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意外相遇

這時,幾名年輕男子從楊元慶身邊走過,竟是在談論孟子,一口清軟的江南口音,幾人都文質彬彬,見到裴文晉,一起向他躬身施禮,態度也不卑不亢,令楊元慶頗爲驚訝,他搖搖頭,“我確實不知原因?”

裴文晉笑了笑道:“敦煌原來只是小縣,擁有人口不足千戶,但開皇十年,先帝從江南強行遷來八千戶南朝貴族,敦煌縣便成了敦煌郡,這些南方貴族以陳、蕭、謝、陸、沈幾大姓爲主,正是他們的到來,使莫高窟又開始興盛起來,已經開鑿了七十餘個洞窟,留下經卷數以萬計。”

原來是這麼回事,楊元慶這才明白敦煌的漢族人何以如此之多,而且氣質高雅,舉止從容,甚至超過了長安和洛陽,他又笑問:“剛纔說的沈氏,可是江南吳興沈家?”

“正是,江南沈家有兩房被遷到這裡,開皇十年,沈玄檜造反失敗後,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流放到敦煌,現在合爲一支,家主叫沈晚春,是沈玄檜的次子,現在沈家也是敦煌的大族之一。”

楊元慶心中一驚,他的嬸孃叫沈晚秋,正是沈玄檜的小女兒,難道這個沈晚春是嬸孃的親兄不成?幾年前出塵給他說過,她們回吳興老家後,她們一房已經沒人了,原來都被遷到了敦煌郡。

楊元慶動了心,他倒要去拜訪一下沈家。

他走過一座書院,這樣的書院在敦煌郡比比皆是,也就是學校,而這一家書院佔地頗大,佔地足有二十餘畝,周圍有圍牆,裡面則有十幾排房舍,樹木茂盛,可容數百人在這裡就讀,大門上方掛着一塊牌子,黑底白字,上書‘餘杭書院’四個篆字。

在大門口,正好有人送客,楊元慶忽然愣住了,其中一名客人他認識,竟然是羅縣縣令蕭銑,只是此人應該在洞庭湖畔的羅縣纔對,怎麼跑到遙遠的敦煌來了。

蕭銑一轉頭,正好和楊元慶面對面,他也愣住了,最後楊元慶先反應過來,拱手笑道:“蕭兄,你怎麼會在這裡?”

蕭銑臉色變了數變,但立刻恢復了正常,他笑呵呵走上前,躬身施禮道:“我特來探望一個生病的兄長,楊將軍怎麼會在這裡?”

“奉旨而來!”

當楊元慶看到蕭銑身後之人時,他的臉色也終於忍不住變了,身後的中年男人竟然就是陳胤身邊的謀士王默,他當初陪陳胤來自己府上談判,楊元慶的印象很深。

王默見自己已被認出,他只得苦笑一聲,上前施禮,“楊將軍,多年不見了,我現在是蕭縣令幕僚。”

楊元慶直到這時才突然明白過來,當年陳胤莫名其妙被殺,他一直覺得奇怪,現在他明白了,恐怕這個蕭銑纔是幕後主使,陳胤辛辛苦苦創立的南華會,最後給人做了嫁衣。

心裡雖明白,但楊元慶並不露聲色,只笑了笑道:“能在他鄉相遇,改曰我請蕭兄和王兄喝一杯,現在我有公務在身,就不多聊了。”

“好!楊將軍請。”

蕭銑含笑施一禮,目送楊元慶而去,等楊元慶稍稍走遠,他臉色一變,拉了王默一把,兩人迅速向一條小巷奔去。

走出數十步,楊元慶又回頭看了一眼,見周圍人來人往,但兩人已經消失,楊元慶笑了笑,這個蕭銑確實不同一般人,難怪能以一個小小的羅縣縣令做出一番大事,現在才大業四年,他便開始自己的行動,敦煌南方人聚集,他們竟然打上了這裡的主意。

“元慶,剛纔那是什麼人?”裴矩問道,他不認識蕭銑。

“以前在長安認識的一個朋友,交情泛泛。”

這時,裴文晉笑問道:“楊將軍,準備什麼時候開始募兵?”

楊元慶沉思片刻,便道:“宜早不宜遲,今天下午就開始募兵!”

........下午時分,隋軍開始募兵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敦煌城,但敦煌城內的漢人反應卻很平淡,應募者寥寥,三個募兵點只有數百人排隊,絕大部份都是生活在敦煌郡的羌人,而漢人只有三四十人,而且都是敦煌城的無賴,想混一身軍裝。

“房間裡,楊元慶揹着手站在窗前,凝視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柳樹,他還在想着上午遇到蕭銑之事,很顯然,他們是想來敦煌發展南華會的勢力,敦煌近萬戶南方漢人給他們提供了機會,這裡的人大部分對隋朝不滿,思念故鄉,蕭銑在這裡會有很大的收穫。

自己該不該阻攔蕭銑在敦煌郡的擴張,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他要阻止蕭銑,那他就不會放過翟讓了。

這段時間楊元慶心裡頗爲煩惱,或許是他成婚的緣故,他開始渴望能穩定下來,就像蕭銑一樣,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而不是像流浪者一樣,四處漂浮不定,一會兒契丹、一會兒汾陽宮、一會兒又是京城,現在又跑來西域,這種動盪的生活何時是個盡頭?

他什麼時候能再回豐州?他的根在豐州,現在豐州已經開始大規模移民開墾,而他卻無緣參與,使他心中充滿了遺憾,尤其當今天他看見蕭銑在爲自己的理想而奔忙時,他心便難以平靜。

“楊將軍!”

