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稱帝

袁大頭下令封鎖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訊,開始爲他的稱帝做最後的準備。另外一方面,袁大頭麾下的北洋軍開始向山海關聚集,由馮國璋統帥,準備奪回被北方軍佔領的山海關。只是,十五個鎮,十八萬人的調動,可不是容易的事。想做到保密,那更是不可能的。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雖然死了,但袁大頭還缺少一個名正言順的的登基的理由。他需要一份禪位詔書。只是,光緒皇帝已經死翹翹了,所以,這份詔書就只能由裕隆皇后來寫了。

就在光緒皇帝被殺死的那一天晚上,徐世昌進宮覲見裕隆皇后,要求她寫一份禪位詔書。

“皇后陛下,現在大清朝的江山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了。北方軍和南方反叛督府步步緊逼,天下的老百姓也對大清朝極其的反感了。爲了維護天下的太平,總理大人希望,皇后能夠寫一份禪位詔書,將滿清的天下,禪讓給總理大人。”徐世昌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禪位詔書?袁大頭想要謀朝篡位?”裕隆皇后驚呼起來。

“皇后陛下,不是大人想要謀朝篡位,大人這麼做是爲了拯救天下蒼生。”徐世昌黑着臉說道。

裕隆皇后可不是傻子,她當然清楚這一切是什麼意思了。不過,讓她疑惑的是,爲什麼徐世昌要找她來寫禪位詔書,而不是由光緒皇帝親自寫,或者是由慈禧太后來寫呢?

“我只不過是一個女人而已,禪位詔書豈能由我來寫,理應有皇帝陛下來寫纔對。”裕隆皇后說道。

“皇帝陛下已經於今天上午駕崩了。老佛爺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悲傷過度,也駕鶴西行了。不過。爲了穩定,我們封鎖了消息。”徐世昌說道。

“皇上駕崩了?老佛爺也駕鶴西行了?這怎麼可能?不對,他們一定是被袁大頭給害死的。”裕隆皇后立刻大呼小叫起來。她的直覺告訴他。她的猜測絕對是正確的。

“皇后陛下,請不要胡言亂語。中傷總理大人。否則的話,我們可不會答應的。”徐世昌冷冷的說道。

裕隆皇后頓時就閉口不言了,她從徐世昌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殺機,她知道,如果她再說的話,徐世昌真的敢命人殺死她的。他們連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敢殺,更別說她這個沒有什麼權力的皇后了。

雖然,裕隆皇后和光緒皇帝之間沒有什麼感情。甚至還勢同水火,但這一刻得知光緒皇帝被殺之後,她還是忍不住悲從中來,眼淚更是止不住的往下掉。

裕隆皇后名叫葉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長女,慈禧太后侄女。光緒十三年,葉赫那拉氏19歲,是年適逢光緒選妃,葉赫那拉氏成爲后妃的候選人。經過層層篩選。在體和殿上,葉赫那拉氏終於見到了未來的丈夫,她的表弟光緒。光緒當年17歲。比葉赫那拉氏小3歲,長得白淨瘦長,書生模樣,讓葉赫那拉氏頓生愛意。和葉赫那拉氏一起備選的還有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以及禮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雖然那些姑娘都很美麗,最後光緒還是選中了容貌並不出衆的葉赫那拉氏作爲皇后,其實這是慈禧的意思。

光緒十四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下懿旨宣佈光緒帝選葉赫那拉氏爲皇后,德馨家的女兒被送出宮,只留下長敘家的兩朵姊妹花。大的封爲瑾嬪,小的封爲珍嬪。光緒十五年正月。清王朝舉行了隆重的光緒大婚。但在大婚之夜,光緒對葉赫那拉氏卻是異常的冷淡。客氣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葉赫那拉氏後來才知道光緒本來就沒看中自己,他看上的是德馨家的二女兒,只是畏懼慈禧的威嚴,光緒纔不得不選了她這個表姐。光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氣撒到皇后葉赫那拉氏身上。因此,葉赫那拉氏自大清門擡進皇宮以後,雖備受慈禧寵愛,卻得不到丈夫的半點青睞。婆媳之情同夫妻之愛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儘管光緒皇后的桂冠令人羨慕,卻無半點樂趣可言。

光緒眼睛裡只有珍妃,即使沒有珍妃,光緒也懶得搭理皇后,因爲他很清楚這位表姐就是老佛爺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耳目。慢慢地,長期受冷落的皇后,內心深處也開始失去平衡……實際上光緒皇后的命運早就由慈禧決定了……她是知道姑母的厲害的,對於慈禧的命令,她只能絕對服從。慈禧太后對親了政的光緒是一百個不放心,夾在太后與光緒之間的皇后必須做出選擇,要麼站在太后一邊,對付皇帝,要麼儘量討光緒的喜歡,成爲名副其實的夫妻。利益的權衡以及光緒對珍妃的寵愛,最終使皇后匍匐在慈禧的淫威下。她是皇后,就得在珍妃面前擺皇后的譜,以至狐假虎威、攛掇慈禧懲治珍妃。一次,葉赫那拉氏竟在光緒面前數落珍妃的不是,忍無可忍的光緒一氣之下打了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又跑到太后那裡去告光緒的狀,至此,皇后已經完全倒向太后的一邊,命中註定她要守一輩子活寡了。

但是現在,光緒皇帝被害死,還是讓裕隆皇后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她想要殺死袁大頭等人,爲光緒皇帝報仇,但那根本就不可能。整個紫禁城,乃至整個天下,都在袁大頭的掌控之中。她只不過是一個女流之輩而已,根本就不可能爲光緒皇帝報仇的。甚至,爲了苟活於世,也不得不聽從袁大頭等人的命令。

