯科維奇第127章:韓覆被刺第190章:初戰江南(一)第338章:中計的金德山第455章:辯解第371章:清風帝國輓歌(五)第744章:東倭備戰第381章:新帝登基第765章:鄙視高麗的理由第138章:棄守江南第943章:最後一戰(一)第317章:得逞第908章:反正我信了第470章:軍事改革的前奏第783章:擒王(二)第483章:並肩抗敵(一)第885章:煙燻第651章:鬥智鬥勇第211章:昊天出遊(三)第856章:寸草不生第794章:名不虛傳第19章:北伐(六)第724章:遠征東倭序幕第919章:看誰陰險第726章:自作孽不可活第338章:中計的金德山第82章:陷阱第467章:樓蘭國師第739章:望江樓(二)第464章:不眠之夜第428章:聞香識敵軍第607章:李蕭然的選擇第473章:慘絕人寰第309章:英烈帝的決心第681章:朱赤邪心第118章:野外遭遇戰第439章:黃巾軍團第806章:各個擊破第131章:安永昌的面目第479章:極樂流寇第674章:求和第665章:梟雄末路(一)第309章:英烈帝的決心第760章:小兒女情懷第901章:各出奇兵第89章:壺口會戰(一)第674章:求和第187章:楚相成的勸說第219章:火亮金的潰敗第210章:昊天出遊(二)第850章:戰士的榮耀第795章:金宗彪之死第527章:又是密雲城第673章:有家不歸第734章:難波第155章:打賭第731章:登陸序幕第564章:西域國的危途在即第953章:霸主欽察第740章: 望江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