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

自馬軍營出來之後,惟功不願回英國公府……這陣子張元功一直在考慮叫他歸宗之事,這事情十分麻煩,弄的他不勝頭大,他是真心不願歸宗,此事的阻力可想而知會很大,而他真的成了嫡國公之後,未來混好了也就是下一個朱希忠,位高而權不重,大明就是這樣,國公侯伯一類的重臣可以是名義上掌總的,但做實事的是京營副將,參將等將領,戚繼光和他的父親就先後擔任過京營副將,他們這些外地來的世職武官,反而是真正能做些事情的。

所謂大小相制的奧妙,就在其中。

惟功現在的身份是小臣,反而能有權力做事,做一些革新之事也不太犯忌,若是身爲國公還這麼大膽攬權,彈劾他的彈章就能把英國公府給淹了。

身爲大丈夫,已經嚐到權力的滋味,他不願留在英國公府中,冬天懷抱暖爐,聽戲看雜劇,玩小廝丫頭,喝的大醉,周而復始這麼度過一生。

這個時辰,到宮中也晚了,惟功想了一想,倒是想起一個去處來。

“去京南大營!”

“是,大人。”

惟功一聲吩咐,策動他跨下戰馬,往着京南的神機營車營的大營而去。

前一陣子,宣府總兵官馬芳回任,馬帥對惟功的幫助極大,馬家父子臨行之際,惟功當然是親至送行。後來遼東的祖承訓領了旗牌離開時,惟功更是置下最上等的酒席,替這個遼東將門中的重鎮世家的後起之秀送行。

此人現在這般年輕已經是參將,未來幾年之內可能做到副總兵,前途不可限量。最重要的就是祖家的地盤是在寧遠,影響力一直到寬甸堡鳳凰城一帶,是僅次於李家的實力將門,未來惟功對付遼鎮時,希望能多一分助力,少一分阻力。

當日結識的武將還不止這兩家,迎來送往,這一陣子,在純粹的邊軍武臣之中,惟功頗爲結交了一些人。

俞大猷則是留了下來,這陣子一直在忙碌編訓車營之事,朝廷將這個老將留在京城還是有考量的,雖然俞大猷自己的願望是退休,希望朝廷重用他的兒子俞諮皋,但朝廷對俞諮皋並不算看好,只授給了一個福建遊擊的職務,放回這個少將軍,由他自己去福建發展去了。

而俞大猷則因爲對車營的獨到造詣,加上是指揮過戰車對蒙古人實戰過的宿將,朝廷將他留下來,編練神機營中的車營,也算是希望京營重整振作的一種期盼了。

此事已經有不短時間,惟功這陣子一直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不及去探望,此時馬守約贈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閒,不去看望一下老將軍也就說不過去了。

畢竟,他現在在槍術和劍意已經完全的入門,剩下的就是技巧方面的磨練,僅次劍意來說,他已經不在當世任何人之下!

……

京南大營佔地極廣,北京城駐軍極多,最盛時超過七十萬人,當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外地的班操軍,結束班操後還要還鄉,但在京城駐守

時,當然也要提供給這些軍人住處,不能叫他們睡在城外或是大街上,後來大明由盛轉衰之後,班操軍上京多半是修築城牆和陵墓,駐在城中的時候反而少了,京中的幾處大營,帳面數字都從五十萬人落到了二十萬三十萬,而實際人數也就是十餘萬人,其中還有相當是被佔役使用,根本不在營中居住,在營居住的,多半是老幼皆有,一家老小一起住在營中,做小生意買賣的比比皆是,原本莊嚴肅穆的京營已經和民居菜市場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就是京營的現狀,一點兒不帶誇張的,帳面上二三十萬人的軍隊,兩萬精兵也拉不出來,不然幾十年後崇禎在清兵兵臨城下時,連流氓頭子和青皮無賴都募集到城頭上去了。

惟功趕到車營駐地時,途經神機營大營,沿途所見的就是這樣的景像,到處是懸掛的衣服,婦人在營房四處帶着小孩兒過活,男子可能去做營生賺錢了,一個壯年男子沒瞧着,一直到大營深處,可能是將領們的公事房附近,纔看到有幾個穿着破破爛爛的鴛鴦戰襖的軍人,扛着長短不一的長槍,也就是木杆削尖了加了個鐵槍頭,沒精打采的到處走着。

惟功見狀也只有搖頭,感慨道:“鴛鴦戰襖按制三年一發,這些傢伙穿的最少十年了,也不知道被多少人中飽了私囊!”

