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重大隱憂

就在楊元慶和縣官們簽署保證書的時刻,一隊百餘人的騎士簇擁着二十餘輛馬車離開了回樂縣,迅速弘化郡方向駛去,爲首騎士正是靈武郡豪族樑師都,他得到了太守丘和的示警,不敢在靈武郡呆下去,收拾一些細軟錢物,帶着家小和百名家丁們倉惶離開了靈武郡。

樑師都野心勃勃,和天下其他各郡豪門一樣,他也想起兵反隋,利用他在靈武郡的豪門優勢,割據靈武郡自立,但楊元慶對靈武郡的吞併,使他的計劃和夢想都破滅了,他只得另謀出路。

奔出二十餘里,他們來到一個三叉路口,有三條道,一條路是去弘化郡,一條道是去平涼郡,還有一條道是去會寧郡,隊伍慢慢停下,一名爲首家丁上前請示,“老爺,我們走哪條路?”

樑師都猶豫良久,他擡頭看了看灰濛濛的天空,烏雲低垂,這是要下雪了,他嘆了口氣,終於向西一指,“走會寧道!”

他準備去金城郡投靠薛舉,當年在齊王府,他和薛舉同爲齊王楊暕的四大護衛,關係極好,薛舉是金城郡豪族,和他常有聯繫,他知道薛舉也在積極準備起事,投靠他再尋找機會。

樑師都帶領家人,向金城郡方向疾駛而去。

.......

靈武郡的人事出乎楊元慶預料,除了丘和和他的心腹,回樂縣縣丞張聊以生病爲理由選擇離開外,其餘縣官皆痛快地在效忠書上的簽了字,大家都知道,五原郡官員待遇優厚,俸祿普遍比隋朝高一倍,但更重要是楊元慶是得到了聖上的承認,效忠他依然是隋臣,和叛逆無關,正是因爲這一點,楊元慶順利地完成了對靈武郡的吞併。

次日一早。丘和在十幾名隨從的護衛下黯然離開了靈武郡,三百豐州騎兵一直護送他到弘化郡邊境,禮送他出了靈武郡,至此,富饒的靈武郡正式被豐州吞併,成爲豐州總管府轄下的第二個郡。

靈武並郡,有千頭萬緒的事情需要處理,但對楊元慶而言。最當務之急的事情莫過於建立一條和五元郡相聯繫的快速運輸通道。

便利交通是將兩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手段。靈武郡和五原郡路途遙遠,從最北面的靈武縣到到五原郡的距離便有一千里之遠,好在楊廣當年北巡時修築了寬敞平坦的馳道。使一般人騎馬四五天便可以抵達,而配備雙馬的騎兵,僅用三天時間便可跑完全程。

這只是人員的交通往來。而貨物的往來則需要走水運,黃河便是兩地最天然的交通走廊,自從開始運送鐵礦石和在河套築五城後,五原郡建造了數千艘平底運輸船,組建了五支運輸隊伍,能有效地將各種物資通過黃河運送到五原郡和靈武郡的任何一處。

但冬天卻不行,冬天黃河結冰,使大型貨物運輸停頓下來,不過從前年開始。豐州便採用了另一種貨物運輸方式,冰面運輸,用大型雪橇運輸物資,利用豐州畜力豐富的優勢,用兩匹挽馬來拉動一輛載貨雪橇在黃河冰面上行駛,事實證明,這種運輸方式不亞於船隊。這也是當地人傳統的冬季運輸方式。

楊元慶抵達靈武郡的第二天晚上,靈武郡便下了第一場初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密了人眼,整個天空灰濛濛的,大地被飄飄灑灑落下的雪花覆蓋。變成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

下了一夜的大雪,雪已經漸漸停止了。但天空還是飄着細細紛紛的小雪,在漫天飛舞的細雪花中,楊元慶帶着一羣官員在黃河邊視察,靈武郡和豐州一帶的黃河已經結冰,河面凍得結結實實,冰面上鋪着半尺厚的雪,這些雪不會融化,到春天后,和下面的冰層一起,融進滔滔的黃河水中。

原本光亮如鏡、不見人蹤的冰面,因爲一場雪的到來,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下了雪,人們便不懼怕在冰面上摔倒,下了雪,更利於馬匹在冰面上奔跑,不時可以看見一輛輛雪橇在河面上飛馳。

靈武郡的黃河河面足有數裡,因此大部人都是乘雪橇過河,很多載客的車伕都聚集在碼頭旁,等待客人上門。

回樂縣縣令宋襄帶領着楊元慶和一羣軍官在黃河邊視察,他們來到碼頭前,等客的數十名車伕都紛紛閃開,他來到一輛大型載貨雪橇前,對楊元慶道:“楊總管,這就是當地冬天運貨的雪橇,一般都和個一樣。”

其實楊元慶並不是要察看交通工具,大型運貨雪橇豐州有很多,他是想在碼頭附近建造大型倉庫,同時擴建碼頭,並建立起從五原郡到靈武郡一條冬季運輸路線,整個冬天,五原郡和靈武郡之間沒有任何往來。

不過這種大型運貨雪橇他也需要,他正想把一批靈武郡倉庫中的上好生鐵急運去五原郡。

楊元慶走到雪橇前,他低頭看了看這架大型雪橇,雪橇是用兩根胡柳木做成,前面有翹起的擋雪板,上面繃一層牛皮,做得很簡單,比起豐州的軍用大雪橇,這種雪橇只能算是小型,只有一匹馬拉拽。

