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

毫無疑問,靖康之恥是宋王朝最難堪的紀錄之一,百餘年來宋金雙方打來打去,宋軍雖有不少勝績,但顯然都還不足以洗雪國恥,百年來宋人的遺憾必須要用金帝的人頭才能了斷。現在金軍主力已被孟珙全殲,金哀宗困守蔡州孤城,一雪百年國恥的機會就在眼前。當然,如果認爲金帝唾手可得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困獸猶鬥往往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戰鬥力。武仙等金軍主力被宋軍全殲前,蒙軍就已經圍困蔡州。蒙古以成吉思汗從弟博爾忽侄孫塔察兒(《宋史》稱倴盞,《史集》稱朵豁勒忽扯兒必)爲那顏,率大軍進攻蔡州。但此前屢敗金軍的蒙古鐵騎卻進展不順,屢戰屢挫。儘管元人所留下的史料不會老實交代蒙軍的敗績,但從圍困一年無任何進展,甚至蒙軍都元帥國用安等高級將領降金來看,蒙軍不但打了敗仗,甚至還讓許多人看到了金國翻盤的希望。蒙軍只好在城外築起長圍,以待宋帝國援軍。而時間持續拖延,周邊州縣都已經被蒙軍劫掠殆盡,號稱不用補給的蒙古輕騎也陷入斷糧的窘境。隨着冬季的到來,金蒙兩軍甚至都出現吃人肉的情況,從理論上講,進攻方首先放棄的概率更大。

紹定六年十月,史彌遠之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正式下達聯蒙滅金的軍令,遣孟珙率兩萬戰兵、軍糧30萬石進圍蔡州。金人得知宋軍前來,忙從唐州方面調集兩萬騎攔截孟珙,兩軍在蔡州東南的真陽橫山相遇。一方是捨命保家衛國,竭忠盡孝;一方是欲雪百年國恥,怒髮衝冠。究竟誰將留下眼淚,誰將贏得榮光?金軍眼含熱淚,氣血激昂地衝向宋軍,但孟珙鼓行而前,摧鋒直入,靖康之恥的一幕幕也浮現在宋軍將士的眼簾。終於,金軍不支敗去,被斬首一千二百餘級。史嵩之又調兵會攻唐州,金軍堅守不棄,以致人相食。主將烏古論黑漢殺愛妾爲軍糧,士大夫紛紛殺妻饗軍。但最終還是被宋軍攻入,黑漢巷戰被擒,不屈而死。宋軍進至息州(今河南信陽),將金軍救援蔡州的路線堵住,孟珙部這才進抵蔡州。得知宋軍到來,蒙古人異常興奮,塔察兒遣親衛兔花忒、沒荷過出、阿悉三人前去迎接孟珙。孟珙與他們一起射獵,吃鮮肉,塔察兒大喜,與其約爲安答,制定了兩軍會攻蔡州的方略。這時又有金兵萬人出城來戰,孟珙斷了他們的歸路,將他們趕入汝河,俘獲不少,更得知城內已經缺糧。

孟珙認爲應該嚴防突圍,但塔察兒卻認爲是搶功的好機會,遣萬戶張柔率精兵5000衝入城內,結果中了金軍的埋伏,張柔“中流矢如蝟”,多虧孟珙派精兵奮力救出。雖然金國的殘暴統治很不得人心,百年間叛降起義不斷,但是當最後時刻到來,很多金臣還是體現出了很高的氣節。成爲孤城後金軍首先把羸弱老幼放出城,以重臣爲帥分守四門,將城中女子都點集爲兵,金哀宗親自安撫各部,將士無不聚集吶喊,願以身殉國,金哀宗甚至殺御馬犒勞士卒。有這樣的君臣,此前蒙軍連遭敗績,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宋軍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局勢,孟珙不但帶來了充足的軍糧,更制定了困死金軍的正確戰術。塔察兒在得到軍糧補給後也放緩了強攻的節奏,配合宋軍圍城。十二月,孟珙估計金軍已經不支,開始進攻城外的柴潭立柵。宋軍生擒金軍大將郭山,金軍奮力殺出,宋軍略有退卻。孟珙躍馬入陣,斬郭山人頭擲于軍前,宋軍士氣復振,進逼柴潭水砦。柴潭其實是汝河的一個湖,潭水很深,相傳下面有龍,士卒不敢接近,金軍在其中立有水砦,敵樓上安裝巨弩,是蔡州最強大的外圍防線。

