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

李贄居然也能開起玩笑來,惟功忍不住哈哈大笑,擺手道:“老夫子但拿去用,若稍有一些用處也是我的榮耀,當官不過幾十年的事,能在老夫子的學問裡謀一席之地,這可不是當官就能當出來的。”

徐渭在一旁道:“大人這般年紀,沒有絲毫驕矜自大之氣,着實難得。”

“當官不過一時,居家纔是一世,現在當官就驕慢他人,將來不當官了,沒有人理,那豈也不是難堪之至?”

惟功打個哈哈,又和其餘人寒暄幾句,這才帶着工商各司的人,往商會裡頭而去。

商會財雄勢大,建築羣落也是修築的十分堂皇氣派,從大門到正堂俱是大塊的方磚,兩側廂房亦修的十分高大,都是商會中人做事的地方,從大門到正堂一水的青磚漫地,進了大堂,擺設陳列也都極盡奢華,比起中軍部甚至惟功的西花廳來都是要強過很多。

“唐會長,”一落座,惟功便是說道:“適才在外不好說,怕落了你的麪皮,但這件事到底自唐家而起,你那幾個族弟已經伏了法,不必去說。你是當家理事的人,卻不好再繼續做這個會長了,小小薄懲總是要的,體例相關,你我雖然頗有一些舊交,我亦不好以私交壞法,你覺得如何呢?”

惟功的脾氣秉性已經人盡皆知,論情,那是極重交情,不論是宋黑子還是張簡修,微末時的交情,現在見了面也是極爲親近,怎麼也不會和這些老兄弟擺什麼侯爺的架子。

說是無情,也是十分無情,只要你壞了他的法,管你是什麼身份,也是毫無商量,必然是要處罰的,對這一層,幾乎也沒有人任何人敢懷疑。

這一次李福通的事,也是更確定了一下,以當年拖鼻涕小屁孩就跟着惟功的身份,想見最後一面亦不可得,可想而知,有幾人能自忖比李福通資格更老?

唐志大早知這是最低限度的懲罰了,想必是因爲自己涉入不深,而且關鍵的就是總兵官要扶持這些監督遼陽鎮各司的行會,不好對自己懲罰太過,畢竟謀刺官吏商人的事自己沒有參與,只是在昌盛廠剋扣虐待工人一事上有不小的責任,影響頗爲不好。

當下起身,畢恭畢敬的道:“小人知道,小人也絕不敢有所怨恨。”

“嗯,你的族人,照顧固然是好,不過不要弄的太阿倒持。”

別人宗族的事,惟功不好說太多,他亦不好下令不準遼陽和遼南四衛原本的宗族解散,在極重宗親的中國來說,連大明天子也得講“親親”之誼,否則就是失德,他一直在破除舊有的東西,但一些核心的關鍵的東西還是不好用強硬的手段去做。

好在各行會慢慢成立,遷移也很自由,宗族的影響力會慢慢削減下去。遼陽都司各地原本也是從關內遷移的移民組成,宗族都不甚大,象南方有一些大族動輒幾萬人,械鬥都是幾千上萬人蔘加

,聲勢浩大,跟這些大宗族根本說不得道理,要麼出重兵去剿,要麼就默認其半自治的地位。在遼陽好歹沒有這種大宗族,否則還真是大麻煩。

交代好唐志大,惟功看看四周,說道:“商會中事我不好干涉太多,唐東主是因爲和鎮裡之事有關,故而罷免,新會長由得你們諸多理事開會推舉,本鎮不會指定。”

這也是很開放的態度,在場的諸多理事均是起身道:“我等一定秉承公心推舉。”

在場中人也是明白,憑着艾可中在前後事上的表現,就任會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唐志大去職,李昭祥向來對商會的事不大上心,認爲是無用之舉,這一次會推,當然是艾可中上位就任會長。

“好了,底下各司對商會諸人交代本鎮必有之開銷。”

惟功說了最後一句,開始退後,由任磊和李乘雲孫可大等人,一一對商會交代花銷。

“……本鎮明年預計人口將達到漢民五百萬人,歸化女真,北虜,生女真在內的邊牆外的歸化各部,人口總數將達到五百五十萬人左右,明年的開銷會更大,練兵,民政移民,將作,建築,工商,海事,甚至司法,公安,軍需,所需費用均是成倍增加,是以在保持不加稅的現有收入下,沒準還會出現財政赤字,我們的行政開銷可是最低,連大明內地都是遠遠不如。那些衙門雖然很少公使錢,牆倒了都是常有的事,但來往官員的贄敬程儀和招待費都是天價,加上官員中飽,胥吏弄錢,百姓負擔也是極重,錢卻沒有花到該用的地方去,是以本鎮的稅收絕對合理,沒有這些稅支撐的各司和軍隊,各位也沒有辦法很舒服安穩的做生意發財,本鎮的力量受到削弱,首當其衝的就肯定是商會裡的各位了。”

