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楊素歸來

秦瓊帶着程咬金剛從酒肆歸來,雖然楊元慶讓他們搬去他的府上,但幾個人都不太想去,主要是住在客棧朋友多,搬去楊元慶府上,他們都嫌太冷清了。

“秦大哥,其實我覺得住在元慶的府中也不錯,那邊更寬敞,還有獨院,想熱鬧可以去平康坊喝酒,大家怎麼都不肯去呢?”

程咬金其實很動心,他想搬去楊元慶府上,可見他大家都不肯去,他也只好隨大流,表示喜歡熱鬧。

秦瓊微微笑道:“其實大家不想去的原因,不是喜歡熱鬧,因爲現在武舉考試期間,大家都擔心住在元慶府中,惹來一些流言蜚語,也擔心對元慶不利,所以我和雄信商量了一下,決定不住到元慶府中。”

“可是你們卻不和我商量一下。”程咬金有些鬱悶道。

秦瓊拍拍他肩膀,“你可以去啊!我們並沒有把你考慮在內,你可以搬去,我想你搬去無妨,反正.....”

“反正什麼?”程咬金警惕地盯着秦瓊。

“沒什麼!”

秦瓊微微一笑,“你想搬就搬去吧!”

“我知道你想說反正什麼,反正我老程考武舉也是沒希望那種,引不起什麼流言蜚語。”

程咬金很是鬱悶,便懶精無神道:“算了,我一個人也不高興搬去,人家小兩口住在大宅裡恩恩愛愛,我攪和進去算什麼?”

兩人已經走到客棧門口,這時,客棧掌櫃飛奔而至,神情緊張道:“秦爺,有人找你,你快來。”

秦瓊一怔,“誰找我?”

“是我找你!”

客棧門內走出來一名二十四五歲的男子,正是宇文述之子宇文智及,這一兩年,因爲宇文化及升了官。有了身份,行事也就稍微收斂一點。不再像從前那樣放蕩無忌。他的兄弟宇文智及便接過了他京城第三惡的大旗,在京城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名聲極壞。

宇文智及身着錦袍,頭戴金冠,腰挎寶劍,神情十分傲慢,身後跟着十幾名隨從,他走上前不屑地打量一眼秦瓊,“你就是歷城縣秦瓊?”

秦瓊是個很謹慎的人,他見這些隨從個個衣服華麗,便知道來人不是普通人。他翻身下馬,拱手道:“在下正是秦瓊。”

“你跟我走一趟吧!”

宇文智及一揮手,“帶他走!”

不等秦瓊疑問,程咬金先發作了,“上茅房就算不拉屎,也要放個屁吧!這算什麼?”

宇文智及聽他說得粗魯,不由大怒,喝道:“給我打!”

衆隨從一擁而上,要打程咬金,秦瓊慌忙攔住,“各位,各位,有話好說,在下這位兄弟是個粗人,我向大家陪罪。”

他向宇文智及施一禮,“公子雅量,請原諒我兄弟失禮!”

宇文智及冷冷看一眼程咬金,他急着要帶秦瓊回去父親回覆,便暫時饒了程咬金。

“看在你還算知禮的份上,我就饒了這黑炭,你跟我走,我父親要見你。”

“請問令尊是.....”

“我父親是左武衛宇文大將軍。”

秦瓊一愣,是宇文述,他找自己做什麼?難道是殺齊王隨從那件案子又發了嗎?轉念一想又不可能,就算是那件案子,也輪不到宇文述親自來問。

宇文智及見秦瓊猶猶豫豫,便有點不耐煩道:“秦瓊,找你是好事情,你猶豫什麼,快跟我走!”

程咬金對這種事情反應極快,他立刻怪叫一聲,“秦大哥,估計你要改名叫宇文瓊了。”

秦瓊臉色大變,猛地後退一步,盯着宇文智及問道:“宇文大將軍可是要認我做假子?”

