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三徹底亂套了

五二三 徹底亂套了

香港。

化裝成普通人,穿梭這個後世聞名世界的自由港大都市,感受這個時代特有的風情,不免讓人覺得物是人非。

歷史已經被完全改變了,這個美麗的百年殖民地城市已經早早的重回祖國懷抱,可發展卻並沒有停滯不前,反而因爲這裡在成爲了直轄市,並且在成爲了通商港後,愈加繁榮起來。

美麗的維多利亞灣內,擠滿了來自各國的船舶,其中大多數都是協約國的遠洋輪,棉紗、布匹、鋁錠、藥品、甚至是棺木,都成了最緊俏的商品,短短一個月,超過十五萬人死亡,數十萬俘虜,讓歐洲已經徹底紅了眼睛,幾乎只要有什麼他們就買什麼。

可在這種空前的繁榮下,隱憂卻越來越大,首先前來採購的清一色都是協約國,大量的物資卻沒能增加同盟的力量,隨着時間推移和運輸更便利的美國的瘋狂搶奪市場,同盟的力量會越來越弱。

這也是爲何歷史上德國擁有一戰前最強綜合軍事力量,卻依然輸掉了戰爭的主要原因。

這不符合讓歐洲多絞些肉的想法,所以李默才急需把施佩捏到手裡,利用他手上的四艘巡洋艦,把印度洋攪亂,不敢說截斷英法印度洋上的輸血航線,最起碼也要干擾和影響它,減緩它們自身的造血機能。

應該說施佩的確完成的很好,就像港灣裡早已裝滿的各國貨輪,如今都不敢單獨出海了,需要等到英國遠東艦隊的護航艦抵達後才集中起來離開,無意間倒是開創了第一次船隊護航機制。

雖然他還在想盡一切辦法向德國提供支援,由於英國已經嚴厲的封鎖了蘇伊士運河,任何過境的船隻除非是前往協約國,要不然就一律不準通行,所以他只能安排船隻走更遠的巴拿馬航線,進入大西洋後再將物資運輸到中立國挪威,並在那裡再有德國商人用小船走波羅的海,以螞蟻搬家的方式轉運。

但挪威畢竟是中立國,軍事物資不能走那條線,不然就非常有可能被扣押,所以在這基礎上他還需要大科威特航線,將大量的軍事物資運抵那裡,然後用平底小船走幼發拉底河北上,中途在用卡車運送到伊斯坦布爾,並在哪裡裝運火車運往奧匈和德國。

同樣是一條緩慢的崎嶇的運輸線,雖然在自己和德國的秘密資助下,伊斯坦布爾至巴格達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但只要最重要的巴格達至科威特這段一天不修,快速運輸始終是個大麻煩。

爲此,他甚至準備在開戰後,讓奧斯曼把亞美尼亞人和戰俘強行押送過來修建的準備,根據不久前實地勘測的回來的詹天佑說,雖然長500公里,但科威特至巴格達地勢平坦,一路都是乾硬的地表,施工難度並不算大,採用簡單的單軌,如果可以集中二十萬人,再加修鐵路經驗豐富的國內五萬建設兵團充當指揮,在確保物資的情況下,一年半內通車是毫無問題的。

雖然目前運輸很艱苦,但輸血還不是那麼急需,畢竟歐洲家底都還在,真正的消耗戰纔剛剛開始,所以他不僅沒限制向協約國出口,而且一點都不着急,因爲還有足夠的時間,也有了閒情逸致來香港視察。

遊玩一圈回到暫住的別墅後,李默就看到龍國章和段祺瑞在來了,頓時笑道:“國章,我聽說最近你們海軍又發財了?”

“胡說。”龍國章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喊冤道:“皇上,咱不過是從施佩手裡接管了他不要的貨船,這不是免得他浪費炸藥嘛。”

“您是知道的,這種東西是不能露面,所以我們只能把大的先藏起來改造,小的拆了當廢鐵,怎麼能算髮財?而且我還要向施佩提供吃的喝的,還有燃煤,虧都虧死了。”

免得浪費炸藥?

這話估計也只有這位臉皮越來越厚的海軍司令才說得出來,所以李默不搭理這位這廝,沒辦法,這傢伙快成自己的親家了,總不能不給點面子吧?只得轉向了段祺瑞,問道:“聽說英國人已經着急了?又有大批軍艦進入了蘇伊士運河正在趕來?”

