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北方消息

時間已經過了亥時,康巴斯也送去休息了,但楊元慶的官房內依舊燈火明亮,楊元慶負手站在窗前,久久凝視着黑沉沉的夜空。

在他身後桌上,放着一份來自敦煌郡的奏疏,這是蘇定方不久前寫來的奏疏,奏疏裡講述了西突厥的重新崛起,達頭之孫射匱統一了西突厥,又開始進攻鐵勒諸國。

天山南北三十幾個鐵勒部落中,已有近半被他征服,成爲他的附庸,西突厥的勢力已經兵臨伊吾郡,因爲伊吾郡是南下高昌、龜茲的必經之路,蘇定方很擔心西突厥會向伊吾郡發動攻勢。

不僅蘇定方擔心,楊元慶也極爲擔心,今天他和康巴斯詳談,主要就是想了解西突厥在蔥嶺以西的情況,從康巴斯的描述來看,西突厥在在西方的統治已經穩定下來。

這個時候,穆罕默德還在奮鬥的路途上,東羅馬處於醉生夢死之中,強大的西突厥在西方沒有敵人,如果西方穩定下來,那麼西突厥必然會發動對東方的征服戰爭。

當然,西突厥的戰刀並不一定是指向隋朝,而更多是指向東方突厥,這也是楊元慶所期望之事,但西突厥的勢力在東擴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和隋朝的利益發生衝突,這個衝突的焦點,就是伊吾郡。

而伊吾郡又將是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這就讓楊元慶處於兩難之中……

次日一早,楊元慶和平常一樣出門準備上朝,數百名侍衛紛紛翻身上馬,護衛着楊元慶的馬車從王府府橋出來。

儘管朝野上下都呼籲節儉,朝廷六十歲以下官員不得乘坐馬車,但又從安全上考慮。這個禁令不包括紫微閣七相和楚王楊元慶。

楊元慶昨晚二更時才睡。這幾天他的睡眠都不太好,顯得精神有些疲憊,楊元慶靠在車壁上。閉目養神,身體隨着車子的行走微微晃動。

這時,遠處忽然傳來一陣疾奔的馬蹄聲。楊元慶慢慢睜開了眼睛,只聽有人喊道:“啓稟殿下,馬邑郡緊急鷹信。”

楊元慶驀地坐直了身子,馬邑郡的鷹信使他一下子想到了北方突厥,“把鷹信拿過來!”

一名親兵將鷹信遞給了楊元慶,楊元慶接過鷹信,打開看了一遍,鷹信上寫着突厥頡利可汗登位,派使者前來告之隋朝。現在使者已進入馬邑郡,由隋軍士兵護衛前來太原的路上。

這個消息令楊元慶心中有了想法,立刻令道:“速去晉陽宮!”

不多時。車駕一行駛入晉陽宮。在紫微閣停了下來,楊元慶一路上三樓。走到樓梯口,他又吩咐身後親衛,“去把杜相國和小崔相國請來!”

小崔相國也就是崔君素,區別於年邁的崔弘元,親兵飛奔而去,楊元慶則直接進了自己官房,走進房間,裴青松上前替楊元慶脫去外袍,楊元慶又吩咐他道:“等會兒派人去把李靖給我找來!”

“卑職明白了!”

裴青松退了下去,剛出門,他又回頭道:“殿下,杜相國和崔相國來了。”

“請他們進來!”

門開了,杜如晦和崔君素二人走了進來,楊元慶擺手笑道:“坐下吧!”

兩人都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一大早楊元慶便將他們找來,肯定是有什麼大事,杜如晦聽說昨晚軍器監發生了一些事情,不知是否和此時楊元慶找他們有關。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茶童進來上了茶,楊元慶也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熱茶,這才徐徐道:“今天得到一個消息,突厥新登基的頡利可汗派使者前來大隋。”

杜如晦和崔君素對望一眼,其中崔君素是主管對突厥事務,突厥使者到來之事,他卻不知道,崔君素心中有些驚疑,連忙問道:“突厥使者已經到太原了嗎?”

楊元慶搖搖頭,“我是接到邊軍鷹信,突厥使者剛剛進入隋朝邊境。”

崔君素心中稍稍放下,如果突厥進入太原他卻不知,那真是他的失職了,既然只是進入邊境,那就好得多了。

旁邊杜如晦又問道:“不知突厥使者到來,是什麼緣故?”

崔君素笑了笑,“應該只是試探之意,去年我們和突厥達成了和解,同時開啓了官方貿易往來,這次頡利登基,自然會派使者來告之,同時他們或許還想得到更大的利益。”

“那他們想獲得什麼更大的利益?”杜如晦又問道。

崔君素沒有回答,目光卻向楊元慶望去,楊元慶負手站在牆邊的地圖前,凝視着北方的遼闊的草原,半晌,他淡淡道:“突厥人的目的很簡單,政治上,他們想獲得和隋朝平等的關係,而經濟上,他想獲得更大的戰略資源。”