就這樣,裕隆皇后一邊流淚,一邊順着徐世昌的意思寫下了退位詔書。寫完之後,再用北洋政府早已經得到的玉璽蓋上了印,這無疑代表着滿清王朝的最後終結。

徐世昌拿到了裕隆皇后寫的禪位詔書之後,離開了紫禁城。同時下令紫禁城進入戒備之中,絕對不能夠讓裡面的人出去,更不能走漏半點消息。

隨後,袁大頭等人就開始了密謀。

“宮保,禪位詔書已經拿到了。即便是不能夠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但我們已經取得了大義了。只要我們能夠擊敗那些敵人,那麼,皇帝的寶座,就沒有人能夠和你爭了。”徐世昌一臉的笑容。

袁大頭看過禪位詔書之後,也是連連點頭。這份禪位詔書,只不過是一個名義而已。有了這個名義,他就能夠名正言順的登基稱帝了。當然,這恐怕並不能堵住天下人的質疑。但是,袁大頭並不在乎。他手中有着強大的北洋軍,除了北方軍之外,整個中國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只要能夠打敗那些敵人,就沒有人能夠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

“那我們什麼時候對外宣佈?”袁大頭有些激動。

“大人,我看宜早不宜遲。越是拖下去的話,就對我們越是不利。我們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一切都做完。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反對,到時候也已經晚了。”楊士琦建議道。

“好,那就這麼辦。明天就正式宣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死訊,緊接着再宣佈裕隆皇后寫的禪位詔書。”袁大頭最終拍板決定。

1908年11月11日,北洋政府總理大臣袁大頭正式向外宣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因爲重病而駕崩了。

這一消息,頓時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慈禧太后病死,這大家還能夠接受。畢竟慈禧太后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婦人了,這個年紀病死,並不讓人意外。但是,光緒皇帝現在才三十七歲而已,雖然他身體羸弱,但也不至於這麼早死吧。

一時間,大家猜測紛紛,都在議論光緒皇帝的死訊。很多人都認爲,光緒皇帝根本就是袁大頭害死的。袁大頭“活曹操”的外號可不是白叫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野心了。現在,大家更是有理由相信,袁大頭害死了光緒皇帝,就是爲了謀朝篡位的。

一些忠於滿清朝廷的地方督府,甚至已經開始串聯起來,準備公開質詢袁大頭,到底是不是他害死了光緒皇帝了。

至於滿清的那些王公貴族們,反應則是讓大家很意外。他們似乎認可了袁大頭的這個說法一樣,一點反對的意思都沒有。

實際上,不是他們不想反對袁大頭的說法,而是不敢啊!袁大頭連夜派遣了兩個鎮的精銳北洋軍進入燕京城,王公貴族們的府邸,都已經被北洋軍給接管了。如果他們敢出來鬧事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可就是抄家滅族啊!兩百多年的安逸生活,早就已經讓這些滿清的王公貴族的血性都被磨光了。

11月12日,裕隆皇后下達懿旨,頒佈了禪位詔書,正式宣佈將皇位禪讓給袁大頭。而袁大頭再三推辭之後,最終還是接受了皇位。

北洋政府隨即宣佈,袁大頭將在13日祭天,登基稱帝。()

強烈推薦:

第1089章 高舉竹槓第1715章 斯大林的咆哮第609章 報復第1171章 一路尾隨第746章 ‘盤古級’戰列艦第1689章 美國的底線第1277章 獵殺第677章 掌控裡海第1218章 會戰序幕第1565章 夜襲第1732章 打壓第1289章 阻擊戰第1200章 逃跑第57章 警惕第79章 屠殺第1043章 黑色星期四第134章 最後決戰第941章 戰爭或者閉嘴第933章 天罰日本第1362章 裝甲會戰第1220章 藩屬軍參戰第944章 將計就計第1794章 第二次核打擊第588章 鉅額利潤第1428章 此戰必勝第1274章 重建太平洋艦隊第1235章 決心開戰第635章 刮目相看第1249章 激戰第39章 吞併第653章 一切爲了復仇第829章 世界震驚第922章 戰前準備第1558章 全面進攻第263章 反擊第1300章 緊急南下第4章 小鬼子和洋鬼子第668章 高加索之戰第1086章 知難而退第1573章 北非戰局第287章 稱帝第1561章 突破第22章 擴軍會議第1658章 出人意料第56章 只爲備戰第1190章 失敗第803章 援軍第990章 獵皇計劃第1163章 突襲瓦胡島軍港第629章 被圍第1596章 從地圖上抹去第657章 四巨頭第1501章 放棄埃及第1627章 推進第612章 空頭支票第649章 達成共識第1499章 蒙哥馬利第108章 第二師團的末日第195章 波詭雲譎第609章 報復第1464章 一敗塗地第880章 兩個辦法第567章 談判破裂第1439章 繼續進攻第629章 被圍第1249章 激戰第1256章 晴天霹靂第1750章 拼死抵抗第1411章 粗暴的戰術第1786章 柏林和會第459章 打臉第1232章 相互算計第812章 差距第763章 會議開始第42章 威逼利誘第1696章 兵臨城下第492章 南洋攻略第484章 中德密約第420章 日本人慫了第816章 援軍來了第282章 僵持第249章 圍殲第910章 失敗了第77章 圍點打援第377章 自由獵殺第573章 中美對峙第151章 不得不低頭第1735章 空軍交手第1758章 碾壓第1743章 艦隊出發第429章 兵臨東京灣第689章 香江亂起第834章 軍事壓力第1185章 強攻開始第920章 偷襲佐世保第1517章 擊沉‘獨角獸’號第1664章 登陸第911章 撤退第309章 英國人的轉變第1611章 尼米茲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