“回皇上,英國的確是着急了,印度艦隊,遠東艦隊,南非艦隊和澳大利亞艦隊已經全部出動,兩天前我們就在西澳外海發現了澳大利亞號和新西蘭號兩艘戰列巡洋艦,還有十六艘其它軍艦,此外這次英法派來的足有四艘老式戰列艦和二十艘各類巡洋艦,根據我們的計算,目前追蹤搜索施佩的協約國軍艦已經達到了87艘之多”

嘶~

李默也倒吸了口冷氣,歷史上參與圍剿施佩艦隊的不過78艘,現在倒好數字顛倒了,足見他不去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好處,當原本只有一隻的埃姆登號白天鵝在自己誘騙下變成了一羣,就不是優雅而是鼓譟煩人了。

“呵呵,捅了馬蜂窩了”龍國章呵呵一笑:“不過如果丘吉爾知道他把這兩艘戰列巡洋艦調入印度洋時,施佩帶着兩艘裝甲巡洋艦卻已經離開反身殺進了東澳的話,不知道會不會氣死。”

“東澳?你不會鼓搗他去炮擊悉尼吧?”看着滿臉得意的龍大鬍子,李默才豎起手指,這廝竟然撇撇嘴:“是布里斯班,還有瓦努阿努和斐濟,另外他還要在那裡會合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

“我呸”

“太黑了”

有了自己的掩護,兩艘東跑西竄的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恐怕會讓英國瘋掉,想到這幅場景,連段祺瑞都不由眯起了眼睛,半晌後才問道:“英國不會懷疑我們吧?”

“怎麼可能不懷疑。”李默接過侍女遞來的咖啡,笑道:“英國人又不是傻子,近百艘軍艦都找不到施佩,肯定是有人掩護,不過他們這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除非是向我們宣戰或者抓住把柄,要不然就只能看着施佩亂竄。”

“對了,運送德國士兵的船隊出發了嗎?”

“已經出發了,預計15號可以到達德屬西非,用的全都是封閉船舶,此外我們還支援了他們額外兩千噸彈藥。”段祺瑞說完後,李默本想問問歐洲有沒有新情報,就看到禁衛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皇上,德國急電。”

李默打開電報後,卻忽然愣住了,龍國章和段祺瑞連忙湊了過去,但看幾眼後也全都傻了,因爲德軍已經殺到了巴黎城下

這是不是太快了?

8月27日下午,也就是在五天前,十輛自己提供的A7坦克一路狂飆,由於當時法軍前線潰敗,第二線也沒想到會敗得這麼快沒準備,就被這支奇襲小分隊抓住了破綻,然後沿着結合部突破了過去,並且一直殺到了距離巴黎僅僅32公里的郊外

更讓李大皇帝傻眼的是,這支小分隊的指揮官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這個傢伙在法國步兵的圍追堵截下,竟然還成功的帶着五輛坦克,在友軍的接應下回到了駐地

這算什麼?裝甲兵閃電戰之父提前誕生了?

根據王士珍所說,德國故意隱瞞了這件事情,直到昨晚古德里安回到柏林受到威廉二世接見他才知道,據說他雖然冒進,而且還丟掉了五輛坦克,但德國總參謀僅僅給了他口頭警告,甚至威廉二世表彰了他爲老威廉報仇的舉動,並認爲他讓法國人見識了德國的厲害,要把它提拔爲新的坦克團團長

這個消息,頓時讓李默的頭一個比兩個大,很顯然,提供的A7坦克太先進了

原本,他把A7交給德國,是想讓這種殺戮機器能夠讓歐洲打得更熱鬧些,可裝備部在建造時雖然按照要求降低了很多性能,但畢竟經過了M1到M3的大量測試,無論是底盤還是發動機,都比後世真正的A7V成熟了很多,尤其是發動機,在輕量化後還比歷史多了一百馬力,這就使得A7能夠跑得更遠更快,可以實現連續的長時間作戰。

蘭斯距離巴黎不過130公里,如果自己來打,在飛艇、飛機和剛剛進入批量生產的M3幫助下,甚至可以在三小時內推進到巴黎,但這不代表他願意看到德軍那麼快進入巴黎啊

巴黎是法國的心臟,是整個國家工農業中心,所以誰得到了巴黎,誰就能得到法國,大革命如此,拿破崙也是如此,失去了巴黎,就將失去國家。

從歷史來看,法國誓死抵抗意志實在是很差,其實說到底和打了幾千年的華夏大地相比,歐洲人的戰爭意志並沒有那麼堅強,所以稍微強化了一下,從俾斯麥時代開始一直強調團結互愛的德軍纔會顯得如此強大。

32公里的距離,無疑將會大大鼓舞德軍的氣勢,只要不是傻子就可以看出,巴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或許明早自己醒來巴黎就沒了

從德國人故意隱瞞了五天來看,顯然他們正在策劃真正的突擊巴黎

法國人會不會打一場慘烈的巴黎保衛戰沒人知道,雖然這支法國軍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比二戰同時期強了不少,但他們真的會死守到底嗎?

