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提前求一下吧。8月15應該是雙倍,若是您的手裡有,不妨給《鐵血宏圖》留着,到時候再投,一張頂兩張啊!您的每一個定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羣: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高聳的煙囪噴吐着黑色的煤煙,蒸汽機車間不時的噴出些許白色的蒸汽,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一根天軸於傳動皮帶的帶動下,轟鳴作響,西式的車間內,那一根根傳動的牛皮帶,與天軸相連、飛快的轉動着,並帶動數十臺機牀,機牀前幾十名工人正聚精會神的工作着,一個個零件被製造了出來。

這裡便是義軍於武昌的兵工廠,在某種程度上,這裡應該是東亞第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廠,儘管其規模不大,但是其卻正在一點點的擺脫原始,開始採用近代化的生產技術——在車間的盡頭,由蒸汽機帶動的膛牀上,炮筒正在被膛製成型。

單就製造火炮來說,早在年初於黃州的時候,義軍便曾以卡龍炮爲原型鑄造過火炮,不過當時用的是普通的化鐵爐,化出來的是白口鐵,因此只能採用核鑄法的鑄炮,所謂的核鑄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鑄造過程中形成炮膛。

直到從香港聘請的工程師抵達武昌之後,纔在漢克斯工程師的指導下建設熔鐵反射爐,煉製灰口鑄鐵,說核鑄法造的大炮強度低,應該用實鑄法。所謂的實鑄法則是鑄造出一個實心的圓柱體,然後用鑽刀開孔,形成炮膛。這也是從18世紀以來歐洲各國通行的製造火炮的辦法,一種正在趨於淘汰的方法。畢竟此時在歐洲,已經出現了用鍛鐵製造的線膛炮。

但是對於義軍而言,這種“落後”的方法,卻使得義軍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廉價火炮,不過,這座規模不大的工廠,在過去的幾個月間,或許爲義軍提供了幾十門火炮以及大量的火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座工廠更多的像是一所學校,一所培訓學校,這裡既培養工人,同樣也培養技術人。

對於申若華和他身邊的來自文山義熟工科專業的二十幾名少年來說,他們能夠在這裡學習,將書中的記載變成實際的經驗——觀察生鐵的熔解情況,注口熔鐵的顏色,破裂斷口灰色的濃淡,檢查鑄造氣泡的狀況,與書中的記載比對,查找原因,尋找辦法,改進工藝……

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工廠的火炮鑄造日益驅於成熟,甚至就連同製造出來的火槍也跟着日益趨精良。不過雖是如此,對於只有十八歲的申若華來說,卻並沒有止步於此,就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在研究着義軍使用的步槍。

現在義軍使用的步槍,一共只有兩種,一種是滑膛線,還有一種是用其改造的線膛槍,兩者的外形幾乎完全一致,想經區別兩者當然是看錶尺,一支沒有表尺的火槍不一定是滑膛槍,但一支有表尺的火槍必然是線膛槍,而工廠生產的線膛步槍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尺。

“雖然現在咱們的步槍加了膛線,而且使用了米涅彈使得精度大大提高,但是.75英寸的步槍射擊性能似乎不甚理想……”

又一次,申若華拿出一堆數據,在那裡說道着自己的想法。

“在用滑膛槍的時候,更重的子彈可以保持飛行穩定提升精度,但現在已經到了線膛槍的時代,口徑太大,導致子彈過重,這既影響子彈的轉速,同樣也影響槍支射擊時的穩定性,更增加了士兵攜帶彈藥時的負擔,我覺得,也許,咱們應該考慮一下製造更小口徑的線膛槍!”

“更小口徑?你也不怕溫克老師收拾你,你要知道,整個工廠就只有那麼幾臺鑽牀,一天只能製造20來根槍管!”

