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殺破狼(六)

“一旦都門禁軍鼓譟生事得逞,將來自然就再也約束不住,必然會頻繁生事,爲了平衡朝局,無非就是引邊兵入內震懾都門驕兵悍卒,所有一切,都仰仗武臣輩之力,一旦如此,大宋的根本就動搖了!我輩士大夫,將如何自處?都門禁軍,絕不能讓他們生出事來!”

如果說在延福殿上,蔡京說得還多少有些隱晦,這個時侯與樑師成獨對,就說得極爲直白了,軍伍生事,對於一個文臣士大夫官僚體系統治的體制而言,是絕不能放出籠的猛獸,特別是現在大宋已經失卻了一應制約手段,只是依靠以往慣性在維持統治的軟弱混亂之時!一方面開了這個先例,朝中黨爭各方,自然是有樣學樣,原來單純政爭,就變成挾武裝力量相爭的亂世之局了,而作爲大宋統治階層的士大夫團體,就算其中某方能得一時之利,對這個團體整體,卻是莫大的傷害!

蔡京行事的所有出發點,自然就是從自家權位出發,他這個歲數了,說實在的,少有多少進取之心,雖然復相,人人忌憚,但是他還是更多的想維持到終老也就罷了,今日所言,的確是爲了大宋的安穩出發,這般死氣沉沉,到處生煙起火的局面,也好過讓武臣輩騎到文臣的頭上,再復五代故事。

只是這一番難得爲大局考慮之心,不知道能不能爲人所接納了,樑師成心中又是微微一動,在延福殿中,蔡京所言,其實已經讓他認真思索了一下,不過什麼話從蔡京這裡說出來,都讓他下意識的不憚於懷着最大惡意來揣測。

蔡京說得這般義正詞嚴,還不是擔心他們一旦與禁軍將門世家合流,掀起風潮來,已經在朝中再無抗手了,他好容易復相,豈能願意再黯然下臺?這個時侯急切擔心起來,才刻意想限制楊凌行事,好保住他不受什麼牽連——倒是打得好如意算盤!都門禁軍這般廢物,除了俯首貼耳的作爲工具行事,還能生出什麼大事出來?當真都是笑話!

樑師成堆起一臉假笑:“太師苦心孤詣,樑某實在感佩莫名……只是太師未免慮及太多,今日所言,都是財計上面之事,怎麼扯到了禁軍生事上面去?未免也太過危言聳聽了一些,國朝聖君在位,都門河偃海清,何至於如太師所言?聖人實在有要緊差事交代於樑某,樑某不能陪太師在這裡閒話了,就請安置,有什麼事情,將來再說罷。”

說罷對蔡京略略一禮,轉身就大搖大擺的離開了,幾名隨從內宦,忙不迭的迎上去,簇擁着他向禁中之外行去,蔡京眯着老眼,看着樑師成揹他的地位還是能巍然不動!去休去休,將來如何,將來再說,這大宋,也不是老夫一人的大宋!

蔡京這個時侯浩然感慨,一副憂心忡忡卻無人應和的傷感,卻渾忘了,這大宋黨爭轉爲劇烈,直到朝着亡國之途飛奔而去的如此亂象,其始作俑之人,卻是他蔡京!這般感慨就一瞬間,蔡京此刻心念電轉,各種念頭此起彼伏,突然又想起了楊凌,朝中如許人不願意看着楊凌收手,想逼着他硬朝這個火坑裡面跳下去,順而牽連朝中一批人,甚而影響奪嫡之爭,而楊凌如此聰敏之人,難道不能看出其間虛實麼?

他是否有所佈局準備,來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波?從哪個角度想,蔡京也覺得楊凌毫無勝算,要對付他的勢力實在太過龐大,要捲起的風濤也實在太過險惡,楊凌再有本事,也難以對抗,可在隱隱之中,蔡京總是覺得,楊凌在其間,又會生出什麼讓人難以想象的變數!

太子東宮內房當中,一片陰鬱的景象,氣氛在這個房裡面,繃得緊緊的,幾片碎瓷,卻是剛纔太子發怒,將擺設推倒拂袖而去對於性子穩重的太子而言,這般舉動,看來是心中鬱憤難解,已經到了極處。

這的確也不能怪這位太子,歷朝歷代,但凡坐上這個位置的,都是最難爲的既要小心翼翼,不爲在位的君王所忌得提心吊膽,提防明裡暗裡的對手一旦有所不慎,錯過的就是天地間最爲誘人的權勢。

對於這位太子而言,他的心結就重一些那個三弟,風神氣度,讀論文,君王寵愛哪一方面都在他之上他唯一佔先的,無非就是一個嫡長子身份,他一直在這個弟弟咄咄逼人的風頭面前,小心翼翼的穩住腳步,不敢有任何差錯,卻一直看着自家父親不斷的加恩在這個三弟身上,每一次加恩的表示,都會讓他心中一緊,睡不着覺好些時日。

