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夜攻河內

夜裡,烏雲遮蔽了明月,星光黯淡,數百艘大船依舊停泊在黑墨墨的黃河水面上,夜間風大,水面微微起了波瀾,使船隻在水面上下起伏,粗大的纜繩拍打着桅杆啪啪作響。

船艙內燈光柔和,角落裡的香爐升起嫋嫋青煙,船艙裡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李密正揹着手在船艙裡來回踱步,心中煩躁之極,雙方已經對峙了一天,他本想從別處上岸,可他發現只要船隻一動,對方的騎兵也跟着動,令他心中無計可施,更重要是他只帶了兩萬軍,而對方卻有一萬人防禦。

可如果這樣回去,他又不甘心,無論如何他也要試一試,此時他在等天黑盡,看看水鬼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消息。

這時船艙外響起腳步聲,李密精神一振,一名親衛在門口稟報:“殿下,房長史派人來送信,說有重要事情稟報。”

李密一怔,他還以爲是水鬼有消息傳來,不料是長史房玄藻派人來送信,他立刻令道:“將送信人帶進來!”

很快,一名軍吏被帶了進來,單膝跪下施禮,“參見魏王殿下!”

“長史的信在哪裡?”

軍吏取出兩封信呈上,李密取過兩封信,一封信是房玄藻送來,而另一封信竟然是東都的左僕射盧楚寫給他的信,他眨了一下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確實沒錯,是盧楚寫給他的信。

李密心中疑惑,揮揮手,讓所有人下去,這才坐下來打開了信,他先看盧楚的信,信中竟然是希望他能投降皇泰帝,他會保舉自己爲魏王,總管對外軍事,這讓李密大爲驚訝,他又抽出房玄藻的信看了一遍。這才明白其中原委,原來是東都出了內訌。

盧楚、皇甫無逸、段達等一班輔佐重臣和新貴王世充矛盾極深,已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盧楚等人便想引自己進東都,協助他們和王世充抗衡,自己前不久才攻打洛陽城,這會兒居然想讓自己投降,虧他們想得出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是一次機會。李密揹着手在船艙中踱步,他在想自己的這幾年的發展,雖然曾經盛極一時。卻不能持久,河南道的官員們雖然很多人投降了自己,但並沒有幾個是真心。從他們從來不肯來見自己便可看出這一點,給的人口賦稅報告也是敷衍了事,根本不足信。

反之,李淵入關中便立刻聲勢大振,勢力發展迅速,卻又非常穩固,而楊元慶入河東也是一樣,短短兩個月不到,河東官員們心悅誠服。紛紛前去太原覲見,可見人心所向。

說到底是自己沒有得到地主勢力的支持,李淵是得到關隴貴族的支持,楊元慶是得到山東士族的支持,而蕭銑得到南方士族支持,也迅速壯大,他李密只因爲放糧而得到一些底層農民的支持。可是爭奪天下,底層農民的支持是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他李密永遠不能成爲正統,在天下人眼裡他只是亂匪頭子,遙想當年劉備削尖了腦袋謀一個皇叔的稱號,也就是要一個正統之名。曹操挾天下以令諸侯也是爲了謀取正統,他李密要想得天下。也必須走正統之路。

盧楚的這封信無疑觸動了李密的心事,他爲什麼不能接受?火拼掉王世充,學習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便有的大義,有了正統之名,他就能得到河南道各郡地主勢力的支持,要錢糧有錢糧,要兵有兵,那些大地主手中有的是青壯莊丁和奴隸。

他又看了看房玄藻的信,房玄藻也是建議他向洛陽稱臣,想辦法控制住皇泰帝,既能除掉王世充這個大敵,又能兵不血刃佔領洛陽,獲得正統之名,將來時機成熟,一腳踢開皇泰帝,自己登基稱帝,可謂一箭三雕。

想到這裡,李密毅然決定投降皇泰帝,房玄藻在信中勸他先送一萬石米給洛陽,以收買人心,現在洛陽米價奇貴,鬥米萬錢,李密當即寫了一封給盧楚的信,蓋上了他的印章,又寫了一封信給房玄藻,命人把剛纔送信軍士找來。

李密把信交給他道:“這兩封信立刻送給房長史,讓他照我信中的安排去做。”

軍士接過信收好,行一禮便走了,李密輕輕鬆了一口氣,這一刻他被分了心,忽然對河內郡的**不是那麼急切了。

但河內郡還是要打,得到固然不錯,得不到他也沒有什麼遺憾。

........

在夜幕的掩護下,十幾艘車船開始悄悄地出動了,這些都是滿載士兵的車船,共兩千人士兵,他們的任務是登陸奪取碼頭。

碼頭上防禦的士兵已經減少了八成,隋軍大營就紮在兩百步外,士兵們大都回營休息去了,碼頭上只有兩千弩兵,他們合衣倒在岸邊睡覺休息,身上裹着毛毯,數十名巡哨兵警惕地監視着河面上的動靜,但夜色很暗,大隊船隻都在數百步外,他們看不見,只有靠近百步內,才能被岸邊監視的士兵發現。

忽然河面上射去一支火箭,在夜空中格外赤亮,這是河面上巡哨的隋軍發出的警報,有敵軍船隻在靠近岸邊,幾名巡哨士兵一躍而起,去大營稟報,河面上‘當!當!當!’響起了警報鐘聲,在河岸邊睡覺的弩兵紛紛從夢中驚醒,舉起軍弩,警惕地關注河中敵軍出現。

徐世績正好出營來巡邏,遇到了報信士兵,他立刻催馬奔至岸邊,眺望河中情況,這時,河面上已經出現了黑曈曈的船影,應該還在百步外,但正迅速向岸邊駛來。

“火船出擊!”

