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略施小計

聽長孫立言把三個理由這麼一講,郭業忽然意識到,自己還真的不能對監國之爭掉以輕心。

第一個理由,可以不用理會。第三個理由,也不過是小概率事件。

關鍵是第二個理由。

長孫皇后一死,陰妃會不會被李二陛下扶上皇后之位?

這可太說不準了!

儘管歷史上,長孫無垢死後,李二陛下並沒有再立過皇后。但是現在歷史已經改變,這件事還真不一定。

萬一陰貴妃真的上位,那齊王李佑就可以算是李二陛下的嫡子了。

雖然按照封建禮法來說,那時候的李治還是比李佑要尊貴一些,但是也尊貴不了多少,雙方已經沒有了本質的差距。

再過幾年,長孫皇后屍骨已寒,陰貴妃的枕頭風一吹,再加上這次的監國故事,那誰當太子,可就真的不一定了。

如果齊王李佑真的登上皇位的話,那顯而易見的,自己這個給他找了很多次不痛快的人,下場絕對好不到哪裡去。就算不被抄家滅族,也得被勒令致仕!

所以,就算不看在長孫皇后的面子上,僅僅就是爲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也必須支持李治監國。

但是,具體該如何說服李二陛下呢?

……

……

“從長計……議?”長孫立言的臉色陰沉似水,道:“秦國公,老奴是否可以理解爲,您現在不想入宮面聖?”

郭業微微一笑,道:“長孫公公彆着急,聽我把話說完。假如說……我是說假如……假如,郭某人今日入宮面聖,您覺得,能促成晉王監國嗎?”

“秦國公乃是國之重臣,深受陛下寵信,即便不能促成陛下立刻下旨,想必也能讓他慎重考慮此事。”

“我卻不這麼認爲。”郭業搖了搖頭,道:“咱們再打個比方。

假如說不光是我,朝中所有重臣,一致要求晉王監國,您以爲,陛下會同意此事嗎?”

“那當然……不能了。”長孫立言如夢初醒,一拍腦袋,道:“假如那樣的話,恐怕晉王不但不能監國,相反還會有性命之憂。”

“還是的呀……所以說,此事的關鍵,根本就不在於多少人支持此事,而在於陛下的想法!甚至可以說,哪個皇子支持的人越多,就越不可能監國!我今天入宮去勸說陛下,很大的可能是適得其反!”

“那秦國公的意思是……咱們就什麼都不做?”

“那也不成。什麼都不做,那做監國的可能是齊王,也可能是晉王。這可與咱們的初衷不符。”

長孫立言一翻白眼,道:“這正話反話都讓您說了,入宮面聖不成,什麼都不做也不成,您到底準備怎麼辦呀?”

“我剛纔不是說了嗎?從長計議!此事可急不得。首先,咱們要做的,是先宣佈皇后娘娘的病情……”

接下來的幾天,朝堂之上,風雲突轉。

長孫皇后病重,恐怕命不久矣的消息,傳遍了長安城。

陰貴妃即將登上皇后之位,齊王李佑子憑母貴,馬上要獲得李二陛下嫡子身份的消息,也被有心人暗暗散佈。

這兩個消息一出,頓時令齊王李佑的聲勢大漲!

諸位皇子之中,年齡最長的是誰?李佑!

現在成年的皇子有誰?李佑!

陛下的嫡子又是誰?原來只有李治一人,現在還要加上一個齊王李佑!

三個條件集於一身,他不當太子,誰當太子?他不繼承皇位,誰繼承皇位?

既然李佑繼承皇位已經近乎板上釘釘了,那這從場監國之爭,自己不支持他支持誰?

不但要支持,而且還要大張旗鼓的支持!不如此,怎能獲得從龍之功?不如此,怎能顯出自己對未來天子的忠誠?

哪怕是那些對齊王李佑不怎麼感冒,甚至心向李治之人,聽到了這些消息,都有些犯嘀咕。自己就算不上表支持李佑監國,也不至於要和未來的天子唱反調吧?

萬一遭了李佑的嫉恨,有朝一日被他報復了咋辦?左右不過是帝王家事,爲了這種事情被抄家滅族,值得嗎?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了吧!大不了,咱兩不相幫。

當然,長孫無垢多年爲後,朝中總是有些實力的。很有一些人誓死效忠李治。這些人如果集體上表,倒是的確可以稍微挽回一下李治的頹勢。

結果,卻遭到了皇后的暗示,按兵不動。

如此一來,二人的聲勢更是天差地別。朝堂之上絕大部分官員支持齊王李佑,一小部分保持中立,另外,僅有大貓小貓三兩隻,支持晉王李治。

這些大貓小貓,有些是真心效忠晉王,還有一些,卻是燒冷竈,賭一把,看看能否壓中一個冷門,好讓自己鹹魚翻身。

不管他們怎麼想吧,其實真的是無足輕重??他們的品級實在是太低了!,除了郭業的好朋友馬周馬元舉之外,其他人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

身爲晉王府長史的馬周,維護李治的利益當然是責無旁貸,眼見着李治越來越式微,他再也忍不住了。

早朝之上。

馬周跪倒在地,道:“陛下既然決定遠征高句麗,那監國一事,還請早作決斷。晉王已經年滿十二,德才兼備,穩重可靠,可當此大任!”

