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攘外先安內

文彥博有一個錯覺,一個讓他渾身顫抖的錯覺。

看着唐子浩堅定的眼神,他覺得,范仲淹沒幹成的事情,也許.....唐子浩能幹成!

而此時此地,他文彥博的手裡握着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讓他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他已經身處其中了。

這讓文彥博莫名地生出一種澎湃之情,一種難以抑制的亢奮。

不論成敗,我文彥博註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評說的!

這還不夠嗎?

哪怕最後真的如範公一樣敗了,即使落得個屍骨無存.....

也值得他去賭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將門入夥,就是要藉此來整頓軍制!?”

以文彥博的智慧,一通則百通。唐奕一點,他就什麼都想不明白了,也難怪官家會任由曹潘王楊幾大將門插足觀瀾商合。

這不但把軍隊中的大勢力牢牢地攏在了皇帝身邊,而且將來要改革軍制,會少掉頗多阻力。

“最後一個問題!”

唐奕一翻白眼,“要幹就幹,不幹拉倒,哪兒來那麼多問題?你幹不幹?不****特麼找別人了!”

“幹!幹!”文彥博篤定道。“但是,這裡面你有一個大問題解決不了。”

“你是說經濟總量?”

“什麼總量?”

“就是大宋現在的土地產出是有限的,周邊又沒有產糧大國。所以,一旦在北方鋪開毛紡,定會對糧食產量形成衝擊對吧?”

好吧,文彥博還沒唐奕想的遠。他其實就是想說,毛紡用工量大,與土地搶奪勞動力怎麼辦?

“這也是現在不用毛紡的一大原因,在糧食產量沒上去之前,毛紡就不能動。”

這是唐奕最大的顧慮。大宋的生產力有限,不能像後世一樣可以毫無顧忌地展手工業。要是勞力都去做工了,沒人種地,那不用外敵,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糧產怎麼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須大力鼓勵人口增長。人多不但能填補勞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開率,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沒個二三十年見不到成效。”

“二是增產,遼朝每年供應十萬牛腸,沼氣池的技術也趨於成熟,官家已經擬定,每年從觀瀾進項之中拿出一成補貼農戶建池積肥,幾年內就能見到成效。”

“再有.....”再說,唐奕就沒法說了。

他總不能說,老子知道哪有高產作物吧?

.....

文彥博已經無話可說了。以前趙禎說讓唐子浩執掌三司,現在在他看來,讓這貨當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個脾氣真當不了宰相,兩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傢什麼時候調我回朝?”

文扒皮終究還是忘不了升官兒的事兒。

唐奕橫了他一眼,“等着吧,怎麼也得讓你在下面呆兩年,長長記性。”

“......!”

文彥博還是太年輕!

趙禎的意思很明顯,現在朝中沒什麼大事兒,讓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畢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輕易不會再讓他下來了。

這是好事兒,大宋朝換相太過頻繁,終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能因觀瀾商合把富弼和文彥博綁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來,絕對是功德一件。

......

在蘇州呆了三天,因爲之前來過,唐奕也就不打算多呆了。文扒皮也一改之前接都不去接的臭架子,親自送唐奕上船。

範純仁則是一再囑咐唐奕,回去之後,代他好好照顧老父親。范仲淹已經六十有餘的高齡了,就算每日精於調養,也已大不如前了。

而唐奕也終於不再遊山逛水,準備回京了!

......

雖只是兩年未歸。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經不是兩年前的回山了;如今的觀瀾書院也非原來的觀瀾書院可比了。

回山改建,在唐奕走的那一年就已經完成,第二年開始建街引商。

先是白樊樓於此建立了分樓,然後華聯鋪也來此開設了分鋪。

這裡有回山美景,又有觀瀾書院,更有文聖石這等文教聖物。連官家每年都要來此住上半月,尋常百姓自然把這裡傳的神乎其神。

改建一經完成,回山碼頭就熱鬧了起來。

開封文人雅士、花魁粉頭兒對這有山有水,有吃有喝,有文學殿堂,又有諸般美景的地方趨之若騖,每天都有畫舫、香船專門從開封出到回山一遊。

京中各家商戶看到了商機,也紛紛前來開鋪面。

現在的回山,汴河之西是回山河彎和回山商村,荷塘水色,亭榭廊橋,樓閣林立;河東是月季花海,色彩斑斕。

開封甚至有牙行專門經營每日往來回山與京中的遊船,讓那些僱不起花船、畫舫的普通百姓也能舒舒服服地一遊回山。

而觀瀾書院,當年一榜十進士,頭甲雙鰲頭的盛舉早就令其名滿天下。

這幾年,范仲淹、孫復、杜衍等大儒無朝事煩心,一心鑽研學問,着實做出了許多可傳世的美文。

如今,《觀瀾時集》要比《太學文集》好賣的多,進一步使得觀瀾的名聲聞名宇內。

......

