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一往無前

二與示懷是卜當了。連續接到安毅、馮玉祥、陳誠、何愁紋,胡家林等十餘名軍中將帥的勸慰電,可惜最終還是比不上環繞他身邊的齊叟元等大批親日派官員和智囊的讒言,宋哲元思慮再三,還是毅然決定接受日本駐北平領事館的邀請函,前往天津,與日本軍政首腦舉行和平談判。

日本漢奸組織利用報紙雜誌,煽動極度渴望和平的平津市民上街遊行,舉着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標語旗幟,四處遊走,馬友山、徐亮等一大批日寇暗中收買的地方部隊也都紛紛前去覲見宋哲元,表示對和平談判的支持,兼之此時二十九軍內部將領也明顯分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蓄意挑起戰火的豐臺日軍在毫無收穫的情況下也偃旗息鼓,返回軍營,終於造成了宋哲元和中間派軍政官員的嚴重誤判。

七月八日中午,宋哲元宣佈前往天津舉行中日和平談判的消息,經翼察政務委員會宣佈後,立即以電波方式傳遍全國,正在廬山展開緊急會議的蔣介石和中央軍政委員無不大驚失色,此時關東軍四個師團已經開到了長城一線,另有六個獨立混成旅團正在以最快速度從奉天、朝陽、錦州等地隆隆南下,中日大戰爆發的態勢已經極爲明顯,這個時候宋哲元仍然抱着如此幼稚愚昧的和平幻想。仍然沒有認清環繞身邊的衆多漢奸嘴臉,怎麼不讓人心急如焚,悲憤交加?

下午一點,忍無可忍的蔣介石,終於以明電命令的方式致電宋哲元:只”,切不可有絲毫僥倖之心,守土應具必死決戰之決心,以及積極準備之精神相應付”即便進行最後之和談努力,務須不喪失絲毫主權爲原則

蔣介石發出電令之後,立即以全國軍隊最高統帥之名義,命令孫連仲部兩個主力師北上保定,彌補前出後的第十七軍腹部空虛。自此,全面抗戰思想完全確定,再也不允許有任何怯懦退縮的聲音。

下午兩點十分,軍事委員會廬山會議室。

短暫的休息時間纔剛開始,將帥們各自放鬆,有的出去透透氣。有的默默點上煙,馮玉祥、徐永昌、唐生智、陳誠等七名委員仍然站在大幅軍事地圖前,緊張進行討論。

上午,陳誠代表蔣介石突然宣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絕密計劃:一旦中日戰爭全面打響,駐紮江淅之中央軍將在最短時間,以先發制人的方式,利用絕對優勢兵力,迅速包圍上海地區,以最快時間消滅駐紮上海的日本軍隊和軍艦,另以沿長江中下游駐紮之各部軍隊,配合海軍長江艦隊封鎖長江航道,盡數收繳並俘虜所有日本軍民兩用艦船,若遇反抗,必將以最堅決之打擊予以擊毀。

這一重大機密計共令所有與會的軍政界核心將帥觸目驚心,近半半數人一時間難以消化。

緊接着,到下午軍委常委、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再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作戰計劃:利用日軍大部隊無法及時增援平津地區之有利時機,命令第十七軍、五十三軍主動出擊,以一往無前的精神,主動打擊平津地區日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佔據主要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畢其功於一役,搶先把握戰爭主動權。

兩個無比大膽的計劃”一前一後拋出,震驚了全場,會場足足沉默了三分鐘時間,才發出陣陣驚呼聲、歡叫聲和嗡嗡不絕的議論聲。

蔣介石看到衆將帥情緒激動,顯然一時間難以平靜,便授意主持會議的曹浩森暫時休息,給個輕鬆時間讓大家好好消化一下。

總參謀部三位正副廳長圍在安毅身邊,緊張詢問,七八名軍級將領圍成了第二圈,將會堂左側院子裡剛剛修的的草坪踩踏得不成樣子。

安毅吸着煙,非常誠懇地回答一個又一個問題,臉上沒有絲毫的緊張,也沒有平常討人喜歡的半點兒笑容,有的只是嚴肅與認真,還有一絲淡淡的自信。

蔣介石握着喝下一半的水晶杯,站在落地窗後,默默凝望不遠處被衆將帥緊緊圍着的安毅,無比複雜的心中,包含絲絲歉意。

在上午舉行的緊急會上,剛心”李烈鈞兩人在戰區司令長官的人選決定中。力辛馱爲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就連一貫審慎從不輕易表態的程潛,也同意了馮玉祥等人的意見,但是,蔣介石最後還是說服了衆人,堅持由自己來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副司令長官則不出意外地確定爲宋哲元,但出乎衆人意料之外地把程潛這個德高望重的元老任命爲戰區總參謀長,前敵總指揮則挑選了劉峙。

衆人聽到蔣介石非常慎重而又不容置疑的決定,面面相覷,感到非常的吃驚,但細細一想,立刻明白蔣介石的良苦用心,知道蔣介石一定是通過秘密渠道,取得了宋哲元麾下主要將領的支持和效忠,企圖通過對宋哲元的高調任命,讓全中國軍民看到中央軍委和中央政府對宋哲元、對二十九軍十五萬將士的信任,從而截斷宋哲元的所有退路,迫使宋哲元不得不打消幻想,幡然醒悟,繼而保持二十九軍的整體性和穩定性,使其不至於在關鍵時刻倒向日軍。

這一力排衆議的任命,完全沒有考慮到戰功卓著才華橫溢、但是卻缺少足夠資歷的安毅的心情,在蔣介石看來,安毅不是那種獨霸一方、聽調不聽宣的地方諸侯,不管如何,堅決抗日、顧全大局的安毅,肯定不會因此有何想法,哪怕一時心中失落,也都能理解自己這個校長的良苦用心。其次,目前華北最強大的、堪稱中流砥柱的第十七軍出自安家軍,雖然安毅親自前往指揮會更有效果,但是年輕氣盛的安毅極有可能無法做到全局折服、步調一致,相反,如果換成宋哲元來負責統籌安排,再有程潛這個元老壓陣,第十七軍、萬福麟部、龐炳勳部都能放棄心中那點兒自私自利和所謂的老資格,都能做到全力以赴,不計得失。這,便是蔣介石最大的考慮。

“委座,擔心安將軍心裡不好受?”