李默不在乎古德里安會不會就此崛起,也不在乎巴黎是不是被攻破,因爲英國已經深陷進去,俄國攻入了東普魯士,坦能堡會戰即將打響,大家都沒有了收手的可能,除非英國願意讓德國統一歐洲,要不然就只能咬着牙,逼迫已經搬遷到波爾多的法國政府繼續打下去

他最擔憂的是美國

“威爾遜還沒有做出表態?”李默終於從令人震驚的消息中擡起了頭,看着段祺瑞問道。

“還沒有,但聽說美國國內現在很混亂,共和黨和經濟寡頭們都希望美國儘早參戰,拯救歐洲,但民主黨內似乎意見很不統一,而且普通民衆也都不支持參戰。”

將情報交給了段祺瑞後,李默揹着手向外面的小花園走去,龍國章兩人互相看了眼後,也連忙跟了上去。

看着滿園的鮮花,李默心情有些煩悶,歷史上美國是8月28日宣佈中立的,而此時已經過了四天,美國竟然還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本身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如果巴黎丟失,僅靠英法兩國的力量恐怕已經很難遏制德國,俄國又被自己牽制了百萬軍隊,所以英國肯定會拉攏更多的人進來,回到這個時代他才清楚一些事情,英國對美國雖然警惕,但實際上影響力卻是非常大,而且美國也暫時樂於看到英國頂在前面。

對美國來說,在太平洋無法得手後,如果再眼看着德國橫掃歐洲,最終統治大西洋,那麼他們這輩子就只能是三流國家,而且經濟上也並非一直能夠領先,只要德國贏得戰爭,英法龐大的殖民地就將轉手,德國會取代英國成爲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

美國的政治家們並不傻,知道德國的工業能力本來就不比美國差,新華也在飛速追趕,通過最近新華突然向北方增兵,德國將除日本外的太平洋殖民地全部賣的新華,並且施佩艦隊如有神助屢屢得手可以看出,新華和德國可能達成了某種協議。

這就意味着,戰後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會出現一個軍事和經濟都非常強大的國家,意味着世界超過八成的人口市場對美國絕緣,意味着北美大陸將會被兩面夾擊

所以一旦巴黎丟失,美國參戰將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要參戰,首要條件就是確保太平洋的後花園安全,所以英國勢必要做出某種承諾,甚至還會把各種技術與美國共享,這就意味着美國的軍工能力將再上一個臺階

英美聯手,也意味着自己也逃不掉了,因爲這兩個擁有世界最強工業能力的國家,可以徹底封死目前通往歐洲的所有海路,連大科威特航線也保不住,新華將暫時無法向德國提供一點點支援,美國將徹底把戰爭財富全部攬入懷中。

一旦美國參戰,德國的優勢將飛速減小,美國已經不是歷史上花了一年徵召士兵在訓練,才能把部隊投送到歐洲的美國了,在自己的引誘下,美國目前已經擁有了五十萬左右的陸軍,也就是說只要他想,可以在冬天來到前將至少四十萬陸軍投送到歐洲戰場。

而且古德里安雖然大漲了德軍的氣勢,但實際上也讓德國陷入了危險中,五輛丟掉的坦克肯定會被英國拿回去研究,以英國的速度,或許仿製品可以再一月內交付,如果美國也加入,那麼一年內以兩國的能力,拿出五千輛都不稀奇。

這將徹底抵消自己給德國坦克,還幫着牽制一百萬俄國陸軍的行動。

這就是他最擔憂的

因爲要想打開這個破局,只有開戰一途

問題是,自己手上的力量還不是最強,關鍵的航母上,根據目前的進展,F4CD海軍空戰型和攻擊型都要等到年底才能完成實驗,進入生產至少要等到明年三月,再加上飛行員訓練等,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上場。

海軍方面,六艘最強的關島級(注1)快速戰列艦,前兩艘也要年底才能交付海試,實際交付最快要等到明年五月,剩下的四艘要等到明年十月左右,而第二批長江級也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陸續交付。

