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

“你們先看,然後集結人手吧。”李青對要做的事情已經是駕輕就熟,情緒上沒有絲毫的波動,甚至就好象在說:“飯菜已經做好了請開動吧”,一樣的淡定從容。

“嗯,大人果然是大人,我們還是想的太淺了。”

副手們已經看過了惟功批覆,按程序做了處理之後,就開始召集人手。

天黑之後,一個精幹的行動小隊被召集了起來。

“這一次的任務是刺殺李平胡。”

臨行前,李青交代道:“幹掉他之後,將他與北虜勾結的證據留下來,先通知巡撫和巡按,然後逼迫遼鎮公諸於衆。這一次李寧出塞偷襲北虜板升部失敗,就是李平胡預先勾結北虜出賣消息,使李寧碰上了北虜重兵……”說到這,李青微笑道:“雖然我認爲留下李平胡,逼其當我們的內應是很好的主意,不過大人的意思就是這一類背叛大明,使數千騎兵陷落於北虜之手,罪大惡極,軍情人員可以與任何人合作,但與這一類華夏之敵絕沒有合作的可能……對李平胡這一類人,要將其放在與遼鎮和朝廷的爭鬥之上,看起來,是我想錯了。”

在場的軍情人員都是老資格的老人了,一個個都是面色陰沉,有不少人臉上還有很顯然的刀疤傷痕……近室暗殺格鬥,危險性很大,在垂死時被刺的目標會爆發出驚人的殺傷力,比起戰場上要更加兇險,戰場上懦夫們能有逃跑的空間,而且人容易從重,哪怕知道被追殺的風險很大,還是會有人情不自禁的選擇逃走,而在被刺殺時,多半是在自己家中或是面臨直接的死亡威脅,這種情形下就算是兔子急了也咬人,更何況是被刺殺的武將。

行動組的老人身上多半有傷,這麼多年下來和遼鎮互相暗鬥下來,還有山西和大同的更象是前線,不少晉商組織了杆子隊伍對順字行進行襲殺,遼陽的應對就是一邊防備,一邊派軍情司行動人員進行反擊,不論是對杆子還是晉商,兩者都同樣危險,前者多半是好手,後者則肯定有看家的護院,每一次反擊都可能導致軍情司人員的死亡。

這麼多年來,軍情司的好手多半是在這兩處地方的真正的廝殺磨練出來的。

就算是這些傢伙,視自己和敵人生命爲無物的人,心底裡也是有自己的堅持,遼陽多年以來的教育有不少東西已經烙在骨子裡,如果惟功認同李青的做法,這些人當然也不會說什麼,但現在有這樣的批覆下來,還是令所有人都爲之動容。

對異族和叛國者的不打折扣的這種爽快和粗暴直接,實在是太對這些殺手們的胃口了。

“好了,行動吧。”

和多年前的那一次行動不同,李青早就不必親自參加這一類的刺殺行動了,他只是站在檐下,簡單而有力的發佈了行動命令,十餘人組成的行動小隊便立刻出發了。

夜色之中,人羣分批出發,因爲有路線指引,小組成員行進的速度也是飛

快,幾乎是眨眼之間,所有人都消失在了濃重的夜色裡。

……

……

人聲鼎沸,馬鳴蕭蕭。

遼陽軍的行軍軍紀當然不會造出這麼大的聲勢,事實上,哪怕是四周炒開了鍋,行軍中的遼陽軍人也是保持着靜默,並沒有任何人敢於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出聲,哪怕是沿途的百姓是這樣的熱情,甚至有人從永平一路跟到薊州這邊,道路兩旁都是聞風而趕至的官紳百姓,鞭炮聲一直不停炸響,不停的有百姓將雞蛋燻肉大餅一類的吃食丟到遼陽軍的軍隊之中,這些天來,倒是把這些遼陽騎兵接暗器的本事鍛鍊的極好,可稱一日千里的進步。

這樣的熱情,當然不是朝廷的授意或是組織,大明的官方組織向來堪稱悲劇,就算是有心組織也弄不出這麼大的聲勢出來……張夢鯉是負責人,又不要省錢,但官方的態度就是沿途趕工扎出來的幾十個牌坊和亭子,一路上各級地方文武官員的迎送致意,酒宴接風等等,這些事情,纔是官方的組織。

而百姓如火山一樣的熱情只能是出於自願。

沿古北口到喜峰口一線,太平也就這十來年間,而就算太平,零星小股的北虜突襲事件也不可斷絕,漫長的一千多裡的邊境線上,北虜來去如風,小股的幾十人規模的偷襲根本防不勝防,只要不殺傷太多,大明邊將也不會出盡全力去報復,邊境上小規模的搶掠,傷人,強掠女人孩子的事件,幾乎從來沒有斷絕過。

在戚繼光上任前的那些歲月裡,大規模的北虜入侵更是一起接着一起,在史書上只是一小段的文字裡,卻是斑斑邊民的血和淚。

可以說,在此時的邊境漢民心中,北虜就是比野獸還要可惡十倍的兇殘大敵,斬首三萬的消息傳來,沿邊百姓士紳爲之沸騰,這就絲毫不足以爲怪了。

“砰!”