孟珙召集麾下飲酒道:“柴潭並非天造地設,巨弩可以射遠而不能射近,金軍所持的無非潭水而已,我們決開湖堤,立即乾涸。”於是宋軍決開湖堤,潭水瀉出,宋軍投入薪柴,渡過柴潭。金軍雖奮力抵抗,甚至想出了讓美女登樓分散宋軍注意力的辦法,這自然是不管用的,被攻破外城。蒙古軍也效仿此法,決開練水渡河。孟珙攻破外城後金軍彈藥已盡,將老幼熬成油做武器,號稱“人油炮”。孟珙遣道士想說服這種過於不人道的戰法,但沒有成功。金軍總帥孛術魯婁室率500忠孝軍帶着人油衝出城來,欲焚燬宋軍攻具,但被蒙軍發現,引弓射之,金軍傷亡慘重,婁室勉強逃回城內。宋蒙兩軍合攻西門,數次鑿穿西門,但金尚書右丞兼樞密副使完顏仲德率兵日夜扞禦,竟一時不能攻破。端平元年(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到來,宋蒙兩軍在城下慶賀正旦,酒肉香氣、歡歌笑語瀰漫入城,而金軍卻在城中到處挖人畜屍體爲食。而後金軍出現了將敗軍全部斬殺爲食的情況,這支鐵山般剛強的忠孝軍終於出現鬆動,開始有人降敵。炮軍總帥王銳殺元帥谷當哥後降敵,這給守城的金軍帶來致命一擊。

此前,金軍戰歿的已經有元帥四人、都尉三人、總帥以下不計其數。完顏仲德曾一度率兵突圍,但怎可能突出孟珙的鐵壁。金哀宗知不可免,正月九日夜,召集百官道:“自古無不亡之國,但朕不願受辱。朕身體肥胖,不便騎馬,傳位於都尉完顏承麟,若能突圍而出,延續國祚,這正是朕的志向!”完顏承麟是兀朮曾孫,一直忠心耿耿,護送金哀宗四處逃難並奮勇作戰,此時臨危受命,史稱金末帝。正月十日,黑氣壓城上,日無光。金末帝舉行了即位大典,隨即率兵出戰,而此時南門已經立滿宋軍旗幟。孟珙集中兵力,向南門發起總攻,以鼓聲指揮諸將登城。部將馬義率先登上城頭,緊接着趙榮也成功登城,宋軍士氣大振,萬衆競登,攻破城門,宋軍如潮水般涌入蔡州城內。那一刻,無論什麼力量,也絕無可能阻擋這股鐵血洪流。宋軍又放開西門,蒙軍也進入城內。完顏仲德依然率兵巷戰死守,丞相烏古論栲栳、參知政事張天綱被宋軍所擒,殿前都點檢兀林達胡土戰歿。就在此時,又傳來金哀宗自盡的消息,金末帝率衆退保禁城,哭奠哀宗,還不忘緊急上了一個哀宗廟號。

絕望的完顏仲德知道若偷生必然受辱,於是投水殉國,參知政事孛術魯婁室、總帥元志、元帥王山兒、紇石烈柏壽、烏古論恆端及軍士五百餘人見後都隨仲德殉國。宋軍立即衝入禁城,金末帝歿於亂軍之中,金國正式滅亡。按現存史料記載金國正式建立於宋徽宗政和六年(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以此計算共傳10帝,國祚120年。當然,現在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爭奪金哀宗的屍首。關於金哀宗屍首的分配,宋蒙兩軍如何磋商史書無詳載,最後的結果是宋軍取走金帝的屍首主體,蒙軍只分到一隻右手。《金史》記載金宮奉御絳山安葬了金哀宗屍骨,可能是蒙古人覺得一隻手意義不大,就還給了金人,金帝的屍體其實是被孟珙帶回了南宋。孟珙將繳獲的金哀宗屍首、金國乃至遼帝國印璽帶回臨安,南宋君臣百姓無不欣喜若狂。宋理宗率百官奉金哀宗屍首、俘虜張天綱、完顏好海在太廟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整整107年,靖康之恥,終得洗雪!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曾寫下這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是啊!這一刻,不僅是宋理宗可以告於太廟,每一位宋人,都可以在家祭時正告列祖列宗:金國滅亡了!毫無疑問,南宋的戰史比北宋更殘酷。北宋的戰爭主要是戰略戰爭,以軍人爲主,而宋金戰爭則更多的是反侵略戰爭,其中更有無數山河破碎、百姓飄零,其繁雜酷烈,令人不忍多視。當然,殘酷的戰爭造就更多忠臣名將,南宋的岳飛、韓世忠、虞允文、孟珙似要更勝北宋諸位名將。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在國家民族的危難到來之際,總會涌現出更多的忠良事蹟,感動着後人。關於宋金戰和史,現代流行的觀點認爲金國造成了靖康之難,並與南宋達成了多次和約,是宋朝文弱的體現。誠然,金國勃興之際,突襲開封,讓宋朝陷入一片混亂,丟失了半壁河山,這自然是宋王朝的奇恥大辱。但客觀的講,當災難到來時,宋人表現出來更多的是奮勇抵抗的血氣,而不是所謂的軟弱。如果沒有這種奮力抗爭的血氣,南宋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只是因爲一些客觀原因,未能收復中原。而金國雖然彪悍,而且文明進程很快,但事實證明,它確實還不具備統治中原的本領,只能算是一個表面部分漢化的山寨帝國。