“說不得。”王國峰呵呵笑道:“這些事兒咱們順字行也沒少摻合……京營的糧餉一個月就好幾十萬石,布匹,鞋子,都不老少的,咱們都是接了這大宗生意,從通州各往往京裡運……可最多是三成運到各營,多半就是直接運到那些侯爺伯爺都督們的府裡或是昌平順義大興各處的莊子上去了。”

“蠹蟲!”

“咱英國公府也有……”

“唉。”

惟功嘆口氣,他倒也不好直接罵自己的父親,這事兒也不是一年兩年,是兩百年來就是這種規矩,只是現在做的越發過份了而已。

……

“來者何人,下馬!”

車營在神機營一側,佔地極廣,也就是城南有這麼大的地方,一眼看過去看不到邊,足有數百畝地大,從營門外望着裡頭,但見旌旗招展,營伍莊嚴,校場上有數十個方陣,每個方陣前都有戰車,有兩輪戰車,獨輪戰車,人員正在按照車輛的行動軌跡而動作着。

營門處,一個武官帶隊,十來人的一個小隊子站在門前警備,手中也持着紅櫻長槍,身上當然也是鴛鴦戰襖,武器還是一般的不合格,戰襖也是破舊,但好歹是有一些精氣神出來了,持槍的人,也是二十到三十之間的壯年,武官是四十左右,都是盛壯之年。

“我是張惟功,請上稟俞帥,請垂示是否能入營旁觀演練。”

“張惟功……”

那個守值的武官尋思了一下,眼睛猛然一亮,顯然是想起惟功是什麼人了。

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惟功一小會兒,才點了點頭,道:“張大人請稍等一會兒,下官這

就去給大帥回。”

“有勞。”

惟功笑吟吟一點頭,模樣十分謙和。那武官覺得奇怪,傳說中張惟功是心狠手辣,但現在看來,也就是個身形長大,但相貌還是孩子樣的寬厚少年,這樣的人,居然辣手整頓京營,實在叫人難以想象。

但他不能多想,向惟功點了點頭之後,這個將領扶着自己的明盔,迅速跑向營中,一路飛奔,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他當然不能直接到俞大猷的身邊,而是先趕到中軍官附近,低聲稟報了,再由中軍到俞大猷面前,將惟功造訪之事說了。

俞大猷神色肅穆,在軍營之中,他比在外要嚴肅的多。想了一想,便道:“請他進來,老夫和小張大人都奉命練兵,他若來觀摩,自然是可以的。”

過了一時,惟功等人騎馬進來,到校閱臺上,惟功對俞大猷抱拳道:“下官冒昧前來,還請俞帥恕罪。”

俞大猷笑道:“何罪之有?不過現在正在校閱,有什麼話我們下去再說。”

惟功會意,便是專心在將臺上看起操練來。

俞大猷的指揮,也是靠旗號與金鼓,帥旗揮動,然後是各級營官的將領,再下來是各級應旗,紛紛揮動。

在旗幟揮動的同時,密集的鼓點聲開始響起來,轟隆隆響徹雲霄,激動人心。

接着便是各隊擺開花哨的陣形,時而如梅花散開,時而密集成一團衝擊,時而橫陣,時而銳陣,在將旗不停的揮動下,陣形也是不停的變幻着。

惟功看在眼裡,也是不住皺眉。

什麼九宮陣,八卦陣,將將士分成一團團的,擺着分散,看着好看,轉來轉去,走馬燈一樣,看着是似乎有門道,實際上就是在胡搞。

宋人的陣法更復雜,幾萬人按陣圖擺來擺去,最終換得的卻是一次次慘敗。大將出徵,皇帝授給陣圖,最終肯定是大敗虧輸,後來不從中御,皇帝不過問前線,在與西夏的前線對戰時,宋軍才漸漸獲得了戰場主動權。

冷兵器的陣法,其實就是爲了約束將士,最大程度保持自己一方的完整,如小混混一樣砍人一擁而上,幾十人有效果,誰膽大誰贏,幾千人幾萬人的對戰,將領對地利和陣形的展開是大學問,誰做的好,誰就是上將軍。

韓信說劉邦能指揮十萬人,他自己多多益善,無非就是這種戰場上調整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俞大猷也是沙場老將了,在這裡練的這些,簡直是耍馬戲。

隨着陣形變化,大量的獨輪小車上裝着火箭,急速向前,推行一段距離後,小車併成一條戰線,弓箭手火銃手在後,長槍手在中,火箭齊射,大小炮齊發,弓箭火銃亦是一起發射,一時間校場內硝煙瀰漫,嗆的人眼淚直流。

這麼熱鬧法,倒是有點意思,但也是十分粗糙,無非就是看個熱鬧了。在火器齊發時,兩翼有象徵性的騎兵左右向前夾擊,用柺子馬的辦法,殲滅了正面之敵。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二百章 廷仗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六章 兩帥第六十五章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