不等的申若華說完,趙鵬程便於一旁反駁道。

在那臺3000磅蒸氣錘投入使用之後,鍛造車間便開始用進口的原料鍛造槍管管坯,鍛鐵製成的管坯經過校正後,經過鑽膛、校正、拋光、拉制膛線,既可以製成槍管,但是受限於設備不足,產量一直非常有限。

現在工廠製造的步槍,實際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用鍛鐵鑽制的線膛槍管,用於裝備義軍,還有鍛鐵卷制槍管,相比於前者,後者的製造速度較快,但槍管強度相對較差,早已爲歐洲工廠所淘汰,但因其成本較底,且可採用人工鍛造,因此它纔是現在兵工廠的主打產量——當然其主要用於“外貿”,高價賣給太平軍。

事實上,儘管現在兵工廠的產量不大,但與太平軍的貿易卻保證着工廠的經費,兵工廠所需的經費,全是通過出售火炮、火槍的貿易所得。也正因如此,現在兵工廠一方面要保證義軍的供給,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外貿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申若華想製造新型步槍的想法自然很難獲得通過。

“總是要試試,我覺得小口徑的線膛槍精度肯定更高,射程也一定更遠!”

面對同學的固執,趙鵬程卻笑說道。

“那你可真得等等,要不你看,讓徐志林幫你說說情,他現在可是咱們班裡的紅人,連大都督都知道他,還發給他三千兩銀子的獎金!乖乖,那可是三千兩!”

趙鵬程口中的徐志林,是他們班中的同學,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那筆鉅款,完全是因爲他的一個發明——拉火管。

事實上,在所有的同學們看來,徐志林根本就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他的“發明”都是現成的,手榴彈是兵工廠早已經制造的,至於拉發點火管,那是火炮上使用的,工廠在上個月剛剛實現自產。可徐志林卻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種新型的手榴彈。

原本兵工廠製造的手榴彈是大都督發明的,其用火柴頭作爲引火頭,雖說看似方便,只需要輕輕往布上一劃,就可以發火。但使用起來還是有些不便,而徐志林卻從火炮使用的拉發點火管上得到了靈感,在對拉發點火管進行改進之後,他成功的將其應用於手榴彈上,取代了火柴引火頭。

相比於大都督的發明,徐志林的發明更爲實用,擰開手榴彈尾部的鐵帽,繫着瓷珠的拉火繩就會自然落下,使用時只需要用力一拉,然後將其甩手,3-5秒後手榴彈就會爆炸。

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讓徐志林成爲工程班的“名人”,甚至整個文山義熟的名人,因爲每個人都知道他得到的三千兩獎金,甚至就連同那手榴彈也被命名爲“志林式手榴彈”。

也正因爲徐志林的成功,才使得現在這個在外人看來“只是培養一羣工匠”的“工程班”裡掀起了一個新的浪潮——發明研究的浪潮,當然,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一點——徐志林是他們這些人中,學習最爲認真,最爲刻苦的人。

“三千兩?”

搖搖頭,相比於趙鵬程的對那三千兩銀子的嫉妒,申若華看得反而極淡,若是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是相比於那些銀子,他卻還懷揣着更爲遠大的理想,或者說抱負。

“銀子,多少都能掙,就像廠子裡的洋匠,一個月最少也有五十兩銀子,三千兩銀子,瞧着多,可實際卻不說,等到咱們真正進了廠,將來一個月掙上六七兩銀子,也不是沒有可能,可,你甘心當個工匠嗎?”

申若華的一聲反問,讓趙鵬程頓時爲之一啞。

“在文山義熟裡,咱們工程班裡的人都是什麼人?不外乎年齡偏大,相對擅長算術,可若是咱們再小上幾歲,又會如何?咱們能學洋文,然後出國留洋,上溫克老師說的大學,大學……嗯,恐怕比國子監還要高上一個門頭來,溫克老師都沒有上過大學!”

對於大學,過去申若化根本就不曾知道世間還有那樣的學校,就像他不曾知道世間還有西洋一般,但是在文山義熟,在學習英文的時候通過那些學習掛圖,他知道除了火輪船之外,在西洋還有火車,瞭解西洋之後,自然對西洋有了憧憬,也就因此生出了想到西洋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更生出了要到西洋讀大學的想法。

可是他的年齡卻限制了這種可能,實際上在文山義熟之中,對於18歲以上的大齡者,無非就只有三個選擇,一是進入工科班,一面學習外語,一面學習基本的工程知識,還有就是進入剛剛成立的軍官學校,學習軍事,還有就是於法務班向洋人學習法律,未來進入大都督府。

雖說他們看似前途無量,可相比於那些年齡稍小的師弟們,他們卻失去了留洋的機會,至少眼下沒有了留洋的機會。

但徐志林的成功,卻讓申若華看到了一個機會——在獲得獎金之後,徐志林親自向大都督請求希望能拿那筆獎金出國留洋,結果他的要求非但得到了滿足,而且留學的經費也由督府負擔,只要徐志林通過英文考試,就可以去英國留學。

這是一機會!

