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血戰大利(上)

‘咚!咚!咚!咚!’薛延陀雄渾的戰鼓聲在寬廣的黃河南岸迴盪,在數千只大鼓同時擊響的震天鼓聲中,一萬人的騎兵方陣簇擁着薛延陀可汗乙失鉢緩緩過了黃河。

在一萬騎兵方陣的前方和後方的兩邊各分佈着四片萬人騎兵隊,黑壓壓的軍隊無邊無際,延綿十里,在黃河北岸還有一萬人的後勤大軍,這次進攻大利城,乙失鉢下了十萬兵力的賭注,他要一舉摧平大利城,以戰勝隋軍的神話來振奮薛延陀軍隊的士氣,再調頭去金山迎戰契苾大軍。

乙失鉢騎在一匹高大神駿的戰馬上,目光陰冷地注視着遠處一里外已經被夷爲平地隋軍臨河戍堡,望着山丘滿地殘破的石塊,他腦海裡出現了大利城被攻陷的情形,火光沖天,滿地軍民跪在他馬前求饒,他的士兵毫不留情地砍下這些漢人的人頭,而楊元慶的人頭就拴在他戰馬頸下。

這無比誘人而又令他渴望的一幕即將要出現,他已經有點等不及了,此時,他已經不僅僅是爲了給兒子報仇,他要踏平這座城池,要讓族人都明白,薛延陀並不懼怕強大的隋朝,振奮士氣,全力迎戰他們的死敵契苾人。

他頭頂的金狼頭大旗在風中飄揚,在他身後是十幾名薛延陀萬夫長,而緊靠他身旁的是新立的薛延陀可汗繼承人沙祿獵,是一個儼如豹子般兇狠的年輕人,他在薛延陀便是以勇力而著稱。

他用豹子般冷酷的目光盯着大利城方向,厲聲請戰:“可汗!給我三天時間,看我夷平大利城!”

“好!我任命你爲主將,三天後給我攻下大利城。”

乙失鉢將可汗金箭交給沙祿獵,他最後看了一眼大利城方向,淡淡道:“攻下城池,雞犬不留!”

他轉身而去,望着可汗走遠,沙祿獵立刻舉起可汗金箭嘶聲喝令,“全軍出動,向大利城進發!”

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大利城進發,數千張大鼓敲動,鼓聲如雷,數十里外可聞,八萬大軍殺氣沖天,密密麻麻的軍隊中跟着數百架雲梯和巢車以及投石機,薛延陀軍隊奮力推動它們前進,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殺氣向二十里外的大利城席捲而去。

........大利外城牆頭旌旗招展,二千隋軍在城頭列隊而立,他身着明光鎧甲,頭戴鷹棱盔,手執步弓和兵箭,個個目光堅毅,五十座巨大的投石機像五十名巨人矗立在城頭。

楊元慶站在城垛上,凝望着遠方正緩緩開來薛延陀大軍,一條長約五里的黑線出現在十幾裡外的雪原之上,鼓聲就是從黑線中傳來。

薛延陀大軍走得並不快,他們不是來進行騎兵決戰,而是進行攻城戰,這並不是薛延陀人擅長,尤其在初春,一般草原人不會選在這個時候作戰,春天是牲畜生崽的季節,士兵們容易思家,軍心不穩,戰馬經過一個冬天,也不強壯,但薛延陀不得不選擇這個時候交戰,再過十天,黃河將開始解凍,他們的大軍就無法渡過黃河。

“將軍,快看那邊!”

一名士兵指着東面大喊,楊元慶探身向東望去,只見一名身披白色披風的騎士正沿着護城河向城門急速奔來。

“是契苾人!”

楊元慶認出了騎士身上的白色披風,他立刻令道:“開城讓他進來!”

百餘士兵絞動鐵鏈,城門緩緩開啓,契苾騎士奔進城內,城門再次轟然關閉,契苾騎士又進了內城,片刻,契苾騎士被士兵帶到外城,楊元慶這才發現,他的肩頭停着一隻獵鷹。

契苾騎士上前一步單膝跪下,用突厥語道:“阿莫參見楊將軍!”

“我見過你,我們曾經一起作戰。”

楊元慶微微笑道:“你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好消息?”