任磊在對本年度的財政支出做了一個簡單的報告後,最後的結束陳詞效果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

原本商會中人確實對重稅頗有怨言,大明的國策是看不起和打壓商人,但實際上又離不開商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到明中期之後大商人開始廣泛冒頭,他們卻又沒有政治地位,只能勾結權貴官紳逃避賦稅增加自己的利益,大明的商稅原本就低,現在還幾乎徵收不了多少,當然到了崇禎年間就更慘了,連萬曆年間也是遠遠不如。

遼陽這裡卻沒有上下勾結減稅的機會,利用牙行壟斷撈錢也是想也不要想,那種權貴和豪強私設的稅卡也是沒有,不過在稅務司的緊盯之下也沒有人敢於逃稅或逃稅成功。

這樣一來,怨氣難免,畢竟銀子就是銀子,每年鎮裡都拿走自己的大捧銀子,最少佔純利的三成左右,想想大明三十稅一的稅率,不滿之氣油然而生。

現在聽了一次報告,雖然交銀子時肉痛肯定還是難免,卻好歹明白了銀子的用途,而且聽了這麼一場高端的報告,各人都覺得自己臉上

有光,大大的有面子。

“原來中左所炮臺有三百多炮位,每門炮二百兩均價就是六萬多兩的造價,還不提黃金山老虎尾的炮臺造價。”

“卻要造這些炮做甚?”

“你適才沒有聽清?現下海事司商船通行南洋,紅毛夷經常來找麻煩,我們的商船已經和他們做過幾場,紅毛夷雖是小國,但海上勢大,戰艦頗多,中左所是我遼陽重要港口,自然要嚴加防範。”

“海事司也是吞金大戶,適才任司正說正在造大戰艦,每艦都是十萬兩銀子以上。”

“說起來建築司一直在修路,我老家鳳凰城,以前每常回去都十分難行,現下不經意間便是到了,以前一直說是馬車好,卻不曾想想修路要花費多少銀子。”

“武備不修也是不行,適才周司正說是練一營兵六千五百人左右,軍械甲胃就在十五萬以上,戰馬均價二十兩以上,又需幾萬,每兵月餉便是兩萬兩以上,本色每兵一月五斗,鹽菜每兵月使一兩到一兩五錢之間,又是好大一筆開銷,如果打仗,更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對北虜一戰用銀數百萬兩之多,如果不是我遼陽繁富,我等商人納稅,哪裡打得了這般的惡仗!”

“這銀子用的最值,我平生最恨北虜。”

“誰不是?哪個祖上沒有吃過北虜的虧?上回北虜入境,我舉家逃到金州,那滋味別提了。”

“若無銀錢支持,我遼陽軍哪能痛殲北虜?我等不能光顧着高興,卻忘了兵無餉不行。我遼陽雖是厚餉,卻也是實打實的養出了精兵。諸位想想,十年之前我等聽說北虜是何感覺,現在又是何感覺?不要說遼陽,就光說我遼陽舊日邊牆諸堡,已經有多久不曾見北虜蹤跡了?”

以前的遼陽雖然是鎮城,但與河套地區相隔不遠,經常傳來警訊,雖然有邊牆和沿邊諸堡,等閒不會有虜騎到遼陽城下,可北虜一路攻到城下的事也常有發生,每當有這種事的時候各人要麼逃走往遼南去,要麼就在城中惴惴不安,惟恐北虜發瘋真的來攻城……往遼南亦未必安全,北虜曾經多少繞過遼陽,直撲蓋復金耀各衛,萬一遇着北虜兵鋒,那隻能自認倒黴了。

自從惟功帶着遼陽鎮進駐,初時幾年也曾經在邊牆附近與北虜纏鬥,這兩年乾脆收復邊牆外數百里失土,雖然相隔河套的科爾沁還是敵對狀態,但遼陽在關外的領地也是將這個部落半包圍起來,放着關外的明軍不理,去啃沙子渡河套越邊牆來打遼陽,相信科爾沁的人還沒有瘋到這種地步。

任磊等人在初時還感覺向諸商人解釋經費用途有點兒失身份,他們雖然是順字行的小夥計出身,但擁有權力也是很多年了,現在更是有朝廷官職在身,向一羣商人解釋本鎮財政收入和開銷之事,確實心裡有些彆扭。

此時看到效果大好,心中便是若有所思起來。

(本章完)

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十二章 寶刀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二百零二章 騎兵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十四章 寶和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五十章 賜金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八章 入府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