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

宋廷詔李繼捧復爲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銀夏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和遼帝國給李繼遷的職務基本類似,並賜姓名“趙保忠”,還將五州的財政大權下放給了他本人,算是宋朝地方官員的一個破例。這位趙保忠,也就是李繼捧,以及李繼遷、繼衝都還會被賜予趙姓,並且反覆改名,爲閱讀方便,本書統一稱其李姓名字。宋廷對李繼捧寄以厚望,但李繼捧回到西北後就與李繼遷暗通款曲,表面上分事宋遼,實則左右逢源。宋遼都害怕自己養的狗咬不過對方,比賽着扶植對己方有利的勢力,這兩個超級大國就這樣把行將消失的拓跋李氏勢力重新養育了起來。接下來,李繼捧兄弟分別向各自的主子大報軍情,其實都是兄弟打假仗,你贏我一場,我贏你一場,輸了就要主子增撥物資,贏了就邀封賞。李繼遷甚至向遼帝國奏稱自己穿越銀、夏,攻克了遠在陝西境內由折家世守的麟州,遼帝國剛剛遭遇徐河慘敗,竟也不察真假,加封李繼遷爲夏國王,督促其繼續進兵牽制。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商州團練使瞿守素帶兵來援夏州,李繼遷恐不能敵,經由繼捧降宋,授爲銀州觀察使,賜名“趙保吉”;其弟李繼衝授綏州團練使,賜名“趙保寧”;其母罔氏當年被曹光實俘獲,封爲西河郡太夫人,留居京師。但這個趙保吉,也就是李繼遷仍然很不老實,瞿守素還是帶兵攻打了他,他棄守銀州,又奔入地斤澤。但真正感到威脅的恰恰是李繼捧,瞿守素收服了附近不少党項部落,他覺得宋廷的控制越來越強,於是聯繫上重新成爲游擊隊長的李繼遷,向契丹投降。契丹大喜,許以永鎮夏州,封西平王。李繼捧的最終叛變令趙普很沒面子,趙普一生以長遠的戰略眼光着稱,對現代化國家體制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對党項的處理成爲他一生中的瑕疵。李繼遷也藉助遼軍重新佔據銀州,而且對韓德威不甚恭敬,韓德威大怒,曾帶兵進攻銀州,但畢竟遠離本土,也拿他沒有太多辦法。隨着李氏兄弟各自的實力增強,兄弟間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頻頻發生火併。

偏巧此時宋廷派出最強戰將李繼隆前來主戰西北,這兩兄弟豈是對手,兩三下就被打趴下了,李繼捧被擒,李繼遷又逃入地斤澤(不知是第幾次說“又”了)。李繼隆研究了西夏的地勢認爲此地極其適合奸雄割據,大軍進剿也找不到目標,只能構築堡壘,切斷糧運咽喉,可以遏制這類人的發展。並在銀、夏展開大規模遷界行動,以綏、宥等州的官地安置移民,將八千餘帳羌民遷入漠東,對李繼遷的發展影響很大。李繼捧被擒後,党項成了李繼遷一個人的舞臺,他曾試攻這些堡壘,沒有成效,於是又向宋朝投降,遣張浦入貢,他的降、叛都是隨時隨地。太宗聽說張浦是李繼遷的謀主,於是給他封官,留居京師。李繼遷丟失了最重要的智囊,曾請契丹出面把張浦要回來,但太宗沒有理會。李繼遷又諜知府州觀察使折御卿病重,約契丹西南面招討使韓德威來攻。府州吏民和家人都請折御卿保重身體不要親自出戰,但折御卿忠心耿耿,泣道:“爲白太夫人,勿念我,忠孝豈兩全?”堅持帶病出徵。

