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得寸進尺

唐奕提出兩國互建使館,常期駐使的建議,趙禎一琢磨,還真可行。先不說通不通告政令,這還有待商榷,但光是一波一波的使團耗費就能省下一大筆錢。

要知道,遼使來宋,接待的費用可是不低,一切都按最高規格配給用度。即使財政吃緊,也得勉強裝大頭,總不能在遼朝面前墜了面子。

而且,遼使來一次,大宋就得回訪一次,這個費用更高。什麼天朝儀駕,隨行官員兵士,方方面面,都得要錢。

如果真的駐使,傳信只需路驛即可,這得省多少錢啊!

趙禎心說,唐子浩這歪主意就是多,有時候還真能頂大用。

唐奕一看趙禎眉頭漸展,知道這關是過了,只要皇帝不打觀瀾商合的主意,一切都好說!

見天色也不早了,唐奕躬身請退。

不想,趙禎就沒打算這麼讓他走了,事兒還沒說完呢,你走什麼啊?

“大郎,留步!”

唐奕心裡直罵娘,奶奶的,老子把家底兒都掏空了,你還想幹嘛啊?

“陛下,還有何事?”

“呃....”

好吧,趙禎這時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剛從人家那兒擠出來一百萬貫,還要唐奕放血,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陛下但說無妨!”

唐奕也算光棍,反正老子已經被你榨乾了,也不怕你再提什麼過分的。

“朕是想....和你說說那個沼氣燃燈、起竈的東西.....”

唐奕聞言,差點沒哭出來,“陛下不會是想讓草民把那套技術讓爲公用吧?”

“.....”趙禎臉紅了,還真是這個意思...

他一開口,唐奕就全明白了,這個事不光是趙禎,其實,范仲淹就已經和他說過好幾次了。皇帝和范仲淹關心的倒不是沼氣池點燈和做飯的用途,他們更看中的,是沼氣池的積肥能力。

一個沼氣池,每年可積肥一千多斤溼肥,這是一個極爲可怕的數字。按大宋普通農戶每戶五畝左右的田地來算,每畝地可增肥兩百多斤。

在這個育種、肥料、種植都達不到後世的科學標準的時代,更多的肥量,就意味着更高的產量!

這兩年,范仲淹特意用兩塊田實驗過,用過沼氣池肥和沒用的,畝產糧食相差了最少一成半。再加上唐奕總結出來的一套科學的施肥方法,畝產能差到兩成。

這可是比什麼事情都要重要的,所謂民以食爲天,要是這個沼氣池的技術普及到全宋,那兩年多兩成糧食,將會是什麼概念?

所以,范仲淹不但一連向趙禎上了幾道奏章,而且,還多次找唐奕談過,希望他放棄沼氣燈的生意,把這個沼氣池普及開來。

...

唐奕又怎麼不知道積肥對農業的重要性呢?而且,他比趙禎和范仲淹認識得更透徹。

從根本上來說,大宋還是一個以農業爲主,商業爲輔的農耕型社會。

所以,想把大宋變成什麼樣,想讓大宋從原始經濟中跳出來,晉級到更高的社會形態,關鍵不是唐奕能把生意做多大,關鍵是大宋的有多少耕地,地裡能產出多少糧食,這些糧食能養活多少人。

只有更多的基礎產出,才能形成更大的經濟力量,推着大宋向前邁進。

要是耕地產出跟不上人口增長,那就算唐奕玩出花來,也沒用!

唐奕在後世曾經看過一個資料,說中國古代,即使將所有的耕地利用起來,但因爲糧種和肥力的關係,人口上限最多就是一億。

也就是說,中國這片土地,最多就能養一億人。而且,這個是理論數字,真實情況是,人口過五千萬,就很容易出問題了。

就好比一戶人家,耕地是固定的,養三口人算富裕,養五口人算還能維持,養七口人就要餓肚子,養十口就一定死人一樣!

土地的負荷有上限,就算再會持家的人也玩不轉。

唐玄宗天寶年間,大中華地區有田十四億畝,養民五千三百萬,已經過了這個警戒線。

然後,經過五代的洗禮,又丟了燕雲之地,終宋一朝也沒恢復到盛唐時期的人口和耕地量。

到了明代,因爲引入了土豆、紅署、玉米等高產作物,才把理論上限提升到了兩億往上。而大明用三億畝土地,養活了一億兩千萬左右的人口,已經是個奇蹟了。

清末土地總量翻了四倍,也把人口數推到了四萬萬!