副將王威匆匆走進房間,他是屈突通出兵兩千而提出的附加條件,由副總管王威擔任副將,率領張掖兩千人,這個王威雖然名聲不顯,但他確實經驗很豐富,尤其善於和羌人打交道,而且軍務熟練,紮營、行軍都很在行,是楊元慶很得力的助手。

一路西進,他們配合很默契,王威並沒有因爲自身資格老而擺架子,對楊元慶十分尊敬,一直進了敦煌郡的地界,王威才告訴了楊元慶實話,他是楊元慶祖父楊素的老部下,平南之戰他便是楊素帥帳中的錄事參軍。

屈突通派王威來,本意是不想楊元慶奪走他的張掖之軍,卻陰差陽錯,反而給了楊元慶一個得力干將。

也正是這個原因,楊元慶對王威的戒心也慢慢消除,對他也信任有加,這次招募軍隊,楊元慶便交給王威,由他全權負責。

“怎麼,募兵不順利嗎?”楊元慶微微笑問道。

王威嘆息一聲,“敦煌的漢人很牴觸,都不想爲大隋賣命,只有幾十來應募,而且體質都不行,倒是不少羌人還可以,我就想問問將軍,我們能否招募一支羌人之軍?”

楊元慶搖了搖頭,“羌人之軍能招多少?而且羌人不可靠,會留下隱患,儘量少用羌人。”

他揹着手走了幾步,道:“雖然聖上給我的軍隊額度是一萬人,但我仔細又考慮了一下,我只需要五千人便夠了,現在我們還差一千人,這一千人我打算用敦煌的留守之軍,但這樣一來,敦煌就無兵駐守了,所以我需要招募兩千人,就把這兩千人留在敦煌郡,作爲敦煌守兵,所以最好是招募本地漢人,招募羌人會出問題。”

王威苦笑一聲,“可問題是漢人不肯來應募,我們又不能強迫。”

楊元慶微微一笑,“我來和他們談一談吧!”

.....被文帝楊堅貶黜到敦煌郡的漢人幾乎都是南朝的貴族和士族,他們大多是原來南朝的豪門,家業龐大,就算被貶到了敦煌,也並沒有因此落魄,他們依然帶着大量家業西遷,在進入敦煌後,他們迅速形成了幾大勢力,荊州蕭氏、餘杭陸氏、吳興沈氏和金陵陳氏和謝氏,其中以荊州蕭氏、陵陳氏和謝氏,三家爲最大。

蕭氏是西樑朝皇族一支,因支持陳朝和大隋對抗被被貶黜到敦煌,被貶黜時家族老小三百餘人,一晃二十年過去,敦煌的蕭氏已經發展到上千人,成爲敦煌郡第一大世家。

蕭家大宅位於在敦煌城北面,佔地六十餘畝,住着蕭氏族人近千人,這個家族在敦煌擁有良田數百頃,在張掖擁有三座私人馬場,同時擁有大大小小的店鋪一百餘家。

但掌控着這個大家族最高決策者確實一個女人,名叫蕭茵茵,今年三十餘歲,她是這個家族的嫡長女,十五歲時跟隨父親來到敦煌,爲了家族的生存,她毫不猶豫嫁給了當時的敦煌總管馬重兵,一個羌人爲妾,正是得到馬重兵照顧,蕭家迅速能紮下根,很快便成爲第一大家族,在十年前馬重兵去世後,姿容美貌的蕭茵茵被敦煌刺史趙浩看中,成爲他的小妾,三年前再次成爲寡婦。

正是她的二十年兩嫁,以犧牲自己一生幸福換來了蕭家在敦煌的龐大勢力,兩年前她父親去世,整個家族便一致推舉蕭茵茵爲新家主,作爲對她的感恩。

蕭茵茵精明無比且態度強硬,兩次爲妾的經歷使她對敦煌的官員充滿了反感和不信任,當年那個刺史趙浩白天道貌岸然來弔孝,晚上便派人把她強行接去刺史府,因此對於太守裴文晉的態度,她也是冷冷淡淡。

“蕭家有文人,有商人,有女人和老人,惟獨就沒有武人,你讓我們子弟從軍,就不怕誤了軍國大事嗎?”

蕭茵茵這句話既是對太守裴文晉說,也是對坐在旁邊的楊元慶說,她多看了幾眼楊元慶,這個人的名字她聽說過。

楊元慶從這舊依然美豔不減的女人口中,感覺到了她對裴文晉的敵意,楊元慶便對裴文晉笑道:“多謝裴太守帶我來這裡,我想單獨和蕭夫人談一談。”

()

第20章 王妃請客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7章 爭奪鐵礦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6章 紅影驚現第5章 出海遠征第14章 貌忠實奸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3章 引導消費第2章 酒棚小遇第2章 冤家路窄第3章 風雨前夜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9章 重要情報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5章 敦煌布棋第34章 推波助瀾第5章 可汗金箭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章 透露底線第2章 老奸巨猾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4章 真假使者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9章 嚴厲警告第35章 計劃有變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1章 夜授密旨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5章 燕城大戰第7章 羽翼已成第30章 三個條件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57章 兩個要求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章 帝王失信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2章 血戰突圍第5章 略助風勢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章 老奸巨猾第5章 初到幽州第54章 彭城兵變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6章 陰山可汗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3章 夜襲飛狐第7章 楊府貴客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1章 宇文新計第34章 泊舟九江第31章 宿怨爆發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4章 臨戰增帥第7章 賀若之怒第35章 被俘權相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2章 啓民提議第11章 瀚海奇兵第6章 抽中死籤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9章 邙山遇故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3章 深巷小宅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章 小妹何名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4章 三面受敵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0章 貨幣之源第5章 公主承諾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3章 揚帆出海第58章 李淵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