這樣一個帝國立足於中原這個四戰之地,還不願意割捨,等待他的下場必然異常悽慘,甚至伴隨着一個強悍民族的整體消失。但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必以金人秋淚,方能償靖康之恥!當年金太祖、斡離不都反對攻宋,就是害怕這一天的到來,但金太宗、粘罕等人貪功挑戰,說來也和童貫、韓侂冑有些相似。而且金國還經常故意羞辱宋人,正是他們做這些事時沒有考慮爲子孫留點兒後路,才導致女真民族百年後的悲慘結局。而遭受了靖康奇恥的宋帝國,經過百年血戰,終於取回金帝的屍首,洗雪了百年國恥,這無疑也是值得讚許的壯舉,而不應該被抹殺。現代普遍流傳是蒙古而不是宋軍攻滅了金國,這種觀點顯然也是錯誤的。金國正是因爲年年南侵實力大損,尤其是末年連續急攻孟宗政鎮守的京湖路均以慘敗告終,以致“士馬折耗十不一存”,纔在對蒙戰爭中處於下風。

而蒙古對金多是一些劫掠戰,包括着名的野狐嶺、三峰山之戰,也都只能算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始終未能對金軍進行致命一擊。當然也有研究認爲是窩闊臺汗爲防拖雷王子功高震主,所以一直牽制他攻金。但無論如何真正滅金的最主要戰役還是孟宗政打退金軍的幾次南侵,以及孟珙全殲武仙等部數十萬大軍。最後宋蒙兩軍會攻蔡州,蒙軍本來面臨窘境,孟珙到來後形勢急轉,才能最終滅亡金國。如果孟珙再晚點兒來,並不習慣打硬仗的遊牧軍隊多半會撤退,滅金的機會又將失去。所以,蒙古崛起確實是金國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大宋祖先的百年血戰以及孟珙的最後一擊纔是滅金的根本所在。而近年來有一種更奇怪的觀點,說遊牧民族本來很“尚武”,但一到中原,進了漢人這個“醬缸”,就會變得和漢人一樣“軟弱”,女真就是一個例子。

在現代文明社會還能看到這種觀點,我只能感到悲憤。金國入主中原,雖說進步不大,搞得不倫不類,但至少是往文明的方向進步了,怎麼可能變弱?在金國滅亡時,完顏陳和尚、完顏仲德等人在儒家精忠思想的驅策下,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明知救國無望,依然不惜老弱相食,血戰至最後一刻,這能叫軟弱嗎?如果非要說漢化給女真人帶來的“壞處”,就只有那種寧死不棄的氣概了,如果他們還是一打就跑得沒影的遊牧部族,自然是不會堅守孤城的,首領多半也是可以活命,而不用殉國的。前文已經說過,聯蒙滅金本非宋帝國的本意,宋人很清楚地認識到勃興的蒙古遠比遲暮的金國更可怕。大宋,這個已經走過276年,相當於明朝全長的鐵血王朝,送走了契丹、西夏、金三大對手,到此時也再難耐筋疲力盡,遍體鱗傷,他又將如何面對滅國四十、如狂風般彪悍的上帝之鞭——蒙古?

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89章 唐島海戰:海戰史上的經典名着第101章 孟珙:擎天一柱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41章 海上盟約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96章 御魔殺神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94章 窮途末路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49章 名將世家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49章 名將世家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94章 窮途末路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96章 御魔殺神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43章 西遼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