這種折磨人的日子,在風傳這個三弟就要擔任伐燕統帥時侯,就到了頂峰,但爲親王,身爲大軍統帥,立不世之功,再有君王寵愛爲太子者,地位是否穩固,還堪問麼?在惶惶不可終日之際,卻峰迴路轉北伐戰事不利,這個三弟遲疑而不就伐燕統帥之職,最後乾脆推託了結果這場戰事,卻因爲一個叫做楊凌的卑微之人,還是以告全功除了這個楊凌之外,當初捧着自家三弟那些人物,紛紛落馬。

這個一度已經逼到自己面前的三弟趙楷,頓時就風光不再,羽翼凋零,聖人對其能否任事也頗有懷疑,看起來寵信大衰,這威脅一下遠去,一直在易儲陰影當中戰戰兢兢活着的太子,私下裡很有幾天一改往日端重緘默的性子,私下設酒宴高樂了幾日,很有些癲狂之態原因無他,以前那些時日,過得實在太憋屈了。

在太子看來,就算聖人對三弟還有些餘情,自己總會舒心一段時日,隨着羽翼越來越豐滿,地位就自然越來越穩固,假以時日,這個三弟就再也不能成爲自家地位的威脅。卻沒想到,還是因爲這個楊凌,趙楷處境,再度峰迴路轉,一下又神氣活現的出現在世人目光,當中聖人親口稱許,此子於國計事,頗有天分,遼國已滅,將來大宋承平,此子天分,頗有用處。

若是趙楷風頭一直如此之盛,今日太子估計還不會這般失態,最大的折磨就在於太子以爲自己已經能放鬆的時刻,又再度將這道一直隱隱存在的絞索勒緊這般反覆,就是一直很能控制自己情緒,一直在努力按照身邊士大夫們的要求做到端穆肅然,萬事喜怒不形於色的太子,都再也按捺不住與幾個幕僚商議之中,發憤憤然言辭,拂倒桌上擺設,大步而去。

此時此刻,只留下室中宇文虛中耿南仲等寥寥三數人,默然而對,半晌都不能發出一聲,不知道過了多久,耿南仲才冷然道:“叔通兄,看來你所料錯了,這豎子仍然是如此精明狡猾,坐糶事後,就斷然收手再不與禁軍將門世家做對,現在他又在此事上下了一城,聖人對其寵信只有堅,連帶嘉王都得了彩頭……若是就此一次也還罷了如此日積月累下來,月暈風礎,日夜浸潤,聖人春秋正盛,將來如何收場?”

哪怕是在太子這裡,議及趙佶,耿南仲也不得不言辭隱晦一些,話中意思卻是分明楊凌和嘉王趙楷,如此這般,看準機會下手一次,爲自家獲取官家寵信和地位上升,大家卻總是有束手無策之感,爲他設下陷阱,如此希望他此次對禁軍將門世家繼續動手下去,激起對方全面對抗。

楊凌卻和狐狸也似,就是不朝裡面跳,趙佶看起來還活蹦亂跳得很,不知道在位還有多少年,這般日積月累下來,太子恐怕真個有地位之憂,而他們這批人,只怕也再難有獨掌朝綱之日,耿南仲這番話已經算是說得相當重了。

宇文虛中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豫,淡淡道:“道希兄,學生已經說過多次楊大人行事,絕不會就這樣輕易收場,下面必然有所動作,我輩靜觀其變就是,一旦有隙,方可行事。”

耿南仲惱怒的擺手:“叔通,叔通,對那豎子行事的揣測,你已經非止一次,卻又有哪次,拿捏到這豎子要害的?若只是我輩折在他手中,倒也罷了,然則你我之輩,背後卻關聯着大宋儲君,國朝未來數十年的國運,你卻叫我輩如何再能如叔通兄所言,沉住氣靜觀其變?”

這番話就算是狠狠打臉了,宇文虛中臉色一下漲得通紅,他四十歲左右年紀,少有大名,聰敏機變,向來被視爲士大夫階層未來頂樑柱的人物,胸有大志,自許甚高,一黨中人,都將其看得甚重,平常外表恂恂儒雅,言笑不禁,但是內心卻是自有一種高傲,在幾次盤算都折在楊凌手中,讓他已經暗自鬱郁,對待楊凌行事就加倍謹慎起來,卻沒想到,今天自己一黨中人也對他開始不信任起來,而一向溫文緘默的太子,剛纔當着他的面,還發瞭如許大的脾氣。

宇文虛中也不是神仙,別人這般作態,他焉能不怒,當下強自抑制住自家騰騰朝上冒的火氣,苦笑一聲故作淡然道:“學生無能,託付不效,還能有何說得?既然如此,自當效金人之默,卻不知道希兄有何見教?”

