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

惟功在清晨時起身。

四周還有白白的迷霧,這種霧水叫人感覺精神一振,它在人的四周纏繞着,每往前一步,似乎劈開了阻礙,但繼續前行時,發覺四周仍然是一片霧意朦朧的潤溼,人的頭髮,臉上,身上,很快就鋪滿了透明的露珠。

在羅二虎等人的陪伴下,惟功用牙膏涮了牙,牙涮是用上等的動物軟毛製成,不比後世的工業製成品稍差,牙膏則是用中藥混合而成,有一種淡淡的草藥味道,潔齒之後,他用清水洗了面,整個人已經精神抖擻。

眼前將起的大戰,對惟功也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在此之前,他確實沒有主持過這麼大的戰事,朝中上下人等按經驗對他的判斷,也不能說是完全的錯誤。

趙括在長平之前以知兵著名,辯論軍事時無敵,但一旦成爲數十萬大軍的統帥,他經驗不足的方面就體現了出來。

整個軍事行動千絲萬縷,小到一個運糧隊的起運點和中途休整及最終的運輸地點,大到一個營的戰略攻擊方向和具體的戰術展開……千頭萬緒,身爲統帥,就是蜘蛛網裡的那個蜘蛛,整個網上稍有動靜,就要立刻做出相應的處置。

對一頭老蜘蛛來說這不困難,對一隻幼年蜘蛛來說,可能會有很多遲延,誤判,甚至會因爲誤判而喪失自己的生命。

對惟功來說,恰恰沒有這種誤判的機會。

參謀司已經很成熟,大量的軍校畢業的小夥子精通測繪和情報分析,同時對遼東乃至海西一帶的地形都十分熟悉,特科人員每年都會潛出邊牆,測繪地圖。

惟功手頭,就有一張十分詳細的地圖。

從遼陽爲中心的地方,到瀋陽,再到邊牆各關隘,包括渾河,瀋陽還有鴨綠江,圖門江,松花江,嫩江,這些河流,山川之中,是標註好了的蒙古各部及女真各部的地圖。

就拿眼前來說,在惟功的右手邊是葉赫部和哈達部,往右上,是輝發部和輝發城,輝發城建在輝發河邊,是渾河的支流。

再往右中和右下,是哲陳部,完顏部,訥股部,朱舍裡部,然後再往下是鴨綠江各部,都是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城寨組成。

再下,就是惟功在寬甸堡壘區外的盟友棟鄂部和其附屬了。

再往右上,就是窩集部,虎爾哈部,瓦爾喀部等野人女真部落,他們佔據了後世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域,分屬於中國和後世的俄羅斯,大部落只是一個統稱,在這些地方,生活着過百個部落,野蠻程度很高,很難說清楚具體是哪一個小部落。

在左手上端,則是這一次開原所出擊要打擊的福餘部和科爾沁部蒙古。

中路軍已經向開原北陸路出發,他們的戰鬥可能已經打響了。

有參謀司人員和軍情司軍令司等部門人員的幫助,惟功自身的責任並不算大,最少在這個早晨,他還是感覺十分的輕鬆。

今早的早點是一籠細面饅頭,配一碗小米粥,加上鹽拌蘿蔔絲和醬牛肉等幾個小菜,熱氣騰騰,散發着食物的清香。

四周的所有營地,包括民夫的伙食都和惟功這裡差不多,遼陽強悍的物資儲備和運送能力,在這個時刻盡顯無餘。

軍需司統領所有民夫,輜重部門也會配合,爲了這一次戰事,動用了二百萬石以上的存糧,幾十萬斤的燻肉,雞、魚乾和大量的醃鴨蛋,雞蛋等肉食禽蛋。

硫磺和火藥則是有數萬桶,儲備的待用長矛腰刀等兵器好幾萬柄,鎧甲數千領,備用的戰馬一萬五千多匹。

藥草和布匹,蜂蜜,藥酒,包紮用的清洗消毒過的白布等等。

甚至還有幾千口棺材,這種準備不會叫人愉快,但也預備了。

當然,還有足夠的勳章和白銀,這是爲了立功的勇士準備的,這些東西大張旗鼓的準備着,令所有人都感覺歡欣鼓舞。

天色大亮之後,惟功站在山坡的高處,向遠方眺望,目光及處,可以看到方圓十里內外的所有村落都住滿了軍人和民夫。在開原城外這十來裡的地方,山巒和平原交迭,也並不一定全部是蠻夷的居所,遼河在這裡有好幾條支流,大地肥沃,山巒中長滿了密林,各色特產充足,魚和動物的產量十分豐富,光是靠漁獵就能使部族繼續前行,況且還可以在平原地帶進行簡陋的農耕。

