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莫須有(三)

河東亂事一時引發的擔心,害怕邊地淪陷,敵人越過河東屏障渡河直逼汴梁,似乎也不至於到那般田地,太原府那裡,也沒有更壞的消息傳來,南下的所謂女真韃子,離着太原府還有距離,更別提渡河南下了。

但是對於中樞的人事變動,那些一時風雲人物因爲此次突然發生的亂事或得意,或倒黴,都門中人的談性倒是大得很,雖然禁中還沒有正式詔書下來,東府那裡口風也謹嚴得很,可是市井當中,卻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樞府將召回名滿天下的樑溪先生坐鎮,小蔡相公佐之,而朝廷將設陝西諸路安撫制置使司,河東路河北西路安撫制置使司,據說還要在河北之地再設一個安撫制置使司,老種應該是以副使爲領陝西諸路,正式取代了當日童貫的地位,而都門何灌何太尉將出鎮河東路河北西路安撫制置使,出而平亂,只要一切順利,迴轉都門,樞密副使的位置就是他的,樑隱相不過不失,也許有一路安撫制置使位置落在他的門下。

朝中人人得利,遠在陝西的老種也得了大彩頭,舊黨勢力卻是大張,老公相復位以來步步退讓,隱相也不復往日聲光,看來朝局變動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灰頭土臉了幾十年的元佑黨人,一躍將回到舞臺中央,連同太子地位也穩固不可動搖。

朝局如此變動。就牽動着無數人重新選擇自己的立場,不知道有多少人就要在這幾天裡拼命奔走,改換門庭,舊黨人物,這些日子拜帖不知道收了多少,門前車馬一排排的擠得滿滿當當。

哪怕剛嚴如耿南仲這等人物,這幾天臉上都不時有笑意浮現,見着都以爲太陽要從西邊出來了,忙得腳不點地,他是又負責出謀劃策,又負責具體奔走聯絡,什麼地方都見得到他的身影,這幾天見人着實太多。嗓子都說得啞了,一邊喝着潤喉的飲子,一邊強撐着辦事。

至於那位小楊將主,都門中人,甚而議論他將來命運的心情都沒有,他的下場,還不是明擺着的麼?朝中忌憚。晉陽軍甚至神策軍也保不住,還不是得乖乖將手中大權交出來,束手以待雷霆,朝廷要是念及他往日功績,讓他去一個不甚遠的軍州編管。平平安安的了此殘生也就罷了。

就算下獄窮治,現在朝堂當中,又有誰爲他說話?

佩劍士子,摘下了腰間佩劍,轉而敷粉簪花,憧憬着風流生活,都門百官,也沒了往日惶惑,具貼備禮,準備投向朝中新崛起的勢力。

河東風雪。北面兵火,已經成了再遙遠不過的事情,這汴梁都門,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習以爲常的這種繁華富麗,到底是建立在多麼脆弱的基礎上。

去了楊凌,楊可世這等異類,這等風流,反而會加倍的天長地久。

歷史的軌跡,因爲楊凌的出現,波盪了一下之後。似乎又要頑強的回到原來的道路上,繼續沉重的朝前行去,直到天崩地陷的那一日到來。

只等着趙佶通過東府,發出幾道關於此次變動的正式詔書。就一切成爲定論。

真的如此麼?東十字街中一處瓦子裡面,二樓臨街一處精舍裡面,一人坐喝着悶酒,臨街窗戶已經推開了,市聲直傳入精舍當中,寒風也隨着捲進來。精舍內就算生了好幾處炭火,也架不住這殘冬初春的寒氣逼人,精舍之內,冰涼一片。

此人正是楊可世,入京以來,不停的奔波,可以說之前的汴梁沸沸揚揚風波,都是由楊可世一手攪動起來的,晉陽軍在河東最開始因爲王黼阻攔,晉陽軍各種資源緊缺,本來應該得到的軍餉只有三成,如果不是楊可世掌控樞密府,可能這三成都是拿不到,好不容易這大楊小楊將主下定決心鼓譟生事,逼迫一下朝廷中樞重視晉陽軍。

起初勢頭的確是好的,晉陽軍迫得王黼服軟,已經徹底的投靠了楊凌這邊,汴梁這邊也是一片震動,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都門之中只是一番勾心鬥角之後便是風平浪靜了,無非就是利益分配得當了,就再也不管大宋軍馬了。

接下來想的也不是女真邊患,而是如何將王黼拉下馬,接着奪了楊凌兵權,當然這些都只是後手,最開始的第一步就是要將楊可世從都門之中擠出去,自家也的確是太另類了,前有狄公以配軍身份立下蓋世軍功,掌控樞密,現在楊可世自認爲自己功勞比不上狄公,可是自己實在太礙眼了,就是當今官家趙佶也是實在忌憚自家,一個武人坐中樞,安知不會有異心?