李二陛下看了他一眼,道:“晉王的確是不錯,但是十二歲的確是小了些。其他人怎麼看?”

有一人高聲道:“啓奏陛下,萬萬不可讓晉王監國!要說適合監國的,唯有一人!那就是齊王千歲。”

李二陛下定睛看去,原來說話的乃是齊王府的長史薛大鼎,道:“薛愛卿,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薛大鼎道:“啓奏陛下,微臣原來聽到一個消息,皇后娘娘病體沉重,不知可有此事?”

“嗯,確有此事。不過,那又如何?難道因爲觀音婢病重,你們就要欺負他她兒子嗎!?”

“微臣不敢!”薛大鼎連連頓首,道:“陛下誤會了,微臣的意思是,假若皇后娘娘萬一在您遠征高句麗的期間,突然發生不忍言之事……”

說到這裡,他長嘆一聲,道:“那時候,以晉王小小的年紀,如何能鎮得住朝堂?前方大戰,後方生變,稍一不甚,恐怕我大唐就有滅國之危!還望陛下三思啊!”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道:“薛愛卿此言有理!其他人還有沒有意見?”

“微臣以爲,齊王監國非常合適!”

“陛下唯一成年的皇子就是齊王,不選他選誰?”

“齊王德行深重,深孚衆望,實乃監國的最好人選!”

“吾等誓死效忠齊王,爲陛下守好大唐江山!”

……

一時間,朝堂之上羣情涌動,彷彿李佑監國已經成了板上釘釘之事!

李二陛下微笑着掃視了一眼,雙手下壓,道“看來衆位愛卿是支持齊王了,朕知道了。不過,朕的尚書和宰相們怎麼都沒說話?魏愛卿你說!”

魏徵道:“監國之人,關係重大,晉王年幼,恐怕難當此重任!微臣推薦齊王。”

“孔尚書你呢?”

“單單說監國一事,就事論事的話,當然是齊王比較合適。”

“段愛卿,你呢?”

“微臣以爲,魏大人和孔大人所言極是!”

“尉遲愛卿,你又怎麼看?”

“陛下讓誰監國誰就監國,您選誰。俺就支持誰!”

李二陛下把其他人問了一個遍,最後,他的目光才落在了郭業的身上,道:“現在所有人都發表了意見,貌似除了馬周之外,都不反對齊王監國。秦國公,你以爲呢?”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異樣的情愫第五百四十八章 安排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解救鄭菲菲!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稱一聲老太君第六百五十四章 今晚,我爲卿狂第九百零三章 府外交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隴西縣城保衛戰(十)第六百五十九章 揭開底牌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二千六十六章 結拜第二百一十三章 誓師大會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過河卒子周桂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集閒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指鹿爲馬一千七百零四章 不良人副統領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自古以來第九百零五章 冷酷無情長孫無忌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走進科學第二千四十二章 開棺驗屍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死後哀榮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御前行兇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圖窮匕見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張弼立功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僧法號玄奘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書舍人馬元舉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魚在靈州第七百四十六章 各有去向第二千九十八章 受降第九十章 準備行動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兵分兩路,各行險招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油鹽不進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烈火焚城第九百六十三章 儀式第十六章 快樂的小衙役第四百九十二章 尤姬姑娘要從良第六百三十三章 天道忌才,不可不敬天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七十五章 春流畫舫的第一美人兒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六百八十章 戰鬥的號角吹響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磨劍三年,總該出鞘了!【超長版】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平陽郡公在此!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改淵爲泉第二千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善花歸心(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關鳩鳩回來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兄弟,我保證!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崔九炎作死記(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最後的一夜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一件小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喜從何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無利不起早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我敢殺你第八百一十二章 屋頂守歲數星星第五十一章 初進滿月樓第七百零一章 抵達一千八百零七章 李泉中計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花魁(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弱國無外交第六百三十三章 天道忌才,不可不敬天第二百六十七章 駐軍兵力何處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扶桑死士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一舉兩得第二百九十一章 來首詩,應應景兒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牆倒衆人推!第六百六十五章 捅出大婁子後的猶豫第一百七十七章 英雄大會之家有神秘客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惡道秦英第七百三十三章 關鳩鳩的去向正文 一千八百七十章 討喜的太子爺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逆轉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劫持(2)第二千四十三章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第四百三十六章 樑二公子買創意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張弼立功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家有貴客第三百七十九章 嫂夫人相約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救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中計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令一到旨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魚在靈州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兵發板橋鎮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雷莊中風雷堂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大將軍,瘋了!第四十章 赴約一千九百章 陰差陽錯之賽馬奪美(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要去國子監上學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大江慶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加長版】第二百九十五章 遊說順公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奚族王子蘇支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票否決制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目的 退而求其次第二千二十九章 金山銀山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變起倉促,薛禮建功第六章 近鄉情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