宇文智及眉毛一挑笑道:“做我宇文家的假子有什麼不好?包你考上武舉,包你升官發財,看看宇文成都,不就是做了我宇文家的假子,現在當上了右衛將軍,別人想做,還沒有機會呢!別囉嗦了,快跟我走。”

秦瓊搖了搖頭,“秦瓊是家中獨子,不會改祖宗之姓,請轉告宇文大將,秦瓊謝他的美意,恕不能從命!”

宇文智及有些惱羞成怒了,指着秦瓊大罵:“姓秦的,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我父親看上你,是你的榮幸,你若不肯,小心你的狗命!”

秦瓊一言不發,冷冷地看着他,這時客棧內擁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是各地武人,個個對他們怒目而視,宇文智及今天只帶了十幾名隨從,人數有點少了,他怕打起來吃虧,只得恨恨道:“姓秦的,你等着瞧,今科你若考得上武舉,我宇文家的名字就倒過來寫!”

他翻身上馬,帶着一羣隨從打馬而去,秦瓊卻十分鬱悶,他進京以來厄運不斷,先惹了齊王,這會兒又莫名其妙地得罪宇文述,他都不知道什麼原因?

“秦大哥,估計是你的騎射太搶眼了,嘿嘿!還是我老程好啊!那宇文述怎麼不認我做假子?”

........

入夜,一輛馬車在百餘侍衛嚴密保護下緩緩駛進了西京城,馬車裡,楊素微微閉眼,顯得憔悴而疲憊,在外奔波幾個月,使他身體進一步衰老,他幾乎瘦成了一把骨頭。

楊素這次回京是因爲他被封爲尚書令,他要回來謝恩,兩天前,他剛進潼關,忽然接到了三子楊玄獎的報信,楊府居然在家廟處罰元慶,將他革除族籍,逐出家門,這個消息讓楊素又驚又怒,加快速度趕回京城,他要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楊府竟做出如此荒唐的決定。

馬車駛進了明德門,一名侍衛上前請示道:“太僕,我們是直接回府嗎?”

楊素沉吟一下道:“不!先去皇宮。”

他知道這個時候聖上應該還在御書房批閱奏摺,他被封爲尚書令,聖上棄他之心已現,越是這種微妙的時候,他就越需要謹慎,儘管元慶之事讓他揪心,但楊素知道,作爲一種態度,無論如何他必須先見聖上。如果他倒下,他的家族就完了。爲了家族的長遠利益。他只能強撐着疲憊之體去見聖上。

馬車加速,向皇宮方向疾速而去。

........

正如楊素的判斷。大隋皇帝楊廣確實在御書房內忙碌地批閱奏摺。每天都是這樣,他也漸漸地習慣了。

今天是武舉第一天,楊廣自然也格外關注,這幾天他也聽到一些抱怨之聲,說甲榜的三百個名額根本不夠,一家只給兩個名額太少之類,大臣們的意思很明白,要麼擴大名額,要麼就取消乙榜。還是按老規矩,由兵部直接在世家子弟進行甄選。

可楊廣舉辦武舉的目的,是要推廣一種唯纔是舉的理念,公平地考試擇優,他並不是真的想招募禁軍,楊廣當然也可以將甲榜名額擴大到一千,人人皆大歡喜,可那樣一來,和從前的兵部甄選又有什麼區別,這次武舉又有什麼意義?

他已經將甲乙榜的比例放寬到三比二,這已經是他做出的最大讓步,他絕不能再讓步了,同時楊廣也很清楚,一旦自己不肯讓步,這些大臣必然會鑽頭覓縫找漏洞,而李綱資歷不夠,未必能鎮住這些高官權貴,他憂心忡忡,卻一時也找不到一個合適人選。

就在這時,有宦官稟報:“陛下,楊太僕到了,在殿外求見!”

楊廣一怔,楊素回來了!他是幾時回來的?他不及思索,立刻令道:“宣他覲見!”