白崇禧不知何時來到蔣介石身邊,與蔣介石並肩而立,望着已經蹲在草坪上,不斷用手比戈的安毅。

蔣介石微微一笑:“不,我從不擔心安毅會有何想法,他是我最好的學生,也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他定能體會到我的一片良苦用心,這個時候,二十九軍的立場太關鍵了”健生,謝謝你支持我的決定,想必安毅也非常感謝你在短短半個晚上時間裡,協助他拿出第五號華北作戰計戈來。

“說實在的,抓住機會主動出擊的設想,此前我也仔細想過,只是,沒有你們想得如此細緻全面,就連最壞的打算及補救措施,你們兩個都能在轉眼之間計算出來,令我歎服,更讓我倍感欣慰啊!”

白崇禧沒有半點得意,反而時蔣介石的另一個計劃由衷地讚歎:

“委座客氣了,其實委座早已制定的泓滬作戰計劃,纔是令屬下歎服的,在此之前,我根本就沒有想到,委座會對上海日軍一直存有雷霆一擊、力爭全殲之詳盡計劃,看來,委座不但把敵人瞞過了,也把軍中所有將帥所過了,此時屬下心中仍然滿是欽佩和感慨啊!”

蔣介石難得地笑了:“健生過譽了,誰能瞞得過你這個小諸葛?不用想,我都知道你肯定早已有此念頭,否則你斷然不會在看到這個絕密計發的那一刻,顯得那麼的平靜,呵呵,”算了,不說這些了,說說安毅和你匆匆制定的五號作戰計劃吧,雖然在全局指揮上有頌公,前敵指揮有劉經扶,但是具體指揮還得要個人去才行,你覺得何人可以代替啊?”

“胡家林!”

“嗯,正合我意”,不過,是否健生擊和安毅私下商量一下。否則我擔心等會兒復會,他會據理力爭,弄不好,煥章兄幾個又要叫喚起來。”

“屬下遵命!不過,散會後委座恐怕還得費點兒心機。屬下猜想,安將軍會去找委座私下據理力爭的,因爲,第五號計劃最爲關鍵的部分,並不是先發制人的第一階段戰役。而是第二階段,這纔是最要命的血戰啊”

第1059章 送佛送到西(二)第1629章 核子進展第845章 凌厲反攻(二)第1152章 激烈對抗五第2115章 小澤的野望第108章 草根的智慧第1191章 處處是考驗第1494章 欺人太甚第536章 欲取姑予破僵局第839章 烽火四起第1656章 善後第1142章 風雨前的佈局第1618章 伊犁之戰第814章 冰與火的見證(四)第780章 臨危不亂第560章 要打就打疼他(七)第1952章 毫不相讓第1630章 胡家林質疑第1260章 敵後出擊第1271章 宛平之戰第1174章 越亂越好第498章 多管齊下(六)第1498章 戰略欺騙第2162章 日軍的戰略第2077章 太平洋艦隊第2106章 赤道驚雷第386章 特派員(上)第189章 血與火的考驗(下)第828章 冰與火的見證(十八)第126章 初露鋒芒第751章 瞞天過海第1877章 壯志凌雲第983章 緊箍咒第285章 讓你開開眼界(上)第118章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第1308章 絕處逢生第1238章 絕境中悔悟第1416章 鳩巢雀佔第1134章 就當是走親戚吧第524章 微妙的調整第1070章 歷盡艱辛本章有解釋,大家可以看看!第1079章 有備無患第758章 北平的冬季(二)第1410章 一生何求第715章 靈魂也詩畫一樣美嗎第1360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上)第1075章 化敵爲友(四)第2167章 勝似閒庭信步第1658章 元帥殞命第1594章 撲朔迷離第756章 特派員(三)第1442章 何去何從(上)第359章 借刀殺人(中)第1361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中)第725章 雛菊第1095章 忍無可忍(三)第209章 普通一兵的啓示第1702章 女王儲第491章 制衡之術第1419章 驚天鉅變第891章 破繭振翅圖霸業(二)第250章 情何以堪(六)第1583章 殘酷的戰事第296章 焦慮的等待第1410章 一生何求第697章 遍地烽煙(三)第2201章 不可磨滅第1332章 戰前點滴第42章 送上門我就不客氣了(下)第366章 軒然大波第2130章 登陸成功第1973章 屠宰場第1173章 飛狐振翅第205章 迎難而上第627章 新年開張第1347章 兩種武器第1679章 絕不退縮第2173章 晉銜與閱兵第2119章 不一樣的珊瑚海第165章 偶遇第456章 擁兵自重隱患生第269章 鬥智鬥勇建奇功(五)第2106章 赤道驚雷第1800章 港九諜影第514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二第1742章 橄欖枝第390章 大夥不過年(上)第693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第1240章 “被迫”還擊第1915章 短兵相接第261章 勝利是信心的基石第190章 慘重的代價第104章 洗禮第240章 南京之行(中)第1856章 大捷(三)第189章 血與火的考驗(下)第1373章 烽煙滾滾第1899章 再論持久戰第1058章 送佛送到西(一)第822章 冰與火的見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