楊元慶又抓起馬蹄看了看,用的是普通馬蹄鐵,不是那種專門的重型馬蹄鐵,這種馬匹跑不了長途,使他心中略略有些失望。

“可以一次拉多少貨物?”楊元慶問車伕道。

車伕不知楊元慶身份,但他卻認識縣令,見縣令都對楊元慶恭恭敬敬,他心中更是惶恐,躬身道:“回稟老爺,最多能拉兩石貨物,再加兩個人 。”

“那能跑多遠?”楊元慶又問。

“最遠跑過弘靜縣,一百多裡,再遠就不行了,如果再加一匹馬,那就能跑到靈武縣。”

楊元慶搖搖頭,運貨量太小,他的大雪橇一次可以運六石糧食,甚至還能拉動平地船在河面上行走,這邊的雪橇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楊元慶便回頭令道:“發飛鷹信到豐州,讓杜長史調兩千輛大雪橇過來,順便再運送一批錢來。”

一名親兵答應,立刻去安排了,楊元慶又對新任太守張庭和駐靈武郡的督軍韓有鳳道:“現在第一要務,就是要把靈武郡和五原郡緊密地聯繫起來,包括鷹站、碼頭還有驛站,五原郡境內的驛站崔君肅已經在着手修建了,靈武郡境內也要加快速度,按照豐州的標準,每隔八十里建一座驛站,我要求這個冬天必須建好,這個要求應該不難。”

張庭點點頭,“卑職明白,馬上就着手準備。”

“還有就是冬天的貨物運輸。”

楊元慶又笑着對張庭道:“我已讓杜長史調兩千輛大雪撬過來,專門配備給靈武郡,你要充分利用起來,如果修建驛站所需的材料,便可以利用它運輸,有什麼東西送去五原郡,也可以利用它,還有就是造船,靈武郡水面寬闊,更適合造船,我準備把豐州造船工坊搬到靈武郡來,地點就由你來挑選,這件事就委託你了,我可能沒有時間考慮這些事了。”

“總管不用一一交代,卑職都明白,還有建官學、邸店,還有稅賦調整等等,大量的事情都需要卑職去做,卑職都會妥善做好。”

“你明白就行,但第一重要是交通。”

楊元慶之所以極爲重視交通,就是因爲他擔心突厥,一旦突厥進攻豐州,那麼豐州大量的人員物資就需要轉移到靈武郡,這樣一來,兩地交通的重要性就迫在眉睫。

這也是楊元慶急於吞併靈武郡的根本原因,他準備將靈武郡作爲豐州的後方,豐州的民衆要漸漸轉移到靈武郡,豐州就作爲軍屯之地。

豐州的戰略位置不利,這也是他面臨的最大隱患,楊元慶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一次雁門之危,若不是大隋皇帝吸引了突厥大軍,他就徹底危險了。

四十萬鐵騎兵壓豐州,足以摧毀他多年積攢的一切,所以他才急於吞併靈武郡,把他的錢糧民衆都遷到靈武郡來。

現在是大業十一年的十一月,應該說時間還比較寬裕,但未雨綢繆,靈武郡的一些基礎設施,碼頭、倉庫之類,也要儘快修建了。

楊元慶又對督軍韓有鳳道:“我見回樂縣城內有大片空地,不妨利用起來修建軍糧倉庫,我要先運百萬石糧食過來,一個倉庫囤糧兩萬石,那至少要修五十個倉庫,你給我一個時間,你何時可以完工?”

韓有鳳低頭想了想道:“卑職可以把所有士兵都動員起來修建倉庫,最快明年二月前,可以把五十個倉庫都修建完成。”

“好!那我先開始小規模運糧,一旦你的糧倉修建完成,我便開始用船大規模運輸。”

這時,遠處傳來了喊聲:“總管!”

楊元慶一回頭,只見一名送信騎兵飛馳而至,奔至近前拱手道:“總管,有緊急情報!”

他手中拿着一隻紅色的情報筒,楊元慶心中有些不安,立刻接了過來,取出裡面的情報細看,但裡面的內容卻使他的心猛地跳了起來。

.......

第22章 遼東亂戰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9章 嚴厲警告第7章 兵壓關內第48章 圍城打援第8章 暗鬥不息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7章 壟斷漕運第2章 計取飛狐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1章 被迫受命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8章 關鍵小人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章 出征突厥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5章 寸步不讓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章 客棧新友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7章 一記反抽第7章 國事家事第53章 暗通消息第7章 智取伊吾第5章 可汗金箭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3章 城中暗流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6章 欲蓋彌彰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5章 爭奪人口第78章 戰略撤退第1章 如期而至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6章 激戰碼頭第32章 雪夜離京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7章 秦王求援第59章 心有不滿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0章 以詐對詐第46章 褚氏父子第65章 北市買珠第45章 烈火焚城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2章 意外收穫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0章 米酒事件第53章 窮途末路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3章 微妙來訪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6章 重大隱憂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4章 假手於賀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5章 楊家喜憂第38章 風雨欲來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6章 攻克平壤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24章 李淵之憂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章 中元前夕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0章 軒然大波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1章 鐵腕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