楊素歸來,楊廣並不感到意外,他已經派宦官去洛陽宣旨,封楊素爲楚國公、尚書令,楊素當然要回來謝恩,只是他沒有想到,楊素回來得這麼快。

片刻,楊素在一名宦官的引導下匆匆走進了御書房,他上前一步,深深施一禮道:“老臣楊素參見吾皇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廣不由愣了一下,幾個月不見,楊素就瘦成這樣了嗎?而且氣色也不好,一幅病病歪歪的模樣。

“楊愛卿,你最近身體不適嗎?”

楊素心中苦笑一下,他怎麼能說自己身體不好,他躬身道:“陛下,若要臣上陣交戰,恐怕是有點吃力了,但思考問題,老臣的思路依然和從前一樣敏捷。”

“朕明白,楊愛卿是幾時回京?”

“回稟陛下,老臣剛進京,還來不及回府,先來向陛下謝恩!”

說完,楊素跪了下來,“老臣謝陛下封賞!”

“楊愛卿快快請起,剛進京就來見朕,哎!忠心可嘉。”

楊廣親手將楊素扶起,隨即命左右,“賜座!”

兩名宦官給楊素擡來一隻軟榻,楊素謝了,便坐了下來。

楊廣拾起一本奏摺笑道:“新都的進展朕每天都在關注,也沒有什麼好問,朕就和愛卿聊聊家常吧!”

“老臣願陪陛下聊天。”

楊廣沉吟一下,便把話題扯到了楊元慶身上,因爲這是楊家最近發生的大事,他相信楊素也應該知道了。

“朕聽說元慶最近犯了家規,被家族處罰了,這件事,朕也很遺憾,不過朕想表明一個態度。”

“老臣不敢,請陛下明示。”

楊廣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朕以爲,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族按族規處罰違規子弟,無可非議。”

楊素心中一驚,他聽懂了楊廣的意思,竟然是支持家族處罰元慶,楊素在官場打滾了幾十年,有着非同尋常的政治敏感,他忽然敏感地察覺到,聖上似乎有點太關心這件事了.

楊廣也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便立刻岔開了這件事,又笑道:“這次愛卿回京,準備呆多久?”

“也就三五天吧!老臣主要是來謝恩,順便再看看家人,然後便返回洛陽,如果陛下有什麼事情需要老臣分憂,老臣很願意爲陛下效勞。”

楊廣心念一動,楊素不就是最好的武舉監督人選嗎?只是他的身體,楊廣擔憂地看了看楊素瘦弱的身體。

楊素明白楊廣的意思,肯定是有事讓自己做,有事做最好,就怕無事可做,他連忙欠身道:“陛下需要老臣做什麼,請儘管吩咐。”

儘管楊廣已不想再用楊素,但武舉考試不涉及軍國政務,讓他做做也無妨,他便笑道:“楊愛卿,這兩天正在舉行武舉考試,朕想委託楊愛卿巡視監督這次武舉,不知楊愛卿可願爲朕分憂?”

“老臣願意!”

........()

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章 欲速不達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5章 化繁爲簡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6章 大魚落網第47章 雁門初戰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2章 違禁生意第3章 南華之會第2章 一言九鼎第14章 太守師道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8章 情報之思第4章 客棧新友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0章 夜入武房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8章 拋出誘餌第55章 借風夜襲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9章 李氏父子第8章 假途滅虢第8章 弔孝風波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5章 兩座崔府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1章 宇文新計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58章 宮亂之根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2章 銀甲小將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8章 追根究底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1章 兄弟爭功第38章 八方酒肆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5章 佈局西域第7章 初遇敵情第18章 情報之思第11章 雪後歸程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3章 世充評榜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8章 俏語解憂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6章 三千奇兵第7章 不徇私情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0章 高熲事件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4章 暗流涌動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章 以小欺老第37章 士子云集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4章 安撫江南第97章 僞漢毒計第59章 暗度陳倉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2章 北巡訊至第35章 計劃有變第7章 士信發威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8章 圍城打援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5章 安撫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