這至少讓申若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留洋的希望,他知道,將來早晚有一天,像溫克那樣的洋工程師,必定會被徐志林那樣有過留洋經歷的工程師所取代,可在武昌,他卻沒有機會成爲如溫克一般的工程師,留洋,是最好的選擇。

“你就做夢吧!”

趙鵬程毫不客氣的反駁道,對於朋友的反駁,申若華非但沒氣,反倒是滿懷憧憬的說道。

“哎,你說,他們現在差不多應該到西洋了吧?”

第71章 未來的決定(第二更,求推薦)第139章 趙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204章 保守(第二更,求月票)第422章 暗通(第一更)第15章 遭遇(新書不易,求推薦、求收藏第273章 後膛炮(第二更,求支持)第375章 潰兵(第一更)第290章 要有光(第三更!求支持)第439章 國藩難爲(第一更)第85章 長沙(第一更,求推薦)第31章 各色人生(明天加更,求推薦)第184章 勸降(第一更)第423章 天王府(第二更)第527章 禮物(第二更)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第488章 報復(求支持)第40章 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贊)第439章 國藩難爲(第一更)第21章 談判 (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83章 遠征船隊第370章 陝西(第一更,今天加更!)第569章 變化第20章 遇匪(第二更,求推薦、收藏)第566章 (求支持)第648章 江戶第285章 零丁洋(下)第二更,求支持第688章 帝國時代(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上帝教天地會扯不清的關係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54章 異心(求推薦)第368章 師徒策(第一更)第150章 宏圖(第二更)第290章 要有光(第三更!求支持)第386章 迎敵(第二更)第570章 目標,新大陸第236章 京城煙雲(第二更,求月票)第681章 開啓未來第237章 京城煙雲(中)第一更,求月票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第634章 時代之門第689章 從女王到女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2章 戰車(第一更)第402章 應對(第一更)第109章驚怒第587章 共和軍(求支持)第25章 交易(新書不易,求推薦)第394章 鋒芒(第一更)第271章 公使(第二更,求支持)第417章 演員(第二更)第362章 在這裡(第一更)第514章 珍珠(上)第215章 危機(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第140章 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138章 鹽之用(第一更,求月票)第35章 官商勾結(求推薦、求收藏)第199章 難擇(第一更,求月票)第222章 京城城(第二更,求月票)第674章 美利堅的陰謀第91章 張家兄妹(求推薦)第534章 科隆第545章 安西(第一更)第355章 殖民地的未來(第二更,求支持)第136章 機會(第一更,求月票、求定閱!)第330章 獻藥第108章 殲敵(第二更,求推薦)第329章 華工(第二更,求支持)第16章 藏匿(新書不易,求推薦、收藏)第430章 破城(第二更)第113章 遊說(求推薦)第208章 朝議(第二更)第370章 陝西(第一更,今天加更!)第34章 聰明人(求推薦、收藏)第173章 時機(第一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369章 湖廣行(第二更,明天加更!)第319章 嶺南春(第二更)第128章 命運之變(新書上架,求支持)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24章 加價(第二更,求推薦)第211章 命運變幻(第三更,四更求票)第709章 美國不哭(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425章 艦隊(第二更)第477章 天津(求支持)第263章 珠江(第二更,求支持)第434章 東與幕(第二更)第361章 新兵新事(第二更,5000字)第184章 勸降(第一更)第613章 所爲何(第一章)第575章 勾結第543章 中國將要挑戰第185章 歸順(第二更)第642章 德意志第42章 投名狀(第一更)第97章 上海(第二更)第350章 戶部學堂(求支持)第525章 尊嚴(求支持)第577章 新兵(求支持)第437章 蜀中(第一更)第72章 炮灰之擇(第一更,求推薦)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