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梳理上谷

清晨,楊元慶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抵達了易縣,五萬大軍開始在易縣城外熱火朝天地安營紮寨,清掃積雪,安扎帳篷,樹立營柵,一輛輛滿載着糧倉的牛車駛進大營,

楊元慶則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進了易縣縣城,城門邊,秦瓊率領十幾名將領迎接主公的到來。

秦瓊和衆將一起單膝跪下,雙手抱拳施禮,“末將秦瓊,參見總管!”

楊元慶翻身下馬,笑呵呵將他扶起,“秦將軍免禮!”

他拍了拍秦瓊的肩膀,讚許道:“這一次攻打易縣秦將軍幹得非常精彩,未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上谷郡,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典範,我會記下你的大功。”

秦瓊滿臉慚愧,連忙說:“末將無功,是總管對魏刀兒的施壓,迫使敵軍主動撤出易縣,末將不敢居功。”

“但投放勸降書卻是你的方案,最終促使守軍分崩離析,這纔是翟雀兒被迫放棄易縣的真正原因,所以你的功勞還是不小,我心裡明白。”

楊元慶又看了一眼旁邊眼巴巴的程咬金,笑道:“打仗的功勞並不僅僅在於殺敵多少,有的時候更要看戰果,這次拿下上谷郡,爲我們隋軍打開了進攻河北的大門,是一場極其重要的勝利,所以這一次我要嘉獎所有參戰將士,像秦將軍、程將軍這樣的立功將領,更要給予重賞!”

衆人大喜,一齊躬身施禮,“多謝總管嘉獎!”

楊元慶在衆人的簇擁下進了易縣,楊元慶在出任幽州總管時曾幾次來過易縣。在他記憶中,易縣人口衆多,商業繁榮,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

而此時他眼中的易縣卻冷清得可怕,大街看不到一個行人,所有的商鋪都關門閉戶,店鋪裡空空蕩蕩。被搶砸一空,整個城池呈現出一派荒涼破敗的景象。

這時幾名士紳被領上前,他們跪下泣道:“多虧隋軍到來,才救我們一命,請楚王殿下受我們一拜。”

他砰砰磕頭,楊元慶連忙扶起他們,“不必這樣,拯救大隋子民。這是我們份內之事,快快請起。”

楊元慶扶住幾個老人的胳膊,只覺得他們一個個瘦得像骨架子一般,這還是從前富戶士紳,竟然瘦成這樣,更不用說一般的平民了。

他眉頭緊鎖,回頭問秦瓊,“這麼會這樣?”

秦瓊嘆口氣道:“我們進駐城池時,才知道城內發生嚴重饑荒,翟雀兒手下士兵的家屬多少可得一點活命之糧。而恆山郡士兵的家屬則瀕臨絕境,這一年多,病死餓死至少一半人,活着的人都餓得瘦骨嶙峋,已經快撐不住了,我們第一件事就是緊急放糧賑災,哎!如果真的等到明年春天再打上谷郡,估計全城人都要餓死絕。”

楊元慶眼中閃過怒意,對衆將沉痛道:“從大業六年王薄造反到現在,已經六年了。河北河南是亂匪造反的重災區,幾千萬人口估計也剩下兩三成,現在最寶貴的並不是地盤土地,而是人口,所以我們發動河北戰役,第一要務就是爭奪人口,能少殺則少殺。這次打上谷郡,我就不主張強行攻城,儘量利用一切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大限度地減少戰爭傷亡,你們可明白我的苦心?”

衆將紛紛迴應,“末將明白!”

“你們要記住了,沒有了人,也就沒有王朝。”

楊元慶來到了郡衙,魏刀兒造反後,上谷郡的官員們紛紛逃亡,郡衙被翟雀兒改爲上谷王府,此時楊元慶新任命的太守已經在前兩天到任,新太守名叫李奐之,原是李密管轄下的濟陰郡太守,北隋建立後,他棄官逃到北隋,願意報效新朝廷。

李奐之年約五十歲,祖籍隴西,精明能幹,楊元慶任命他爲太守,紫微閣又任命原豐州九原縣縣令王孝鬆爲長史,調太原郡樂平縣令張陶爲司馬,吏部同時任命了錄事參軍等各曹主事。

按照楊元慶和紫微閣商定的分權法,楊元慶作爲攝政王、尚書令,各郡太守的任命罷免權由他掌控,而長史、司馬和各縣縣令則由紫微閣任免,而下面的諸曹參軍以及縣丞、縣尉則由吏部任免,可謂職權分明。

楊元慶走進郡衙,太守李奐之上前施禮,“參見總管!”

楊元慶點點頭,“李使君免禮,請來堂上一敘。”

楊元慶來到大堂上坐下,對衆人擺擺手笑道:“各位將軍,各位使君請坐下,大家放鬆一點,我不是監察御史。”

衆人笑了起來,紛紛坐下,楊元慶這才問李奐之,“我現在每到一地,最關心的就是還有多少人口,李使君現在可以告訴我嗎?”