誰都想往他的背上捅上一刀,房間之外十幾個關西軍漢把着門,遠遠的一望便是煞氣逼人,門窗都是打開,屋中三人,卻絲毫也不在意這寒意,反而倒覺得這般才能稍稍紓解一點胸中燥鬱。

屋外也沒人等着侍候添酒整餚,全都是軍漢守着,這位爺一進去就將所有人都趕開了,不管是貌美如花的女伎還是清秀可意的使女,全都不要挨着。

這等作派,倒是來瓦子裡面作樂之輩少見,不過這些女娘倒也沒什麼自尊心受到損傷的感覺,這位爺今日彷彿拿錢不當錢,隨隨便便就一大疊交鈔銀餅子小金錠的丟出來,荷包都傾空了,明顯不準備帶走,又不用陪笑還得了這麼大一筆彩頭,大家樂得清閒。

房間中除了楊可世之外,還有一人便是楊可世親衛首領,名叫周泰,也是跟了楊可世不下十年的老人了說是下屬,其實都是過命的交情,包括外間的軍漢本來是不允許楊凌帶出白梃兵建制的。

不過就是換了個湯藥,不許俺帶兵回都門可以,我帶幾個下人總可以吧!

另外一人便是楊靈芸,楊靈芸乃是都門四大行首之一,對於楊可世可謂是一見傾心了,四大行首都是清倌人,在都門之中,也是存在賣藝不賣身的,況且,這裡的文人墨客,大多數不是追求那方便的事情的。(。)

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第244章 大江東去(十三)第590章 改天(完)第448章 莫須有(十九)第446章 莫須有(十七)第172章 馬蹄急(十九)第615章 北上(五)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346章 狹路相逢(三)第728章 家國天下事(四)第668章 氣節第341章 初會完顏婁室第657章 整頓京師(完)第399章 收網(八)第251章 大江東去(完)第661章 西軍態度第375章 楊可世局面第247章 大江東去(十六)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77章 奪城(二)第395章 收網(四)第386章 暗撥乾坤(五)第626章 北上(十六)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315章 蔚州局勢第665章 折家第398章 收網(七)第639章 擁駕(九)第126章 暗潮生(十二)第627章 北上(十七)第506章 驚龍(六)第200章 風雲亂(七)第79章 奪城(四)第507章 驚龍(七)第122章 暗潮生(八)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330章 槍挑鐵滑車(二)第661章 西軍態度第44章 借兵第43章 困局(完)第582章 改天(二)第310章 小人之言(上)第396章 收網(五)第265章 驚變(下)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724章 整軍會獵(完)第135章 風雲動(二)第423章 明爭暗鬥(二)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661章 西軍態度第58章 暗流(四)第4章 有敵來襲第112章 涿州(十二)第174章 馬蹄急(二十一)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702章 宜芳大捷(二)第73章 抵達第29章 老種相公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362章 兵威震懾(上)第49章 烏合之衆第174章 馬蹄急(二十一)第472章 初至汴梁(二)第387章 暗撥乾坤(六)第162章 馬蹄急(九)第197章 風雲亂(四)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89章 大功(八)第237章 大江東去(六)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681章 集軍第662章 靖康元年第146章 風雲動(十三)第18章 女真使者第78章 奪城(三)第647章 擁駕(十七)第219章 雪滿弓刀(十四)第616章 北上(六)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500章 潛雷生(完)第644章 擁駕(十四)第228章 江山如畫(七)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27章 招攬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547章 整練禁軍(七)第613章 北上(三)第445章 莫須有(十六)第636章 擁駕(六)第106章 涿州(六)第635章 擁駕(五)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566章 殺破狼(十四)第14章 嶽爺爺第354章 楊再興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