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章 一心科舉
“想不到你孃親還有如此的毅力,實在是一個可敬的奇女子啊?“蕭雲由衷的讚了聲。
這一句話發自肺腑,說得誠懇無比。
“嗚……?“的一聲,竟是張玉落一聲低泣,見蕭雲望來,伸手摸了一把眼淚,微微一笑,道:”若是我孃親不死,聽了公子這番話,定然很欣慰?“
蕭雲也不知說什麼,沉默不語。
只聽得,張玉落道:“我孃親罵了十四日,沒將我爹爹罵下山來,便也死心了,只是在走之時,用隨身的絲巾,運筆寫下了劉過的這首【六州歌頭#8226;吊武穆鄂王忠烈廟】,包起一塊石子,丟入了草屋之中,便翩然下山。
“我爹爹見了我孃親留下的絲巾,以及劉過的詩詞,誦讀了一遍後,心中才恍然大悟,才明白我孃親的一片苦心, 乃是要學那嶽武穆精忠報國,還需有精忠報國的本事,否則就終老此山作罷?”
當晚,我爹爹便收拾了行裝,走出了山間的木草屋!經過這一場變故後,我爹爹總算對我孃親的心意有些明白,加上兩人本就彼此有些愛意,不多時我爹爹就應了我孃親的邀請,給她家送去了六禮,正式娶我孃親過門,兩人一時相愛無比!“
新婚燕爾,蕭雲腦海裡想象着這樣的一幅畫面!
見蕭雲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張玉落似乎看穿了他在想些什麼,夜色裡俏臉一紅,白了他一眼,繼續說道:“我孃親與我爹爹新婚燕爾,這兩個真心人恩愛了三年,三年後,韃子朝廷雖無道,但好在有那好官,好官向韃子皇帝題意,以儒治國,效仿唐宋“求賢取士,行科舉!”不久,韃子皇帝以行科舉詔頒天下。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道。一時引起了天下的轟動,河北人士同同、李齊分別爲左右榜狀元。江浙 劉伯溫、餘闕等賜進士及第,這消息迅速在江南傳遞,我爹爹便開始動了心思?“
蕭雲聽她語氣有些哀怨,料想造成她孃親的悲慘的結局,只怕如這次科舉有關!
果然聽得張玉落道:“我爹爹在家苦讀了一年後,便收拾了行裝,再一次趕往大都,這一次他有理由相信,憑着自己這一身才學,定能讓那好官看重,來一個狀元及第,光宗耀祖!“
蕭雲聽得暗笑:“這張士信也沒見的多有才,口氣倒是不小,不過自古至今,好像除了唐朝的武狀元郭子儀出名之外,其餘中了狀元的也沒留下什麼印象?“
“我爹爹不顧我孃親的勸說,執意去了大都?“說到這兒,張玉落一嘆,顯然是觸及了某種傷心事一般:”誰知我爹爹太過高估了韃子朝廷的這場科舉?“
蕭雲一驚道:“怎麼?難道出事了?“
見蕭雲如此吃驚,張玉落顯然沒料到,掩着小嘴一笑,道:“那倒也不是?“
“既如此,何以你爹爹高估了朝廷的科舉呢?“蕭雲奇道。
張玉落道:“那好官雖有心舉行科舉,但蒙古韃子畢竟是外族,竊取了我中原不過百年而已,哪裡比得上隋唐幾百年的底蘊,那好官也算是個滿腹經綸之人,只可惜,他想相仿的隋唐的科舉,卻將四書五經改了個遍?“
這麼一說,蕭雲頓時明白了過來,自後世記載,蒙古人科舉一直是“倡於草昧,條於至元,議於大德,沮泥百端,而始成於延祐!“自窩闊臺以諸路考試,其中以論、經義、詞賦三種考試儒生,元朝的科舉算是正式開始,但蒙古人顯然沒把這個科舉考試當一回事,自北方的金國滅亡後,北方停科,直到元仁宗皇帝認爲儒家倫理綱常可以治國安邦才恢復科舉,但科舉在漢人有數百年,蒙古入住中原不足百年,且經過長期戰爭破壞,生產水平、教育和文化的發展程度都低於漢人,所以科舉一開,蒙古人便擔心漢人會通過科舉這一途徑把持朝政,於是仁宗聽取了李孟的建議,鑑於參加鄉試的漢人、南人總數要比蒙古人、色目人多幾倍;但因蒙古人、色目人考生中難以選滿150個舉人名額和50個進士名額,所以就將漢人和南人的鄉試會試名額同數空缺,以維持四等人入選數量的均衡,以免漢人、南人在科舉中佔優勢。
同時限制考試科目,在其科目,蒙古、色目人試二場。第一場經問五條;第二場策一道。至正時改經問五條爲三條,另增本經義一道。經問只在《四書》內出題,增本經義一道,須在《詩經》、《尚書》、《周易》、《春秋》、《禮記》內明一經,難度較前增大。漢、南人試三場。第一場明經;第二場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至正時改古賦外於詔誥、章表內又科一道;第三場策問一道。答題時《四書》、《詩經》採朱熹注,《周易》主程頤、朱熹之說,《尚書》用朱熹門人蔡沈之說,《春秋》用程頤弘淑胡安國作的傳,這樣,除《禮記》尚用古註疏,《春秋》許用左傳、公羊、穀梁三傳外,其它儒家經典一律以程朱理學的闡發附會爲本。這樣一來,無疑加強了漢人的科舉的難度。
張士信在深山一住就是三年,雖將四書五經讀了個遍,但所學都是宋朝的科舉數目,這樣去應對元朝科舉,能考中才怪呢?“
“韃子朝廷更改考試科目,又怕我漢人太過聰敏,從而以科舉把持朝政,韃子朝廷還在四書五經之外,規定漢人和南人還須加考賦與雜文各一篇。如此一來,若不是天縱之才,又豈能中得了科舉呢?“張玉落嘆了聲道。
第三更送上,今晚就這麼多了,還請見諒啊!