韓德威見到他還能上馬趕緊退去,李繼遷也只好退兵。但回來之後折御卿也病重去世,年僅38歲。太宗知後非常傷感,贈侍中,以其子折惟正知府州事,充洛苑使,世鎮麟、府,作爲朝廷的右臂。折御卿就是折德裔的兒子,也就是楊業妻折氏(佘太君)的弟弟。折家也是西北羌族首領,被特許以私家勢力鎮守西北,終北宋一朝167年,忠心耿耿,從無反叛自立之意。每次朝廷需要用兵,折氏都奮勇作戰,立下戰功無數,成就了“折家軍”的赫赫威名。府州折氏和夏州李氏的初始情況非常類似,但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李繼遷雖然在對宋作戰中非常不利,但對諸蕃部作戰卻連連獲勝,極大的收攏了羌蕃諸部人心,實力越來越強,最後能集結數萬兵馬圍攻靈州,向朝廷索要被羈押的張浦,併成功劫走40萬石軍糧,使靈州城陷入絕境。供奉官(宦官)竇神寶非常勇敢,堅守靈州不失。靈州即今甘肅靈武,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是控制陝西到河西走廊的最大要塞,宋廷爲之震動,決定派大兵圍剿。

詔以靜難軍節度使李繼隆爲靈、環等十州都部署,總領全軍,出環州,侍衛步軍都虞候、容州觀察使丁罕出慶州,殿前都虞候範廷召出延州,殿前司都指揮使王超出夏州,西京作坊使、錦州刺史張守恩出麟州,五路進援靈州並會剿李繼遷。李繼隆是出了名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違詔沒有立即救援靈州,而是圍魏救趙,直接攻打平夏部的核心。太宗得報大怒,遣引進使周瑩持手詔前往詰難。但李繼隆堅持指揮權,與丁罕合兵後繼續進軍,結果行軍十餘日連李繼遷的影子都沒找到,又找不到水源,只好退回環州。張繼恩一路遇到李繼遷主力,孤軍不敢出戰也退回。這下李繼隆才知道圍剿土匪跟對弈耶律休哥不是一回事兒,羞憤難當,暴跳如雷。所幸王超、範廷召兩路合兵後捕捉到戰機,王超之子、年僅17歲的王德用,率5000精兵深入沙漠,大破李繼遷,俘獲軍主、指揮使等27人,但終因水源匱乏退兵。這麼多宋軍在帝國頭牌名將李繼隆的帶領下,浩浩蕩蕩五路出兵,在沙漠中打了不少轉,最後卻無功而返。

李繼隆在和戰神耶律休哥的正面對抗中大顯神威,面對李繼遷這個游擊隊長卻找不到頭緒,可見深入沙漠作戰的難處。不過李繼隆畢竟藝高人大膽,李繼遷部將史癿遇率兵駐紮在橐駝口西北雙雉,以斷絕吐蕃諸部到陝西的通路,被熟藏族蕃官癿遇報告給李繼隆。李繼隆派副都部署劉承蘊、田敏出擊,史癿遇來不及逃走,被陣斬。宋軍斬首數千級,俘獲駝馬萬計,取得圍剿李繼遷以來最大的勝利。李繼遷又試攻保安軍、靈州等城不勝,見勢不妙立馬又投降。太宗已經病重,接受其投降,恢復“趙保吉”的姓名以及定難軍節度使等職務並遣返張浦。李繼隆深知他的投降是毫無意義的,但確實無法在正面戰場上抓獲像泥鰍一樣滑膩的李繼遷,被迫考慮如何防禦這股來去如風的馬匪。經過考察研究,李繼隆認爲保障靈州確實很困難,但朝廷堅持要守,保障其糧運就是關鍵。原來從陝西經陸路向靈州運糧,既耗費又無保障,於是李繼隆力排衆議要求重建古原州(今寧夏固原)以保障水路運輸,並作爲靈州的犄角。此城即爲鎮戎軍,即將成爲下一位名將的起點。

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84章 淚灑中原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101章 孟珙:擎天一柱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70章 龍城精神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94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22章 圍城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70章 龍城精神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99章 端平入洛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奏曲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84章 淚灑中原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84章 淚灑中原第47章 初備國勢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