“我是王子殿下的鷹奴,這隻鷹將會在大利城和契苾之間傳遞消息,契苾王子殿下已經率領五萬大軍向陰山開來。”

“好!我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契苾的消息使楊元慶精神振奮,望着遠處無邊無際的薛延陀軍隊,一種豪情壯志在他心中沛然涌起,這一戰,他將徹底泯滅草原人對豐州的野心。

..........薛延陀大軍在大利城五里外停住了,鼓聲停息,八萬大軍開始紮下營帳,很快,數千頂營帳出現在城外,薛延陀主將沙祿獵騎馬走出營帳,在數裡外眺望這座令他們可汗留下恥辱的城池,城牆在陽光下閃耀在白光,那是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冰殼。

沙祿獵兇狠殘忍,打仗卻很在行,這座堅城令他暗暗吃驚,在他印象中,隋朝邊境的城池都是低矮破舊,這座城堡卻如此高大堅固,他心中有點暗暗後悔,三天時間,他說得太滿了。

“葉護,三天時間恐怕打不下這座城堡。”一名萬夫長在他身旁憂心忡忡道。

“打不下也要打!”

沙祿獵咬牙切齒,三天之內拿不下,他的可汗繼承人之位就危險了,“無論如何,三天之內一定要拿下!命延陀部先上。”

‘咚!咚!咚!’震天的鼓聲再次敲響,一萬五千薛延陀大軍如潮水般涌出,簇擁着百餘架攻城雲梯,向大利城殺去。

這是薛延陀中的延陀部,在哈利湖一戰中被全殲的兩萬人也是延陀部,在薛延陀中地位較低,這種危險的戰爭都是由他們先打頭陣。

百架雲梯一字排開,轟轟烈烈地開向五里外的大利城,一萬五千士兵身着皮甲,手執盾牌長矛,喊殺聲震天,戰爭終於在這個寒冷的初春爆發。

.........在外城牆上,在內城和外城之間的空地上,八千隋軍將士和一萬工匠軍列隊而立,仰視高高的雙城吊橋,聆聽着主將楊元慶的戰前動員。

楊元慶全身鎧甲,頭戴鷹棱盔,手執破天槊,站在雙城間的吊橋上,儼如天神下凡。

他將磐郢劍高高舉起,厲聲對衆軍喝道:“這是天子之劍,是大隋皇帝陛下賜給大利城之劍,烽火已傳入西京,聖上在關注大利城,大隋天下五千萬雙眼睛也在關注大利城,弟兄們,今天我們不是在爲個人而戰,也不是爲城池作戰,而是爲大隋天子而戰,爲大隋帝國的尊嚴而戰,哪怕最後只剩一人,大利城也絕不能淪陷!”

在城外傳來的隆隆戰鼓聲中,八千將士的熱血沸騰了,他們高舉長矛竭力吶喊:“爲大隋天子而戰!爲大隋帝國而戰!”

喊聲震動滿城,連內城一萬多民衆也被感染,跟着吶喊起來,楊元慶長槊一揮,厲聲喝道:“敵軍已至,士兵各自回位,違抗軍令,動搖軍心者,立斬!”

士兵們紛紛離開,奔向各自的位置,六千隋軍和一萬石匠軍奔進內城,要上外城牆只能先進內城,通過內外城之間的鐵鏈吊橋往來,內城門轟然關閉,內外城門都是鑄鐵打造,堅固異常,外城門高二丈八尺,僅開啓城門就需要百人。

楊元慶快步向外城牆上走去,邊走邊對楊思恩道:“軍隊不要全部上,敵軍不知我們的兵力虛實,他們必先試探,我們也先只用三千軍,其餘軍隊暫先留在內城上,等我命令再投入。”

“末將明白!”

“還有!”

楊元慶又叫住了楊思恩,“去士兵內傳一個消息,靈州兩萬援軍已經到了豐州,很快就會來援助我們。”

“是!”楊思恩轉身而去。

城頭上,三千隋軍和五千工匠軍站在城頭上,隋軍目光冷肅,一起舉起弓箭,五千工匠軍卻有點心驚膽戰,城外鋪天蓋地的薛延陀大軍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禁不住地雙股戰慄。

但戰爭已經爆發,他們責無旁貸地投入了戰鬥,工匠軍負責挽投石機,巨大的投石機高約兩丈,長長的臂杆後掛着石兜,由一百五十人挽動,可將數十斤的巨石拋出四五百步外。

楊元慶目光冷酷地注視着黑壓壓敵軍衝上,一架架雲梯站滿了準備攻城的薛延陀士兵,敵軍已經進入三百步內了,楊元慶長刀揮出,一聲令下,“發射!”