去年隋軍和突厥達成了和解,其中一條就是突厥承認現在的隋朝是原來隋朝的繼承,這就意味着現在的隋朝依然是突厥的宗主國。

而突厥可汗在即位後,就需要接受隋朝的冊封,但自從北地突厥烏圖部消亡後,突厥又再次強大起來,尤其頡利可汗野心勃勃,他未必肯接受隋朝成爲突厥的宗主國。

這次突厥使者前來,必然是尋求政治上的獨立,如果突厥真的承認隋朝是宗主國,就應該是頡利可汗親自前來覲見,但頡利可汗並沒有來,突厥的態度就有點值得玩味了。

而去年隋朝和突厥建立官方貿易聯繫後,只允許茶葉、蜂糖、絲綢、瓷器等奢侈品運往突厥,生鐵、銅器、糧食等戰略物資卻堅決不準運往突厥,更不允許私人和突厥貿易,一旦查到就是死罪。

而西突厥控制了絲綢之路,更是嚴禁粟特商人前往突厥,前段時間隋軍洗劫高麗,逼迫高麗國王簽定了許多條款,其中一條就是嚴禁高麗和突厥貿易。

這樣一來,突厥獲取各種生鐵的各條路徑都已斷絕,他們也必然會來尋求隋朝開禁。

“這次突厥使者到來,無論如何,我們決不能有任何貿易上的鬆口。”

在這一點上,楊元慶也絕不含糊,他很清楚,今天把鐵器給了突厥,明天突厥就會用鐵器打造的戰刀屠殺隋民。

“另外,爲表示我們大隋禮儀對等,崔相國可前往馬邑郡,迎接突厥使者到來,他們派來之人也是相國。”

“微臣明白了,立刻動身前往。”……

崔君素先回去準備了,杜如晦卻留了下來,楊元慶喝了一口茶,又笑問道:“銀錢入市反響如何?”

三天前,朝廷將第一批三千枚銀錢投入市場,由於重量稍輕,改成了一比三十錢,卻不知情況如何,楊元慶極爲關注。

一種貨幣能不能成功,市場就是最好的決定者,金錢流入市場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量少,而楊元慶卻準備大量將銀錢投入市場,隨着白銀產量的不斷增加,銀錢最終將取得和銅錢一樣的地位。

現在只是剛剛開始試探性入市,它能否受市場歡迎,至關重要,儘管楊元慶也知道效果不會太差,但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他還是不放心。

杜如晦呵呵一笑:“說起來既在意料之中,但也出人意料,主要是朝廷已經事先透出風聲,所以銀錢一入邸店,立刻被兌換一空,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人拿它去購買物品,幾乎全部被收藏了,這兩天整個京城都在談論此事,再過幾天,準備再投入一萬枚,看看市場上的效果。”

楊元慶從抽屜裡取出了十幾枚銀錢,在手上輕輕一掂,嘩嘩作響,笑道:“等到中午時,我去試試市場上的反應。”

杜如晦也笑了起來,“若殿下真拿銀錢上市,我估計會引來一點小麻煩。”

他卻不說是什麼麻煩,起身施一禮笑道:“微臣先告辭了,好像外面有人要見殿下,已經等候多時。”

楊元慶知道外面之人一定是李靖,他點點頭,等杜如晦退下,便吩咐道:“讓他進來!”

從早上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個時辰了,楊元慶一直沒有休息,不過一些事情不處理完,他也無法休息。

門開了,李靖快步走了進來,他現在依然出任楚王府長史,楚王府掌軍,李靖負責軍隊的日常政務,算得上是軍隊的第二號人物。

他走進房間,躬身施一禮,“臣李靖參見殿下!”

自從楊元慶以自我貶黜的方式,被免去太師一職,朝中大臣對他的稱呼也漸漸發生改變,很多大臣都開始自稱臣,而軍方也逐漸改成他爲殿下,不再稱總管,因爲主要是現在總管逐漸增加,容易混淆了。

“李長史辛苦了,請坐!”

李靖坐下,也笑着道:“大家都在問,什麼時候打青州,已經幾個月不打仗了,連我的腰也有點疼了。”

“打青州再等一等,等青州的十幾萬青壯替我修一修河北的水利,一旦青州奪取,這些饑民全跑回家了,我去哪裡找勞動力?”

李靖忍不住笑了起來,“要是竇建德知道殿下是這個想法,恐怕要氣得吐血了。”

“他應該是感到慶幸纔對,慶幸自己能再有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我是他,我就會想法設法儘快滅掉劉黑闥,向徐州、泗州一帶發展,或許還有那麼一點機會。”

青州之事,楊元慶只是點一下,他立刻把話題轉了回來,沉吟一下,他對李靖道:“把你請來,是想告訴你一件事,我打算讓你出任代州總管,主管雁門、馬邑和定襄三郡。”()

第7章 大利望族第34章 北市暴亂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李密之思第4章 天下大變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章 中元新夜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5章 少年雙猛第21章 誰威脅誰第33章 洛陽兵變第8章 欲速不達第23章 世充求救第21章 雙猛大戰第2章 宇文義子第28章 初遇建德第99章 意外收穫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威逼利誘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1章 匪夷所思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2章 兵部調令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章 先攻內部第4章 反客爲主第28章 俏語解憂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1章 被迫受命第8章 弔孝風波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9章 離別之酒第42章 踏平瓦崗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9章 兄弟反目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5章 爭奪人口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0章 矛盾激化第71章 北市試錢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章 返回太原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2章 秀才造反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8章 血腥鎮壓第7章 士信發威第30章 驕將爭功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5章 佳人同舟第7章 金剛引狼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15章 遭遇之戰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7章 賀若之怒第22章 心理毒箭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5章 京城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