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仁壽宮變(八)

塔內一時安靜下來,楊廣從牆角拾起一支木炭,在光滑的白玉牆壁上重重寫下了‘大業’兩個字,他久久地凝視着這兩個字。

“元慶,你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嗎?”楊廣回頭問道。

楊元慶靠在牆壁上,默默地望着楊廣寫字,他知道‘大業’是什麼意思,他也能體會到楊廣此時的心情。

“卑職想,這應該是殿下心中的夢想。”

楊廣讚許地點了點頭,“你說得沒錯,這確實是我的夢想,這將是我登基後所用的年號,這也是父皇對我的期望。”

楊廣凝視着牆上的‘大業’二字,又像是對楊元慶說,又像自言自語,“父皇將國號定爲開皇,也就是開創之意,他就像漢高祖,開創了新的大漢江山,又像文景之治,登基二十年,積累下雄厚的國力,在開皇二十年,父皇立我爲嗣,他便改年號仁壽,父皇將安享晚年,將江山交付予我,對父皇是仁壽,而對我卻是大隋中興之開始,所以我決定將年號定爲大業,我要建立前所未有的豐功偉業,建立一個強盛的大隋帝國,我楊廣也要成爲千古一帝。”

楊廣慢慢回過頭,深邃的目光注視着楊元慶,“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楊元慶不知不覺也被楊廣的雄心壯志所感染,他想到歷史上楊廣所作出的豐功偉業,以及他最後悲慘死去,落下千古罵名,使楊元慶的熱血沸騰起來,他竟生出一種慷慨赴義的勇氣,他剋制住內心的激動,沉聲道:“殿下有雄心壯志,卑職深爲敬佩,但想建立大業談何容易,大隋王朝其實已危機四伏,關隴權貴是銳矛,北方士閥爲冷箭,北齊雜胡是利刃,還有突厥、吐谷渾的外患,殿下的大業必將會四面樹敵,身臨險境,殿下可曾想過,何爲盾?何爲鎧?何以御之?”

楊廣眼前一亮,不可置信地望着眼前這名年輕的小將,楊元慶竟然看透了他所面臨的危機,他的話字字說在楊廣的內心深處,使楊廣竟產生一種知己之感。

“那你說,何爲盾?何爲鎧?”

“卑職以爲,民心爲盾,緩圖爲鎧。”

楊元慶單膝緩緩跪下,他心中也充滿了激動和期待,他已經知道眼前這個即將登基的君王根本不是什麼荒淫無恥,荒淫無恥不會一生只有三子兩女,而且基本是皇后所生,更不是昏庸無能,昏庸無能開鑿不了運河,創建不了科舉,開拓不了西域,修建不了長城。

這是一個胸懷雄心壯志的中興帝王,同時也是面臨危機四伏的帝王,楊元慶從內心深處希望楊廣不要再重蹈覆轍,如果楊廣能聽他之言,愛惜民力兵力,以時間換空間,緩緩圖之,而不要急於求成,那天下未必會亂,那麼隋朝不會滅亡。

如果是這樣,他楊元慶甘願成爲楊廣的馬前一卒,爲他的大業竭心盡力,因爲楊廣的大業,也就是他楊元慶的大業,將大隋王朝建立成爲一個真正的漢人王朝,楊元慶生長於斯,他衷心地熱愛這個富庶、強盛的大隋帝國。

楊廣連忙扶起他,長長嘆了口氣道:“你果真是少年奇才,竟然能知道我面臨的危機和矛盾所在,不愧是楊素之孫,你的八字建議我記住了,民心爲盾,緩圖爲鎧,我更希望,你也能成爲我最堅實的盾牌。”

楊元慶一時沉默了,如果楊廣真聽進他的納諫,能愛惜民力,能從容圖之,那他也願意爲楊廣之盾,但楊元慶知道一點歷史,以楊廣驕傲自負的性格,註定他不會聽進自己的勸告。

他更知道,權力是一種毒藥,楊廣今天的謙虛,未必能抵禦住權力毒藥的腐蝕。

他衷心希望楊廣不要重蹈覆轍,但同時他不願意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前途尚不明朗的君王身上,伴君如伴虎,楊廣可以負他,他卻不能負楊廣,這樣的不對稱,他不願意。

現在楊廣要他發下這個誓言,讓他如何開口?他更不願意自己像宇文成都一樣,把自己束縛在一個風險極大的誓言之上,但現在只是大業元年還不到,他又必須得依靠楊廣。

楊廣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緊緊盯着楊元慶,徐徐問他,“怎麼,你不願意嗎?”