徐世績一聲令下,停泊在岸邊的五十餘艘火船立刻向河心駛去,這些都是小船,裝滿柴草和火油,每艘船由兩名穿着黑色鯊魚皮水靠的黃河水鬼駕駛,順着強勁的北風向十幾艘大船迎面撞去。

小船速度極快,片刻就靠近了瓦崗軍大船,大船上將士大呼小叫,士兵們紛紛放箭,箭如密雨而下,企圖阻止小船靠攏,但沒有效果,水鬼舉着盾牌操船繼續前行,在距離大船約十餘步時,小船轟地燃燒起來,水鬼們紛紛跳水,在水中牽引着小船靠向大船。

火勢燃燒迅猛,火油傾瀉入水,在水中形成一片火海,幾名水鬼逃跑不及,被燒死在水中,頃刻之間,十幾大船都陷入火海之中,大船也開始燃燒起來,船上的士兵被燒得難以忍受,紛紛跳河逃命,可水面上的火海卻使他們難以逃脫,最終喪命於水火之中。

整個水面上都變成了火的海洋,濃煙滾滾,氣勢壯觀,連隋軍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火油能在水面上燃燒,上萬士兵聚集在岸邊,爭先恐後地望着河面上的火海勝景,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呼聲,那必然是一艘敵船被點燃了,徐世績凝視着水面,嘴脣緊咬着,雖然火燒壯觀,他卻無法笑得出來,他心中充滿了悲哀。

李密站在樓船上,目瞪口呆地望着他的船隻在火海中掙扎,大火沖天燃燒,慘烈異常,十八艘大船隻有五艘船帶着火焰逃了回來,其餘十三艘大船,一千多士兵大部份喪身火海,只有一小部分被徐世績派出的巡哨船救出。

李密凝視半晌,慨然長嘆,早聽說楊元慶的火油極爲厲害,果然令人絕望,如果自己的船隻被燒,恐怕他李密也會命喪北岸,他已心灰意冷,便回頭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船調頭,返回盟津渡。”

數百艘大船開始陸續調頭了,在茫茫的夜色中,一部分船駛向對岸,還有少數船隻則向黃河中西南方向的中潬洲駛去,那是黃河中的一塊沙洲,築有河陽關,一直被李密的水軍所佔,算得上是瓦崗軍在黃河中的一個水軍基地。

北岸上,巡哨船傳來消息,瓦崗軍全部撤離,士兵們頓時一片歡騰,徐世績臉色也露出一絲笑容,李密撤去,瓦崗軍的威脅就暫時消除了,但他也知道,其實船隻並沒有全部撤離,一部分船隻應該還在中潬島上。

這時,一名鷹揚郎將低聲對徐世績道:“徐將軍,我們得把河陽關奪回來,否則會一直是河內郡的威脅。”

徐世績點點頭,“現在不急,等冬天黃河結冰時再下手!”

他又回頭令道:“傳令兵立刻去向總管報告,李密的軍隊已經被迫南撤了。”

........

竇建德軍在獲嘉縣以西的大敗,迫使竇建德不得不撤回了圍困新鄉的三萬人馬,撤軍回共城縣,整頓軍馬後他依然有四萬軍隊,和隋軍持平,竇建德心中有些矛盾,他想放棄爭奪河內郡,撤軍回河北,可是三萬餘精銳的損失令他痛徹於心,令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無所獲,就這樣撤兵嗎?

他也想增兵再戰,但他又害怕遭遇更大的損失,這是一種賭徒的心理,不甘心賠本,想把本錢扳回來,但又害怕輸得更多,這種矛盾的心理讓他進退維谷。

就在這時,竇建德得到了情報,一支兩萬人的隋軍從太行陘進入了河內郡,正向新鄉縣方向疾速而來,竇建德知道,這是隋軍的援軍到來,這樣隋軍軍力已到了近六萬人,再打下去,恐怕不是爭奪河內郡那麼簡單了,戰火會燒到河北去。

竇建德審時度勢,最終決定撤離河內郡,他給楊元慶寫了一封親筆信,大軍在當天晚上便離開了共城縣,返回河北。

一場爭奪河內郡的戰役,最終以竇建德的失敗而告終。

.........

第1章 重返京城第2章 家法伺候第13章 深巷小宅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9章 離別之酒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章 齊郡大戰第40章 羅高離心第5章 公主承諾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0章 誰是刺客?第41章 兄弟爭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5章 夜訪封宅第10章 善度聖意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6章 駕臨江夏第30章 關中應對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章 敵蹤初現第1章 江南隱憂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3章 苛刻條件第52章 死不瞑目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0章 毒心李淵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0章 三個條件第24章 臨戰增帥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9章 請君入套第6章 西秦霸王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2章 要何封賞第73章 銀錢危機第9章 玄感之憂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章 出海遠征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2章 最後抉擇第7章 不徇私情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1章 不惹小人第7章 秋風至楊第42章 要何封賞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54章 把水攪渾第9章 底線突破第29章 請君入套第9章 朝局悄變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6章 秘密武器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6章 霹靂行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8章 少童何人?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1章 風險悄至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1章 初使西域第1章 戍堡聞警第27章 關中之變第29章 太原王氏第38章 兩個時辰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章 重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