耿南仲的本事宇文虛中清楚,性格剛嚴,氣度不大,操守的確是極好,在士大夫階層當中其潔身自好的程度,可稱首屈一指。

老成之人漸漸凋零之際,耿南仲在舊黨清流士大夫階層當中可算得是後起人物中一面道德上的旗幟,可不要小看了這旗幟的作用,任何一個政治團體其中可以有如宇文虛中一般之輩,有操持實務之輩,有奔走之輩,有壯聲勢之輩,頂在前面的,永遠是道德文章上卓有名望之人,舊黨在神宗朝開始有一黨的雛形,當時就有司馬光等輩作爲這面旗幟一脈相承傳下來,現在也輪到耿南仲了,沒有這麼一面道德文章可稱楷模的旗幟在,一黨纔算是有立身的根本,耿南仲雖然聲望還嫌弱了一點,但是爲太子身邊最爲信重之人,有很大加分,所以能起到這個作用。

但是耿南仲也就是起到一個招牌的作用了,設謀畫策,甚而操持實務,一旦動作,都難免過於生氣,大家對他這方面也不指望了,讓他老老實實在太子身邊卡住位置,當好一面活招牌就成。

宇文虛中這番話怨氣不小,也算是屢屢在楊凌手中遭受挫折,憋悶之下的一種爆發,既然都說我不成,那我乾脆就撂挑子,看你道希兄能拿出什麼法門來罷!

耿南仲看向宇文虛中,嘆了一口氣,拱拱手道:“叔通兄,你我相交,何止十年,剛纔言辭有過激之處,還請見諒……如今這個時勢不得不說,我輩力量還是太弱,在汴梁都門當中,實難有左右局勢的力量,前些時日借力於樑宮觀,這位隱相,格局氣度還是稍弱,對上老公相和後起的楊凌之輩奸狡之輩,還遠遠不是對手,既然別人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我們自己,現在絕不能坐視這豎子繼續坐大,不然對太子大是不利,必須以斷然手段應對了。”

宇文虛中淡淡一笑,情緒也平復許多,也拱手道:“道希兄所言,誰雲不是?然則學生靜觀其變之策,不得道希兄垂納,學生也就束手無策了,道希兄但有見教,學生洗耳恭聽。”

耿南仲起身緩緩走了幾步,豎起兩根手指:“某實有兩策,要與叔通兄商榷,一則就是,運動阿直中立之輩回京以厚我輩之力”

宇文虛中頓時就深深吸了口氣,爲耿南仲此語果斷驚到,權力這一塊蛋糕不知道有多少搶,而現在在朝堂上不得意,沒有站隊之人基本上都被下放到了地方,可以說稱之爲中立派,可是乍然一將中立黨引入朝中,那麼不知道這朝堂格局將要如何變幻,一潭死水,徹底被攪渾。

只不過在現在看來,整個政堂,站在正義一方的始終是他們太子清流一黨,畢竟趙佶的所作所爲,奸佞橫生,已經讓人有些失望,這個時候站在太子一邊,將來重整乾坤,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可以說,將來的朝堂之上,一定會出現許許多多支持太子的聲音。(。)

第365章 血路險關第138章 風雲動(五)第295章 招兵買馬第267章 擎天壁柱第525章 倖進(五)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4章 有敵來襲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39章 困局(四)第59章 暗流(五)第387章 暗撥乾坤(六)第252章 鐵馬冰河(一)第290章 浴血而戰第379章 侍郎李若水第628章 北上(十八)第269章 藥師北上第639章 擁駕(九)第732章 家國天下事(八)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366章 軍民魚水第707章 宜芳大捷(七)第69章 離別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446章 莫須有(十七)第630章 北上(完)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419章 風雷齊動(八)第46章 各有動作第198章 風雲亂(五)第470章 朔州會戰(完)第613章 北上(三)第480章 初入汴梁(完)第599章 將出(九)第641章 擁駕(十一)第711章 宜芳大捷(完)第403章 收網(十二)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592章 將出(二)第640章 擁駕(十)第160章 馬蹄急(七)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163章 馬蹄急(十)第266章 奪門之戰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73章 抵達第68章 保義郎第144章 風雲動(十一)第343章 針鋒相對第506章 大風起兮(六)第102章 涿州(二)第580章 改天(十)第251章 大江東去(完)第623章 北上(三)第402章 收網(十一)第196章 風雲亂(三)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241章 大江東去(十)第43章 困局(完)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235章 槍挑鐵滑車(七)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193章 恩怨了(完)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510章 驚龍(完)第81章 奪城(完)第66章 局面翻轉(下)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189章 恩怨了(六)第2章 荒村第495章 潛雷生(五)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725章 家國天下事(一)第543章 整練禁軍(三)第57章 暗流(三)第75章 萬事俱備第307章 汴梁蔡京第39章 困局(四)第84章 大功(三)第153章 風雲動(完)第716章 整軍會獵(五)第684章 漢家血性第303章 河間密謀第512章 行路難(二)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286章 鼓舞軍心第568章 殺破狼(十六)第257章 鐵馬冰河(完)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126章 暗潮生(十二)第616章 北上(六)第116章 暗潮生(二)第104章 涿州(四)第48章 攻打營寨第395章 收網(四)第407章 收網(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