大利城頭鼓聲大作,三十架投石機同時發動,長長的臂杆揮出,將八九十斤重的巨石凌空拋出,數十塊巨石在空中旋轉,呼嘯着砸向密集的人羣,‘轟!’巨石砸下,在人羣中翻滾,染紅的雪沫騰空而起,十幾人被砸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接二連三的巨石砸進人羣,此起彼伏的慘叫聲一片。

‘咔嚓!’一座雲梯被砸中,雲梯折斷成數截,雲梯上攀附的數十人紛紛掉下,密集的巨石砸向雲梯,薛延陀軍的雲梯簡單粗糙,他們是跟突厥人學造,而突厥人也並沒有學到雲梯的精妙之處,漢人做工精湛的鉸鏈和楔合他們就學不到,只有其形而無其神,稍微損壞就無法前進,短短百步,就有近半雲梯被巨石砸毀,但還是有五十餘部雲梯漸漸逼近城牆。

天空中,一塊塊巨石在翻滾,呼嘯着砸向地面,,短短時間內,投石機便發動了四輪,一百多塊巨石砸向敵羣,造成二千多人的傷亡,但薛延陀軍並沒有止步,他們衝進了弓箭射程內。

城上隋軍箭如雨發,三千支兵箭密集地射向敵軍,兵箭是守城而用,比騎箭長而且粗重,從高處射下,會帶着自身的重量射向敵軍,殺傷力極強。

薛延陀軍舉盾相迎,薛延陀部有兩種盾牌,一種是蒙着牛皮的木盾,堅固結實,由薛部落使用,而另一種是簡易木盾,木板較薄,由其他依附薛延陀的小部落和延陀部使用,這種盾只能承受草原上的弓箭,無法抵擋隋軍的弩箭,更無法抵擋沉重的兵箭,但不少士兵自己在盾上覆蓋了幾層生牛皮,勉強抵住了兵箭的射擊,但還是有不少盾牌被箭矢射穿,將盾牌後的敵軍射死,一片片的士兵慘叫着撲倒。

一架雲梯逼近了城牆,數百士兵猛地向後拉拽繩索,一架六七丈高的雲梯被拉拽挺起,雲梯上攀附着數十名士兵。

‘轟!’的一聲巨響,碎冰四濺,第一架雲梯搭上了城頭,緊接着三十餘架雲梯先後搭上了城頭,數千薛延陀士兵如蟻羣般衝上,用刀砍、用長矛捅、用箭射,拼命衝上城頭,城上箭如密雨,滾木礌石如雹子般砸下,刀劈矛捅,血肉橫飛,隋軍士兵用長叉叉住雲梯向外猛推,一架長長的雲梯被推出,向後翻到而下,雲梯聲一片淒厲的叫聲。

城下的薛延陀軍開始反擊,箭如密雨,射向城頭,不斷有隋軍士兵和工匠兵被射中,慘叫着從城頭上摔下,傷亡逐漸加大。

這時,薛延陀軍沉悶的鼓聲再次響起,又有三萬薛延陀軍投入了戰鬥,高聳的巢車出現,城上紅旗飛揚,主將楊元慶下達了增兵命令,內城也有三千隋軍和三千工匠軍被派往外城,加入到激戰之中。

戰爭進入了白熱化,一隻身姿矯健的獵鷹在一片刀光矛影中騰空而去,向北方遙遠的陰山飛去。

........

()

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隱形力量第32章 狼水伏擊第57章 藥到病除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4章 三面受敵第55章 陰差陽錯第27章 逼出水面第9章 玄感之憂第44章 公主阿蠻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章 初入楊府第36章 形勢嚴峻第34章 推波助瀾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章 微妙來訪第10章 一路追殺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0章 裴矩辭相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8章 緊急情報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7章 關中之變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章 兵壓關內第26章 一戰成名第4章 反客爲主第6章 瓦崗分家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2章 圍魏救趙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3章 萬春茶莊第9章 挖掘線索第49章 敦煌風動第30章 蛇蠍毒心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章 敵蹤初現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章 兵臨城下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3章 事態蔓延第6章 梳理上谷第23章 豐州東擴第43章 郢州祭母第40章 敏秋賑災第8章 贖回屍體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人贓俱獲第4章 等待消息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章 欺人太甚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0章 驕將爭功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9章 離別之酒第77章 截殺突使第31章 船中飛箭第74章 難得一致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8章 局勢複雜第24章 朝堂對質第30章 娶妻當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