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走私線索

大利城外,數萬頭牛羊擠滿了城外的原野,數百名隋軍騎兵和牧民不斷驅趕,不準牛羊四處‘亂’竄。

“將軍,這只是一部分,我們這次一共換來了十二萬頭牛羊,這是第一批三萬頭,其餘牛羊就在這幾天會陸陸續續到來。”

牛羊之事楊元慶暫時不感興趣,他關心的是楊巍他們從草原帶來的人。

片刻,胖魚帶着一名突厥男子上前,突厥男子向楊元慶行一禮道:“小人達翰,奉金箭駙馬之命,向楊將軍稟報一個重要情報。”

說完,他取出一封信遞給楊元慶,金箭駙馬就是突厥駙馬烏圖,和楊元慶‘私’‘交’極好,烏圖現在已是突厥第三大勢力,在前年的契丹之戰後,他得到了啓民可汗的讚賞,不僅把一萬‘精’銳的近衛軍給了他,而且還把近一半的契丹‘婦’孺和牛羊都賞給了他的部落,隨即有大量突厥小部落投靠他,使烏圖部的勢力大漲,僅次於啓民部和葉護的始畢部。

楊元慶打開了信,信中烏圖向楊元慶說一件重要的情報,葉護咄吉這幾年向中原大肆購買生鐵,已經積累了四十萬斤之多,而賣生鐵給咄吉之人,正是宇文述的兩個兒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信的後面還有生鐵每次運入突厥的時間點。

楊元慶很快便發現了規律,每年兩次,‘春’秋各一次,其中‘春’天也就是三月初出塞,而且似乎規模很大,不僅是違禁品生鐵,還有絲綢、瓷器之類貴重物品。

報信人達翰又道:“金箭駙馬要我告訴將軍,今年這支商隊極可能會在五原郡買一批茶葉,他們會在五原郡出塞,如果將軍能截獲他們,就能查獲他們攜帶的生鐵。”

儘管楊元慶知道,烏圖和咄吉有矛盾,他是想借自己的力量截斷咄吉的生鐵來源,但抓住宇文家走‘私’生鐵的把柄一直是楊元慶的目標,上次楊廣給宇文述一個面子,饒過他的兩個兒子,那這一次如果被自己抓住現行,諒他們逃不過。

楊元慶立刻問道:“這支商隊叫什麼名字?”

“叫瀚海商隊,長年對草原貿易,領隊姓王,是一個胖胖的中年人。”

旁邊胖魚忽然‘插’口道:“將軍,這支瀚海商隊去年在我們五原郡出塞過一次,販運鹽到草原去,向我們‘交’了稅,今年好像還沒有到。”

楊元慶沉思了片刻,這支瀚海商隊想購買茶葉就必然會和他們打‘交’道,也會繳稅申請出境,很容易查出他們的動向,他便對胖魚道:“你去‘交’市監查一下這支商隊的情況,有多少人,多少騾馬,一般買什麼貨物,查清楚後立即向我彙報。”

他對報信人拱拱手,“請轉告烏圖,我非常感謝他的情報,不會讓他失望!”

楊元慶調轉馬頭便向酒肆而去,在酒肆‘門’口,正好遇見杜如晦和裴晉一行人走出酒肆,楊元慶催馬上前,呵呵笑道:“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不想讓我付賬嗎?”

杜如晦回頭看了一眼面帶諂笑,但目光卻帶着那麼一點忐忑的掌櫃,笑眯眯道:“酒帳當然還掛在你頭上,你可以不付,反正他們也不敢要。”

楊元慶指着他,對衆人佯怒道:“你們看看這個傢伙,鼓動我不付帳,處心積慮就想壞我名聲!”

衆人一起大笑起來,裴晉對楊元慶拱手笑道:“主要是我急着回去覆命,所以隨便喝了兩杯,辜負元慶一番盛情。”

“稍等一等,我把事情安排好,和你一起走。”

楊元慶把杜如晦和楊思恩叫到一旁,臉上的玩笑之意消去,對他們二人道:“這次聖上北巡五原,我估計他重點是巡視大利城,雖然聖上喜歡看繁華的東西,但咱們也用不着太刻意虛僞,只注意兩點便可,一個是街面上要‘弄’乾淨點,咱們自己看了也清爽,再把街上那幾個乞丐養幾天,別讓他們‘露’面,另一個是上巖‘洞’的木棧,要好好檢查一番,保證安全。”

杜如晦默默點了點頭,這是他份內的事,楊元慶又叮囑楊思恩道:“估計聖上來時,正好遇到‘交’市,突厥人會大量涌來,你一定要加派軍隊在黃河邊巡邏,要多派探子深入大利城的各個角落,不準出任何意外。”

兩人都答應了,杜如晦還是有點擔心獻食的事情,“將軍,他們幾十萬人來,你說咱們的蒲桃酒夠嗎?”