李奐之站起身,“卑職現在只統計了易縣的人口,大約有八千戶,兩萬三千餘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青壯男子不到七千人,不過聽說還有不少青壯在恆山從軍,至於上谷郡範圍,卑職還沒有統計,從下轄的遒縣、遂城縣、永樂縣、淶水縣、飛狐縣等五縣得到一些零碎的資料,全郡估計不超過五萬人。”

楊元慶記得他任幽州總管時,上谷郡人口有近二十萬,短短六年時間折騰掉近八成,他嘆息一聲,對李奐之道:“當務之急是要賑災,人手不足可以請軍隊協助,一定要儘快,不能拖,我估計深山裡也藏了不少人,要派人去把他們勸回來,其次利用冬天重新分配土地,開春後要組織生產,所需耕牛種子,我以命司農寺協助安排,總之,要千方百計保住人口,恢復生產。”

“卑職明白,一定不負總管重託。”

楊元慶又對秦瓊道:“現在李太守手上之事是千頭萬緒,如果人手充足,很多事情都好辦,所以你專門抽出五百名軍士給李太守調用,另外,大量糧食和軍用物資即將運來上谷郡,所需倉庫的修建就你來完成,不用再交給地方。”

楊元慶的意思就是戰備由秦瓊負責,秦瓊心裡明白,立刻躬身道:“末將遵命!”

.......

楊元慶將所有的事情都一一安排了,便讓衆人散了,他來到一間專門爲他準備的官房,按照楊元慶的要求,房間佈置得很簡單,一榻一桌一個書櫥,另外牆角還有一隻香爐,青煙嫋嫋,瀰漫着淡淡的清香,房間點了一隻火盆,燃燒正旺,使房間裡十分溫暖.

楊元慶見牆上掛在一張河北地圖,便揹着手走上前,注視着地圖,上谷郡的東面便是羅藝控制的涿郡,從打響上谷郡戰役以來,已經半個月過去了,羅藝不可能不知,他現在應該也派出大量軍隊屯在邊境涿縣一帶,而涿縣對面便是上谷郡的淶水縣,楊元慶回頭問秦瓊,“淶水縣派駐軍隊了嗎?”

“回稟總管,末將命鄧遲年率五千軍隊進駐淶水縣,防禦幽州軍可能的進攻。”

楊元慶搖搖頭,“其實我更關心的是情報,必須要掌握幽州軍的一舉一動,需要派出很多斥候去涿郡邊境一帶探查消息,同樣要命鄧遲年加強巡哨,防範對方的斥候,這些不應該是我來提醒你,你應該安排好了纔對。”

秦瓊默默點頭,“末將已安排好了,安排了十隊一百人的斥候潛入涿郡邊境,刺探幽州的情況,鄧遲年也會防範幽州軍的滲透。”

楊元慶微微一笑,取出一份情報遞給他,“這是內衛軍安排在幽州城內探子送來的情報,根據情報,羅藝派出了一萬五千軍隊前往西南,不知是不是涿縣,你可以對照查看,以後內衛軍關於幽州的情報我會抄送一份給你。”

秦瓊大喜,這樣的話他的情報就更加全面了,他連忙施禮,“多謝總管支持。”

停一下,秦瓊又道:“末將還有一事請示,就是關於翟雀兒的安置,他是投降而並非俘虜,末將不知該怎麼安置他,請總管指示。”

楊元慶沉吟一下道:“這個翟雀兒的名字我還有印象,大業七年,我派李靖剿滅王拔鬚,這個翟雀兒就是被俘虜的九寨主,當時因爲他位卑職小,我便放了他,他回鄉務農了,原以爲他會老實,沒想到時隔五年,他又一次起兵造反,這種人有反骨,不知什麼時候他又會造反,不能留下這個隱患。”

“末將明白了,會盡快處理掉他。”

楊元慶淡淡道:“也不用太急,免得影響恆山郡受降,等魏刀兒覆滅後,再一併處理掉。”

秦瓊遲疑一下,有些驚訝地問:“總管的下一個目標還是恆山郡嗎?”

“應該是吧!魏刀兒這次讓了上谷,竇建德不會饒他,我擔心竇建德會搶佔恆山郡,所以我希望在竇建德搶佔恆山郡之前,先下手幹掉魏刀兒,我們先佔領恆山郡,保住井陘的戰略要道。”

“可是....總管不是和魏刀兒有約定,如果反悔,會不會影響到總管的信譽。”秦瓊有些擔心。

楊元慶眯着眼冷冷笑道:“放心吧!我會讓他給我一個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

..........

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38章 風雨欲來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6章 館驛見賢第62章 雞肋之城第6章 秘密武器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4章 戰爭索賠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章 一戰成名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3章 御房進諫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1章 夜授密旨第48章 東線突破第45章 送君高招第6章 瓦崗分家第36章 漏網之魚第34章 卿卿我我第23章 隱形力量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7章 發現契苾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1章 危機重重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7章 關中之變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5章 十猛之計第25章 燕城大戰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4章 臨榆關下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8章 捉姦在牀第1章 重返京城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章 返回太原第24章 添把小亂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0章 三個條件第5章 路遇貴人第27章 留條後路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2章 初到突厥第6章 小事化大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血腥鎮壓第51章 將星隕落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4章 太守師道第7章 賀若之怒第8章 違規賣酒第5章 公主承諾第12章 收官之棋第44章 當局者迷第9章 我想學武第58章 蕭後心思第2章 冤家路窄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4章 李淵之憂第13章 齊王軍師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0章 驕將爭功第34章 京城來信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44章 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