只有當人工合成尿素、還有雜交水稻問世之後,人口才能不受土地的侷限,開始飛漲。

所以,唐奕知道,增產不單單是多打糧食這麼簡單,而且還是最根本的問題。

他雖然是學化學的,但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合成尿素,又無法遠赴南美拿回那些高產作物,怎麼辦?只能在現有條件下提升產量,而沼氣池積肥,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真不是唐奕爲了點個人利益抓着這門生意不放。想掙錢,他有一百種方法比沼氣燈掙得多,關鍵是技術不成熟。

“不瞞陛下,現在沼氣池的技術和造價就算草民放出去,也無法普及到百姓之家,造價實在太高了。”

“聽範公說,大郎不是在此獲利頗多嗎?朕還以爲,這也如醉仙一般,是無本的買賣。”

“....”唐奕一陣無語.。

老子是人,不是神!

“實話跟陛下講吧,沼氣燈這門生意,從兩年前開始經營,到如今,獲利不下十萬貫!但您知道,草民投入到技術改進和研發之中的銀錢有多少嗎?”

“多少?”

“十三萬!年前匯賬,不但一分未賺,反而倒賠了一萬多貫。”

“!!!”

“陛下若是不信,草民可讓國舅把賬目拿來給陛下看。“

唐奕一點都沒說謊,一百萬貫他都借出去了,還差這點東西?實在是沼氣池技術不適合民間普及。

兩年前初創之時,造價一百貫左右,苦哈哈的農民誰拿得出一百貫?

就算現在,唐奕投入了巨資研發,大批的頂尖匠人爲了簡化工藝,選擇最便宜、最適合的材料,幾乎是想破了腦袋,也只能是成本降到了三十貫每套。

三十貫!相當於一頭耕牛的價格,又有幾家能裝得起?

......(未完待續。)

第9章 范仲淹一大波盟主砸過來第512章 真沒瞞着您的了第451章 就沒他不操心的第183章 天上掉餡餅第372章 地籠第414章 殊榮第921章 原來如此簡單第686章 良苦用心第54章 又出餿主意第269章 攤牌第800章 癲王回京第879章 直接第412章 管的太多了第4章 眼光夠高啊第887章 最擅長的第147章 師侄第915章 兵膽第170章 新衣第55章 軍人的棱角第981章 撩挑子第410章 都是爲了礦第643章 那是燕雲的味道第976章 風起介休第854章 大宋不高興第155章 不出所料第798章 兩法之弊第155章 不出所料第255章 離別?亦離別! 二第279章 觀瀾動第691章 能驚到唐奕的牛人第一百一十章 潘豐第513章 你病我也病倒黴的一天單章,回答兩個問題第229章 獵豬第143章 可憐第392章 佔得先機第350章 公道在人心第376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504章 十賭十贏第442章 狂奔而至等等我!這都是套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價酒第271章 攘外先安內第472章 敬畏第516章 好像不虧第316章 早朝第574章 考題有點難第394章 項莊舞劍第992章 不該回來第317章 殿前發瘋第205章 邊關故人第57章 進京第846章 越扯越遠第509章 傾盡所有,因爲值得第700章 以毒攻毒,破釜沉舟第628章 紈絝皇帝第825章 賤人第128章 越來越熱鬧第814章 過分了第208章 莫名奇妙要殺人有些話不吐不快第414章 殊榮第963章 責任第525章 司馬光的選擇第676章 來時容易,走時難第434章 錯綜複雜隨筆,與君分享.第82章 猜迷第904章 一個得道第577章 屠榜第503章 死的有點早答讀者問 一第292章 轉爐鍊鋼第685章 要被玩壞的節奏第459章 舍妹,蕭觀音第48章 暈了.....第572章 送考第424章 欣欣向榮第209章 誤會不是第594章 突變第842章 戰報第749章 殺一還百 三合一第122章 觀瀾書院 一第440章 好啊,都報給你第852章 十船上架感言第70章 倒黴的胡璦第727章 縱橫四海第762章 想走也走不了第355章 大宋說書人第729章 吳育歸來第409章 軍制之弊第775章 唐奕也會害怕 三合一第183章 天上掉餡餅第709章 辜胖子的人性第818章 崖山第316章 早朝第428章 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