在往北方去的地方也有相當的平原,福餘部和科爾沁都有簡陋的農耕文明瞭,在春天時,蒙古騎兵會在土地上不停的縱馬馳騁,踩爛土地,將動物的屍體拋在種植了作物的地面上,然後到秋季時,好歹會有一些收成,當然,他們完全不懂得精耕細作,只能靠天吃飯,然而萬曆年間的天時並不好。

這些村落中,也有相當的漢民,是開原附近流落出去的,還有一些是從遼中遼西腹地逃出來的,在邊牆之外,大明的法律約束不到他們,軍戶們也不再受各級武官的欺凌,雖然一樣要對頭人們繳納不菲的收入,但相比較內鎮而言,漢民們居然能在這裡生存下來,並且繁衍生息。

明初時,整個遼東不過十多萬漢人,幾乎沒有原住民,多半就是軍戶帶着少量民戶和征伐殘元勢力的軍隊進入其中,但二百多年下來,遼東漢民已經有六百多萬人,這是井噴式的發展,這一塊土地實在太肥沃,物產亦太豐富了。

一座座小山頭和村落之中,是密密麻麻的帳篷,在殘留的曉霧之中,樹木和村落和農田交次出現,與灰白色的帳篷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有層次感的油畫。

一支運輸隊伍趕着輕倆的雙馬和單馬馬車,在堅固而輕便的車身上,運載着大量的軍需物資,各色食品,武器,醫藥,在驃騎兵們的護衛下,馬車車身的減震發出咯吱咯吱的輕響,在馬的嘶鳴和車身的響動聲中,車隊漸漸走遠了。

很快,曉霧散去,一縷縷紅霞升

了起來,山巒疊嶂,一面面紅旗開始顯露出來,紅旗與朝霞相映,很難分的清楚,哪是紅旗,哪是朝霞。

一個頭盔上鑲白羽的塘馬騎馬飛馳而來,在惟功面前停住,並沒有下馬,只是在馬上打了一個敬禮,換在別的軍鎮,這個塘馬得被斬首,最少也是插箭遊營打幾十軍棍的罪過,在這裡卻是無人關注,所有人目光投了過去,那個塘馬看着惟功,大聲道:“大人,按預先的規定,總部和侍從室護衛司將在辰時初刻出發,現在已經到時候了,陶總指揮詢問大人是否立刻動身?”

兵分三路,最強的是左路,由郭守約爲左路總指揮,左路各營和千總部均聽從郭守約指揮,郭守約是老牌營官了,在京師時舍人營就已經是步隊千總,一路跟過來,雖未展露長才,但練兵,統籌,管帶,一絲不苟,戰術課程也是完全自覺通過,也經常到武學院參加高級參謀課程,這樣的一個指揮,威望和資歷都夠了。

中路指揮是王輔國,資歷也很老,更加穩重,只是太穩重了,所以配了郭宇等衝勁十足的青年將領在他的麾下。

右路,也就是惟功所在這一路,指揮是陶安然,處事縝密,很有大將之風。

總部跟着右路行動,軍情參謀各司也在右路,不過三路之間聯絡信道暢通,塘馬奔馳不停,特別是每數十里設立一個軍鴿站,可以飛躍崇山峻嶺,使通信更加快捷。

不過惟功不打算事無鉅細都親力親爲的指揮,左中兩路的指揮官都有足夠的經驗,身邊也配備了大量的參謀人員,軍情暢通,敵情沒有戰爭迷霧,一切都幾乎就是擺在明面上的,這種仗太好打了,如果自己還事事幹涉,又怎麼能鍛煉出好的將領出來呢?

不過後來中路的表現還是出乎惟功的預料之外,這且是後話了。

總指揮的名義其實在大明正規的官場序列裡叫“提督”,也就是戰場經略,只是這個頭銜一般只授給文職官員,某巡撫或某個總督,授給提督軍務銜,然後總領戰場上的所有兵馬。大明的武職官太容易到頂,一個總兵就是武職的最高榮譽,九邊重鎮的總兵還算是位高權重,普通軍鎮的總兵有時候就只領自己的一營,兩三千人加幾百家丁就是全部力量,平時還好,戰場上可能調動幾萬乃至十幾萬的大軍,總兵可能有好幾位甚至更多,沒有一個提督兵馬總鎮全部,戰場上可能會陷入各自行事的泥沼之中,由文官出任戰略層面的最高指揮,勝了就是運籌之功,是頭功,敗了就是武夫們不肯效力,沒有貫徹文官的命令,總之風險是武將的,收益卻是文官拿了大頭。

惟功這裡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事實上遼陽還有分守道,海蓋四州有兵備道,這些道員都是高等文官,只對巡撫負責,這樣的戰事認真來說是要巡撫來總其責,某道負責一路大軍的指揮,某個文官負責糧道等整個後勤,在惟功這裡,一切舊有體系都不復存在了。

(本章完)

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二章 驚變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五章 薊州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