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

他們過來的方向應該是浙江到長江口的海域,礙於和大明的關係,荷蘭戰艦不可能近海,應該是在近岸邊的海域之中游蕩,盤查過往船隻,以等待福星號的到來。

這樣的行止當然是不會有太大的指望,荷蘭人應該也就是做足姿態,畢竟他們要撕破臉皮的話,這裡港口裡現成的還有幾艘遼陽商船,雖是商船,也裝得十來門火炮,也有炮手在船上,還有少量的陸戰隊員,如果真要拿商船當戰艦,隨時亦可開戰。

不過這樣的事荷蘭人是不會做的,軍港兩邊的山地上均有明顯的炮臺痕跡,火炮最少有過百門以上,而且一路沿碼頭進來,調轉非在海上那樣輕鬆,在這裡動手,等若給人甕中捉鱉,未免太傻。

他們此番返回,卻是在海上遇着一艘出江口出來的小商船,並非遼陽船,打聽消息之下,聽說福星號已經出江口下海,於是又趕緊回返過來,不過,很明顯也是遲了。

到澎湖再走,多半是去倭國,幾艘荷蘭船隱隱感覺到軍港中的敵意,眼看福星號沒有在港,他們也沒有補充淡水,直接便揚帆往日本方向而去。

“會有一場龍爭虎鬥,不過,求仁得仁,只是希望沈船長能打贏吧。”

遼陽軍艦船隻數量畢竟還是不多,這一次在預先知道危機的前提下,如果能有幾艘軍艦組成分艦隊,對敵戰勝的機會當然就大的多,但那樣可能會有荷蘭人再聚集大艦隊的結果,同時遼陽艦船也確實不大夠用。

這麼大的海域,北方和南方都需要有軍艦巡邏,而且現階段軍艦還不能做純粹的軍事用途,還有貿易裝貨的用途,總得再過十來年後,“餃子”真下成了,商船數字足夠了,才談的上軍艦專用。

現在的遼陽商船數字不過千餘艘,而且有相當部份是當年急趕而製成的福船,泡水久了就會散架,需得慢慢淘汰,所幸的就是當年至今,熟練的船廠工人和相關輔助人員已經有相當多的人數,可以滿足大量造船所需,戰艦需用的各種上好木材,遼闊的東北森林區域儘可提供,不象閩浙一帶的南方,大木稀缺,造艦十分困難。

只要再過幾年,恐怕南洋和日本一帶的海面,就會是另外一番景像了。

而遲子凌更思一層,便是若無惟功在多年前的佈局,現在荷蘭紅夷和諸多泰西各國的戰艦商船紛至沓來,風帆遍及大明諸多海域,如果圖謀不軌,就算陸路可守,海面卻是毫無辦法,那時的情形,又會如何?

遍觀大明海域,也就是福建尚有水師建制,不過戰船多笨拙少炮,火力極弱,還是在跳幫船戰的範疇之內,而泰西各夷,多半已經是放棄衝角接舷戰法,多裝火炮,多桅多帆,船身調

度方便,一旦接戰,火力傾泄而下,要想與之交戰,必得多船借風,纔有可能戰而勝之,只有遼陽這般大力發展戰艦的做法,方有可能與之交鋒爭勝了。

眼見幾艘紅毛夷掌舵的戰船沒有進港,巡梭一圈就離開,也是駛向日本海域方向,遲子凌不敢怠慢,親筆寫成一份詳細的報告,着人送到一艘要回中左所的海船之上,着意叮囑一定要將情報安全送到,待看那船也出港之後,這才略略放下心來。

他雖然贊同沈福星銳意進取,不畏強敵的風姿,但無論如何,荷蘭夷這一次是鐵心要與福星號做過一場,雖然這幾艘夷船俱比福星號小了一圈,船上火炮肯定也要少的多,但畢竟是以少敵多,一旦遇上,勝負當真難料的很了。

……

……

福星號揚帆而行,終是在三月十八日那天,抵達長崎港。

長崎港此時可以說是亞洲最熱鬧繁盛的港口,中左所雖然有後來居上之勢,但畢竟是偏於中國北部,很多商船除非是有意在中國北方展開貿易的,選擇到中左所去停靠的畢竟是不多,目前停在中左所的仍然是遼陽本土海船戰艦爲主,只有少量的夷船抱着種種目的曾經停靠中左所……惟功要興修澎湖港並不是心血來潮,相比較中左所和登州而言,未來的澎湖可以負擔起中轉半個中國的貿易港口的重任,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並不小。

如果惟功能控制廣州或泉州,那麼自然不必經略澎湖,泉州港如果在他手中,超過長崎只是分分鐘的事情,可惜的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無法染指泉州。