楊元慶的後背已經溼透,他知道自己不能不表態,便緩緩道:“卑職今年只有十五歲,當六十年後,卑職已到垂暮之年時,卑職也仍然願意爲殿下子孫之盾,不僅僅是陛下,我楊元慶在此發誓,我願永遠爲大隋帝國之盾!”

楊元慶並不知道歷史會怎麼走,但此時此刻,他沒有選擇的餘地,楊廣的目光也變得柔和起來,他輕輕拍了拍楊元慶肩膀,“你的誓言,我記住了。”

............

山上仁壽宮傳來的警鐘聲和喊殺聲驚動了山腳下的仁壽別宮,大臣們紛紛走出房舍,吃驚地向山上仁壽宮望去,數百名大臣議論紛紛,誰都不知山上發生了什麼事?

近五千名在山腳下休息的仁壽宮左衛士兵也緊急動員,向山上疾速奔去,仁壽宮一共有六千守衛,六天一輪,分別由六名直閣將軍統帥,今天正好輪到直閣將軍賀少康率領的一千左衛士兵值守宮內,其餘士兵都在山腳下休息。

負責仁壽宮守衛的總管是左衛將軍史祥,他是北魏名將史寧之子,他昨天當值一天一夜,着實有些疲憊了,今天便在山腳別宮休息,但宮中突然傳來的警報聲將他驚醒,史祥大吃一驚,他立刻下令五千左衛士兵向山上增援,就在這時,楊素找到了他。

“史將軍!”

楊素匆匆趕來,叫住了正準備上山的史祥,史祥見是楊素,連忙上前施禮,“太僕有什麼事嗎?”

楊素憂心忡忡道:“大臣們很擔心太子的安全,太子若有閃失會動搖國本,希望史祥能允許東宮侍衛上山參與護衛太子。”

上山只有一條甬道,而這條甬道有數百左衛士兵守衛,地形險要,很難殺上去,楊素便趕來找史祥放行。

史祥面露難色,“可是聖上有嚴令,不準東宮及親王侍衛進入仁壽宮,卑職很難辦。”

楊素壓低聲音道:“史將軍或許還不知道,柳述要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太子,另立新君!”

“什麼!”

史祥大吃一驚,眼睛驀地瞪大,“太僕說的可是真?”

“我有確切消息!”

楊素並不僅是要史祥下令放行,更重要是他要得到史祥的支持,但東宮侍衛加上晉王侍衛,才一千人,而仁壽宮外面還有數萬十二衛士兵,人心叵測,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站位,所以楊素要首先爭取史祥支持太子,只要扼守住仁壽宮的險要,就算外面的軍隊都支持楊勇,也無須懼怕。

史祥的父親史寧是健康人,太子楊廣鎮守南方十年,和史家關係很好,史祥也是太子楊廣的有力支持者,正是這個緣故,楊素纔敢在最關鍵時刻,來尋求史祥的支持。

史祥當機立斷,拿出自己令箭交給楊素,“憑此令箭,東宮侍衛可隨意上山。”

楊素大喜,接過令箭交給身後的宇文成都,“可速去!”

宇文成都答應一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楊素又道:“還望史將軍全力支持太子。”

史祥抱拳道:“請楊太僕放心,我會爲太子效命!”

一千東宮侍衛和五千左衛士兵向山上仁壽宮疾奔而去,宇文成都一馬當先,他心急如焚,唯恐楊廣已遭意外,雖然楊廣身邊無侍衛,但山上既然傳來喊殺聲,就說明有人在保護太子。

...........