楊元慶搖搖頭,否決了他這個古怪的念頭,“咱們蒲桃酒釀製不易,不要輕易拿出來,用草原上的‘奶’酒招待便可,另外一共十二萬頭牛羊,糧食就用官倉存糧,或許還有別的什麼招待支出,反正這筆帳要記清楚,不能糊塗,杜縣令,這次招待之事我就‘交’給你了。”

杜如晦是個正直的人,他不想剝削民衆,但官倉裡的糧食都是陳糧,拿去獻食肯定會叫苦連天,他滿臉無奈,“估計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和楊廓一樣,被勒令去向丘和學習。”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如果要去的話,也是我去,輪不到你,你只管按自己的心意做,一切後果由我來承擔。”

說完,楊元慶調頭去了,杜如晦望着他的背影,低聲嘆息道:“他嘴上說不在乎,其實他比誰都愛護五原郡的軍民。”

楊思恩也長嘆道:“他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年,十年了,從十歲到二十歲,他最寶貴的歲月都灑在這片土地上,他怎麼可能不愛護?”

......

皇帝聖駕將至,楊元慶便和裴晉一起向九原縣而去,雖然裴晉的公事是爲了通知楊元慶聖駕將至,但他還擔負着家族的一個重任,那就是關於楊元慶和妹妹的婚事,按照約定,已經兩年過去,下個月妹妹敏秋就滿十六歲,楊元慶該到娶親之時。

眼看前方便是城‘門’,他們一行人的速度慢了下來,裴晉瞥了一眼楊元慶,他想等楊元慶先提出婚事,可是眼看到城‘門’了,他們即將分手,楊元慶卻矢口不提和敏秋的婚事,饒是裴晉很冷靜,也有點沉不住氣了。

“元慶,下個月初七便是敏秋的十六歲生日,你是不是該向她表示什麼?”

裴晉含蓄地提醒着楊元慶,楊元慶笑了笑,他自有想法,如果裴晉給他帶來敏秋的信倒還可以,但要提婚事,裴晉畢竟是同輩,讓他來說這種嚴肅的話題似乎有點不妥。

“敏秋現在怎麼樣了?兩個月前她給我寫了一封信,我也給她回了信,不知她收到沒有?”

裴晉極爲聰明,他明白楊元慶的意思,關於婚事,他們自己會寫信商量,不用自己‘操’心,看來只有讓祖父來問他了。

“那好吧!楊將軍,我就告辭了,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楊元慶微微笑道:“多謝裴兄,希望今年中秋,我們能坐在一起賞月。”

裴晉眼睛一亮,向他鄭重地施一禮,“我也期待!”

他調轉馬頭,帶着幾名隨從向南疾奔而去。

.........

楊元慶進入了城‘門’,直接去了茶署,茶署是去年‘春’天剛剛成立,在涿郡、馬邑郡、五原郡及武威郡各有一座,基本上和‘交’市監一樣,隸屬於太府寺,負責整個隋王朝和突厥的官方茶葉貿易。

而此時,楊元慶的發酵秘方已經被破解,開始有大量的商人去南方採購茶葉,加工後賣去草原,隨着銷量急劇增加,茶葉的利潤也大減,也從來的十倍暴利變成三倍利,很快又降爲兩倍利,朝廷隨即下旨,不準‘私’人擅自和草原進行茶葉貿易,要和草原貿易,只能從茶署進貨,這樣便控制住了茶葉價格的暴跌,使茶葉利潤穩定在三倍利。

有趣的是,茶葉在草原的盛行,反過來開始影響大隋北方,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開始飲茶,大隋內外對茶葉的需求量劇增,也同時刺‘激’了南方茶葉的種植,短短三年時間,茶葉的種植面積擴大了三倍。

楊元慶的紅鏽茶莊已經改成紅鏽酒莊,專賣蒲桃酒,茶葉生意他已經不做了。

茶署令只是八品小官,由一名年輕的官員擔任,名叫崔摯,出身清河崔氏,和楊元慶一樣,今年也只有二十歲,爲人清正,銳氣十足。

楊元慶走進茶署,崔摯剛剛批出一份茶引,正在記賬,他見楊元慶進來,連忙起身拱手笑道:“楊總管不是去大利城了嗎?”

“聖上即將來五原郡,我得回來準備接駕了。”

楊元慶笑了笑,便轉到正題上,“我想查一支商隊,崔署令方便嗎?”

“楊總管儘管說!”

“叫瀚海商隊,崔署令幫我查一下,到現在爲止,這支商隊有沒有來這裡批茶引?”