人就是這樣,不想回家的時候,在外面怎麼瘋,怎麼跑,也不會想家。可一但定下歸期,卻一刻也不願意多等,恨不得馬上飛回去。

唐奕走淮河,入汴水,一路行來,下午本應靠岸歇腳,最後的幾十裡水路,留在明天正好。

可是唐奕說什麼也不想再多等一晚,多賞了船家和縴夫十貫銅錢,非要連夜回去,以至於船快到回山之時已經臨近子夜。

眼見拐過下一個河彎就能看到回山碼頭了,唐奕不禁立於船頭,等着“到家”的那一刻。

君欣卓等人也陪着他,站在船眺望。

蕭觀音已經從兩年前的驚懼之中走了出來,站在唐奕身邊。

“馬上就能見到唐哥哥說的那個回山了嗎?一定很漂亮吧?”

唐奕笑道:“你看過就知道了,絕對是你沒見過的景象。”

倒是章惇撇着嘴道:“再漂亮大半夜的也看不出個端倪,青瑤姑娘還是安睡一晚,等明日早起再看吧!”

章衡比他這個“小族叔”大了整十歲,已經二十幾歲了,自然沒有他那般恬燥,站在一旁默默不語。

他來觀瀾書院就是衝着范仲淹、尹洙、孫復等人的名頭來的。而且,章衡自視文章詩賦在同齡人中的水平天下無二,他是來當第一,拿狀元的!

至於什麼回山美景,對於他來說,都是浮雲。

而沈括則盯着手裡的一個銅皮器物道:“若此地的氣壓趨於正常水平,從泗州到這裡汴水河勢不過二十來丈,難怪汴水趨緩。”

唐奕不語,靜靜地等着客船轉過河彎,才露出一個暢快的笑意。

一指前方的燈火閃動,“到了!那就是回山!”

衆人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我的個天爺啊!”

“現在不是子夜時分嗎?怎麼這般熱鬧?”

章惇有點不淡定了。

.....

(未完待續。)

第595章 到底是誰第499章 條件第26章 問名 一第294章 紈絝祖宗第371章 北上第612章 穩坐一片石第858章 出師不利第40章 誰幹的第578章 人比人得死第555章 想考?自己想招第349章 以毒攻毒第839章 龍虎豹第410章 都是爲了礦第179章 傳承第261章 劫殺 三第514章 和皇帝罵街第428章 缺人第282章 數術之學第341章 終於要走了第497章 臥薪嚐膽第703章 有借無還第55章 軍人的棱角第182章 都惦記上了第一百零一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談第902章 布衣當國第781章 瘋子之怒第623章 關還在,閻王還在!第223章 夜宿第213章 這裡定會變成家鄉第809章 夾板氣第972章 找上門的文彥博第744章 京裡那點事兒第132章 所圖甚大第898章 重擬遺詔第484章 誰活擰了第458章 忽悠第568章 軟柿子第815章 我也有故事第798章 兩法之弊 二合一一大波盟主砸過來第70章 倒黴的胡璦第662章 人生如戲第943章 算一筆賬第915章 兵膽第277章 幕後之人第689章 又扔鞋?第863章 軟刀子的鋒利第845章 關於信任第九十六章 200貫貴不貴第649章 北邊來的土財主第586章 探報第166章 曹遇曹第886章 入甕第533章 唐奕都養不起的兵第370章 宋遼大道第994章 還萬民一個大宋第755章 野蠻只是一種生存方式 二合一第409章 軍制之弊第66章 坑爹第330章 替你們着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談第821章 活見鬼了第420章 背書第711章 自取其辱第413章 埋骨觀瀾,情之所願第860章 衆志成城,千萬個唐子浩第948章請假第337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980章 喜憂參半第813章 意外訪客第877章 哪疼啊?第855章 誰一亮刀子,轟誰第290章 最後的戰神第150章 水情第42章 暴揍上架感言第485章 圖什麼第901章 文相公終於硬氣了一回第289章 焦碳對大宋的意義第86章 生意第960章 不省心的爹第660章 還是那三個坑的破事兒第782章 着不着急第877章 哪疼啊?第702章 欺君第295章 捅破天第180章 張老爺第875章 醫病第928章 匪幫重聚第982章 越來越撲朔的局面第128章 越來越熱鬧第589章 起叛第一百一十章 潘豐第508章 包拯的自醒第224章 夜宿 二第573章 觀瀾匪幫第431章 西北重鎮第39章 大宋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