白玉塔上,楊元慶目光冷然地注視着越來越近的左衛士兵,近千名士兵已將白玉塔團團包圍,但還沒有發動攻擊,楊元慶冷笑一聲,他看見一名軍官在和賀少康爭執。

“元慶,外面怎麼如此安靜?”

楊廣扶着牆一瘸一拐走近窗口,他雖多次率領大軍出征,但那種集團式的出征和眼前的宮廷政變完全不同,他對這種具體的戰術完全不瞭解,他心中極爲擔憂,他只有九人護衛,外面卻有近千人,他能否逃過此劫?

而楊元慶做了五年的斥候,這種小規模的攻防戰恰恰是他擅長,他十分冷靜沉着,心中迅速估算他們的時間。

“殿下,他們好像內部起了分歧。”

楊廣也看見了,賀少康正和一名軍官爭吵,賀少康忽然一刀砍倒那名軍官,一聲長長的慘叫聲傳來。

“殿下請安坐,他們要進攻了!”

楊元慶將箭壺反背在身後,他隨手抽出兩支箭,搭在弓弦上,在邊塞五年,他已經掌握了兩龍出水的絕技。

塔外的千餘左衛士兵忽然發一聲喊,黑壓壓的軍隊開始洶涌而入,兩名士兵率先翻上了圍牆,楊元慶張弓拉箭,兩支箭脫弦而出,向兩名翻牆者閃電般射去,兩支箭同時射中敵人,兩聲慘叫,二人從牆頭滾落。

兩支箭阻擋不住殺氣騰騰的敵人,又是數十人攀上牆頭,但楊元慶的一弓雙箭卻極大地鼓舞的其他八名侍衛的鬥志,他們都是楊堅的貼身侍衛,個個武藝高強,弓馬嫺熟,衆人同時放箭,箭無虛發,霎時間又有八九人被射倒。

楊元慶皆是雙箭射出,箭如流星,一名名士兵慘叫着倒地,片刻之間,他已射殺三十餘人。

賀少康此時已心急如焚,他隱隱聽見了山腳軍隊聚集的號角聲,從山腳到仁壽宮直線距離只有五百步,只需一刻鐘大軍就會殺到,他的家族命運就在這一刻鐘內決定,要麼立下擁立之功,雞犬升天,要麼賀家被滅九族,他心中對楊元慶恨之入骨,若不是此人的出現,楊廣早已死在他刀下。

此時院門已被撞開,大羣士兵衝進了院內,箭如雨發,射向寶塔的每一個窗口,三層的一名侍衛被一箭射中脖頸,慘叫着從白玉寶塔上墜下,密集的箭雨,壓住了寶塔中的侍衛。

賀少康抽出戰刀,厲聲大喝:“撞開塔門!第一個衝進寶塔者,賞黃金千兩!”

.......

第5章 動之以情第28章 捉姦在牀第12章 練武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0章 玄感回京第97章 僞漢毒計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3章 猛將須陀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9章 李靖奇謀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2章 蕭後來臨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0章 蛇蠍毒心第40章 孤膽英雄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28章 連環布套第83章 事態嚴重第53章 脣槍舌劍第6章 養虎生患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5章 初到幽州第7章 士信發威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0章 一夜軍變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4章 龍鳳美玉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7章 秋風至楊第28章 馳援代州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章 初入楊府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8章 反間之計第8章 元慶抉擇第16章 識破敵計第5章 深藏不露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章 齊郡召將第68章 羅藝之慮第8章 太原募兵第25章 十猛之計第7章 楊府貴客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2章 引君入甕第6章 發現端倪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7章 一招險計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5章 關鍵人物第74章 難得一致第29章 請君入套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7章 君心難測第9章 舌燦蓮花第10章 通風報信第5章 重返大利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章 營州之變第25章 秦王心計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6章 伴君如虎第37章 內衛情報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0章 窮途出路第29章 聯合施壓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4章 發現敵蹤第20章 高熲事件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9章 關隴雙貴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2章 出兵風波第27章 線娘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