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

大量的人才涌入遼陽鎮中,蓄積的力量已經十分飽滿,最少,眼前的港口之中,惟功放眼看去,兩千料的海船已經是很普通了,四千料,六千料,纔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中國的福船,除了對日貿易外,很難得越過後來的“九段線”劃分的範圍以外了。

南海的沉船,反而是宋人的爲多,從航海的冒險精神,再到航海的實際能力,到隆萬之際的大明反而是降低了。

往呂宋往返貿易的,是所謂的“馬尼拉大帆船”,這裡頭可沒有福船什麼事了。

這是恥辱,當然要迎頭趕上。

這些年,遼陽投在海上船隻和軍艦上的錢,如果財務司暴露出來,恐怕要把萬曆都驚跌幾個跟頭……花費已經在六百萬兩以上,已經超過大明王朝歲入多矣。甚至,這麼多年太倉和內庫積累的白銀,也不比這個數字多什麼!

眼前的六千料大船,排水在兩千噸以上,當然,還是老式的福船樣式。

這主要是漕運所需用船,求大求穩,以近海海洋洋流的方式往返南北,最多到兩廣和日本,福船的樣式和風帆模式,反而更加實用。

而惟功命令的這艘軍艦,卻是典型的“蓋倫”船。

三截高桅杆軟帆,前三角帆易於吃風和操控,船身是夾板式的,分爲兩層,兩側舷窗打開,正好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如果按百年之後的英國六級戰艦標準,這艘船排水才一千二百噸,比起戰列艦兩三千噸的排水差的遠了,論炮位,一級戰列艦是要具裝九十多門到一百多門的火炮,這艘戰艦的炮位是五十六位,人員來說,一級戰列艦人員近千人,這艘船有船員三百五十人,所以按嚴格的劃分之後,這艘戰艦隻是一艘四級戰艦,是屬於幾十年後殖民地分艦隊旗艦的水平。

比起普通的私掠船和武裝商船,這艘船是不折不扣的戰船,比起真正的超豪華的戰列艦來說,這船又太普通了。

僅就英國著名海盜在去年的日記中所記,他在短短一個月不到時間裡,摧毀的西班牙戰船分別是一艘一千五百噸位的,一千二百噸的,一千噸的,其餘八百噸,六百噸,四百噸到二百噸不等,加起來是三十一艘過萬噸。

這個數字在中國人來說不可想象,在遼陽發展海上力量之前,大約可能是全中國沿海船隻的噸位總和,但對歐洲的海洋霸權國家來說,只是冰山一角。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已經落後多少。

萬曆元年到十五年間,西班牙人從南美各地運回本土一萬多公斤黃金,二十五萬公斤白銀,這還不算被英國人打劫去的,一個相比中國一省大的小國,儲藏的黃金白銀數量已經遠超中國,至於他們的艦隊,更是此時的大明拍馬也趕不上。

一百多艘噸位大小不一的戰艦,加上三萬多水手和戰鬥人員,加上三千多門火炮,這個實力,西班牙國王打算用三萬人征服中國,中國他未必征服的了,不過征服中國沿海,在遼陽鎮發展之前,應該是問題不大。

還好,英國人在萬曆十六年時已經和西班牙人的無敵艦隊決戰過了,英國人出動近萬

人,採用長重炮遠射的方式以舷側橫列炮擊,西班牙人還是縱列炮擊,用的是加農炮,兩邊的戰術來說,明顯英國人高出一籌,英國水手的操船能力,也在西班牙人之上。西班牙人還想着以撞擊登船的方式來進行海戰,但英國佬已經開始玩橫隊射擊和遠程火力壓制……雖然這年頭的火炮精度和射程仍然不足,但還是以更先進一步的戰法把西班牙人給全殲了。

去年發生的事,輾轉傳到中國,對這樣的事,朝廷中樞毫無反應,從皇帝到朝中所有的大佬,幾乎無人知道此事,更不會有人體會到這其中的意義。

海上霸權的重要性,在這個農耕文明爲主流的龐大帝國內,幾乎是沒有市場的。

哪怕是遼陽,亦是有不少人難以理解,將巨資投在艦隊上是爲什麼?

漕運用船已經足夠,一艘六千料的大船一次最少運數千石几十萬斤糧,百來艘大船組成的船隊,能輕鬆的將幾十成船工和漕運衛所的四百萬石的漕運任務給接過去,中國沿海已經沒有成規模的海盜,廣州的劉香老,顏思齊,還有後來赫赫有名,靠着裝着前後炮位的福船和縱火船,用跳幫戰術擊敗荷蘭人的鄭芝龍都還沒有出現,海域太平無事,大明還有強大的地方控制能力,大羣的海盜在倭寇之後沒有出現的可能了,廣州和福建維持着相當數量的水師,噸位不大,數量卻是很多,總有幾百艘之多。

這樣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水師,當然令人不解。

惟功此時沒有和人解釋的心思,遼陽鎮內他有絕對的權威,這就足夠了。

“遼陽號”這個稱呼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無心,總之它是惟功內心深處的一個隱秘的角落中偶然迸發出來的靈光一現。