一顆茶雞蛋準確的擊中了馬世龍頭頂的鐵胄,在即將掉落之時,面無表情的馬世龍右手一伸,將這顆裂開了的半碎的雞蛋接在了手中,順手遞給了身邊的親兵。

一邊不遠的李達咧開了嘴,幾乎要笑出聲來。

他們都是高級武官了,雖然還不是營官,不過在遼陽幾年一次大擴軍的慣例下,未來升任營官幾乎是必然之事……他們的序列也看的出來,就緊緊跟在郭守約和馬光遠幾個指揮和營官的身後,身邊是營中軍部安排的親軍護衛,全部是鐵甲在身,平時行軍時當然是不着甲的,不過這官道兩邊全部是蜂擁而來聞訊看進京獻俘的百姓官紳,要是隻穿着普通的軍服,這些趕來看王師天威的人們不免要失望了……少不得,大家辛苦一點,每日早晨起來就穿甲,一直到宿營才卸甲,辛苦是不消說了,每日卸甲時都是全身痠痛,好在都是一騎雙馬,每日輪流換馬,料亦喂的足,不然這樣每日穿着幾十斤的重甲加上兵器和各種物品,加上人自身的體重過二百斤的重量在馬身上,

這馬不到京師就累跨了。

馬世龍橫了李達一眼,然後又拿眼神示意一番,李達會意,臉上也換了肅穆表情。

這一番,不僅僅是要獻俘,當然還要順道鄣顯遼陽軍的存在,在此之前,人們心裡只有九邊重鎮,南邊的軍隊,當然不放在眼裡,可遼陽這樣的隸屬遼鎮和遼東都司管轄之下的二級軍鎮,當然也不會被人怎麼放在心上。

事實上,遼鎮以外,比如薊鎮分三協,宣府分東路西路,各鎮之下,都有自己的半獨立的自主分協,由副將或副總兵領職,平時事務自理,小規模戰事自己去打,只有大戰將起,匯齊到總兵麾下,一同聽令做戰。

在平時,總兵不大能直接干預各協事務,朝廷祖宗就是這樣,“以小制大”,這是不可移的祖制。

象遼陽當年就是一個欽差駐紮副總兵官,節制寬甸海蓋開原幾個參將,算是開協分管一路的地位,最少在人們心裡是這樣。

惟功是一個強勢的總兵,但這強勢只在於他個人,在此之前,遼陽這麼多年時間沒有在大規模戰事中露過臉,亦沒有主動出擊,掃**真或北虜,幾乎就是默默無聞,除了一直搞軍屯之外,似乎遼陽就沒做過別的事情。

若不是給人這種印象,這一次遼鎮戰敗之後,也就不會有萬曆悍然免去惟功世爵,並且下令逮惟功回京師問罪的詔旨了。

沒有實力,便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現在自然大爲不同,斬首三萬是沉甸甸的功勞,不會再有人懷疑遼陽鎮的戰鬥力,所需要的,便是獻捷的將士,再給這堆已經燒的很旺的火堆,再加一把柴。

包括營官在內,每個將士都對這種精神體悟很深,沿途過來,整支軍隊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失軍紀風範,自塞外到廣寧,錦州,再到寧遠,山海關,永平府,一路過來,口碑自然而然的也就豎起來了。

自此之後,怕是人們提起邊軍時,首推的不再是宣、大、山西,或是薊、遼,而“遼陽”了。

這一種成就,當然是沉甸甸的,也是使遼陽將士們保持着最好的軍容風貌的動力所在。

不管怎樣,不能叫總兵大人的心血白廢,也不能叫十萬將士袍澤的努力有一丁點兒失了成色,他們在這裡,沿途一路到京師,不僅是自己的榮耀,當然也是所有的遼陽鎮同袍們的榮耀,把這一層搞清楚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堅持下來。

哪怕脾性桀驁如李達,亦是深明此點,不自禁的,把自己的腰背又挺直了一些。

過了這裡不遠,就是通州,就是天子腳下,就是“長安”,就是京師,天下萬民景仰之所在。

但在所有的遼陽將士心中,這京師,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天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他們身上肩負的是十萬遼陽同袍的驕傲,還有他們總兵官張惟功的希翼,除此之外,真的什麼也不是!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六十章 國公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九百章 糧價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九百章 糧價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四章 途中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