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初次光臨縣城

三十五 初次光臨縣城

劉班長他們押俘虜回縣城的第五天早上十點左右,一位穿着當時少見的象徵着身份的中山裝、留着與衆不同的分頭、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吃政府飯的人,騎着一輛二十八寸的自行車,來到了陳村。

那人入村後,對遇上的村民說,他是縣裡來的人,要找族長。

那人按村民的指路,找到了祠堂來時,何曉軍剛好與太叔公正在那裡商量消滅了對村裡有威脅的土匪後,村裡的防範工作應該如何調整。

那人對太叔公自我介紹說,他是縣府的文書,今天代表縣裡下來通報縣府對陳村這次剿匪的表彰,讓族長太叔公召集陳村的全體村民前來聽通報。

在陳村的村民集合到了祠堂前的空地上後,縣裡來的文書當衆宣佈道:陳村村民在這次剿匪中,羣策羣力,配合部隊的官兵以零傷亡的成績,一共殲匪五十五人,徹底摧毀了以“鴨公聲”爲首的這夥作惡多年的匪徒,爲一帶地方的安寧做出了貢獻,縣府經研究決定,從匪巢裡繳獲的三萬斤糧食,獎勵給予陳村,另獎銀元兩百塊、步槍兩支和子彈若干。

接着,文書宣佈了縣府對陳村這次剿匪中突出個人的表彰。

這次得到縣裡表彰的人,有族長太叔公、教頭何曉軍和戰鬥中的主力漢哥、大牛、阿光三人。那文書打扮的人說,縣裡讓這些人到縣城去領獎,並參加土匪的宣判大會。

文書把一份縣府的公文和獎勵清單交給了族長太叔公後,對他說道:除了已經存放在陳村的糧食,其它的獎品要在宣判會後現場頒發,宣判會在今天下午三時舉行,讓他組織陳村獲獎的人早點動身。

太叔公對文書說,他年老體衰,能不能讓代表去領獎?

шшш⊙тт kдn⊙¢O

文書沉吟了一下,說道,其它人沒有問題,但陳村的教頭卻一定要去,因爲縣長與部隊的排長,指名要見這個這次剿匪的計劃策劃者及大功臣。

由於正是農忙的時節,而且,漢哥和阿光又都不願出風頭,最後,村裡只好決定讓何曉軍和他的粉絲大牛兩人,到縣裡代表陳村領獎。

陳村到縣城有十七、八公里,按正常速度走路的話,起碼要走三個小時,所以,何曉軍和大牛連早飯也沒有吃,拿了點乾糧,就趕往縣城。

在去縣城前,身無分文的何曉軍,向族長太叔公預支兩塊大洋的人工。第一次去那對自己來說,還是陌生的縣城,袋中總得有錢防身才行嘛。

太叔公二話沒說,抽出了五塊大洋來,對何曉軍說,這次對付土匪,他出了大力,爲村裡以後的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五塊的銀元,就當是村裡獎給他的獎金。

何曉軍謝謝了太叔公的好意,他正容地說:自己既然已經收了村裡的工錢,給村裡當教頭,那他就有義務對付土匪,所以,他給村做的這些事,是他應該做的,已經在他報酬之內,不用另支獎金。

太叔公曾聽何曉軍說過,他的錢與行李都在來這裡時“丟失了”,以致身無長物。

現在,見到了身無分文的何曉軍,對送給他的錢財都能不貪,太叔公不由對他的品格更是佩服,同時,也爲村裡能請到了一個本領高強、盡心盡責、品格高尚的教頭而欣喜。

可能是身強力壯之故吧,何曉軍和大牛隻用了常人一半的時間,在下午一點多點鐘就趕到了縣城。

見離宣判會的時間還早,兩人就在縣城裡閒逛了起來。

此時的縣城,依稀還有何曉軍前世時的影子,只是小上許多。

何曉軍他們的家鄉在他前世時叫海山市,現在,海山這稱呼已經使用,不過只是叫縣而已。

而海山的縣城,無論在何曉軍的前生今世,一直都沿用着同一個名字,就是寧城。

此時的縣城寧城,論面積,比何曉軍前世的市區小多了,只有市區的十分之一大左右。後時代的市區外圍,現在不是荒地,就是一些農村。

在何曉軍的前世時,海山市號稱中國第一僑鄉,那時,海山市在海外的海山籍華僑,比市內的人口還要多,多了近百分之二十,有一百多萬。

海山的華僑史從清朝的中葉開始,一直延續到了何曉軍的前世二千零一十年,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那些外出謀生的華僑,傳承了華人的傳統習慣,就是哪怕在外再苦、再落泊,也一定要回鄉把祖居建個漂漂亮亮,於是,海山縣就有了隨處可見的、像雕樓一樣的華僑建築傑作。