“請楊總管稍等。”

崔摯翻開賬簿,一頁頁地細查,足足查了三遍,他搖了搖頭,“很抱歉,沒有這支商隊的記錄。”

胖魚也查過,大利城那邊也沒有繳稅的記錄,看來這支商隊還沒有到五原郡,楊元慶便向他拱手道:“這支商隊有‘私’通突厥的嫌疑,如果他們來披茶引,請立刻通知我。”

“楊總管放心,我一定會及時通報。”

.......

七天後,隋帝楊廣龐大的巡視隊伍出現在了五原郡廣袤的土地上,巡視隊伍足有五十萬人之多,延綿百里,旌旗鋪天蓋地,聲勢浩大。

巡視隊伍的核心,便是皇帝的行宮六合城,六合城是一座巨大的可移動木製宮城,由少府寺卿何稠製作,顧名思義,呈六角型,周長有八里,‘女’牆距地面高達六丈,皇帝楊廣以及皇后等一衆宮‘女’宦官都住在裡面,並有三千內宮甲士在城頭上防禦。

六合城下面裝有數百隻巨大的木輪,它本身並不能行走,需要上千頭牛拉拽,緩慢而又平穩地向前推進。

楊廣興致很好,他並不是第一次來五原郡,開皇二十年,他作爲主帥統領十五萬大軍,從五原郡出塞,擊敗了西突厥達頭可汗,這次重返舊地,使他又想起自己當年的勇烈。

楊廣站在城頭對妻兒們笑道:“想當年朕也曾烈馬戍邊,北擊突厥,一晃近九年過去,可朕覺得就像昨天才發生的事情。”

楊廣和蕭後感情深厚,儘管做了皇帝,但他依然不願廣納嬪妃,他的用情專一也深得母親獨孤氏的讚賞,在取代楊勇爲太子一事上,他也得到了母親獨孤氏的大力支持。

同時也是因爲國事繁重,楊廣雖然喜歡營造宮室,講究排場,但他並沒有什麼嬪妃,他只有兩個妻子,一個是蕭皇后,另一個也是蕭皇后族妹,稱爲蕭嬪,在長子楊昭去世後半年,他的次妻蕭嬪便在去年又爲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杲,這是楊廣的第三個兒子,幼子的出生給楊廣帶來莫大的安慰,他疼愛異常,走到哪裡都要帶着他。

除了幼子楊杲外,還有長子爲他生的三個孫子,他也帶在身邊,以便隨時教育,而次子齊王楊暕則留守京城洛陽。

另外他的長姐,樂平公主楊麗華這次也隨他通行,楊麗華喜歡安靜,一般不愛外出,但不幸的是,她唯一的外孫‘女’李靜訓在二個月前病逝,使楊麗華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爲了讓長姐擺脫悲傷,楊廣便極力說服她一同出巡。

楊廣瞥了一眼長姐,見她依然沉默不語,便笑道:“皇姊,這次來五原郡,應該可以看見楊元慶了,朕沒有記錯的話,他今年弱冠了,皇姊要不要替他取一個字?”

楊麗華輕輕嘆了一口氣,勉強笑道:“他今年應該娶妻了。”

“陛下快看!那是不是楊總管來了?”

一名宦官目光敏銳,看見了遠處出現了一支騎兵,儼如一支細細和黑線,向這邊疾奔而至,楊廣也看見了,他捋須笑了起來,態度很好,自己剛進五原郡他便出現,看來他是早等候在這裡了。

隨即一名‘侍’衛稟報:“陛下,豐州總管楊元慶和長史韋嗣雲率三千騎兵前來迎接聖駕!”

.......

……

第27章 線娘夜奔第10章 君廓獻計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章 意外相遇第7章 國事家事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41章 想走不易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0章 米酒事件第8章 天下十猛第33章 攻城前夕第5章 上兵伐謀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5章 一劍穿心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8章 諫臣之死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53章 建德求和第24章 草原天鵝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0章 君心似虎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3章 猛將須陀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1章 雪後歸程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1章 夜授密旨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2章 遼東亂戰第3章 神秘使臣第2章 計取飛狐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章 誰是兇手第81章 老孃不幹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60章 大戰悄至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章 被迫換帥第1章 戍堡聞警第6章 發現端倪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0章 窮途出路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1章 野心漸露第42章 要何封賞第7章 楊廣之憂第15章 貌合神離第5章 深藏不露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3章 蘇威密謀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2章 平亂奪權第4章 秦母教子第26章 少女憫秋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5章 再戰大利第9章 一名小兵第39章 雙女初見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4章 新的兵器第6章 西秦霸王第42章 局勢混亂第33章 金精賭彩第32章 被迫西撤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章 欺人太甚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2章 裴閥老謀第7章 國事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