此時在沈福星等人的眼前,真真是檣櫓成林,放眼看去,藍天之下,到處都是點點白帆,各式各樣的船體俱是能看的見,老式的歐洲帆船,前後都有方型的船樓,雖然帆的形式與中國的福船不同,仍然略嫌笨重,在吃水行駛時,水阻面大,在歐洲已經屬於被淘汰的帆船,在長崎這裡,仍然有相當多的存在着。

更多的就是最新型的夾板帆船,單層的,兩層的,最大的有三層甲板的戰艦,亦是可以在港口中看的着。

十幾個碼頭和棧道將各色船隻分開,小船牽引着大船往返,裝滿了貨,補充足了淡水和食物的船隻離開碼頭,開始揚帆遠航,水手們趴在舷邊,向着各種來船揮手致意,在這樣的地方,福星號上所有的人們都跑出了艙室,融入到這種水天一色的情形之中,在這裡和南洋的幾個大港走上一圈,很容易叫人脫離舊日的思維方式和眼界,心胸之中,重新拓展了一塊新天地出來。

港口之中,也有少量的福船出沒,順字行其實已經半壟斷了對日貿易,這港口之中最少有十艘以上的順字行的海船,不論是收貨還是出貨,渠道已經穩固,順字行船隻多,規模大,股本充足,而開始時的北方貨色是南方的中國商人拿不到手的,時間一

久,日本商人自然也有所取捨,與順字行漸漸形成了穩固的貿易合作關係,待這兩年順字行海船漸多,幾乎將國內南北貿易和對外貿易的貨流都吃了下來,這會子能到日本來的福船,如果不是順字行的船隻,也就只是寥寥幾艘,買賣一些兩廣和福建的本土貨物,來回往返,利潤被壓的很低,賺的就只是一些辛苦錢了。

這亦是沒有辦法的事,澎湖現在吃不下多少移民,福建多山少田,所以當地人哪怕是在大明海禁最嚴時亦會出海,或是捕魚,或是下南洋移民,或是與外海的亦商亦盜的海盜們做生意,當時每次出海風險都是極大,要麼死於風浪,要麼被岸上巡邏的官兵拿下,當時一次被捕數十人的事亦是常有,但沒有一次例外,不論被捕人數多少,其情有多可憫,均是一律斬首,至明朝中期,仍是如此。

所以說嘉靖到隆慶年間,朝廷財政極度困難,開海是無奈之舉,也是給了中國人一次良機,只可惜民間藉此東風富了不少人,但朝廷因爲沒有完善稅法,改良制度,在隆萬開海後卻是獲利最少的一方,不似前宋,對外貿易佔了財政收入的大頭,一年最少幾百萬貫的收入在手,對貿易當然是十分着緊,種種徵稅的辦法,也是層出不窮,十分完善了。

福星號船身極大,炮也很多,這種船一般只用來做純粹的戰艦,但眼看它吃水很深,顯是裝運了不少貨物,沿着水道入港時,也是頗爲引人矚目。

待近了岸邊,自有事前早就等候多時的日本商人過來,確定查看貨色之後,便是叫人來下貨了。

“長崎十分繁盛,歌舞町妓極多,酒館亦是數量足夠,諸位海上奔走十分辛苦,不妨上了岸好生享樂一番,等半個月後,貨物入庫,我等資金備齊,給予諸君貨款,各位就可以離港了。”

來接船的日本商人十分客氣,個子原本就很矮小,又是不停的鞠躬行禮,整個人看起來如童子一般,只是鬚髮白了不少,年紀怕也接近花甲,在這商人鞠躬行禮的時候,有中國人在身邊充當通事,將那商人的話翻譯了出來。

聽着這樣客氣話語,沈福星也是頷首點頭,答說道:“在下等省得,一會就會上岸遊玩了。”

那日本商人又道:“若要採買貨物,不可易離長崎,當寫成單子,由我等代辦便是。”

沈福星盯着他道:“在此之前亦有貨船往返,我大明商人禁制不多,怎麼這一次卻是這般要求了?”

那個日本商人十分不安,不過態度仍然十分堅決,只道:“這是長崎奉行的命令,我等絕不敢違抗,如果客人不遵守規定,恐怕會有難以預料的麻煩,請至時務必說明,我等已經關照在前,並非沒有明言。”

“長崎奉行?”沈福星沉吟着道:“長崎不是在許久之前就奉獻給泰西的教皇,成爲彼國的教皇領地了麼?”

(本章完)

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六百章 雪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六百章 雪中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八百章 工廠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