“這只是一個開始。”

當然只是一個開始。

遼陽艦是正經的四級戰艦,現在的西方也沒有一級艦,赫赫有名的海上君王號要到崇禎十年才造出來,花費四萬磅巨資造出來的鉅艦有近兩千噸,炮位一百零四,長三十九米,寬十五米,水手八百多人,最大的火炮可發射六十磅的炮彈,堪稱前所未有的鉅艦重炮。

所謂船堅炮利,就是那個時候正式開始的吧。

現在歐洲最多的是二級艦和三級艦,數量也不多,大洋上漂泊四海到處征戰的是以四五六級爲多,遼陽這裡,已經先後造出十七艘五級和六級艦,現在這艘四級艦的出現象徵着遼陽造船業已經到達一個新的高峰,用後世的話來說:可以下餃子了。

“這船,這船……”

鬚髮皓然的王宗沐定定的看着海邊,眼前的中左所船廠和港口傾注了這個老人的無數心血,漕運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王宗沐和石星在朝野的配合也是密不可分。

“敬老,”惟功對王宗沐也是很尊敬,這個老人用他的實際幹勁使惟功覺得當初費心力請他過來是值得的,看着一臉複雜神色的王宗沐,惟功笑道:“這船如何?”

“有此一船,海內無敵矣。”王宗沐看着惟功,神色複雜的道:“少國公爲什麼要造這樣的大船呢?”

王宗沐不是笨蛋

,朝中的人看到這樣的船不會想太多,他一下子就看出關鍵所在……這樣的船造出幾艘,想封鎖朝廷的北方海面當然是很輕鬆的事,真正能叫朝廷寸板不能下海……當然,除非造幾百艘,想封鎖很大的海面以風帆戰艦的機動力也蠻困難的。

但關鍵不在於此,關鍵在於戰艦可以開到海口,沿江而上,轟擊天津,威脅京城!

可以從長江入海口進入長江航道,輕鬆封鎖長江,南北漕運,貨物和人員交流,立刻宣告停止!

“敬老有所不知。”惟功道:“此船未來的世界,將會是倭國,呂宋,滿刺加,現在這些地方已經被泰西所佔或影響,要想貿易做大,就非得掌握航道,控制這一大片海域不可。”

“少國公已經夠富啦。”王宗沐一年的養老銀子是六千兩,他把大半的錢寄回家裡,留小半自己用,這會子說起來也是理不直,氣不壯。

“呵呵,現在高層軍官和文吏是分潤了不少,但是中下層武官和普通的百姓,仍然不算極富。以我的想法,要家家戶戶都能沾光,這纔是真正的治世。”

“大同麼?”王宗沐微笑搖頭,顯然是不以爲然。

他又道:“李贄在遼陽講的,什麼不以天下奉一人,山川河流,天下財富,當爲天下人共有之,所謂新大同也……少國公,這要真的小心。”

“敬老……”惟功叫着王宗沐的別號,微笑着道:“李贄所言,拋卻一切利害,你老不贊同麼?”

“叫我不贊同的,就是拋卻一切厲害啊……”

王宗沐眼中有明顯的期翼和惶恐之色,越是老於宦途的人,越是知道,惟功他們眼前的道路,會有多麼兇險。

“遲早會有那麼一天。”惟功的話不多,態度卻是十分堅定。

他又指了指遼陽號,微笑道:“最少海上功業,可以真的開始了。”

“但願吧。但願老夫能看到那一天。”王宗沐知道惟功向來有攻掠南洋的計劃,不過他沒相到,現在就可以親眼看到這一幕的開始。

“對了。”在惟功離去的時候,王宗沐叫他,“這船多少銀子造出來的?”

“這個數。”

惟功豎了一下巴掌,露出三根手指。

“嘿!”

顯然不是三萬兩,而是三十萬兩,王宗沐嘿了一聲,感覺到一陣悸動。這種檔次的船和更高檔次的,最少還得造成一兩個分艦隊才行,老頭子似乎看到一座銀山在海上飄浮着,一路駛向遠方。

不過,他知道遼陽號和兩艘五級戰艦加上十幾艘運輸船的方向是哪裡……是澎湖。

上個月,順字行已經在澎湖修築基地,大明在澎湖有少量駐軍,是俞大猷當福建總兵官時派駐於此,有房間二百多間,駐軍數百人不等,現在海夷倭寇被消滅,澎湖本島人口不多,而且有不少原住名,唐人的詩中是稱爲“黑皮少年”,漢民漁民與之雜處,養蚌採珠,打魚曬鹽,人口不多,一共才數千人,加上就百來人規模的駐軍,順字行在澎湖說是建造往倭國的補給點,其實的用心,簡直就是昭然若揭。

(本章完)

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二十章 長兄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三百章 緩急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九十章 說古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九章 習武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八章 入府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六百章 雪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二百章 廷仗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