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

“見過元輔。”

張居正過來之後,連襄城伯李成功在內,錦衣衛堂上官劉守有等人一起齊涮涮的躬下身去,衆人一起參拜元輔。

惟功當然也在其中,張居正不理旁人,到惟功身前,冷哼一聲,薄怒道:“張惟功,你帶的好兵!”

惟功此時心裡也放開了,恭聲答道:“元輔說的極是,不畏生死,爲了救父不顧一切,確實是一個好軍人。”

張居正原本是說反話譏刺惟功,畢竟在千秋節這一天鬧這樣的事出來,不是一件叫人愉快的事情,但惟功的回答也是叫他一徵,他楞了楞神,才喟然一嘆,道:“說的也是,不能爲孝子者,焉能爲忠臣良將?”

說着,張居正轉過來,看着皇帝,問道:“皇上以爲如何呢?”

從張居正一過來時,萬曆就感覺到一股絕大的威壓在心頭,這種壓力有如實質,沉甸甸的,壓的他簡直要喘不過氣來,眼前的這個美髯男子,在萬曆心中已然成爲山巒一般的存在,他不願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個名義上是他的元輔,先生,少師的男子,其實已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他的父親!

“朕以爲……”萬曆不愧是張居正調教了好多年了,強忍着心頭的不適,口齒伶俐的答道:“先生說的對,不能爲孝子,焉能爲忠臣,今既然已經查明事實,當速派人去萬歲山下,救回那小軍的父親,着他父子團圓纔是。”

“皇上處置的極好,極是。”

張居正展顏一笑,眼眸深處盡是滿意之色,他自己不能丁憂,朝野說他不孝,今日的這題目無意之間倒是做的極對了,救了一個大孝子的父親,自己仗義直言,不畏太后權威,傳揚開來,這是極好的口碑呢。

張居正和萬曆先後下令,此事自是定了基調,但在場衆人,不論是禁軍,錦衣衛,大漢將軍,或是太監們,個個都是面面相覷,或是垂首不語,竟是沒有一個人出來應承差事。

往常皇帝或元輔下令,一呼百諾,地動山搖的情形,在今天竟是反過來了。

張居正心中雪亮,萬歲山那邊是太后在鎮場子,誰敢冒着惹怒太后的風險去救人?

當下先對劉守有道:“守有,你去萬歲山那邊,稟報太后,就說我要拜見太后說事情。”

“是,元輔。”

劉守有畢恭畢敬的答應下來,這才帶着自己的隨員,往着萬歲山的方向疾行而去。

有劉守有帶路在前,萬曆和張居正纔在大票人馬的簇擁下,也往萬歲山去。

至萬歲山時,內裡的鼓樂已經停了,大票的光頭和尚去了僧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還有所有的太監,都人,除了少數侍立在太后身後的無事之外,全部都是跪伏在地上。

武清伯李偉原本在廊下吃酒,他這天字第一號的女兒是他這一生最成功的生意和投資,今日是女兒生日,當然是全家高高興興,他也進宮來吃酒同樂,享受着那些賀壽勳臣外戚的奉承,一聽說出事了,

所有人都涌了出來,李偉臉上神情十分難看,見張居正隨着皇帝過來,李偉也不去問萬曆,上來便質問道:“元輔,今日是皇太后的生日,有什麼事不能明日再說?”

“我能等得,”張居正指指一起進來的張豬兒,不動聲色的道:“武清伯你問問他,問問這小軍能不能等明日再敲鼓呢?”

張豬兒早就發覺了在柴堆上的父親,張父神色蒼白,眼神迷茫,端坐不動,明顯是給人下了藥,他不敢動,看向惟功。

惟功對張豬兒做了一個肯定的眼神,這個少年便飛奔而上,幾步上了柴堆,抱着自己的父親,見父親昏昏沉沉認不得人,當下心中大痛,整個人淚若雨下。

看到這樣的情形,李偉也沒有什麼話可說,他總不能弄到喪心病狂的地步。

國朝勳戚,沒有差使在身的今日齊聚在此,連定國公英國公成國公諸家公侯都在內,見此情形,所有人都是無話可說。

“太后已經撤下儀衛,離開壽皇殿了。”

“往西邊去了,看樣子是去西苑。”

“聽說太后神色鐵青,面色十分難看啊。”

“這一次元輔大人真是……”

張居正悍然從內閣一路到萬歲山,神鬼辟易,連太后也沒有辦法下令點火,只能任由張居正帶人進來。

眼見人家父子相認,太后自是沒臉,也不召見張居正,亦不回大內,直接往西苑去了。

見此情形,所有人都議論紛紛,但張居正只要眼神掃到的地方,就又是回覆一片安靜,再無人敢出聲。

“印公有令!”