陸軍稍微好些,十五個新步兵師已經利用北疆演習開始組建,M3坦克正在陸續走下生產線,總計45個陸軍師和四個海軍陸戰師可以暫時確保自身安全。

準備最快的是空軍,目前野馬已經已經生產了一千架,和海軍一起研製的攻擊型由於不需要摺疊機翼,所以也已經定型下個月就可以投入生產了,何況目前的兩千架比歐洲先進的F3禿鷹也足以完成偵查和保衛領空的任務。

李默深深吸了口氣,他原來是預備在日德蘭海戰後投入戰爭,因爲那是德國衰落的開始,而且俄國也開始深陷革命運動,可現在看來這個時間表要大幅提前了。

正當他扭過頭,禁衛再次走了過來,將電報遞給了龍國章。

龍國章打開後,立即擡起了頭:“皇上,奧斯曼和保加利亞宣佈加入同盟國,並與今早向協約國宣戰了。”

“另外,我們的情報員發現,英國外交大臣格雷與昨天秘密訪問了意大利,財政大臣喬治也已經抵達了華盛頓,將於明天和美國總統威爾遜舉行閉門磋商。”

“另外英國首相阿斯奎斯三個小時前在倫敦下議院發表了演講,號召所有英國公民和殖民地全部行動起來,英國國防部宣佈將從各個殖民地抽調兵力,並且開始大規模徵召殖民地軍隊”

一個接着一個的消息,讓李默也不由捏了捏眉心,巴黎的消息無疑鼓舞了奧斯曼和保加利亞,讓他們看到了加入同盟的好處,尤其是保加利亞,比歷史提前了近一年參戰,這下可真是徹底亂套了——

(注1:關島和馬里亞納羣島並非屬於大夏省,因爲地理特殊,戰略位置重要,被單獨劃爲關島省,所以戰列艦以省命名並未改變。)

五七零七炮塔二一九苦力有免費的但錢要到哪裡去搶一二四夜救三六二麻煩來了二二二做好準備又要打仗了五八一25節正西七十三軍備四八九北非上空的鷹第五季五九零號角即將吹響五八九西攻第一槍下一二六迫擊炮立功787 哭泣的亞平寧四765 西風烈十一三六五他來了三七三還有一個半小時805 準備好我們又要出發了四五零他們說可以轉讓給我們六七二威廉二世的無奈760 西風烈六830 大捷五十一叫太平洋艦隊怎麼樣五七一聖物毀了十一大樹877 我不喜歡有個反覆無常的紅色鄰居三四零那是什麼四一零史上最大的海上遠征開始了821 空擊我爲王三858 最後的z字中七一三定了三零六這筆買賣你做還是不做六七三一切權利歸於蘇維埃四一四折磨開始了七一一血肉雨林下863 可怕的結果819 空擊我爲王一三五零我們要去抓個人三一三最後的光緒七二六登陸三五八七殷商出世九十九擴軍七二七登陸四877 我不喜歡有個反覆無常的紅色鄰居七三八資本的戰爭中772 當小丘遇上小希下五六六一封電報一九七腳踏之地皆爲我土六十八腹黑的文人四二四大海戰二帝國在等待二六七長矛如梭三十四埃斯梅拉達號859 最後的z字下五四八帝國反擊戰王牌的抉擇四九四麻煩不斷四五三我們是撞進來的五二零你們看到了嗎四六六請求起航十六缺人二三四海上封鎖戰開始五七零七炮塔四二八大海戰六最後一步一三九海盜急四零五血染的伊爾茨庫克五六五八煙柱五二六邊角七二八登陸五七三七資本的戰爭上五七五鋼鐵暴風一七十二把他妹妹送給美國人六七九關門六五八零鋼鐵暴風六一零九朝鮮暴亂了一零六參展世博會一九二帶你們去見識見識俄國大屁股娘們五五四帝國反擊戰新徵程向南865 談判忙三九九開戰第一個的耳光八十二時間差798 瘋子的終極目標三十八我幫你打仗六四三陸戰隊上刺刀十八缺錢啊二八九兩個消息二六九吃烤肉857 最後的z字上五五七帝國反擊戰兩英寸的差距一九二帶你們去見識見識俄國大屁股娘們二四三西班牙註定將在這一年老去四十六少爺也沒餘糧二六九吃烤肉一七三打響了三一三最後的光緒一七零吃完走人四二二三封電報六三九隻有72小時三三六南與北四五一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六八二關門九846 把他們帶回來六一四萬裡鐵鉗七四十二魯濱遜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