而作爲首府的縣城,更可以說是華僑建築的代表作。

在何曉軍前世時,海山市的市區裡最中心的地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築,都是一些有近百年曆史的、中外合璧的小洋樓款式建築。也就是說,這百分之八十的建築,在現在這個年頭已經存在。

寧城的建築佈局,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整個市區遍佈國內少見的騎樓。這些爲方便行人過街防日避雨而修建的騎樓,也可算是當時一種以人爲本的人文體現。

寧城的這些在後來既見證歷史、又有觀賞價值的建築物,在這個城市生活了了二十多年的何曉軍,當然就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所以,他現在逛的目的,並不是欣賞這海山特有的、帶歐美古典風貌的、設計獨特的、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建築物,而是要了解這個時代的各種行情。

經過了這大半個月來的適應,何曉軍已經沒有了剛穿越過來時那怨天尤人,抱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準備在這個他不得不生活下去的陌生年代,好好地活下去。

何曉軍前世一直就是個胸無大志的人,他是那種日求兩餐、夜求一宿足矣的小人物,他的志向,一向就是在生活質量過得好一點的前提下,能做上自己喜歡的事就已經足夠。

穿越到了這個在何曉軍的心目中,已經是遠古的年代之後,他已經不下百千次地認真考慮過自己的未來。

教頭這個職業,肯定就不是長久之計,而陳村那樣地方,也不是一個長呆下去的地方,因爲何曉軍不但不會幹農活,城市出生城市大的他,也不適應這樣的農村生活。

何曉軍在這大半個月中,已經考慮好了自己未來的走向。工人出身、而且在工廠幹了十年的他,在這個工業十分落後的時代,要重新涉足這個行業,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完結了教頭這個第一份職業之後,他想憑着自己那比這個時代先進大半個世紀的經驗,先做些小買賣,在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的走向。

現在的何曉軍,就是抱着考察商機的目的來逛縣城。

一八一大陣仗四十九突然出現在雕樓的不速之客三五九有所收穫也有所損失一一四清明時節帶來的商機三二零暗夜曖昧一七四終於制伏了匪首七十三籌備擴充生意一六一隻好帶傷上陣九十一再次與青幫講數二十三官兵進駐陳村三三七何曉軍思想的再度轉變五十四陳池老人的小姨子十雕樓的故事三零七無意中弄清了自己所練的內功來歷與功能一三四大牛遇險二二六別開生面的喜宴一零三先聲奪人t二四九復興社的招攬二七七囤地提議三四二歷史沒有記載的沉痛事件二十九拼命充實的日子三八七峽谷之戰t二八五省城出現了日本人一二六老大也無奈八十四迎月晚宴一七二新傷舊傷三五六脫身三八七大戰前夕二五九漫漫旅途中的淑女情思三更求花十四綺夢連連一一三用李代桃僵解決了另一份分紅二零六真情的流露四十八入鄉只能隨俗三八一回海山等報仇的機會八十五向縣長索墨寶二四二深夜光顧的蒙面人一二六老大也無奈三六二準備從香港赴金山二九三撤離打鬥現場一七零勸投三更求花二七三揚長避短贏下了比試三零八令衆美女傷心也讓自己惆悵的暗示一七七觀日一九九隻能用江湖上的方法解決一六三在匪巢裡制定作戰計劃一五二成功拖延土匪先頭部隊的行動一三六險情的來由五十九請人吃也難二六三結交退伍兵一一五明爐燒味二零六真情的流露六十五生意開始起色三六二準備從香港赴金山二二零阿梅姐妹的擔心事三八四智擒日軍中將一三一遭遇戰一四八突擊任務完滿成功一五三迫匪入伏三更求花二二九客人來自鄰縣三八九戰事的最後較量t上架感言一三一遭遇戰一四六突擊小分隊六十六鬼佬三八五阻擊撤離一六二內功在絕境中得到了提升三更求花三四八天機子道長十四綺夢連連三二六何曉軍身邊的女人們的心態三零二分道三一四變故頻現三十二漏網土匪製造出的險情二零三突如其來變故五十瞭解當代的飲食行業三九一再戰日本刀t一一七突然在縣城出現的匪蹤一五八程連長的算盤九十八縣長技師傳教士三四六守靈一一五明爐燒味二九六異族的另類功夫二三二拒不收禮一零二比槍五十瞭解當代的飲食行業三六二準備從香港赴金山二六六存錢二四九復興社的招攬二五四艱難的旅程三八二復仇的機會終於等到了九十餐館開業二一五紅姨與大牛的婚事一零六胡局長訓子二八三遇上了爛仔一六七司徒美倩三更求花三八三誘仇敵入甕二九六異族的另類功夫二十八開始軍事技能訓練九十餐館開業三六六爲報仇暫緩出洋三八九戰事的最後較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