此時一個穿着坐蟒大紅袍的太監趕了過來,騎在馬上,手持拂塵,大聲令道:“僞僧賀壽一事,必有內鬼,所有僧衆,並接洽中官,一併拿下,審問清楚!”

一聲令下,早就有數百穿着鴛鴦罩甲的太監涌了過來,將所有的僧衆和負責接待的太監們拿部拿下,推推搡搡的送到御馬監的方向去了。

可想而知,這幾天東廠的人會來審問,御馬監和裡草欄場一帶,必定將會掀起腥風血雨。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過來,這是張居正和馮保的聯手行動,在事後,馮保會負責對太后有所交待。

事已至此,又證實了高僧確實是假的,而且迷迷瞪瞪,肯定是被下了迷藥,太后現在一時怒氣難消,事後也肯定會接受的。

經此一事,張居正和馮保內外配合的權力,更是十分明顯。

在張居正而言,只要聯手馮保,就算太后也不必太放在眼裡,更不必提還沒有成年的小皇帝了!

“孫海,客用,你們倆人也來!”

孫海和客用緊緊跟着皇帝,不料那個傳馮保令的太監還是沒有放過他們,大聲叫他們也跟過來。

見兩個奴才面色如土,萬曆心中不忍,對那太監道:“溫伴伴,你告訴馮大伴,這兩個奴才由朕親自調理審問吧。”

“這……”

朕不至於連這樣的小事,亦不能作主!”

皇帝盛怒,甚至說了不合身份的話,溫太監趕緊跪下,回奏道:“奴婢哪兒敢,只是事情確實與這兩人息息相關,既然皇上問就由皇上問就是了。”

萬曆也知道,多半是這兩個不爭氣的東西惹出來的亂子,但如果連自己的心腹奴才都護不下來,以後這宮裡誰敢跟他?

現在這情形,也只能不由分說,將人護下來再說了。

至於事後太后會不會記恨上孫海和客用,也只能留待以後再說了。

……

“豬兒兄弟,給你五天特別假,五天之後,還是要歸營,正常訓練。”

“是,大人。”張豬兒跪在營門之前,他的父親放在馬車內,還睡的昏昏沉沉的,從宮中出來之後,一路折返,到營中後惟功下令軍醫出來檢查,張豬兒的父親只是中了普通的迷藥,回家之後只要多喂一些清水,睡一兩天也就沒事了。

得知父親平安之後,張豬兒感激之意無以言表,在營門處一連的嗑頭叩首,直到額頭鮮血淋漓乃止。

營中的將士雖然還是在繼續訓練,但所有人看向惟功的眼神也是又產生了變化。

雖然大家不知道是惟功設計了今天的事,但營官並沒有壓制此事,而是幫助一個普通的小軍在太后面前救回父親,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切切實實的發生了,怕是誰也不敢相信!

這樣的坐營官,誰不敬服有加?

在送走張豬之後,惟功在數千人崇敬的目光之中,返回了自己的簽押房。

所有人都在,一直有點地位超然的馬宏駿和楊英,郭守約等千總官,也都是等在簽押房內。

一見到惟功,所有人都是凜然肅立。

惟功這一次的決斷,真的是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此番種禍不淺!”

一見衆人,惟功也不隱瞞,都是自己人,老馬他們幾個也是鐵了心跟自己跟到底了,現在換主子都來不及,瞞着也是沒有意思。

看着衆人,惟功慨然道:“原本以爲元輔會壓服此事,慢慢解決,誰知道元輔使如此霹靂手段,十分果斷決然,因此,我們也算是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

宋堯愈苦笑道:“原本大人你想的就是有點簡單了。”

衆人還沒來的及怒目而視,宋堯愈便又是點頭道:“但看到此事,我心中的快意實難以用言語來形容之萬一。”

大家都是一笑,看向惟功的眼神,也是充滿尊敬之意。

張用誠分析道:“當務之急,是要挽回皇上的信任,同時,剷除那些一直想陰謀對付大人的勢力。對宮中的孫海,客用,最少要做到剷除掉他們在宮中內外的爪牙,予以警告。對張惟賢,也是如此。對朱國器,要徹底消滅掉。”

他的話,當然是出自於惟功的授意,除了縝密的思索和情報系統的支持之外,還有強烈的自信,言語之間,已經擁有着十足的霸氣!

(本章完)

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二十章 長兄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十五章 決絕第三十章 講官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五十章 賜金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十章 武場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章 兩帥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十一章 衝突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三百章 緩急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